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含进度表)新版本.docx
-
资源ID:72669360
资源大小:19.3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含进度表)新版本.docx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65人,经过二年的科学学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 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 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 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 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 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到达将科学知识创 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1 .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 明显的开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 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 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拟弱,教师的指 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 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 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 都比拟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 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 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 验等活动。2 .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 代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方水可以 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这 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教学中教 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 有关水的各种问题。“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 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 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 性认识。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开展。 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 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天气”单元: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 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 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 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对于天气,学生也会 有一大堆疑问,比方下雨天为什么有时会打雷?为什么一天中有时 冷,有时热?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契机。二、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水”、“空气”和“天气”三个 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完成 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一学期共需30课时左右。1. “水”单元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 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 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别离实验,帮助学生初 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第1课到第4课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 水的沸腾、结冰以及融化现象,比拟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引 导学生探究一定数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怎样 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 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别离混合物,从而知道 某些变化是可逆的。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 物质变化,总结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物质的认识。2. “空气”单元本单元将带着学生认真地观察空气,用多种方法研究空气的性 质。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也是可以被压缩的;空气 虽然很轻,但也是有质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气积聚起来,质量还不小; 空气也是可流动的,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与空气的流动有很大关系。 学生还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空气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 生活离不开空气,人们利用空气的性质做了许多事情。在本单元的探 究活动中,学生首先用感官观察空气,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用竖直 倒扣的杯子、注射器、简单天平、热气球、风的成因盒子来探究空气 的各种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实现科学概念和科 学探究协同开展。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感知空气(第 1课,感受空气);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第2课到第7课); 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第8课)。学生运用各种 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空气的基本性质,再聚焦到空气的资源属 性,认识空气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密不 可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 “天气”单元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 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 能对天气有比拟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 心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 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予及时的指导、催促,更重要的是 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保持继续实验的热情,这将是 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 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5课“风的观测”和第6课“云的观测”,需 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天气现象,用他们的感官和 科学的工具获取天气特征和记录数据。学生在本单元学到有关天气的 科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 气对生活产生的影响。三、教学目标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四、具体教学方法和措施.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1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2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3 .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4 .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5 .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6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19. 1-9. 6始业教育课;一 1.水到哪里去了29. 7-9. 13一 2.水沸腾了; 一 3.水结冰了39. 14-9. 20一 4.冰融化了; 一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49.21-9. 27一 6.加快溶解;一 7.混合与别离59. 28-10.4-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610. 5-10. 11国庆节放假710. 12-10. 18第一单元复习;第一单元测验810. 19-10. 25二1.感受空气;二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910. 26-11. 1二3.压缩空气;二4.空气有质量吗10二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二6.我们来做“热气球”1111.9-11. 15二7.风的成因;二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1211. 16-11.22第二单元复习;第二单元测验13三1.我们关心天气;三2.认识气温计14三3.测量气温;三4.测量降水量1512. 7-12. 13三5.观测风;三6.观察云1612. 14-12. 20三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机动1712.21-12. 27三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机动18第三单元复习;第三单元测验191.4-1. 10期末复习201. 11-1. 17期末测验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制作模型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科学探究目标.能依照设计方案,制作出塔台模型。1 .能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2 .能根据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反思所制作模型的优劣。科学态度目标.体验坚持完全按照设计图进行模型制作。1 .意识并感受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能通过沟通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认识到科学知识和技能对制作优质模型的重要性,进而认识到社会开展需要科 学技术做支撑。【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塔台模型。难点:能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塔台设计方案、胶带、吸管、剪刀、红笔、滚珠、弹簧、钩码、学 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 .谈话:上节课每组都按照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的要求设计了塔台模型。请大家 回顾一下制作塔台模型的要求。教师课件出示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并让学生取出设计图纸。2 .学生汇报交流:塔台模型的高度需要到达60厘米,塔台模型可以承受一定的 重量,塔台模型还需要有一定的抗风抗震能力。3 .教师提示:我们要按照塔台设计方案制作塔台模型。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帮助大家梳理回忆制作塔台 模型的要求,明确制作依据,认识到要按照塔台设计方案制作塔台模型,聚焦本 课教学重点,为动手制作模型奠定基础。二、制作(一)思考考前须知.提问:在制作模型时,我们要注意什么?1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依据经验说出平安使用工具等考前须知。教师引导:在拿放材料时,需要注意什么?在回收材料时应该怎么做呢?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例如,轻拿轻放材料、用完材料放回原处、轻声讨论等 良好习惯。2 .师生共同总结考前须知:(1)平安:剪刀、尺子等工具的使用。(2)轻声:小组制作讨论、拿放材料。(3)干净:材料归位、收拾物品。设计意图:在制作模型活动前,不是让学生马上动手制作,而是先思考后交流再 动手,培养学生的平安意识与良好学习习惯,为顺利开展制作活动奠定基础。(二)动手制作1.明确要求。(1)教师提供制作塔台模型的材料。教师出示制作塔台模型的材料:吸管、胶带、剪刀、红笔、滚珠、弹簧、钩码等。提问:我们来看这些材料,它们是做什么用的?你可以说说吗?学生小组讨论可以说出:吸管是用来制作塔台模型的,胶带是加固用的,剪刀可 以剪胶带或吸管。预设:学生说不出滚珠、弹簧的用处。提问:大家还记得在设计塔台时,我们是如何保证塔台能抵御大风或一定级别地 震的吗?预设:学生根据提示可以回答出滚珠、弹簧或钩码是用来抵御大风或地震的。教师提示:使用的材料都会计入塔台模型本钱中,大家要在到达制作要求的基础 上尽量节约本钱。(2)理解插图及关键提示。教师引导:在制作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教科书第13页, 小组讨论,说说教科书对你们的启示。学生观察提示,小组研讨交流。学生汇报交流。学生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进行总结:模型要与设计方案一致,塔台 模型的接口要用胶带固定好,多使用三角形可以使塔台模型更加稳固,为了防止 模型倾斜要保证每个立柱等高,等等。追问: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制作的?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中学生是以底座搭建、侧面搭建、整体搭建为顺序开展制 作活动的。思考交流:为什么要按照这个顺序制作呢?好处是什么?学生汇报:这样的制作顺序可以防止塔台模型倾斜,保证塔台模型稳固。教师提示:大家还要协调分工、同伴相助、合作完成,这也是评价表中的一项要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