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docx
-
资源ID:72651931
资源大小:18.6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docx
第一单元第2课课后提能训练【基础巩固】1 .新航路开辟后,在西欧市场上出现的商品中最能表达时代特色的是()A.丝绸B.香料C.玉米D.茶叶【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传入欧洲, 故C项正确;丝绸、香料、茶叶都是传统的东方商品,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2 .成书于1621年的二如亭群芳谱记载:“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 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蕃,故名。”据此推断 当时传入我国的果蔬是()A.马铃薯B.番茄C.辣椒D.南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来自西蕃, 故名”可知,该文献记载的果蔬是明朝时传入中国的番茄,应选B项。3 .清朝同治年间,江西玉山县志中说:“大抵山之阳宜于包粟,山之阴宜于番薯 可食至次年三月,洵(实在)山家厚实也。”这说明当时玉米和甘薯的引入()A.促进了对外粮食贸易的开展B.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C.缓解了居民食物缺乏的困境D.改变了南北的经济格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江西玉山县根据地理条件广泛种植包粟(玉米)和 番薯(甘薯),“可食至次年三月”说明玉米和甘薯缓解了居民食物缺乏的困境,故C项正确; 材料未提及玉山县将玉米和甘薯输送到外地出售,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种植玉米和甘薯造 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排除B项;南北经济格局的改变在两宋之际已完成,排除D项。4 . 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 物结构。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开展B.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C.欧洲农业经济迅速开展D.欧洲民众生活水平改善【答案】B【解析】马铃薯原产于美洲,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 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物结构,是由于欧美之间建立直接商贸联系,应选B项。5 . 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I。以下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A.小麦、水稻、牛、马B.玉米、马铃薯、猪、羊C.玉米、水稻、牛、马D.马铃薯、番茄、猪、羊【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玉米、马铃薯、番茄的原产地都是美洲,排 除B、C、D三项,应选A项。6.其他大洲禽畜的传入和繁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大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开展。但也有人认为这些禽畜的传入破坏了美洲的植被,损害 了生态环境。这些看法反映了()A.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B.不同阶级的看法不同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艰难性D.人们看待问题的片面性【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看法反映了其他大洲的禽畜传入美洲后的多元影响,体 现了物种交流的影响的复杂性,应选A项。7 .到了 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使人口得到增长。 在西欧和中国,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 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选项是()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8 .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C.工业化带来的粮食产量增加使世界人口激增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答案】B【解析】材料“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 使饮食有滋有味”说明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应选B项。8.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例外,但凡今天得到利用的动植物都是 由史前时期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驯化出来的。它们从各自发源地向外的传播一直缓慢地进行到 1500年;这时,它们开始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陆中间来回移植J材料说明()A.新航路开辟开启了物种间的流动8. 1500年以来动植物的迁移趋缓C.近代以来的全球生态平衡被打破D.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流【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了新航路开辟后各地物种之间的相互交流情况,应选0 项。【能力提升】9.18世纪80年代,一份报告记载:“(法国南部)没有玉米,就必须休耕。而休耕,人 们就得缺粮挨饿。而人们可以依赖玉米为生,为小麦季作准备,同时还可以用玉米的秸秆叶片把牲口喂肥,所以它是一大宝物。”这说明玉米的广泛种植()A.加速了圈地运动B.改变了农作制度C.解决了粮食问题D.推动了商业革命【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玉米,就必须休耕” “人们可以依赖玉米为生,为小麦 季作准备”说明玉米的广泛种植可以改变农作制度,故B项正确。10.明朝中期,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清 代以来,玉米、甘薯等栽种遍野,“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 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这反映出()A.科学种植是新物种推广的关键B.中国与欧洲经济交流日益频繁C.列强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玉米甘薯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答案】A【解析】材料“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反映 出新物种的种植收益大,“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 不能容纳”强调了对环境的破坏,这反映出新物种推广要兼顾环境保护,应选A项。11 . 17世纪初,小麦是欧洲人的主食,欧洲人离不开面包。往来于新旧大陆的交通工 具只有船,但欧洲人不可能长期跨洋运送面粉,这样本钱太高,运输量也有限。材料可用来 说明()A.饮食习惯决定物种的传播B,美洲比欧洲更适宜种植小麦C.小麦在美洲种植的必要性D.欧洲面粉的价格比美洲更高【答案】C【解析】材料表达的是由于欧洲殖民者的饮食习惯及运输条件的限制,美 洲本土种植小麦具有必要性,故C项正确;A项夸大饮食习惯的作用,排除;材料未涉及对 欧洲和美洲小麦种植环境的比照,排除B项;欧洲面粉的价格比美洲更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 排除D项。12 .水稻在16世纪晚期被引入巴拿马,17世纪晚期被引入南卡罗来纳,使得这两个地 区分别成为西班牙和英国这两个国家的谷仓。在加勒比海大局部地区,水稻成为传统饮食的 一局部,尤其是在英国人引进的印度劳工的居住地,或西非奴隶集中居住的地方。据此可知 ()A.西班牙和英国在美洲竞争激烈B.拉美人民的主食结构发生改变C.殖民活动影响作物分布D.拉美成为西班牙和英国的原材料供应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班牙、英国在美洲建立了大量殖民地,他们在 巴拿马、南卡罗来纳、加勒比海大局部地区种植水稻,正是殖民活动影响作物分布的表达, 故C项正确。13.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I; 16世纪中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 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非洲、在美洲生产的咖啡风行欧洲。据此可知(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B.新航路开辟催生欧洲新的生产方式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重大进展【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了欧洲、亚洲和美洲之间物种的相互交流与传播,应选 D项。14.“没有美洲的农作物,欧洲不可能在后来养活那么庞大的人口,而且旧大陆的热带 地区不会如此之快地得到开发。没有欧洲的牲畜,特别是用于运输和耕种的马和骡,美洲大 陆不可能以它已经发生过的那种速度被开发。”据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A.导致新旧大陆间经济互补而和谐开展B.带来的物种交换改变了新旧大陆面貌C.使美洲人口迁移造成旧大陆人口激增【).并未给美洲造成致命打击和巨大破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没有美洲的农作物,欧洲不可能在后来养活那么庞大 的人口 ”“没有欧洲的牲畜美洲大陆不可能以它已经发生过的那种速度被开发”可知, 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物种交换改变了新旧大陆的面貌,应选B项。15.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相互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 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那么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开展和白银的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 为世界市场的组成局部。材料反映了()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C.农业变革推动了早期的全球化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经济结构【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辟”和“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局部”表达了 早期的全球化,而材料认为上述现象出现的局部原因是“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相互传播” 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应选C项。16 .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 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局部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 影响。这反映出()A.科学的开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开展【答案】B【解析】材料“16世纪50年代” “未知物种”说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 强,促进了洲际物种交流,对当时欧洲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应选B项。17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通过殖民掠夺将世界上许 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带回欧洲,如玉米、马铃薯等;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 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缺乏,如变种小麦。17501850年,小麦 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 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 界化。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的作用。【答案】(1)主要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使食物物种在不 同地区间传播;工业文明的需要和推动。(2)作用:世界各地的食物品种增加,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世界物种的广泛交流, 打破了食物品种的地域限制;加强了世界饮食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18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15世纪末,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美洲时,把水稻带到美洲,16世纪后,水稻传 到美国密西西比州并向西扩展。水稻的种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来自非洲的黑人的生存要 求。在北美地区,稻米为广大劳动人民(主要是奴隶)提供了基本食物。进入16世纪,甘蔗 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引进美洲大陆。由甘蔗加工而来的蔗糖迅速成为美洲与欧洲贸易中的 重要商品。摘编自周红冰等20世纪前全球化 进程中的农业因素一一从地理 大发现到工业革命 材料二 马铃薯很好地适应了从爱尔兰到俄罗斯的欧洲北部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它 的引入对1819世纪这一地区的人口激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增的人口为工业革命提 供了足够的劳动力。15世纪,马铃薯为安第斯印加帝国的扩张提供了能量,几个世纪后, 马铃薯又在欧洲北部地区扮演了大致相同的角色。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1)根据材料一,指出水稻传入美洲的原因,并概括水稻、甘蔗等新作物在美洲种植产 生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铃薯的种植对欧洲的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该如何面对国际贸易往来中的外来物种。【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作用:稻米满足了美洲人民的生存需要;蔗糖成为美洲与欧洲贸易中的重要商品(或扩 大了洲际贸易交往)。(2)影响:促进了人口增长;改变了饮食结构;推开工业革命开展;为欧洲的开展扩张 提供能量。(3)如何面对:肯定物种交流带来的效益;警惕生态失衡(或重视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