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渔歌子》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72666821
资源大小:12.5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渔歌子》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渔歌子教学设计渔歌子教学设计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学校樊裔华教学内容:苏教版六班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教材解读: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作品,词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 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闲得意的渔翁形象,体现了渔家生活别有 情趣的一面。词人将文字和画面完善地结合,青山、白鹭、红桃、 碧水、青磐笠、绿蓑衣,色调明丽和谐,既让人感到幽远安静, 又不失生动活泼,正符合“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满意,真乃“词 中极品同时,词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出追求无为、随遇而安的 平和心境,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无限喜爱。教学思路:古诗词的教学假如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那是浅层次的,更重 要的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同学走进的内心,体会诗歌的意境, 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教学渔歌子一词,基于词作动静结 合,意境美丽,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的特点,应围绕“读诗一一 感诗一一赏境一一拓展一一升华”这条主线来绽开,通过朗读感 悟引导同学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有色的画面,从而明诗情、 入诗境,理解诗人为何不归,感悟出“钓美景、钓心情、钓生活” 的诗情。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作渔歌子。2 .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3 .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近词人,领悟词 人的言外之意。教学重点: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教学难点:感受次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教学流程:一、温习旧知巧引新.请同学吟诵自己积累过的词,要求做到声情并茂。1 .简洁说说诗与词的区分。2 . 了解词牌渔歌子。(1)读词名渔歌子。(2)理解其字面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3) “渔歌子”又叫“渔父”,是一种词牌名。【设计意图:同学在语文学习中接触的词比较少,因此要有意识 地引导同学感知词与诗的区分。】二、初读古诗要流利1 .同学初读词。学习古诗词,首要的是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还要读出肯定的节奏。 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首词,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 正腔圆;其次第三遍读,要着重体会其中的节奏。2 .检查同学自读状况。(1)指名同学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2)尤其留意多音字“塞”的读音,出示“塞”的三种读音, 分别组词。3 .指导同学感受词中的节奏美。读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还要留意节奏,词与词之间、句子和 句子之间都有肯定的停顿。指名读,划节奏。4 .师生合作读:师读上半句,指名一生读下半句。5 .齐读,留意节奏。【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首要的就是做到通顺、流利,并感受其 中的节奏美。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同学通过自读、个别读、师生合 作读、生生合作读等形式来达成初读的目标。】三、情景交融明诗意1 .理解意思。请同学轻声地读这首词,结合课前的预习,理解词句的意思。2 .指名汇报。重点指导:箸笠、蓑衣(从形声字的角度理解)不 须(与“不需”区分)等词语。3 .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词。(重点引导同学在理解“箸 笠” “蓑衣”“斜风” “不须归”等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词句和整首 词的意思。)【设计意图:由于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差异较大,因此在引导同学理解关键词、难懂词意思的基础上来理解整首词的 意思。】4 .想象,品出词中画。赏画:再次悄悄地品读这首词,划出词中景物。(1)同学沟通:词中共写了几种景物?春天的景物千千万,为何独独钟情于这几种呢?引导同学感受其 中的颜色美。(2)走进词所描绘的意境。再读这首词,我信任这迷人的春光中你肯定还能听到些什 么,甚至是闻到些什么。反馈沟通: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呢?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这首词,把自己想象成悠闲得意的词 人张志和,在你眼前呈现的是怎样奇妙的世界?生充分沟通,身入其境!5 .联系画面,加深理解。悄悄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画面:斜风细雨中,这位头戴磐笠, 身披蓑衣的渔翁正悠闲得意地钓鱼呢!孩子们,你能形容一下这 位渔翁的神情吗?引导同学揣摩、想象渔人的神情。6 .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1)自由练背(2)指名背诵,重点指导“斜风细雨不一一须一一归二.齐诵。【设计意图:在初步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要创设情境引导同学通 过“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箸笠、绿蓑衣”等景物来 感受词中画面的美,并通过联系画面、融情想象等多种方式为同 学走进诗人内心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