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场作文高分技巧——议论感悟独到精警力求令人深受启发.docx
-
资源ID:72656381
资源大小:25.8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场作文高分技巧——议论感悟独到精警力求令人深受启发.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场作文高分技巧一议论感悟独到精警,力求令人深受启发 【名家示范】刘晔黄昏时分,海浪温柔地拍打着沙滩,一个小女孩用木棍在沙滩上 的同一个地方画着一个又一个圆,总觉画的圆不满意。突然,她抬起 头问:“妈妈,为什么我的木棍跳出那个圈那么难? ”妈妈微笑着说:“因为它捆住了你的心灵。你为什么硬要去画那 个圆圈,不去画更美的图形呢? ”妈妈的话道出了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自己深陷其中却又不能自 拔的道理。在美国西部,有一所很大的农场,里面养有一群牛。奇怪的是, 那群牛从来都是乖乖地待在圈内不往外跑。于是,有人向农场主询问 驯牛的秘诀。农场主说:“我在牛栏周围都圈上了电网。”“可电费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呀!”农场主哈哈大笑:“你放心吧,老弟!只要在开始的两天通上电, 以后就可以断电了! ”说完,他把手放到电网上,用自己的安然无恙 来作证明,询问的人才相信了他。滴水之恩,何以为报?滴水之恩,当以节约、保护和关心为报。【点评】作者在论及人类破坏、浪费水资源时,运用反语生动在再现了某 些人表现丑恶的嘴脸和对水资源的巨大破坏O如“往河水里倾倒垃圾, 排放污水,显然不能凸显人类为破坏水资源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人类总算有了些“辉煌的战绩”,使原本美丽的蓝色星球逐渐褪去 了她美丽的面纱”等,既论证了观点,又颇具辛辣的挖苦意味,给人 以警醒。2 .放飞孩子李湘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这只鹰逃走了。几天后,有人 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地死了。在 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竞失去了猎食的能力,逃走后找不到食 物,被活活饿死了。孩子是一群终究要离开笼子的鹰,每一对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他们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 浪,是终究无法防止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单独去面对。 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哪里没有锁在笼中的“鹰” ?他们从没有 经过历练,他们从来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心地生活。上学有父母接 送,生活有父母帮着洗衣洗被,甚至去夏令营,也有父母准备好足够 的食物,足够大的装脏衣服的袋子试想这样的一群“鹰”飞出笼子,将要如何生活?他们除了感觉 到生活的麻烦与沉重外,还能怎样?清华大学曾劝退了一个学生,原 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 生在校不知如何剥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 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 就会有这样的孩子。用糖水浇灌出来的甘蔗并非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磨砺,孩 子的能力只有在磨砺中才能养成。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地说:“过分 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这并非耸人听闻。可曾见过傲立悬崖的孤松?在寒风中它为何能指然不动?那是 由于它从巨石中探出身体的时候,已经饱受了苦难的摧残。可曾见过 翩跑飞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为何那么美丽?那是由于破茧 而出的时候,它用尽了一生的力气把体液挤往双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人虽已远去,但言犹 在耳啊!有人说:国家的前途与其说握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 亲手中。家庭教育,关系国家命运。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从笼中放飞, 让他们去经历风雨,让他们去打造雄健的双翅。【点评】文章由一只被人养在笼中的鹰,逃出笼后,因不会觅食而活活饿 死联系到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指出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人生 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由孩子单独去面对。在综合例证剖析之后, 加以精当的议论,整篇文章显得有理有据、论证有力。3 .完美为什么这样红口孔忱有人说,完美是夏日黄昏暮云合璧的天空;我却说,完美是黑夜 中跋涉的游子回眸时看到的那颗启明星。有人说,完美是绽放在节日 夜空中璀璨的焰火;我却说,完美是蓦然回首时灯火阑珊处伫立的伊 人有人说,完美是“月照花林皆似霰”的柔美明月;我却说,完 美是惨烈的战争后阵地上那朵怒放的小白花。看,完美惊艳无比,像 点燃的热情,但又有谁知道当初追寻的道路上,浸满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追求完美,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目标。“为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您的回答在班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给当时风雨 飘摇的旧中国带来了一缕曙光。一路走来,您以天下为己任,建国、 外交,繁荣、开展,新中国的日新月异是您追求的完美风景。婵精竭 虑,鞠躬尽瘁,您的一生毫无保存;日理万机,平易近人,您的品质 完美无瑕。“周总理,人民永远爱您”,百姓为您树起完美的丰碑。完 美在哪里?您告诉我们,完美在远方,它在太阳的旁边。追求完美,需要进行“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的长途跋涉。三顾茅庐出隆中,兴复汉室攘奸凶。六出祁山,您一直 想把中原收复,再续汉朝的辉煌,但每一次都无功而返,美好的计划 化为泡影。有人劝您放弃,您却把执著的追求当成自己的使命,北伐 再一次失败,您用“飞蛾扑火”的姿态诠释了精神的伟大和人格的完 美。“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完美的风景在哪里?它在您坚定的 步伐下,在下一个路口的拐弯处;它在结尾中,更在过程里。追求完美,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畏艰 苦的精神。您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纂出目录,分出章 回。而此时您的家中,却已“蓬牖茅椽,绳床瓦灶”,无粥米下锅。 所有的人都认为您“满纸荒唐言”,而我却知“其中味”。终于,红 楼梦惊天出世,您也因此名垂千古。完美在哪里?它在蚌的身体里, 在痛苦的酝酿中,它是泪珠化成的珍珠。透过历史的窗口,我举目张望,历史的花园里姓紫嫣红;站在未 来的路口,我低头思索,花儿红艳是因为有阳光的照耀和风雨的洗礼, 那么,青春的我们该用怎样的努力,去完成自己最完美的蜕变?【点评】这篇议论文主要论证的是“如何求完美”。文章题目新颖而蕴藉, 引人深思;开篇不同凡响,充满了文化气息,给人启迪;行文次第展 开,板块布局,段首排比,条理清晰;结尾联系实际,引人深思,收 束有力。总体看来,文章格调高昂,大气沉稳,底蕴深厚,哲思飞扬, 堪称“完美”。4 .把握现买中的幸福李毅然幸福是什么?我曾仰望天空苦苦地寻找答案。看着天上飘逸的白 云,我明白了,自由就是幸福;望着天上飞行的雁群,我知道了,同 行就是幸福。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好好珍惜,认真把握。常会有人抱怨自己找不到幸福,其实,幸福就像空气,虽然无色 无味,但时时陪伴着我们。母亲的一句叮咛是幸福,父亲的一个微笑 是幸福,朋友的一句抚慰是幸福,陌生人的一声寒喧也是幸福。幸福 就是如此简单,它没有丝毫的修饰,没有任何的装点,有的只是平平 淡淡。我曾在一个黄昏,见到了一对70多岁的夫妇。他们手牵着手, 说着话,彼此微笑着。这个画面一直在我的脑海中闪现,像一幅绝美 的风景挥之不去。我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了,他们的微笑一定是对幸福 的最好诠释。因为他们明白要好好把握现实中的幸福。我想他们已经 手牵着手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也走过人生的每一个平淡的日子。单独一人也会有幸福的感觉。一个人独处时宁静的时光要好好把 握。你坐在摇椅上看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为书中的主人公快乐或悲伤; 或是在昏黄的灯光下听首令自己倾心的歌曲,沉醉其中这些都是 多么惬意的事呀!远离喧闹,远离人群,在自己的生活里寻找一片属 于自己的宁静的天空。我认为,多为别人做一些事也是一种幸福。每当看到路上行乞的 人,我常常会感到心酸,于是便会放几个硬币在他们的盒子中。想着 他们的生活会因此而得到一点点改善,我会感到幸福。生活中有许多 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贫困山区的孩子、孤寡的老人、残障的儿童 如果每个人都伸出援助之手,那么他人都能得到幸福。请多多给予他 人一些帮助吧,这样,你就能深深体味到幸福的真谛。过去的幸福像流水,流走了就不会再回来;未来的幸福就像海市 蜃楼,我们看得到却摸不着。只有现实中的幸福,像影子一样紧紧地 伴随着我们。好好把握现实中的幸福吧,它会像一双隐形的翅膀带你 飞过绝望一一飞向希望,飞向美好。【点评】本文叙议结合,展开论证。作者紧扣题目在用形象的语言,把“幸 福”这一抽象的概念,描述得具体可感、生动传神的同时,从多个方 面主次有别、详略得当地对幸福的内涵进行论证,从而既丰富了文章 的内容又有力地凸显了文章的中心好好把握现实中的幸福!5 .别人为地缩短助跑线吴双今年五一放假期间,我们全家游览了位于市郊的动物园。在天鹅 馆,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几只天鹅在没有栅栏和护网 的并不很大的池塘里,竟能非常安闲地生活而不飞走。我问爸妈,爸 妈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不得已,我们找到管理员向他问个究竟。听 管理员说,天鹅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供其滑翔, 如果滑翔的助跑线长度太短,天鹅就难以施展它拥抱蓝天的理想,久 而久之,天鹅便会丧失飞翔的信念,甚至丧失飞翔的本领。这几只天 鹅,就是因为没有了飞翔时所必需的足够长的助跑线,才会在没有栅 栏和护网的并不很大的池塘里,非常安闲地生活而不飞走。听了管理员的解说,我很为那几只天鹅感到惋惜。同时我想,生 活中何尝没有人为地缩短实现理想的助跑线而落得个一事无成的可 悲下场之人?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就曾写过一篇伤仲永的名文。文中说, 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小孩,他家世世代代以种田为业。方仲永五岁 时,便能作诗,并且诗的文采和寓意都很好。全县的人对此感到很惊 讶,慢慢地都把他的父亲当作上宾看待,有的还拿钱给他们。他的父 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每天拉着方仲永四处拜见县里有名望的人, 表演作诗。最后,方仲永的聪明才智却完全消失了。分析方仲永聪明才智消失的根本原因,无非是方仲永的父亲未能 重视对他进行必要的后天教育,人为地缩短了方仲永真正成才所必需 的足够长的助跑线的缘故。记得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1983 年出生的魏永康,两岁就认识了 1000多个汉字,四岁掌握了初中的 全部知识,八岁上重点高中,十三岁以高分考取重点大学,十七岁考 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但却在十九岁的时候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 而退学。这个故事中的魏永康,只有超乎常人的学习能力,却缺少做人一 定要有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也是他和他的家人,人为缩短了他成才所 必需的足够长的助跑线而造成的恶果。同学们,难道你不想让自己成才吗?那么,就请千万别人为地缩 短你的助跑线!【点评】文章标题揭示了中心论点“别人为地缩短你的助跑线”后,正文 先用天鹅缩短助跑线就不能飞翔的事例说明了论点;接着,作者列举 一古一今现实生活中的两个典型论据,对中心论点进行了充分的论 证,使文章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结尾提出号召,强化论点。【小试牛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微笑是一束馨香的百合花。给家人一个微笑,让花香沁入彼此的 心间;给朋友一个微笑,让花影留在彼此的记忆中;给陌生人一个微 笑,让花朵绽放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内容充实,感情健康真实;不少于600字;文中请 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校名。写作点睛:从命题者所提供的文字来看,有两层意思:一是微笑的喻体一一 百合花;二是微笑的作用一一“给家人一个微笑,让花香沁入彼此的 心间”“给朋友一个微笑,让花影留在彼此的记忆中”“给陌生人一 个微笑,让花朵绽放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由此可以生发议论:最迷人的议论:最深刻的议论:最形象的议论:最扣题的议论:最直接的议论:【参考答案】议论例如:心怀快乐,再粲然一笑。微笑,谁都能拥有;纵 观历史,有多少人在用微笑诠释着生命的真谛,书写着人生的华章; 呼啸的狂风似在哭泣,头顶的苍鹰似在落泪,她始终微笑着前行, 毅然架起和平的桥梁。文成公主,她用微笑诠释着生命的坚强;微 笑,你才能感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意;微笑, 你才能享受“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闲情;微笑, 你才能拥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大灾大难之前,倘能 微笑面对,生活的结局便大不一样。可是,没电的网,牛怎么会怕呢?原来,牛并不知道主人已经断 了电。以前被电击的苦头让它们相信电网一直有电,是它们自己把自 己吓住了。牛对电网的恐惧让它失去了自由,心甘情愿地被束缚在狭小的圈 内。电击的恐惧把牛的心死死地圈住,让它们只能做任人宰割的牲口, 这和上面小孩画圆圈的故事一样,都是圆圈的力量。这世上被圈住的又岂止是那个小女孩和牛群呢?莎翁笔下的奥赛罗一直忌讳神谕,结果最终逃不出命中的桎梏,心理上的怪圈把他牢牢地捆住。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身居封建礼教 的圈中,结果只能被社会无情地吞噬。契诃夫作品中的那位“套中人” 更是用圆圈把自己圈得昏头昏脑,把自己包在一个套子里,更不知僵 化心灵的绳索早已把他的灵魂勒死了。现实中终日蜗居家中的人,也只因害:怕外界那陌生的东西。心 中的恐惧让他们缩手缩脚,而让假想中的危机幻化成一个又一个坚固 的圆圈把他们的心牢牢地困住了;又有多少人把自己的心扉紧闭,让 一根看不见的绳索束缚着自己,以换得囚禁般的所谓“安全感”,最不要小看圆圈的力量,它是心灵的绳素,无时无刻不在窒息着你的灵魂。这些圆圈也许来自你自己,也许来自你的朋友、你的家庭, 甚至整个社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如果不跳出去,将终生被圆圈 奴役。走出那个自画的圆圈,打破那个桎梏似的圆圈吧!不要害怕圈外 的世界,圆圈以外有广阔的原野让你奔跑,有无边的天空让你飞翔, 也许有一天,你就是骏马,就是雄鹰。赏评:这是一篇成功运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典范议论文。作者以 “圆圈”作比喻,以小女孩的深陷圆圈而不能自拔的故事引出话题, 继而再引用了牛被思想的电网圈住而不敢走出牛圈的事例,形象说 理;接着又引用名著典型人物的陷入思想怪圈的例子,生动具体地论 述了我们必须要打破思想怪圈,挣脱思想束缚,让思想自由飞翔的观 点。文章思路清晰,论据充足,论证方法运用得当。【窍门揭秘】考场上要想写出能够得高分的议论文,就要设法从尽人皆知的 “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做到感悟独到精警,使人深 受启发。为此,应着力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出论点,新颖独特吸人眼球。论点的提出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大胆提出发人深思的见解。 面对熟悉的事物,深入挖掘、分析,想别人之所未想,发别人之所未 发,阐述别人没阐述过的观点,才会让读者耳目一新,深受启发。为 此,我们可以向深处想一想,以便在提出观点时揭示出本质。如“中 国民众一年的购书费跟手机短信费基本持平(现象),这是一个巨大 的文化挖苦,嘲笑了中国人精神缺失(本质)的现状。”也可以向前 面想一想,探明事物的原因,以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如“自己丰富(前提)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前提)才能感知世界的美 好,自己坦荡(前提)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还可以向后面 想一想,对事物开展趋势的预见性越强,提出的观点给人的启发性就 越大,如“看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不仅要看它一年的升学率(现状), 更要看它10年、20年后的成才率(开展结果)。”二、运用论据,活用材料生动典型。论据要想证明论点,首先,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其次,论 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再次,论据要新颖, 应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如放 飞孩子一文的论据:“清华大学曾劝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 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不仅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而且新颖 典型,这样的论据在论证论点时,往往具有极强地说服力,可以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此外,旧材料可“以旧翻新”,可“新瓶装旧 酒”,可变换角度。如考场作文选择永恒是这样论述永恒的:“站 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 悔他们选择了永恒一一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 波,这是执著的选择”三、阐释分析,抓住关键紧扣论点对于用作论据的文言名句,最好能稍加解释,但不必字字落实, 意译为主。同时,联系观点,作出阐发。对于用作论据的通俗语句, 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碍,就要抓住其关键字句一一与论点密切相 关的内容来加以分析,把它的内容更明确地揭示出来。如果其中用到 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更要作一些刚述,使论据含义清楚地显现。 如写交友之道的“人贵在相知”,一同学引用了下面一些名言, 并作了进一步的阐释:“罗曼罗兰说过:'智慧,友爱,这是照亮 我们的黑夜的唯一光亮'。友情在我们生活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 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贵一一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 光明,才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前一句话是原文引用,后一句话那么 抓住了 “照亮”、“黑夜”、"光亮''等字眼,揭示了它们的含义, 点明了友情的珍贵。四、展开论证,铺排陈述彰显气势 所谓铺排,就是铺陈、排比,它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 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 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这种手法运用到议论文中,可以 一气贯注,加强语势,形成句式整齐、韵律和谐的雄辩美,从而到达 深化论述的效果。如:“面对歹徒的偷袭,金晶用残弱的身躯誓死护 卫奥运火炬,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向强暴屈服的精神;面对地震的暴虐, 小郎铮艰难地举起右手,向救护自己的人行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 礼,这一场景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感恩之心',感动了无数的观众; 陈飞,一个普通的农民,怀抱美化家乡、美化地球的宏愿,带头捡拾 塑料袋,使他的家乡一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珠岸村成为'中国无塑 料袋污染第一村'。”这段文字,作者选用金晶、小郎铮、陈飞三人 的事例从不同的层面、角度来展开论述。作者巧妙地把事例排比铺叙, 给人以雄辩有力、不容置疑之感,气势丰足,大大增强了 “例证”的 作用。五、以小见大,表现普遍生活哲理生活中,每一个角落都展示着自然的普遍哲理。在一片叶子上面, 我们不仅要看到它飘落时的那种曼妙姿态,还要从它那枯黄的叶面上 读懂生命的沧桑与坎坷;面对一滴水,我们不仅要看到它晶莹闪烁的 光彩,还要从它所反射的对象中找到整个世界的影子;一件小事,我 们不仅要体会其中的是是非非,还要在思考的过程中开掘其所反映的 社会主题。写作议论文时,也要细心观察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对象, 挖掘其所承载的生活内涵,运用以小见大的方式,享受一份考场上的 惊喜。如以“执着”为题,就可以选择生活中一些很小的事物,在它们 身上挖掘出这种精神品质。如果选择蜗牛,就可以写它每天背着重重 的壳,去寻找那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如果写蝉,就可以通过它几年 的地下苦功,换来一个夏天的欢唱;还可以由“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引出对水与绳的思考。在这些小小的对象上面,我们就会被一种执着 的精神感动。这样,就可以由物及人,以小见大,表现出对这种精神 品质的赞美。六、因事即理,挖掘深刻社会生活因事及理,是现代很多作家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通过生活中的 一件小事,一个小的细节,或者一种很平常的现象,深层次挖掘其社 会内涵,进而得出生活中的哲理,这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法。运 用这种手法,能让深刻的社会生活以一种简单的形式摆在我们面前, 让我们真正体会以小见大的精彩风格。如以“坚强”为题,就可以先选择一件能够表达“坚强”这一主 题的事件,比方选择一只被暴雨淋湿了翅膀的蝴蝶,为了能够重新飞 起来,它咬紧牙关不断地振翅,最终烘干了身上的雨水,飞向了天空。在对这一事件进行简单描述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引发,再深入探讨, 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并联系生活中其他人物或现象,将这一平凡的内 容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哲理。这样,整个文章就做到了因事即理,平中 见奇。【佳作引路】1.滴水之恩,何以为报陈硕大自然用水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人类却给清澈的水面蒙上了一 层污浊的黑纱,当人类将最后的滴水之恩享尽时,又怎样对大自然以 涌泉相报呢?曾经看到一组令人忧心的数据,在我们生存的蓝色星球上,能饮 用的淡水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 5 %,而其中的70 %又储存在酷寒的冰 山中,因此真正能够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实际上只有0. 26 %o每一 滴水都是大自然对生命的恩赐,千万滴水珠汇成涓涓细流,滋润着无 数的生命,将人类的脉搏与生态环境紧密地维系在一起。然而,在水 乡长大的我却丝毫没有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危机感,看着被污染的河 面,听着水龙头滴水的“滴答”声,也无法感受到地球对日益枯竭的 水资源的无奈。大西洋上,两艘轮船剧烈相撞,载满原油的船只瞬间漂浮,不断 泄露的原油吞噬着平静的蓝色海洋,染黑了大片海面,也为这片水域 中的生物蒙上了一层死亡的阴影,而这次事故所造成的“后遗症”的 最终消除却需要一段漫长的时光。往河水里倾倒垃圾,排放污水,显然不能凸显人类为破坏水资源 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人们开始充分运用积少成多的道理:公场合 的水龙头像是总也拧不紧;在家中,人们无论干什么都对水特别挑剔, 非过滤水不用,非纯洁水不喝。人类总算有了些“辉煌的战绩”,使原本美丽的蓝色星球逐渐褪 去了她美丽的面纱。但在另一些地方,人们却无法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烈日炎炎,赤道穿过的这个国家的上空,火球般的骄阳张开血盆 大口,仿佛要将地上的水吸干。土地干裂,草木枯黄,动物为寻找水 源开始了漫长的迂徙,而人类却没有这么幸运,只能忍受着缺水的煎 熬,艰难度日。我国干燥的西部地区,狂风大作,黄沙飞舞,干渴的胡杨林,保 持着它生长时的倔里姿态,孤寂地枯萎了,缺水已成为这片土地可持 续开展的瓶颈。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人类却迫不及待地将它毁坏;水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礼物,人类却不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