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docx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四首词。2 .品味语言,体味词的韵律美、意境美。3 .理解作品内涵,把握作者在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4 .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过程与方法】1 .反复诵读,掌握节奏、停顿和语气,感受词的音韵美。2 .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 .抓住重点词句,赏析本文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难点1 .重点:(1)从整体上把握词的内容,感受其中的意蕴。(2)体会作者的情感。2 .难点:提高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步骤一 :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在诗、词、文、 书、画上均为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 苏”。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之一。苏轼在熙宁七年(1074)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 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 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 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 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下此词。步骤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发(骑(ji)为(w©i)2 .应以怎样的语调和气势读这首词?明确:昂扬的语调,奔放的气势。3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出高亢激昂,豪迈奔放之情)4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步骤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内容?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明确:词的上阕描绘了出猎时的盛大场面。词中的“狂”写出了他当时的心 情,“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狂”在百姓倾城而此观看狩猎;“狂”在他 自比孙郎,乘马射虎。2 .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明确:上阕写出猎时的盛大场面,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将自己与孙权相 比,表达了词人意气风发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的抒情做铺垫。3 .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这一情怀又具体表现在哪些词句上?明确:词:“开张”一一豪放。词句:“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步骤四:品读课文,赏析手法1 .苏轼的这首豪放词作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他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 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衬托。“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 己的英雄本色。用典。“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以少年孙权自比, 显示作者的狂劲和豪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明苏轼渴望像魏尚一样得 到朝廷的信任,表现出他要为国立功的壮志。隐喻。词中以“天狼”隐喻侵扰 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寓情于景。借出猎表达了自己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2 .带着热情、豪放的感情朗诵课文。朗诵指导:上阕: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亮。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教师小结: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 渴望报效国家、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 想,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生活中总有许多磕磕绊绊,我们应 该学习苏轼以乐观的心态,豁达的胸怀勇敢地去面对。三、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附:板书设计江城子密州出猎(牵黄擎苍:姿态 信心:亲射虎狂I锦帽貂裘:着装 忠心:遣冯唐(倾城千骑:行为 决心:射天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