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综合拔高练.docx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考点1货币与商品经济的开展(2020浙江7月选考,25)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下 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 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 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 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那么认 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 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防止各执一词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 与辨伪D.史料存在“记忆之残”,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 象的问题1. (2020课标HI, 24)下列图为不同时期的局部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 因是()7. C厘金制度代替了国内的过境税,征收的对象是华商,此举促使重复征税成为 一种普遍现象,加重了华商的负担,而华商为追求利润,会提高自己的商品价格, 从而削弱了本国商品的竞争力,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来侵略,排除A项;厘金 制度的推行加剧了外贸的萧条,排除B项;国内的统一市场在此之前就已存在,D 项错误。8. 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无论是“输出自由汇 兑、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理论”,还是组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都是在巩固美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对开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不利, 这表达了贸易霸权主义色彩,故D正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促进了世界贸易 体系规范化和法制化,排除A。9. 答案 观点一:只有美元才能充当国际货币的基石。原因: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主导地位,获取更大的 经济利益;二战后各国经济实力的比照和经济开展的需求。观点二: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争夺霸权的工具。原因:美苏冷战,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对抗;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 控制了世界金融,确立并维护其经济霸权。观点三: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 “美元霸权”。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制度确立了美元霸权。日本崛起、欧共体的 建立、多极化趋势等因素导致局部国家不满美国的控制,力图独立自主,对抗美 国的霸权。观点四: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是美国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藏;美元的国际支付 手段要求美国必须保持长期的贸易逆差;美元的滥发、贬值导致人们对美元的信 心动摇,各国争相兑换黄金,导致美国黄金储藏减少,“双挂钩”不能维持。观点五: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原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开展,有利于世界 经济开展;促进世界经济秩序向体系化、制度化开展;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经 济危机频发,证明了固定汇率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作用。(任意回答其中三点即可)解析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怀特认为只有美元才能充当国际 货币的基石;而苏联代表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争夺霸权的工具;戴高乐总 统认为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美元霸权;特里芬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本 身存在着缺陷;周小川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曾在历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学生可 以就这五个观点中的任意三个进行分析说明。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 汉五铢钱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考点2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2021辽宁,5)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 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2019江苏单科,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开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兴旺3. (2018课标n, 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开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三年模拟练1. (2022黑龙江哈尔滨模拟)公元前524年,周景王鉴于贝币数量缺乏,币值过小, 仿照钱铺(泛指农具)形状铸大钱。该大钱名为空首布,也称铲币,流行于周、晋、 韩等国。据此可知()A.货币发行源于农业工具创制B.周景王是中国货币改革鼻祖C.经济改革助推国家政治统一D.铲币是农业经济开展的印证(2021天津局部区期末联考)宋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 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 以券,于诸州便换”。材料中的“便钱”是()A.自由流通的货币B.宋代特制的货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2. (2022吉林一模)780年唐朝实行的“两税法”的特点是“舍人税地”,依据土 地资源而不是人口去征税。宋朝至清朝基本继承了这一财税思想,从法律上确认 和保护土地所有权,把征税重点放在土地上。唐朝以后经济政策的调整()A.遏制了土地兼并的蔓延与开展B.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C.保护了小农经济的成长与壮大D.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2021贵州贵阳一中模拟)唐宋之后的封建政府对农民的脱离户籍、逃亡等现 象逐渐漠视,而把更多精力放在核对土地面积登记是否属实,是否存在土地隐报 上。这反映出当时()A.民本思想得到有效贯彻B.政府管理职能渐趋弱化C.赋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D.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开展3. (2021湖南师大附中期末)南宋初年,政府加强农业管理,清理土地,规范赋税, 出现了土地造册制度。明朝建立后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记入“黄 册”,即户口册,其后进一步将全国的土地详细登记,编制成“鱼鳞图册”。由此 可见明朝()A.开始实行以资产为标准的税制B. 土地清理与户籍管理相别离C.基于土地的赋税管理逐步规范D.赋税种类逐渐减少6. (2021天津南开中学模拟)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将原来力役与银役两种差役改 为一律征银,力役改为雇役,役户只要缴纳一定银两,便可免除劳役,而由官府雇 人代役。以银役代替力役,在客观上()A.除弊振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有利于将丁银分摊到田赋中C.赋税征调方法上化繁为简D.使封建依附关系有所减弱(2021陕西榆林月考)厘金税是清朝晚期为筹集军饷而征收的商业税。1853年, 清政府为筹措军饷,在扬州设局劝捐,收入可观,以后厘金制度逐渐遍行全国。厘 金制度代替了因太平天国起义而处于瘫痪状态的国内常关(过境税)的职能,增加 了政府税收。厘金制度的逐步推广()A.加剧了中国的殖民地化B.促进了中国外贸的繁荣进步C.削弱了本国商品的竞争力D.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7. (2021天津河北区模拟)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输出自由汇兑、自由贸 易和自由竞争的理论,但这种理论是针对他国而言。为了否认开展中国家保护自 己民族工业的权利,削弱政府在这些国家中的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 行应运而生。美国的行为()A.促进了世界贸易体系规范化和法制化B.目的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C.实现了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的合作D.带有贸易霸权主义的色彩(2020山东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评价人论述美国财政 部官员 怀特只有拥有充足保证的美元才有资格担当国际货币的重任,其他国家 的货币应该直接与美元挂钩,这样的选择不仅是为了美国,还是为 了全世界美元是一种伟大的货币,也是唯一实力得到普遍成认 的货币,它可能将成为战后稳定的货币体系的基石1947年联 大上的苏 联代表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附属于政治 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法国总统 戴高乐在西方国家中最早严厉斥责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 霸权”。1965年,他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从经济学逻辑的角度 详细解释了关于“美元霸权”的结论经济学家 罗伯特特里芬以主权货币(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条件下,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开展需 要美国通过经常账户的逆差不断输出美元以保持清偿力(即支付手 段),但长期逆差将影响各国对美元兑换的信心,势必导致各国争相 将美元兑换成黄金,从而导致美国黄金储藏的枯竭,最终将损害布 雷顿森林体系“双挂钩”根基中国人民 银行原行 长周小川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根源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发 达国家的货币发行量不再受黄金储藏的约束从布雷顿森林体 系瓦解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超出从中的受益从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论述中选取三种观点,分别简述形成原因。(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逻辑严密)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五年高考练1.C2.B3.B4.D5.Bc对于唐朝立国后铸造的新币的读法,史学界各执一词,这说明,历史学习需 要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去伪存真;要坚持多种类型史料互证,做到论从史出。 因此C项符合题意。学术界各执一词表达出百家争鸣,这种现象不可防止,排除A 项;材料主旨是对这一钱币的读法存在争议,“文献记载语焉不详”的表述不符 合材料和史实,排除B项;实物史料能够记录和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史实,只 不过价值不一,唐朝立国后铸造的新币作为实物史料是客观存在的一手史料,无 需新技术“唤醒”,排除D项。1. B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商业初步开展,为便于商品交易使用贝壳 做货币;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因而本身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又便于携带和保 存的布币在一些诸侯国流通;西汉为适应“大一统”时期的商业开展,将货币铸 造权收归中央,发行五铢钱,因此以上货币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品交易的需 要,应选B项。商周贝币不是金属货币,故排除A项。货币形制的变化突出的是 实用性,故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并没有实现统一,故排除D项。2. B根据材料可知,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 清朝的蠲免政策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维护清 王朝统治,故B项正确;减轻地方财政负担与蠲免政策的宗旨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官员贪腐信息,故C项错误;蠲免政策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但 是材料未表达该政策能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故D项错误。3. D从材料信息看,宋代当涂县黄池镇商业兴旺,商人聚集,州县官所需之物都 能够从该镇购买。据此可知,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兴旺,应选D项。材料信息 未涉及商税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表达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 制”,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表达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开展,故C项错误。4. B材料中“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说明当时小农破产的现象已很严重,说明 自耕农经济开展受阻,故B项正确。西汉文景时期,政府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表达粮价低抑制了当时农民的生产热情,故C项错误。富 商大贾只是操纵物价,其并不能操纵税收,故D项错误。三年模拟练1.D2.D3.B4. C5. C6.D7.C8.DD据“仿照钱傅(泛指农具)形状铸大钱”可以看出,铲币的形制与农业的发 展有关,因此材料反映出铲币是农业经济开展的印证,D正确;材料只涉及铲币,不 能说明货币发行源于农业工具创制,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与国家统一的关系, 排除C。1. D依据材料,宋代设立“便钱务”,允许百姓将钱存入国库,换取可以在全国 各州兑换货币的“便钱”,所以这里的“便钱”就是兑换货币的凭证,D项正确。“便钱”只是一种凭据,在各州兑换货币用,不是自由流通或特制的货币,故A、B 两项错误;“便钱”和国家发行到民间任百姓购买的债券性质不同,故C项错误。2. 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以后的经济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土地的集中和 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导致土地买卖的开展,有利于农业生产要素和劳动力的流 动,B正确。材料中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土地兼并的开展,排除A;土地兼 并的开展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壮大,排除C;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战国时期,排除 DoC结合所学可知,唐宋之后,赋税制度从“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 展,符合材料“把更多精力放在核对土地面积登记”等信息,C正确;赋税制度的 调整不能表达民本思想的有效贯彻,A错误;材料未表达政府管理职能渐趋弱化,B 错误;唐宋调整征税依据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现象的加剧,与工商业经济的发 展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3. C明朝既有土地册,也有户口册,而且均立足于政府核实的基础上,这说明明 朝赋税管理逐步规范,故C项正确;唐朝两税法开始以资产为征税标准,故排除A 项;依据材料“明朝建立后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记入黄册',即户 口册”可知,B项错误;D项说法题干中并无表达,故排除。4. D材料“役户只要缴纳一定银两,便可免除劳役,而由官府雇人代役”表达的 是一条鞭法的推行使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利于商品经济的开展,D正确; 材料说明以银役代替力役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A、C说法不符 合材料内容,排除;摊丁入亩是在清朝雍正时期推行的,B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