2新能源配储能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
资源ID:72649517
资源大小:18.2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新能源配储能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湖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工程来源: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名称:新能源配储能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技术规范承当单位: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湖南华大电工高科技、国网湖南省电力经济 技术研究院、国网湖南省电力、湖南大学、 国网湖南省电力电力科学研究院、湖南省计 量检测研究院、长沙理工大学2022年6月新能源配储能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技术规范湖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程背景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蓬勃开展,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亦日益递增。为响应 “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开展高比例新能源发电的新型电力系统势在必 行。随着全球碳中和的推进,能源结构转变,即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一次 性能源消费占比要大幅提升以及能源供应的稳定等问题,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核 心的课题。从实现路径的技术层面来看,储能和大电网这两种方式是最主要的, 而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如果成为实现碳中和的主力,就需要解决其间歇性和 波动性给系统稳定运行带来的问题,这里面怎么也绕不过储能系统这一实现路径。 根据预测,中国新型储能在2030年之后会迎来快速增长,2060年装机规模将达 4. 2亿千瓦(420GW)左右。当前,储能正处于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时 期,储能技术应用的不断开展,对标准制定提出了新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健全 储能技术标准体系,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开展保驾护航。针对新能源风力发电的消纳、谐波以及调频等问题,提出了升压站、储能站 和新能源发电站的“三站合一”拓扑结构及研制了与之相应配套的“三站合一” 智能监控系统。“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是为满足规模化储能系统群控域控柔 性调度要求而设置的厂站端系统,可实现调度系统与能量管理系统、AGC/AVC控 制系统、升压站监控系统、新能源发电场监控系统以及感应滤波监控系统等多个 子系统间的数据上传和指令下达,融入群控域控调度体系,满足规模化储能系统 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要求。目前“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的研制和应用过 程中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因此,编制本标准,规范“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 的系统构成、功能要求、性能指标的要求。二、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21年8月,由湖南经研电力设计申请地方标准立项,2022年1 月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了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工程计划的通知,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能源配 储能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1起草单位、协作单位起草单位: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湖南华大电工高科技、 国网湖南省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湖南省电力、湖南大学、国网湖南省电力电力科学研究院、长沙理工大学。3主要起草人序号姓名性别职务从事专业工程分工1潘力强男副主任电气工程标准起草2周冠东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电气工程标准起草3欧阳志国男总经理电气工程标准起草4谢欣涛男总工程师电气工程标准起草5徐志强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电气工程标准起草6肖帅男处长电气工程工程组织7陈跃辉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电气工程工程组织8罗隆福男教授电气工程工程组织9徐民男处长电气工程工程组织10胡迪军男高级工程师电气工程工程组织11杨丹女副处长电气工程工程组织12王立娜女工程师电气工程编写人员13罗磊鑫男主任电气工程编写人员14谭丽平女副主任电气工程编写人员15张兴伟男工程师电气工程编写人员16伍也凡男工程师电气工程编写人员17张志文男教授电气工程编写人员18夏向阳男教授电气工程编写人员19熊尚峰男副总经理电气工程编写人员20柏文琦男正高级工程师电气工程编写人员21吴双双男高级工程师电气工程编写人员22张坤男高级工程师电气工程编写人员23马芳女副总经理电气工程编写人员24周凤灵男研发总监电气工程编写人员25夏梅女副总工程师电气工程编写人员26田野男博士电气工程编写人员三、主要起草过程(两种模式)(-)启动阶段2022年1月,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了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 下达2022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工程计划的通知,工程正式下达后,工程 承当单位正式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确立标准编写的总体工作目标,确定参编 单位及其人员,开展标准前期研究工作。(二)调研阶段2022年2月,标准编制组针对“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的相关问题进行 了充分讨论与研究,并开展了相关示范与试验。此外,技术人员查阅了相关法律 法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收集了相关行政管理方面的资料参考了 外省的局部地方标准,做好了工程建立资料和技术的充分准备。(三)起草阶段2022年3月,标准编制组研究确定了 “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的功能范 围和性能指标、标准的主体框架及标准组成的关键性要素。2022年4月-5月, 根据工程设定的目标、标准框架陆续进行专题研究,并于2022年5月,形成了 标准草案稿。(四)研讨阶段2022年6月8日,国网湖南省电力牵头组织召开了标准编写工作 座谈会,国家电网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 公司、湖南大学、湖南华大电工高科技对标准草案稿进行了研讨。2022 年6月标准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对草案稿进行了修改,并形成征求意见稿。四、标准编制原那么本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 条例、湖南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方法的要求,按照GB/T 1. 1-2009标 准化工作导那么第1局部: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立足我省储能电站及新 能源电站联合发电现状与需求,重点围绕“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应具有的系 统结构、功能特点及性能指标规定相应的技术要求,以相关科研成果为依据,通 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标准,组织专家论证而制定。五、主要条款的说明本标准共分10节,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那么、 系统构成、系统功能要求、性能指标、防雷接地、电源和网络平安。标准的第1章“范围”明确给出了全部规定内容和适用范围。标准的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汇集了标准编写所引用的主要国家标准和 行业标准,是引用标准的清单。这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标准的编写提供了 依据和准那么。标准的第3章“术语和定义”对标准中的重要名称进行了解释。标准的第4章明确了 “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的总体要求。标准的第5章明确了 “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的软硬件及网络系统构成方 式。标准的第6章明确了 “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标准的第7章明确了 “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的各项功能的性能要求及指 标。标准的第8章对“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的防雷接地做出了规定。标准的第9章对“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的电源做出了规定。标准的第10章对“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的网络平安做出了规定。六、技术经济论证及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全省2个新能源发电站根据技术规范完成了 “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 统的调试与应用。经过现场测试及数据比照,新能源配储能电站电力供应更加 平稳可控,厂站各子系统简单数据上传和指令下达更为平滑迅速,有效提高大 规模新能源并网运行水平和电网稳定支撑能力,实现新能源并网更平安、更经 济、更高效,较好解决了大规模新能源配储能的高效协同控制难题,规程 的运行效果得到初步显现。七、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标准制定过程中未出现重大分歧意见。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及水平比照1、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的程度本规程工程中,系统的技术要求、测试检验方法依照GB/T 13730-2002)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及GB/T 36548-2018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测试 规范,系统架构依照Q/GDW 10678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技术规范。2、水平比照本标准是在试验研究基础上,为满足规模化储能系统调度要求而设置的厂 站端系统,可实现调度系统与能量管理系统、AGC/AVC控制系统、升压站监控 系统、新能源发电场监控系统以及感应滤波监控系统等多个子系统间的协调控 制。综合归纳了全省各地有代表性并普遍被行业内人土、企业、公司等所接受 的技术标准而修订的。并参照国外有IS09000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 系)、IS014000标准(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等质量体系认证标准。保证 了标准的先进性、成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推荐性标准还是强制性标准)建议新能源配储能三站合一智能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作为推荐性地方标 准发布实施。十、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1、在实施前保证标准文本的充足供应,让企业、公司、新能源配储能场站 等都能及时得到标准文本,这是保证新标准贯彻实施的基础。2、发布后、实施前应将信息在网上公开发布,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宣传。十一、废止现行相关地方标准的建议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十二、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