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江苏省徐州市求实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
资源ID:72654668
资源大小:41.95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江苏省徐州市求实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2022江苏省徐州市求实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M题。你的属相变成风王玉清一帆、阿竹很小就寄养在外公家。乡下一座显得破旧的瓦板房,像一只突兀的喜鹊窝 守在高高的台阶匕外公像只羽毛蓬乱的灰喜鹊,她俩还只是嫩雏。瓦板房前,是一条通村公路,外公每天要去扫路。每天天刚亮,瓦板房的木板门咔嗒 一声响,一帆就跳下床,摇醒妹妹阿竹,一起飞快地穿衣洗漱吃早饭。一帆和阿竹跟着外 公走到大路上,一个扛苕帚,一个拎垃圾袋。路被风扫过了,这一天干活,一帆和阿竹挺轻松。阿竹说:“人要是变成风就好了, 一会儿就将路扫完了。”一帆说:“外公,你扫累了,就变成风吧,呼啦一下子,就把路 扫完了。”外公有些不自在地笑了。整个村子的屋顶上,只剩外公家,还有烟囱。外公在每年收割季节过后,将别人丢弃 的麦秸秆、稻草,翻晒干爽,捆扎成草个子,沿路摆放欣赏番,就像将军观阵,而后才 与一帆、阿竹一起,一路逶迤地搬运草捆至后院,用作燃料。外公就这脾气,喜欢自己的劳动果实。粮食果蔬,无论田地里种的,园圃里产的,还 是树上结的,外公都喜欢拿将出来,显摆显摆。春天的大白萝卜,在场坪上铺个满地;夏 天的冬瓜、南瓜,在堂屋里的大桌子底下,一层层高摞着;金秋时节的屋檐下,则挂满了 酒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到了寒冷的隆冬,厢屋里满堆红红的山芋、沾泥的茨菇。一年 四季,外公家里充满粮食的气息、柴草的气息。每晚,外公坐在灶膛口,用火叉拨火;一帆和阿竹,站在旁边,递柴送草。暖暖的火 光中,外公给她们讲起了十二生肖:山野里,虎跑蛇游、鼠兔跳跃;平原上,老牛耕田、 马儿奔腾;家园中,鸡鸣犬吠、猪哼羊叫下午,阳光和煦。外公照例在家搞结算。一把老旧的大算盘,上面孽芳紫的漆,早已 褪去大半,珠子的穿孔两边磨得水光圆亮。外公怎么会有算不完的账目?养路工的报酬, 公路站一个季度结算一次:每天的饭菜,米是自家碾的,菜蔬是园圃里出的这种呆 账,外公从来不算。外公算的,是一本活账。比如今年的年成预估多少,实际收成多少;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 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 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 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 我不打算重复了。我只是觉得,树在中国北方像流窜深山的小股残匪一样悲惨。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 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一一会增长 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一一假如有谁可以做 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一一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 自己的上司那样。(节 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16 .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答:17 .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答:18 .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童话答: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答:19 .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答:参考答案:16 .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表明人类要爱护自然,珍惜汽然豪华 慷慨的赠予,或突出天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17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 “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 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18 .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表达了作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忧虑。对想象中的情景发出感慨:人类滥伐森林又复制树木的行为是极其荒唐可笑的。19 .由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美和 作者对树的赞美,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最后写到作 者的呼吁,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20 .本题考查对文章语段作用的理解。回答“为什么” “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 处”这一类题要从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作用两个角度思考。21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段的理解。常考的表现手法有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 情手法等,题目要求赏析,就要全面思考这一段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有无特殊 修辞,并结合上下文谈出这段文字在内容上的作用。22 .本题考杳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的理解。词语是用的比喻义,这是常 考的含蓄词语的一类,要找出“童话”喻指的本体。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它蕴 含的情感。23 .本题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要统观全篇,写出作者的构思过程。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7题。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辐能语其要。程 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 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 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政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 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 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 其城。过金陵,见王安石,日:“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 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 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 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安石 厉声日:“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 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日:“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 ,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日:“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 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选自宋史?苏轼列传)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 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选自王灼碧鸡漫志)注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冠,博通经史比:等到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庐:建房C.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狱:监狱D.弄笔者始知自振振:振作.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政绩”的一组是(3分)以春秋对义居第一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A.B.C.D.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 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 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 人针硬官场现状,相谈甚欢。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词学成就被王 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4分)答:(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6分)答:参考答案:4.C5. A 6.B7. (1)河水将要毁坏城墙,情势危急了,即使是禁军也暂且替我竭尽全力(抗 洪)。(2)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 常礼数吗?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 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 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暖昧,刻薄之态浸 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 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 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准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 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 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政先帝历年,阅 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遵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 窜之南方。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 宜。遂上疏Uh “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 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 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岐直。居病因,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 忧。既革,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己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 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 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节选自宋史)【注】革:通“亟”,病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季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 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B.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 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C.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 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D.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 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登第,就是登进士第,或者是进士及第,指的是考中进士。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C.两宫,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D.赠,指皇帝赐给有突出贡献的官员以官爵、荣誉称号和财富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诲敢于直言进谏。他曾多次弹劾枢密副使程戡,因此程戡怀恨在心;他还敢弹劾公 主,认为守门官吏和公主府中的宦官皆有罪。B.吕诲明大义言别人所难言。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 书两宫。申明大义;后米太后归还政权,皇帝治守忠罪。C.吕诲多因弹劾大臣被贬。他曾三次居于谏官之职,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廷,如 曾因弹劾王安石被贬为邓州知州,当时人们推崇他的耿直。1).吕诲心忧国事至死不渝。他即使生病在家,仍然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病重 后,司马光前去探望他,他还勉励司马光,让他努力。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2)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参考答案:10. C 11. D 12. A13. (1)祖父吕端,曾在太宗、真宗朝任宰相。吕诲性格纯朴敦厚。在家时就勤奋好学, 不随便同人交往。(2)太后神佐先帝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多。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资询后再去 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10题详解】本题考杳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 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 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安石外示朴野,中藏 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 天下苍生,必斯人也”,这段话是说“王安石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陛 下喜欢他的才智机辨信任他。王安石本来就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 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一定是这个人",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 词,如“安石”“外”“中”“陛下”“之”“远略”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 排除,如“外示朴野”与“中藏巧诈”是相对的,所以应该在“朴野”后面停顿,排除 A、B两项;“悦”的宾语是“才辨”,所以在“才辨”中间不能停顿,排除D项,故选 C.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赠,指皇帝赐给有 突出贡献的官员以官爵、荣誉称号和财需等”错误,赠,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 号,而且文中也说“遂卒,年五十八诏赠通议大夫”。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 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因此程戡怀恨在心”错 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文章第一段只是说吕诲多次弹劾程戡,并没有说程戡对吕诲的 态度;“弹劾公主”错误,文章第一段说“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 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文中只是弹劾守门官吏,并追究公主府中宦官的罪过。 故选A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 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相”,名词活用 为动词,做宰相;“纯厚”,纯朴敦厚;“力学”,勤奋好学;“妄”,胡乱,随便。第 二句中,“后”,太后;“历年”,多年;“阅”,经历;“事之大”,定语后置,应为 “大之事”,“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宜”,应该,应当;“咨访”,咨询; “行”,做;“示”,表示;“专”,专权擅断。【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 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 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 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 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 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 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 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 焉、耶(邪)等等;以、于、为、贝k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 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 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i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 夫、己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 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 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 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 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 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 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 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 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 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 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 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耿,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 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 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 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i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 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 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吕诲字献可,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在太宗、真宗朝任宰相。吕诲性格纯朴敦厚, 在家时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考中进上后,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 朝廷大臣大多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上奏说:“谏官有权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员, 这是因为朝廷想要广泛采纳各种意见来弥补政事的缺失。如果是谏官以外的人也干这种 事,这是侵犯职权。现在朝臣却诋毁攻击他人的旧事,揭露别人的隐私,刻薄的情状逐渐 形成了风气,请求皇上下诏惩办革除。”枢密副使程戡巴结地位尊贵受皇上宠爱之人,官 位做到了政府要职。吕诲奏论他的过失,程戡被贬职以宣徽使的身份任延州通判。吕诲 又上奏说:“程戡因为才疏学浅而被罢免,不应该再委派他去边疆任职;宣徽使位高权 重,不是程戡应当担任的。"兖国公主轻视她的丈夫,夜晚叫开禁宫的门向皇帝陈诉。吕 诲请求一并弹劾守门官吏,并追完公王府中宦官的罪过,将他们全部驱逐。英宗生病,吕诲请求皇太后每天命令一名大臣,同淮阳王一起监督送进药物。都知任 守忠掌权已久,英宗立为皇帝不是他的本意,多次离间太后、皇帝的关系,造谣生事,朝 廷内外人心惶惶: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措词深切,太多是别人不能说的。皇帝病情 好转,吕诲多次请求让皇帝亲自执政。太后归还政权后,吕诲对皇帝说:“太后辅佐先帝 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多。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 专权擅断。”于是评定任守忠的平生罪恶,把他及其同党史昭锡一并放逐封了南 方。神宗即位后,吕诲被授予御史中丞。王安石当权执政,当时人们都认为国家得到了一 个好人才。吕诲说王安石不懂世事,如果重用他,那是不合适的。于是吕诲上疏说:“王 安石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陛下喜欢他的才智机辨信任他。王安石本来 就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 的,一定是这个人。如果让他长久占据朝廷要职,那么国家一定没有安宁的道理。”当时 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吕诲请求辞职,皇帝就将吕诲贬出京都知任邓 州。当时吕诲又想上书言事,司马光劝阻了他。口诲三次居于谏宫之位,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眨出朝廷,当时人们都很推崇他的耿 直,居家被疾病困扰,吕海仍然经常愤恨叹息,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病重以 后,司马光前去探望他,到的时候吕诲已经瞑目了。听到司马光的哭声,吕诲突然坐起, 睁开眼睛勉强看着司马光说:“国家的事还是有希望的,你好好努力吧。”司马光问道: 养一头肥猪开支要多少,出圈收入又是多少:村里今年农田又被征用了多少,粮食产量又 少了多少外公太爱惜这块土地了,尽管现今它正被鲸吞蚕食。插秧时节,谁也无法阻止外公,耕田耙地,上水撒粪,拔秧栽秧。再加上扫路,一个 老头子做双份的活儿,外公整天忙得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一帆与阿竹不可能发现,外公其实就要油尽灯枯了。这一天,外公巡视秧田水,一帆和阿竹跟在他身后欢快地四处蹿溜。“真像两只小青 蛙。“外公自言自语。她俩就回嘴说:“外公外公,癞蛤蟆!外公外公,癞蛤蟆!”外公一点也不生气。外公在小河畔的石码头上,坐下了。外公又不由自主地敲打起右腿来。“外公疼吗? 外公疼吗? ”两个外孙女怜惜地看着外公。夕阳西下,外公陶醉地倚靠在石头旁,目光渐 渐迷幻起来人们循着哭喊声找来时,发现外公因为休克,倒在河边,粘了半身水青苔。外公躺在医院里,姐妹俩前来探望。外公伸出干瘦的手,紧紧握住她们。泪水顺着她俩的 脸颊往下淌。外公微笑着,一会儿小田鼠乖乖、一会儿小兔子乖乖地叫,硬是让两个外孙 女破涕为笑。一帆属相是老鼠,外公掐算过了,田内之鼠,五行属涧下水;阿竹属兔,是山林之 兔,五行属城头土。外公说过,属相像一个人看不见的巨大气囊,里面装着自个的脾气、 爱好、经历,还装着各种花香、草味和泥土的气息,它是一个人随身携带的古老的身份证 件。外公的嗓音低弱下来。外公的属相是马,五行属杨柳木。外公喃喃地说,活了这一辈子, 外公累了,不要属马了。外公的属相,就要变成风了,轻轻飘荡的杨柳风一帆曾问外公:“十二生肖之中,为什么没有天上飞鸟,没有水中游鱼? ”记得外公这样回答一一虽然说龙蛇木事大,有时会到天空或水里,去度度假,可十二 生肖,都关注大地,喜爱大地,不避大地上的祸福苦乐。就像在土地上劳作的人们。(选自2013年11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1.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1)指出小说中画线处所用的表现手法,并简要说明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3分) 这种呆账,外公从来不算。外公算的,是一本活账。答:“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吕诲说:“没有了。”于是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全国上下 听说此事的人都为之悲痛惋惜。皇帝诏令追赠他为通议大夫。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 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 荟为寿昌浦口成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 困于赋役。”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及荟秩 满,与文育还都,见于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文育,字景德。命兄 子弘让教之书计。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 谓弘让曰:“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 蔡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时贼徒甚盛,一H 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 逼。及夕,各引去。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照遗而遣 之。葬讫,会庐安兴为南江督护,启文育同行。累征俚糠,所在有功,除南海令。 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后监州王励以文育为长流,深被委任。励被代,文育欲与励俱下,至大庾岭, 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文育曰:“足钱便可, 谁望公侯。“卜人又曰:“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其 夕,宿逆旅,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旦日辞励,励问其故, 文育以告,励乃遣之。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遣人迎之,厚加赏赐,分麾 下配焉。(选自陈书,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荟哀(为感到哀伤;同情)之,乃随文育至家B.素相善(赞许),启荟为前军军主C.及夕,各引(退却)去D.励问其故(原因),文育以告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周文育作战勇猛和伟人有节义的一组是(3分)A.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创愈,辞请还葬B.累征俚糠,所在有功厚加照遗而遣之C.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D.文育身被九创足钱便可,谁望公侯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文育本姓项,名叫猛奴,周荟见到他时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于是便向自 己的母亲请求收他为养子,后来改姓周,名文育,学习骑射。B.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但周文育不以为然,认为博取功名只要有长矛就 可以了。弘让听后大为赞赏,于是教周文育骑马射箭。C.陈庆之派周荟慰劳白水蛮人,但蛮人却密谋活捉周荟送给魏,事情泄露后, 周荟和周文育率兵抵抗。结果周荟战死,周文育身上也多处受伤。D.王励的职务被别人代替后,周文育要和王励一同北下,但走到大庾岭时听了 卜人的话而返回,受到高祖的欢迎。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翻译: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翻译:O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翻译:O参考答案:6.B (“善”是“与交好”的意思。)7 .C (A第一句表明周文育幼壮志,B第二句说的是陈庆之D第二句表明周文育 喜欢钱财。)8 . A (“便向自己的母亲请求收他为养子”错,是向周文育的母亲请求。)9 .周弘让善于写隶书,抄写蔡邕的劝学和古诗送给周文育,周文育不认 识也不理解这些。当时贼兵非常多,一H之中战斗几十回合,周文育担任前锋冲锋陷阵,勇敢 为军中第一。您很快就能突然得到二千两银子,如果您不相信我,就拿我的话去验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请为下面文段写一个点明中心、统领全段的起始句。(4分)o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形象生动,精练简洁,带有格言意味。孟子用语警辟,比喻精当,往 往借助形象议论说理,深入浅出。庄子想象丰富,汪洋恣肆,总能为其所说的 道理创造出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其他诸子散文,如 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也都具有这一特色。参考答案:先秦诸子散文的突出特色是寓理于形,借助形象议论说理。7 .阅读文字,完成24题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培养人的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成为“君子”。在论 语一书中孔子对“君子”的精神追求,对“君子”的道德水准,对“君子”的修 养,都有具体的阐述,提出了孝、悌、忠、信、勤、义、勇、敬、诚、恕、温、 良、恭、俭、让、谦、和、宽、敏、惠等一系列的标准。如此多的标准,如此高的 要求,显然不现实,从这可以看出孔子属于一个理想主义者。24.上面的语段对孔子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24、正确。“君子”的标准很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达到,“君子”一词的确寄予 了孔子的美好理想,从某个角度来讲,孔子确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正是有了这样 一种理想,才使人们有了追求的目标,有了奋斗的方向。(3分)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还有少量的稀有气体。一般情况下,氯约占20. 95%,氮约占78. 09%,稀有气体约占0. 932%,几乎不会发生变化。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空气的成分发生了改变, 一些工厂排放到空气中许多烟尘、废气等有害物质。,使人的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及造血系统等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它们还会影响作物的 正常生长,使其细胞利组织器官受到伤害,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参考答案: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这些有声物质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每空2分,不是句子不得分)1().卜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纠正另外两处问题。“90后关注养生”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说到底是一种价值理性的回归。在过去, 一些“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的年轻人,他们随意的生活方式,必然会带来身体健康方 面的危机。养生从年轻做起,不仅能够让“90后”更加健康长寿,也能掀起全民养生热 潮,从而提高中国人的身体素质。随意的生活方式不一定会带来身体健康方面的危机。oo参考答案:养生从年轻做起也不一定会掀起全民养生热潮;掀起全民养生热潮,不一定会使人健康长 寿,也不一定能提高中国人的身体素质题干明确说明“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故考生应圈出表述过于绝对化的句子,要特别关 注“必定”“一定” “只有才” “只要就”等词语。如“他们随意的生活方式, 必然会带来身体健康方面的危机” “养生从年轻做起,不仅能够让90后更加健康长 寿,也能掀起全民养生热潮,从而提高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再分析改过的句子,“随意 的生活方式不一定会带来身体健康方面的危机”,该句把原句中的“必然”改为“不一 定”,考生可以仿照这种方式进行修改。故答案为:养生从年轻做起也不一定会掀起全民养生热潮;掀起全民养生热潮,不一定会 使人健康长寿,也不一定能提高中国人的身体素质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推断的能力。此题首先要研读语段,找出推断存在问题、表述不准确 的地方。句对应原文中相关句子。仿照句,写出后两个句子。要注意例句的结构、 句式、修辞、字数等,尽量保持一致。六、写作(60分,共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人生处处是课堂。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有微观的,也有宏观的它们伴随我 们成长,给我们启发和教益,让我们变得成熟并充满智慧。请以“人生一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行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参考答案:略(2)对小说中画线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3分)她俩就回嘴说:“外公外公,癞蛤蟆!外公外公,癞蛤蟆! ”答:11 .小说以“你的属相变成风”为题,有什么好处?(5分)答:12 .小说主人公外公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答:13 .小说中多次提到“十二生肖” “属相”,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出两点即可)(8分)答: 参考答案:11. (1)第一问: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算”与“不算”,"活账”与“呆账”形成对比。第二 问: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突出外公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对耕地减少的现实的担忧。(2) 一帆和阿竹把外公称作“癞蛤蟆”,是对外公称她俩为“青蛙”的回应,幽默风趣。运 用反复的手法,摹拟一帆和阿竹的口吻,表现了她俩活泼、淘气的个性,以及亲密、和 谐、温馨的祖孙情。12 .“属相变成风”,用语新奇,富有诗意,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照应文中外公 即将辞世的情节,提示小说的内容。小说以第三人称叙事,题目却运用第二人称,既巧 妙变化,又好像与外公对话,亲切自然,情深意长。13 .勤劳能干。"一个老头子做双份的活儿”,尽职尽责。热爱土地,关注农业生 产。慈爱、和善。关爱一帆与阿竹,和蔼可亲又耐心教导。豁达、乐观。病榻之上, 逗乐两位外孙女。说自己离开人世是变成杨柳风。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用算盘算账,熟 悉生肖、五行知识。14 .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十二生肖、五行、属相的知识反复出现在外公与一帆、阿竹的 交谈中,突出了外公这一中国的传统的老农民的典型形象。增添文化内涵。十二生肖、 属相、五行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小说中反复提起,赋予 小说民族特色,增添了小说的文化内涵,使小说意蕴丰厚。传承民族文化。外公向一帆 与阿竹讲述十二生肖的故事,用属相来打趣,说属相是身份证,向读者介绍神奇的生肖、 属相知识,传承民族文化。深化小说主旨。小说借外公之口说十二生肖喜爱土地,关注 土地,再现历史悠久的中国农耕文明,呼吁人们热爱土地,珍惜土地,尊重在土地上劳作 的人们,深化小说主旨。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作为二十世纪最为成功的武侠小说家,金庸从不为武侠小说“吆喝”。在许多公开场 合,金庸甚至“自贬身价”,称“武侠小说虽然也有一点点文学的意味,基本上还是娱乐 性的读物,最好不要跟正式的文学作品相提并论”。如此低调的自我陈述,恰好与众武侠 迷之“慷慨激昂”形成鲜明的对照。将其归结为兵家之欲擒故纵,或者个人品德之谦虚谨 慎,似乎都不得要领。请别忘了,撰写“娱乐性读物”的,只是文化人查良铺的一只手;他还有另外一只 手,正在撰写“铁肩担道义”的政论文章。至于金庸本人,为何一面“自贬身价”,一面 乐此不疲,因其另有崇高志向一一具体说来,便是明报的事业。有了明报的事 业,金庸便与其他无数武侠小说家拉开了距离。一个武侠小说家,不只是娱乐大众,而且 可以引导社会舆论,在金庸奇迹出现以前,这实在不能想象。在金庸创作的高峰期,左手 政论,右手小说。这种写作策略,使武侠小说家金庸一改“边缘”姿态,在某种程度上介 入了现实政治与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晚清以来,文学的雅俗之争,有审美趣味的区别,但更宜接的,还是在于社会承担: 一主干预社会,一主娱乐人生。查氏起步之处在新闻,现代中国的新闻事业,恰好与武侠 小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绝大部分武侠小说,都是先在报刊连载,而后才单独刊行的)。 可是,同在一张报纸,头版的社论与末版的副刊,各有各的功能、儿“不可同日而语”。 金庸自办报纸,并且“赤膊上阵”,下午褒贬现实政治,晚上扬千古侠风。他有商业上的 野心,但更有政治上的抱负。长期坚持亲自撰写社论,实际上认同的是新文化人的担当精 神一一这样才能理解金庸为何对作为一种“娱乐性读物”的武侠小说评价并不高。金庸曾 表示,当初撰写武侠小说,固然有自娱的成分,主要还是为了报纸的生存。如此“动机不 纯”,难怪其对于仅局限于此的同道,不太恭维。政论与小说,一诉诸理性与分析,一依赖情感与想象,前者需要“现实”,后者需要 “浪漫”。如此冷热交替,再清醒的头脑,也难保不“串行”。只要对当代中国政治略有 了解,都会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中读出强烈的“寓言”意味。其实,小说家之追 求普遍意义,与政论家的注重现实感慨,并不完全抵宿。说“影射”或许过于坐实,但对 “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极度反感,毕竟包含着明显的现实刺激。即使小说家无意影 射,政论家的思路也不可能严守边界,不越雷池半步。就在左右手交错使用之际,“串 行”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无影射,二说皆可。就像六朝人娴熟藻 绘骈偶,即便无意为文的著述,在后人眼中,也都颇有“文章”的韵味。同时写作政论与 小说,使得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