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课程性质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局部,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 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 当代高速开展的信息科技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开展起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高中阶 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 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 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二、课程理念.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帮助全体 学生学会数字时代的知识积累与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在使用信息科技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1 .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 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开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 习内容。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表4信息社会责任学段目标学段目标第一学段 (12 年级)1 .自觉保护个人隐私,能在家长和教如的帮助下确定信息真伪.2 .在浏地他人数字作品时,能友善地发表评轮。在提供他人数字作 品时标注来源.尊重数字作品所有者的权益.3 .在公共场合文明使用数字设备,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第二学段 (34 年级)1 .认识到数字身份的唯一性与信用价值,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 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在线社会生存的安全观.2 . 了解威胁数据安全的因素,能在学习.生活中采用常见的防护措 施保护数据.3 .用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进行网络交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三学段 (56 年级)1 . 了解算法的优势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认识到算法对解决生 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的重要性.2 .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对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承要性.第四学段 (79 年级)1 .应用互联网时.能利用用户标识.密码和身份验证等措施做好安 全防护.会使用加密软件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能使用网盘进行信 息备份.2 .在物联网应用中.知道数据安全防护的常用方法和策略.保护个 人陛私,尊重他人隐私.了解自主可控对国家安全以及豆联网和物 联网未来开展的重要意义.3 .通过体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了解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与安全挑 战,合理地与人工智能开展互动.增强自我判断意识和责任感.遵 循信息科技领域的伦理道德规范,明确科技活动中应遵循的价值观 念、道德责任和行为准那么.“五四”学制第二学段(35年级)目标主要参照“六三”学制 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确定,适当降低要求。“五四”学制第三 学段(67年级)目标在“六三”学制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基 础上合理提高要求,并结合“六三”学制第四学段(79年级)目标 确定,使“五四”学制69年级目标进阶更加科学。四、课程内容10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 的知识体系,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 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 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开展。(1)数据: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一数据的组织与呈现一数据对现 代社会的重要意义。(2)算法:问题的步骤分解一算法的描述、执行与效率一解决 问题的策略或方法。(3)网络:网络搜索与辅助协作学习一数字化成果提供一万物 互联的途径、原理和意义。(4)信息处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处理一使用编 码建立数据间内在联系的原那么与方法一基于物联网生成、处理数据的 流程和特点。(5)信息安全: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依法依规、个人隐私保 护一规避风险原那么、安全观一防范措施、风险评估。(6)人工智能:应用系统体验一机器计算与人工计算的异同一 伦理与安全挑战。如图1所示,具体学习内容由内容模块和跨学科主题两局部组 成。“六三”学制第一学段包括“信息交流与提供”“信息隐私与安 全”“数字设备体验”,第二学段包括“在线学习与生活”“数据与 编码” “数据编码探秘”,第三学段包括“身边的算法”“过程与控11制” “小型系统模拟”,第四学段包括“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物联网实践与探索”“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 “互联智能设计”。38年级单独开设课程,其他年级相关内容融入语文、道德与法 治、数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内容银块跨学科主题人I:智能与料北社会(甥晨)'物蝴实3 1互联网应用与创新未来智雁场最畅想人1:相慵领溜出行",联"能在线数字气级说计无人机互联我演向世界介绢我的学校(56年级)身边的算法小蟹扩力系统小型系统小不开关系统模拟制密反II汉诺塔游戏将弈中的策略第二学段(34年级)数据与编网作线学习9生活用编科描述秩序数据编码用数树淋故小自我代理小件取 在线学习小俄不侑息IB私。安全 第一学段)(12年级)|僧息交流。提供信息安全小卫士数字改番信息方理小助手体股Iliff V表达情感向供伴推林数字设各图1信息科技内容模块与跨学科主题根据“五四”学制不同学段目标要求,“五四”学制广5年级课 程应覆盖“六三”学制6年级绝大局部课程内容;“五四”学制 69年级课程安排“六三”学制其余课程内容,且分布合理,为学生 充分实践、探究留出时空。具体内容详见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文件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 核心素养要求。12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 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信息科技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在每个学段的学习结束后,对学生 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应 到达的学业成就及表现特征进行的总体描述,是考试评价的主要依 据,对教学活动、课程资源建设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二)学业质量描述表5描述的是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标准。13表5义务教育学业质标准学段学业质描述第一学段 (12 年级)在日常学习与生活场景中.能在教师指导下,健康、安全地利用常 见数字设备获取学习资源(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h在完成 学习与生活中的筒单小任务时,隐描述任务实施步骤.使用数字设 备对个人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进行合理分类,并妥善 保存作品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规范、文明地进行信息 交流与提供.并具备区分信息真伪和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尊重数 字作品所有者的权益,遵守网络礼仪(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第二学段(34 年级)能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从问题的情境,数据的来源以及内容表达 的目的,判断数据的合理性和可辙性信息意识"能将简单问睡拆 解.选择数字、字母或文字编码表示信息.知道编码和解码是信息 存储和传输的必需步既(信息意识、计算思维),能利用在线方式获 取学习资源,使用数字化工具组织数据.合理选择可视化方式呈现 数据之间的关系,清晰地表达观点或者预测结果(计算思维、数字 化学习与创新).在网络应用过程中,能合理使用数字身份,用符合 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进行信息传播和网络交流.认识自主可控技术 对保障数据安全的意义.采取常见的防护措施有意识地保护数据 (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第三学段 (56 年级)在典型的信息科技应用场景中.能识别系统中的输入、计算、输出 环节,发现大的系统可以由小的系统组成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打 尝试采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 基于算法的顺序、分支和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正确进行问题求 解的算法描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能针对不同的输入 数据规模,分析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算法在时间效率上的高低,并 能利用编程对设计的算法及过程与控制实验系统进行脸证.对算法 价值和局限性有一定的认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费 任对于生活中的过程与控制场景.能分辨输入与输出环节中的数 据是开关量还是连续量.利用反愤实现过程与控制(信息意识、计 算思维),了解自主可控的系统在解决安全问题时的盅要性,初步具 备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的安全意识(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14续裘“五四”学制学段学业质量标准参照学段目标研制。学段学业质描述第四学段 (79 年皴)对于生活中的真实应用问题,能通过搜索引聚.社交媒体、短视频 和协同写作等互联网工具或平台,进行较精准的信息搜索、沟通交 流与协作,井贡献疗价值的数据和资源(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 创新),能设计并搭建具有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和筒单控制功能的简 易物联系统.了解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异同.知道网络中数据的编码、 传输和呈现的原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h根据学习任务 的需蚣,通过智能终端或编写程序,读取并处理含有物联功能设备 中的数据.能进行适当反应或控制.体会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 能的关系,理解万物互联的含义(信息意识、计算思维),通过分析 不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了解数据.算法和算力三大技术基础的 作用,以及搜索,推理,预测和机器学习等常见的人工智能实现方 式,正确对待人工料能带来的伦理与安全挑战(计算思维、信息社 会责任在网络应用中.能体会信息传输过程中协议的作用.识别 网络谣言和不良数据,利用用户标识、密码和身份脸证等措施保护 信息,认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中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作用. 感受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信息 意识、信息社会责任).六、课程实施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解读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 课标”)的研制是一次系统化设计,涉及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 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六个方面,贯穿其中的主线 是核心素养。如何运用核心思维,抓住新课标的“核心”培育学生核 心素养,是一线教师和教研员普遍关心的问题。一、核心变化: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15核心素养的立身之本是课程地位确实立。本次新课标修订的核心 变化是实现从0到I的突破,以及从技术到科技的升级。1 .从0到1的突破。新课标研制之前,在国家层面,信息技术领 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在江苏,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地方课程设置。 此次修订,信息科技成为国家课程并拥有独立的课时,课程地位得以 确立。2 .从技术到科技的升级。课程名称由“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 技”,突出了信息科技学科的科学本质,实现“科学”与“技术”并 重。信息科技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局部,主要研究以数字形式 表达的信息及其应用中的科学原理、思维方法、处理过程和工程实现。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旨在培养科学 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 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二、核心理念: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新课标倡导面向数字时代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开展要求,发挥课 程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提升数字时代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新力。1 .学会知识积累与创新方法。对于出生在数字时代的“数字土著” 而言,如何更好地面对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数字化,尤其学会在数 字时代高效的学习与创新,是信息科技课程特别关注的问题。2 .遵守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随着在线社会的到来,数字道德规 范和科技伦理问题备受关注。比方,隐私保护、信息茧房、算法歧视 与陷阱等问题,以及如何弥补“数字鸿沟”,怎样防止技术滥用等问16 题,都需要通过信息科技课程引导学生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和科技伦 理。3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数字时代的公民越来越 多地单独面对电子屏幕和数字界面,怎样化解短视频沉迷、网络成瘾 等困扰,区分虚拟与现实,需要正确应对数字时代带来的挑战,让数 字娱乐和虚拟生活成为现实生活的补充,让数字技术服务于现实所 需,促进学生在数字与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三、核心目标:培养数字素养与技能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核心素养在学科层面的具体化,课程的核心目 标是培养数字素养与技能。1 .把握数字素养与技能内涵按照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划分,数字素养与技能可分为信息意 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信 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突出了信息 意识中的协同创新、科学精神、原创精神、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关 乎国家科技开展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计算 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涉 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突出了问题抽象、分 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过程,淡化了对算法实施的要求,将编程 作为验证算法的手段;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 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 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突出了原始创新对国17 家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性;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文化 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承当的责任,突出了自主可控技 术、国家安全等要求。2 .设计四位一体的总目标其一,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关注“增强数据安全意 识,认识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性”,强调数据安全和 原始创新。其二,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计算思维。强调“体验过 程与控制的场景,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科学探究;强调“领 会算法的价值”,“能有意识地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迁移到 其他问题求解中”,突出算法的迁移与应用。其三,提高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发扬创新精神。强调“利 用数字设备与团队成员合作解决学习问题”,意味着基于数字设备进 行合作学习将成为数字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特征;强调“通过网 络检索、数据分析、模拟验证、可视化呈现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 “设计和创作具有个性化的作品”,有着明显的探究与创新素养培养 的指向。其四,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强调“认识 到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人工智能对伦理与 安全的挑战”,将信息社会责任上升到国家层面。3 .划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段目标18其一,学段目标是对总目标的具体化。以“六三”学制的学段目 标划分为例,小学阶段的学段目标从四个方面展开,分别指向信息意 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每个局部分为三 个阶段:第一阶段(12年级)、第二阶段(34年级)和第三阶段 (56年级)o其二,引导教师在遵循学生身心开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在学段目标的描述中,低年级突出培养兴趣与意识,以体验学习 为主;中高年级突出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探究学习为主。 以计算思维学段目标为例:第一阶段的第1条,”在教师指导下,体 验使用数字设备解决问题的过程。知道信息的多种表示方式。”通过 分析发现,目标描述由“条件(场景)+活动+表现”等几局部构成, 便于理解和操作,突出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数 字素养与技能。四、核心内容:贯穿六条逻辑主线在课程内容的演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生存、开展和创新 能力,成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原那么,课程核心内容必须符合数字素养与 技能的培养要求。1.提炼六条逻辑主线。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 知特征(学习逻辑)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知识逻辑),围绕 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六条逻辑主线, 设计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表达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开展。19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深化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 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3 .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面向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开展要求,吸纳国内外信息科技 的前沿成果,基于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要求,遴选课程内容。从信息 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 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 学科思维水平,表达“科”与“技”并重。4 .倡导真实性学习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工程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 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 决能力。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 参与度。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 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 “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5 .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注重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 结合,加强学习结果的评估和应用,服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坚持基 本知识考核与实践应用考核相结合,综合运用纸笔测试、上机实践、 作品创作等方法,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状况。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课程目标22 .合理安排学段模块。在内容模块中,第一学段围绕信息概念, 重视信息体验、交流与提供,关注信息隐私与安全;第二学段突出数 据与编码、在线学习与生活,初步培养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能力;第三学段突出过程与控制以及身边的算法,关注计算思维维度 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要求既切合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 理、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内容要求,又符合皮亚杰的认知开展阶段 理论。在跨学科主题活动中,分别基于数字设备体验、数据编码探秘 和小型系统模拟,主题鲜明,活动有意义、有趣味,具有较强的综合 性,实现了课程内容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的学习回归真实的生活世 界。3 .内容呈现丰富多元。每个学段的内容呈现包括:内容要求,指 出学什么;学业要求,指出学到什么程度;教学提示,指出如何教。 以第三学段“身边的算法”为例,在内容要求方面,指出要“借助学 习与生活中的实例,体验身边的算法,理解算法是通过明确的、可执 行的操作步骤描述的问题求解方案,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描 述算法以信息社会日常活动中蕴含的算法为例,讨论在线生活中 算法的价值与局限及算法对生活的指导意义”。这些要求突出了 在线社会的算法特征。在学业要求方面,指出要“基于给定的算法, 能针对不同的输入数据规模,分别'数出'算法中某些步骤执行的次 数基于对算法价值和局限性的认识,初步具有知识产权保护和应 用安全意识”。要求具体明晰,可评可测。在教学提示方面,突出“学 生的认知开展处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教学实践需要把20 握这一阶段的特点,注重具象内容和抽象内容的关系与平衡”。如“从 学生的生活体验或九章算术等典籍中的适当问题出发,将算法学 习的要点贯穿问题求解的过程,让学生在不同算法的具体讨论中养成 算法思维,防止空洞地讲授概念。”列举了猜数字游戏、物品分类等 生活化的情境,提示教学要基于真实情境,发现真实问题,将知识与 技能融入问题,在实践与讨论中养成算法思维习惯。五、核心表现:明晰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是以学业成就表现来呈现的,学业质量标准是描述这一 系列表现的文本,学生的学业成就核心表现是用学业质量标准来界定 的。1 .理清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 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要求是过程性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 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 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具有整体性)。信息科技课程学业质量 标准是在每个学段的学习结束后,对学生在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 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方面到达的学业成就及表现特征的 总体描述,是考试评价的主要依据(素养导向),对教学活动、课程 资源建设等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建)。2 .理解学业质量描述。以第一学段为例:“在日常学习与生活场 景中,能在教师指导下,健康、安全地利用常见数字设备获取学习资 源(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类似的描述皆由“条件(场 景)+活动+具体表现”等几局部组成,意味着学业质量标准是描述学21 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在一定的活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所呈现的是学生发现、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品格。此标准逆向引导教学要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拥有真实的学习收获,即要 开展真实性学习。六、核心教法:问题驱动或工程驱动新课标要求,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工程驱动,引导学生 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因而问题驱动或工程驱动教学是可行的核心教 法。1 .为什么是问题驱动或工程驱动?新课标倡导问题或工程驱动, 反映了教学方式的转型,引导教师对任务驱动进行升级,让任务驱动 为问题解决服务,任务从主线变为副线,将任务隐藏于活动中。引导 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或工程,关注问题或工程背后的概念与原理, 重视学生在深度思考和具身实践中学习。2 .什么是问题驱动或工程驱动?课堂教学以问题或工程为主线, 围绕内容主题,通过核心问题或挑战性工程驱动教学进程,引导学生 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科实践中,理解概念或原理,内化学科知识, 提升数字化素养与技能。3 .如何实施问题驱动或工程驱动?实施问题驱动或工程驱动,需 要关注教学环节和教学要素。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通 常包括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分解问题、解决问题,回顾问题和迁移22 创新等环节),就要让学生走进情境场、基于问题链、开展活动串、 跨过思维桥、建构知识树等活动过程,所以问题驱动或工程驱动的五 要素是情境场、问题链、活动串、思维桥和知识树。4 .实施问题驱动或工程驱动可能存在什么问题?情境场和问题 链的设计是关键,新课标中考虑到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差 异,为课程内容设置了丰富的情境与案例,一线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实 践,合理地加工与处理,使情境与案例更有意义、有趣味且有可能实 施。七、核心评价:围绕课堂表现与学业作品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度需要通过学业评价来实现,基于课堂表现 与学业作品的评价是可行的路径。1 .课堂表现与学业作品评价何以检测学科核心素养?学生核心 素养是在基于主题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正确价值观、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在每一节课中的表现称为课堂表现,包括学习 态度、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批判思考、反思、制定与实 施问题解决方案等能力,这些表现正是学生核心素养所关注的要点。 指向学业质量的学业作品可以完整地检测学生的阶段性核心素养表 现,因为学业作品可以从作品规划、技术实现、协作提供、审美能力 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全面地刻画学生核心素养的开展水平。2 .如何进行课堂表现与学业作品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业 作品评价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才能持续 深入地推进。一是搭建评价平台,由于表现性评价和作品评价过程比23 较繁琐,基于平台,可以减轻工作量,也能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和评价实施的屡次化;二是明确标准,要基于学业 质量标准,将标准中的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个学期和每个学年, 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统一;三是发挥价值,要将评价 的结果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与课后延时服务等结合起来,并发动 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评价,使每个学生的成长清晰可见。八、核心研法:课题引领教研员一方面要对国家课程改革政策进行解读并使其落地,另一 方面要将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梳理并加以提炼,形成模式,在一 定范围内推广。通过课题引领是有效路径。1 .聚集问题。教研部门应组织细致全面的调研,精准诊断教师在 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时遇到的问题,帮助教师将问题转化为课题。2 .组建队伍。要组织各级教研员和学校教研组长形成教研共同 体,让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将研究变成一种习惯。3 .开展活动。一是开展工程化的活动,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开展, 如开展“我们都是学习者”“我们都是参赛人”“我们都是评课人”“我们都是命题人”等活动,实现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将 全体教师都带入研究中;二是基于各种平台的成果展示。通过优课评 比、基本功大赛、论文和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实现以评促研,给教 师更多获得感。24上述八个“核心”是一个整体,在理解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的过程中,八个“核心”不可分割。只有一以贯之,整体推进,文本 式课标和课程才能真正在课堂实践层面落地生根。25信息科技课程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表达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一)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表达,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 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 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1 .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 信息意识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感知力,熟悉信息及其呈现与传递 方式,善于利用信息科技交流和提供信息、开展协同创新;能根据解 决问题的需要,评估数据来源,区分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具有较 强的数据安全意识;具有寻找有效数字平台与资源解决问题的意愿, 能合理利用信息真诚友善地进行表达;崇尚科学精神、原创精神,具 有将创新理念融入自身学习、生活的意识;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 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能有意识地保护个人及他人隐私,依据法律法 规合理应用信息,具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2 .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 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 维的学生,能对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并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 决方案;能尝试模拟、仿真、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优化解决 问题的方案,并将其迁移运用于解决其他问题。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 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 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学生,能认 识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性,养成利用信息科技开展数 字化学习与交流的行为习惯;能根据学习需求,利用信息科技获取、 加工、管理、评价、交流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日 常学习与生活中,具有创新创造活力,能积极主动运用信息科技高效 地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活动。4 .信息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彳B息社会中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 行为自律等方面应承当的责任。具备信息社会责任的学生,能理解信 息科技给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各种影响,具有自我保护意识 和能力;乐于帮助他人开展信息活动,负责任地共享信息和资源,尊 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能理解网络空间是人们活动空间的有机组成部 分,遵照网络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使用互联网;能认识到网络空 间秩序的重要性,知道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自觉遵 守信息科技领域的价值观念、道德责任和行为准那么,形成良好的信息 道德品质,不断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感。(二)总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达成以下目标。1 .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认识到数据对社会开展的作用和价值,自觉区分数据真伪,判断 和评估所获取信息的价值,增强信息交流的主动性和友善性,树立正 确的信息价值观。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有意识地寻求恰当方式检索、 选择所需信息。掌握和运用信息科技手段表达、交流与支持自己的观 点,根据信息价值合理分配注意力,提高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增强 数据安全意识,认识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性。2 .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计算思维知道数据编码的作用与意义,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体验过程与控制的场景,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具备应用信息科 技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算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领会算法的 价值。能采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 数据、制订问题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反思和优化,使用简单算法, 利用计算机实现问题的自动化求解。能有意识地总结解决问题的方 法,并将其迁移到其他问题求解中。3 .提高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发扬创新精神围绕学习任务,利用数字设备与团队成员合作解决学习问题,协 同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形成应用信息科技进行合作的意识。适应数字 化学习环境,针对问题设计探究路径,通过网络检索、数据分析、模 拟验证、可视化呈现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得出探究结果。利用信息 科技平台,开展协同创新,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主动探索新知识与新技能,采用新颖的视角思考和分析问题,设计和 创作具有个性化的作品。4 .遵守信息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领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对信息社会开展的重要意义,具备自觉 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的意识,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安 全的重要性。采用一定的策略与方法保护个人隐私,尊重他人知识产 权,安全使用数字设备,认识信息科技应用的影响。正确应对人工智 能对社会的影响,认识到人工智能对伦理与安全的挑战。能遵循信息 科技领域的伦理道德规范,明确科技活动中应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 责任和行为准那么。按照法律法规与信息伦理道德进行自我约束,积极 维护信息社会秩序,养成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能安 全、自信、积极主动地融入信息社会。(三)学段目标信息科技课程学段目标是总目标在各学段的具体化,旨在指导教 师在遵循学生身心开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义务教育阶段分 为四个学段,“六三”学制按“2223”戈IJ分,“五四”学制按“2322” 划分。“六三”学制的学段目标如表1至表4所示。表1信息意识学段目标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 年级)1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主动使用数字设备的兴趣与意识.知道数字 设备使用的基本规范.合理安排数字设备的使用时间.养成数字设 备使用的好习惯.2 .体验文字、图符、语音等多种输入方式的表达与交流效果,有意 识地使用数字设备处理文字,图片和声音。3 .知道信息有真实与虚假之分能选用恰当的数字化方式表达个人 见间和想法,乐于与他人提供信息.第二学段 (34 年纵)1 . 了解数据的作用与价值.列举数字设备对社会开展和人们生活的 影响.2 .知道数据编码的作用与意义,理解数据编码是保持信息社会组织 与秩序的科学甚础.3 .在网络应用过程中.合理使用数字身份,知道数字身份对个人日 常学习与生活的作用和意义,规范地进行网络信息交流。第三学段 (56 年级)1 .体脸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深度咬合的环境。感受应用信息科技获 取与处理信息的优势.2 .根据学习与生活需要.有意识地选用信息技术工具处理信息.祟 尚科学精神、原创精神,具有将创新理念融入自身学习、生活的 意识.3,针对简单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需求和数据源,主动获取、筛 选、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第四学段 (79 年级)1 .观察、探究、理解互联网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体验互联网交互 方式,感受互联网和物联网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的 改变.2 . 了解人工智能对信息社会开展的作用.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 掌握楂心技术的意识.3 .主动学习互联网知识.增强数据安全意识,进行安全防护。表2计算思维学段目标学段目标第一学段 (12 年级)1 .在教师指导下,体验使用数字设备解决问题的过程.知道信息的 多种表示方式2 .对于给定的简单任务能识别任务实施的主要步骤.用图符的方 式进行表达.3 .在实际应用中.能按照操作流程使用数字设备,并能说出操作 步骤.第二学段 Q4 年级)1.能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解决问题,并简单地说明理由. 能法于对事物的理解,按照一定的规那么表达与交流信息。体验信息 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所必需的编码及解码步骤.2-在简单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何题划分为多个可解决的 小问题,通过解决各个小问题.实现整体问题解决.3.依据问题解决的需要,组织与分析数据.用可视化方式呈现数据 之间的关系,支撑所形成的观点.第三学段 (56 年级)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算法的特征和效率.能用自然语言、流 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知道解决同一问题可能会有多种方法,认识 到采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通时可能存在时间效率上的差异.2 .对于给定的任务,能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实施步骤,使用顺序、 分支、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简单描述实艇过程通过编程验证该 过程.3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鲂将问题分解为可处理的子问题.了解反应 对系筑优化的作用.第四学段 (79 年级)1 .在实践应用中.熟悉网络平台中的技术工具,软件系统的功能与 应用.2 .能根据需求,设计和搭建简单的物联系统原型,体验其中数据处 理和应用的方法与过程.3 .知道网络中信息编码、传输和呈现的原理。能通过软件与硬件相 结合的工程活动采集、分析和呈现数据.4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人工智能.根据学习与生活需要.合理选用 人工智能,比拟使用人工智能和不使用人工智能处理同类问题效果 的异叽表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段目标学段目标第一学段 (12 年级)1 .在教师指导下.尝试使用数字设备及数字资源开展学习活动.丰 由学习手段.改进学习方法.2 .通过对数字设备的合理使用,了解数字设备的使用过程和方法, 激发对信息科技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产生对信息科技的求知欲.3 .能利用数字设备.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 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将记录结果分类.保存,需要时进行 提取.能创立简单的数字作品。第二学段 (34 年级)1 .利用在线平台和数字设备获取学习资源,开展合作学习,认识到 在线平台对学习的影响.2 .比拟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的异同.依据学习需要,在教师指导下. 有效地管理个人在线学习资源。3 .借助信息科技进行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创作.展示、交流,餐试开 展数字化创新活动,感受应用信息科技表达观点、创作作品.合作 创新.提供传播的优势.第三学段(56年级)1 .通过学习身边的算法.体会算法的特征.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数 字化学习过程中.适应在线学习环境.2 .能利用在线平台和工具寻找生活中的过程与控制场景.能设计用 计算机实现过程与控制的方案,并在实验系统中通过编程等手段加 以验证.3 .在学习作品创作过程中.利用恰当的数字设备规划方案、描述创 作步骤在反思与交流过程中.对学习作品进行完善和迭代.第四学段(79年级)1 .根据学习需要,有效搜索所需学习资源.探究信息科技支持学习 的新方法、新模式,借助信息科技提高学习质量.2 .在学习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数字设备支持学习,改变学习方式. 具备利用信息科技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 .主动利用数字设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根据任务要求借助在线 平台,与合作伙伴协作设计和创作作品。在创新实践活动中.认识 到原始创新对国家可持续开展的京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