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山东省荷泽市成武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72651067
资源大小:593.1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解析:山东省荷泽市成武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1-2022学年度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在农业文明时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将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冷酷无情的恶神,埃及人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 看做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地理环境B.经济发展模式C.社会发展程度D.民族文化传统【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在农业文明时代,西亚人与埃及人对洪水之神的态度之所以形成鲜明的差异,主要是 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的。两河流域的不定期泛滥给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诸多破坏和不便,因而被视 为恶神;而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并推动了埃及农业生产的发展,故被视为喜神,A选项正确; 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发展程度及民族文化传统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CD选项排除。故选A。1 .“虽然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3年突然病逝,他的帝国迅即崩溃,被他的部将们瓜分一空,但希腊一马其 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没有改变。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 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材料表明A.亚历山大帝国的瓦解标志希腊化时代的结束B.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与东方文化融合的产物C.希腊文化在帝国瓦解后不仅延续还继续发展D.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此时已经很频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主旨是亚历山大帝国瓦解之后,希腊文化依然是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而且还在进 一步加速希腊化,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A、B、D三项表述错误,排除。2 .公元6世纪颁布的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奴隶法,但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卖为奴隶的规定;肯定 了妇女继承遗产的权利;强调对异教徒的改造,甚至规定了教堂和修道院的规模和生活规则。这些规定 A.成为罗马帝国日常行为准则B.有利于缓解矛盾维系社会稳定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D.表明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答案】BC.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得到蓬勃发展D.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世界政治的潮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第三世界的崛起。表格中两个时期大量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这说明民族解放运动在二 战后得到蓬勃发展,很多国家摆脱了西方殖民统治而独立,故选c项;材料说明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联合国 的重要力量,但不是主导力量,当时联合国仍被美国等大国所控制利用,故排除AB两项;发展中国家加入 联合国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并不意味着国际关系民主化就已成为世界政治的潮流,故排除D项。 23.1986年单一欧洲文件执行后,欧共体立法程序中超国家权限大增。执委会主席德洛尔于1988年7 月在欧洲议会上宣布,10年后欧共体各国80%的经济、财政和社会立法将出自欧共体。此说法遭到了拥护 政府间合作道路的各派人士的猛烈抨击。这一事件说明A.欧洲一体化存在分歧B.执委会主导了欧洲一体化C.欧共体矛盾难以调和D.欧共体发展损害国家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此说法遭到了拥护政府间合作道路的各派人士的猛烈抨击''体现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出现了 曲折,A正确;B属于夸大“执委会”的作用,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欧洲一体化是符合历史发展 趋势的,D排除。故选A。24 .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统计数据,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一直在恶化。如果以 1990年为100,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指数1993年下降为90. 5,而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指数则上升为 104.2, 1995年上升为105。这表明A.经济全球化进程陷入困境B.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D.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式微【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主要讲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同,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一直在恶 化,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指数则上升,表明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全球化 进程陷入困境,故A项错误;材料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故C项错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故 D项错误。【点睛】二、非选择题25 .搜集图片和文献等各种史料进行对比分析,往往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为某校高一某班学生搜集的中世纪西欧和美洲的图片和文献史料。的中世纪西欧和美洲的图片和文献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3阿兹特克崇尚战争与献祭图2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图4阿兹特克的“浮动园地”材料二 阿兹特克人认为,捕捉俘虏甚至比获取贡品更重要,因为祭司告诫他们,世界经常处在被洪水 淹没、尤其是太阳熄灭的危险之中。因此,需要用人来献祭,以抚慰天上的神灵。但是,这一做法使阿兹特 克人陷入一个真正的恶性循环之中:为防止普遍的灾难,需用人来献祭,而献祭用的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 到;只有用人献祭才能进行成功的战争,但转过来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献祭用的人。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西欧和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国家的政治、经济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答案】(1)西欧: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经济上封建庄园经济盛行。阿兹特克:政治上崇尚部族之间的战争与用人献祭神灵;经济上发明了“浮动园地''的农耕方式。西欧:受长期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意图通过实行封土制度,以及封君封臣之间权力和义务的 分配,稳定国家政局。通过推行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来保障或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阿兹特克:受宗教神学的影响,为了防止普遍的灾难,获取战俘以祭祀神灵,导致阿兹特克人崇尚战争与献祭。 为了解决湖岛上的日益增多的都城人口的生存问题,发明了“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解析】【详解】(1)西欧:根据所学从图1中可看出西欧推行封君封臣制度;根据所学从图2中可看出西欧封建庄 园经济盛行。阿兹特克:根据所学从图3中可看出阿兹特克人崇尚战争与献祭;根据所学从图4中可看出阿 兹特克人发明了 “浮动园地”的农耕方式。(2)西欧: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欧特点形成从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影响的角度来分析。如:实行封土 制度以及封君封臣之间权力和义务的分配达到稳定国家政局;通过推行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来保障或 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阿兹特克:根据所学应从神灵说教及解决都城人口生存问题的角度来分析。即受宗 教神学的影响,为了防止普遍的灾难,获取战俘以祭祀神灵。发明了 “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 食产量,解决人口增多问题。26 .文明共享命运与共。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 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彼特拉克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基督教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散罪或免罚罪“九十五条论纲”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伏尔泰材料二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 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 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 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心华意志帝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权利法案1689年1787年1871 年 1875年(1)上述材料反映了欧洲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提炼三者共同的思想核心。(2)依据材料二,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3)上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 响。【答案】(1)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核心:人文主义。(2)表现:促进了物种和人口的迁移;影响:使世界经济开始连为一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3)趋势:法治逐渐取代人治;说明:如权利法案的核心是确立议会主权,限制王权,其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小问1详解】运动:根据材料“彼特拉克”可分析得出文艺复兴;根据材料“九十五条论纲”可分析得出宗教改革;根据材 料“伏尔泰”可知启蒙运动。核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次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小问2详解】表现:根据材料“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 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 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可知,促进了物种和人口的迁移。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经济开始连为一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小问3详解】趋势:根据“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结合所学可 知,体现了法治逐渐取代人治的趋势。说明:结合所学可知,权利法案的核心是确立议会主权,限制王权,其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 确立。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英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展 开,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原则成为支配着企业的法则,“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我们可以无限制地向 大自然索取资源”观念十分盛行,19世纪中后期,英国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日益恶化。严峻的环境污染问 题和疾病的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环境治理、贫民窟改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并成为了国家的重要 任务,并且得到了逐步的解决。英国议会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调查,并在了解和掌握了大量材料与 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议会对环境治理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 府观念的转变,迫使政府必须要遵循法律,实施治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也就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 为在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积极主动地干预,并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如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 生委员会。摘自现代英国经济史材料二 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 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妇女经济的独立 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改 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包括夫妻趋于平 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婚姻观的变化已摆脱由婚姻获得生存的命运,她们的自立使之可 能甚至必然获得其婚姻的自由;生育观的变化冲出了教会所代表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 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作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 仆,也不愿再在家庭男权权威的专横下懵懵懂懂地虚度一生。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 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造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环境日益恶化的因素有哪些,概括英国治理环 境污染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变化的表现。【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企业盲目追求生产和利润;向自然索取观念的盛行。特点:环境治理与改善民生相结合;运用立法手段治理环境;政府观念与职能转变。(2)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实现经济独立;妇女独立精神意识开始形成;夫妻关系趋于平等,夫妻平等 感产生;妇女婚姻观与生育观发生变化。【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原则成为支配着企业的法则得 出工业革命的开展;根据所学可得得出企业盲目追求生产和利润;根据“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我们可以 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得出向自然索取观念的盛行。特点:根据“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疾病的流行 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环境治理、贫民窟改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并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任务''得出环境 治理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根据“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得出运用立法手段治理 环境;根据“政府从指导思想上也就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积极主动地干预, 并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得出政府观念与职能转变。(2)根据“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 可或缺的力量。”得出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实现经济独立;根据“妇女经济的独立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可得出妇女独立精神意识开始形成;根据“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 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得出夫妻关系趋于平等,夫妻平等感产生;根据”生育观的 变化冲出了教会所代表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 “得出妇女婚姻观与生育观发生变化。【解析】【详解】查士丁尼法典中涉及父母子女关系、妇女的继承权利、异教徒的相关规定一定程度上保护了 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B正确;题干中涉及的规定针对的是特定人群 的特殊情景,不能作为日常行为准则,排除A;题干的相关规定和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公元6世 纪属于帝国时期,当时实行的是万民法,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排除D。4“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 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挛生兄弟。”由此可知A.阿拉伯帝国信奉基督教B.阿拉伯人依靠武力扩张C.苏丹是军队和宗教的主宰D.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可知,古兰经是宗教的体现,剑是政权的体现,因此 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的国家,故选D;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排除A; B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 信息,排除B;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哈里发,排除C。【点睛】.考古发现,津巴布韦东部的山坡梯田遗址,面积为20003000平方千米,梯田四周有水井,还有许多 长达数千米、深为1米的水渠,还有饲养家畜的遗迹。这反映出古代津巴布韦A.是非洲农业文明的起源地B.铁型牛耕技术非常先进C.农业和畜牧业得到了发展D.农牧业技术自欧洲传入【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津巴布韦东部的山坡梯田遗址,面积为20003000平方千米,梯田四周有水井,还有 许多长达数千米、深为1米的水渠,还有饲养家畜的遗迹”可以看出古代津巴布韦农业和畜牧业都得到了 发展,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津巴布韦是非洲农业文明的起源地,排除A项;当时还没有铁型牛耕技 术,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农牧业技术自欧洲传入l 排除D项。故选C项。5 .传统观点认为,土耳其阻隔东西方商路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诱因。但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表明:15世 纪,威尼斯商人经土耳其每年运往西欧的货物,仅香料总量就在7501000吨,价格一般要提高810倍, 这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不满。由此可见A.新航路的开辟与土耳其无关B.历史认知随史料的补充而丰富完善C.新的史料总会颠覆传统观点D.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表明:传统商路和巨额利润被威尼斯商人垄断,出于竞争,迫使欧洲其他国 家,特别是热那亚商人渴望开辟新航路,由此可见,随着新史料的补充,人们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认知得 到进一步丰富完善,故选B;材料从另一个方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并非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与土耳其 无关,排除A;材料中的观点是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的进一步丰富完善,并没有颠覆传统观点,排除C; D 表述太绝对,错误。【点睛】. 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创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每一年,大笔白 银自墨西哥运抵马尼拉。丝绸会从明朝南部海岸运送到菲律宾,然后装上马尼拉大帆船,向东运送到阿卡 普尔科。下图为贸易路线示意图,该图可说明墨西哥城墨西哥城马尼拉阿卡普尔A.西班牙主宰了亚洲经济贸易B.帆船贸易使美洲极大受益C.世界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亚洲【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开创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 大帆船贸 易,这些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沟通了亚 洲与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所以c正确;仅凭材料内容,无法得知 “西班牙主宰了亚洲经济贸易“,所以A错误;当时的美洲墨西哥等地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这种帆船贸易服 务于西班牙的殖民利益,所以B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所以D错误。6 .法国的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 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 欧洲的思想家们A.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B.为纯洁信仰改造教会C.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D.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 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可以看出欧洲的思想家们用理性思想对专制制度进 行批判,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AB不符合题意;D项中的暴力革命材料没有体现, 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 .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在此 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明治维新推行了A. “殖产兴业”政策B.废除了旧体制C.实行“文明开化”政策D.进行军事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福泽谕吉强调的是“学问”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推行了 文明开化的政策,c项正确;殖产兴业、废除旧体制和军事改革,均与学问和个人成长没有直接关系,所以 ABD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意。10.1760年,英王乔治三世一上台,马上改组政府,把所有具有王政复古思潮的人聚结在自己的周围,并 安插到重要的职位上去,形成“国王之友”派。他亲自审阅议会的投票报告,并授意建立了一个专门收买 议员的财政管理办事机构。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国王通过内阁控制了议会的财政权B.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起主导作用C.以议会为核心的民主制度尚需完善D.国家决策权力的归属问题悬而未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究制的确立。题千中英国国王的所作所为,其意图在于削弱议会权力,增强王 权,这不利于议会民主政治,可知英国的民主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究善,故C项正确;1689年英国权利 法案以明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故排除A项;1760年英国还 未进行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缀还未退生:且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才开始占括主导 地位,故排除B项;权利法案通过民制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权力,即权力中心在议会,故排除D项。 11.有学者指出,“19世纪中后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尚处于早期阶段;工业中小生产者还占绝 大多数,农村人口也占人口多数,经济发展远不能承载巴黎公社政权”这一观点A.科学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B.强调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必要性C.指出了法国无产阶级具有脆弱性D.肯定了巴黎公社在历史上的贡献【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法国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尚处于早期阶段经济发展远不能承载巴黎公社政权可 知,该学者科学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由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科学社会主 义诞生的必要性,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必要性,B项错误;材料并未具体指出无 产阶级具有脆弱性这一特点,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主旨,故排除。12.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规定: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 为有效。这一规定旨在A.维护非洲各国的独立和完整B.缩小资本主义国家间差距C.镇压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D.为列强瓜分非洲准备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柏林会议公开承认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瓜分非洲的合法性,为帝国主 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和最后瓜分非洲提供依据,各签字国在不影响其他列强利益的情况下,对那些还没有被 瓜分的地区谁先占领了,就属于谁的势力范围,因此D正确,A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拉大了资本主义国 家之间的差距,B排除;材料仅强调的是瓜分非洲的问题,C排除。故选D。13 .以下是一战爆发前,三个欧洲国家不同 心态:甲国一一仍然无法忘记在18701871年那场战争中所受的耻辱;乙国一一对德国支持奥国这一点深感不安;丙国一一,怀疑任何一个可能会威胁到欧洲大陆权力平衡的国家。据此判断,甲、乙、丙对应的国家是A.法、塞、德B.法、意、英C.德、法、英D.法、俄、英【答案】D【解析】【详解J甲国是法国,“18701871年那场战争”是指普法战争;乙国是俄国,俄国与奥匈帝国因巴尔干半 岛存在深刻矛盾;丙国是英国,一直奉行大陆均势政策,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根据材 料信息得出的甲、乙、丙对应的国家,排除A、B、C项。14 .“1939年9月的军事问题可以综合为两句话。在东面一支毫无希望的陆军被一支坦克部队所迅速的打垮了,这支坦克部队又和一支优秀空军合作,并且把一种新奇的技术付诸实践。同时,西面,一支行动 缓慢的陆军始终未能发挥任何有效的压力,直至实践已经太迟为止”(英国军事学家利德尔-哈特)根据 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画线的军队分别指A.波兰骑兵德国装甲兵英法联军B.德国步兵苏联装甲兵日本关东军C.英国陆军德国装甲兵意大利陆军D.印度军队日本陆军中国远征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小型坦克部队”“一种新奇的技术付之实践”联系二战的史实可知,材料描述的是 德军闪击波兰,德军在波兰战役中投入大量的飞机和坦克,并首次在战争中使用了闪电战战术,最终导致了 波兰的迅速沦亡。所以“毫无希望的陆军”指的是波兰军队;“坦克部队”指的是德军;“新奇的技术”指 的是闪电战;“西面行动缓慢的陆军”指的是英法联军。答案为A;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5.1921年,针对国家所控制 大工业领域的低效率现象,列宁又进一步在部分国营大企业中也推行了“经 济核算制”和“商业原则”,让这些国营企业“通过在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来获得自己必需的资金”。这表明 当时苏俄A.逐步放弃了新经济政策B.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C.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D.利用市场恢复发展工业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21年,列宁在部分国营大企业中推行“经济核算制”和“商业原则。让这些国营 企业“通过在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来获得自己必需的资金' 进而提高国营大工业的效率。结合所学可 知,列宁当时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试图利用市场恢复发展工业经济,故D项正确;当时正在推行新经济 政策,逐步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1925年斯大林时期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故B 项错误;斯大林时期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16.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造成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 白俄罗斯主要种植亚麻,乌克兰主要发展煤铁工业等。大多数民族共和国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A.部门失衡,未形成完整体系B.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C.强调联盟利益,忽视盟国利益D.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造成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大多数民族共和国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并 且迫使对苏联控制下的卫星国实行单一的经济,导致多数民族共和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经济体系,说明苏联 工业化建设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即强调联盟利益,忽视盟国利益,C项正确;部门失衡,未形成 完整体系只是材料部分内容,不是整个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苏联实行 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没有强调苏联工业化区域分工与经济专业化的特点,B项错误;斯大 林执政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片面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轻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不 利于民生的改善,并且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民生问题,D项错误。17.20世纪初,亚非拉地区出现了频繁的政治运动,如印度民族大起义、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 及华夫脱党领导的反英斗争,这三场运动的共同目标是A.推翻封建专制制度B.实现民族独立C.建立社会主义政权D.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是指1857-1859年期间由印度封建主领导的、印度人民法抗 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指战后,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 高潮,英国殖民当局采取镇压政策,1920年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通过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计 划,推动印度自治;埃及华夫脱党领导的反英斗争是指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埃及的保护国地位,激起埃及 人民的强烈反对,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得到人民的支 持,因此材料所述三场运动的共同目标都是实现民族独立,B项正确;材料所述三场运动都将矛头指向英 国殖民统治,没有强调推翻封建专制制度,A项错误;材料所述三场运动的目标都是通过推翻英国殖民统 治,实现民族独立,而不是建立社会主义政权,C项错误;材料所述三场运动的目标都是通过推翻英国殖 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没有提出要发展资本主义,D项错误。18.1949年美国、加拿大和几个欧洲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建立了一个大范围的军事联盟和集体安全体 系。这一 “集体安全体系”是A.华沙条约组织B.经济互助委员会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 大西洋,因此材料中“集体安全体系”是指北大西洋公约,C项正确;华沙条约组织签订于1955年,不符 合题意,A项错误;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经济会议,成立经济互助委员 会,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于1945年,不符合题干时间,D项错误。19.1969年,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闻周刊等报刊的记者、编辑参加反战游行示威; 1970年,美国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罢课罢教参加反战运动,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与上述现 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朝鲜战争B.越南战争C.古巴导弹危机D.柏林危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1969年和1970年,美国掀起了反战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上述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越 南战争,故B正确;朝鲜战争结束是在1953年,故A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是在1962年,故C错误;柏林 危机是在1948年,故D错误。20.下表是1882年2000年德国三个产业从业人员数变化表(单位:百分比)。该表反映了德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882 年4434221925 年3042281950 年2246321970 年950412000 年33364A.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在持续下降B. 1970年后工业化水平不断下降C.科技革命影响了社会结构的变化D.战后政府干预经济政策成效显著【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1882年一一2000年德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大增长,尤其是二战后。依据所学 知识可知,这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故C正确;第二产业从业人数经历了增长到下降的变化,故A 错误;第二产业从业人数的下降不代表德国工业化水平下降,故B错误;数据无法说明战后政府干预经济 政策的成效,故D错误。21.1953年,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五次会议的精神,苏联调整了斯大林在世时制定的第五个五年计划的 任务,取消了一些原计划规定的巨大的重工业建设工程,增加了日用品的生产任务。苏联的这次调整 A.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B.有助于工业结构趋向合理C.以轻工业为工业生产的重心D.会造成苏联经济建设混乱【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1953年”“取消了一些原计划规定的巨大的重工业建设工程,增加了日用品的生产任务”体现 的是这一时期苏联对民生的关注,有利于调整不合理的工业结构,B正确;斯大林模式不利于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A排除;斯大林模式的特征之一是优先发展重工业,C排除;当时苏联经济建设未出现混乱, D排除。故选B。22.如表为20世纪5060年代联合国会员国的增长统计表(部分)。这说明时间会员国发展19551958 年共有23个国家加入联合国,其中大多数 发展中国家19601966 年共有40个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联合国的会员国达到122个A.发展中国家成为联合国的主导力量B.联合国被大国控制利用的局面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