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词》教案.docx
秋词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有关文学常识。2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4 .会吟唱秋词,并背诵默写全诗。教学重点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课题:秋词教学设计师生互动一、导入新课,文学常识大抢答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二、挑战文学知识(一)了解作者,感知诗意1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793年),和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之后又同中博学宏词科。一 起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 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他 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原太子侍读王叔文、 王任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 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 的管理。这段时间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 人物。“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 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 宣告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任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 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 司马事件”。行至江陵,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 共八人,史称“八司马”。(永贞革新 正月 三月 八月 146天)刘禹锡被贬在朗州前后近十年。其间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 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由于接触当地民间歌谣, 从中吸取了营养,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此期间,他还写了多篇 哲学论文,最重要的便是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三篇。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元和十年三月(815年),刘禹锡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 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 人帮助,改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元和十四年(819年)因母丧才得以离开。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任满被召回京。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 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两人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 他乡相逢,格外兴奋。在相逢后的一次酒席上,两人诗词唱和(席间唱和、相互 酬答,是当时文人惯例的雅兴和礼节)。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示同情。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见赠来酬答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大和元年(827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次年(828年)三月,回朝任主 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 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再游玄都观刘禹锡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晚 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 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 等对吟唱和佳作。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吏、 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会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 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 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秋词就是被贬郎州时 写的,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赘美秋天,给 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2 .有感情朗读,体会诗境。(1)多种形式诵读诗歌(指名朗读,男生读,女生读,师范读)。(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内容大意。(寂寥:寂静;空旷。 春潮:初春。这里可译作春天。排云上:冲云直上。排:推开;冲出。 便:就;于是。 碧霄:蓝天。)自古以来,人们一写到秋天,总是感叹它的悲凉寂寞,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 春天。秋高气爽,白鹤凌空直冲云霄,仿佛我的诗兴也带到蓝天上去了。3 .读诗思考:(1)哪个字道出历代诗人对秋的普遍感受?参考答案:悲(2)作者对秋的评论是怎样的?(原文)参考答案: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3)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明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参考答案: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心境。(诗的前一句反映了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后一句反映诗人积极向上的 心境。这句诗是诗人的议论,他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 诗情。“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 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是诗人的感受。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 力否定。)(二)合作交流如何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 .赏析加点的字“排”和“引”,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参考答案:“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 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2 .“晴空一鹤”这一意象表明什么?参考答案:在秋日晴空中,这只振翅高举的鹤,排云直上,矫健凌厉,顽 强奋斗,冲破了秋天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 奋斗精神的体现。“诗言志”,作者以其说明:人只要有志气,就会有奋斗精神, 就不会感到寂寥。3 .这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风貌?(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参考答案:写一只白鹤排云而上,抒发了诗人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精神。(这句诗是这首诗的名句,是最有哲理性的。它通过对晴空“鹤排”云天的描写, 展现出一幅独特而富有活力的秋景图,诗人也许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视“鹤” 为不屈的化身。借以表现诗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高洁情操,再次体现出面对 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整首诗无不表现出诗人豪迈的大度。)三、吟唱秋词1 .复习诗词吟唱方法(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听吟唱,跟学。2 .学生吟唱秋词。四、总结提高这首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唤醒人们 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让人们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五、布置作业:1 .搜集关于写秋景的诗句。2 .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200字的短文。板书设计秋词刘禹锡古人悲秋(对比)自己颂秋乐观豪迈“排”:鹤击长空笑对逆境、奋发进取刘禹锡游玄都观王叔文实行改革的时候,不但一批宦官恨王叔文,还有不少大臣嫌王叔文地 位低,办事专断,也对他不满,到了唐宪宗即位,大伙都纷纷攻击王叔文。原来 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八个官员,都被看作是王叔文的同党。宪宗下了诏书,把韦执 谊等八个人一律降职,派到边远地方当司马(官名),历史上把他们和王叔文、 王任合起来称作“二王八司马”。“八司马”当中,有两个是有名的文学家,就是柳宗元和刘禹锡。柳宗元擅 长散文,刘禹锡善于写诗,两个人又是很要好的朋友。这一回,柳宗元被派到永 州(今湖南零陵),刘禹锡被派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永州和朗州都在南边, 离开长安很远,那时候还是荒僻落后的地区。要是换了一些想不开的人,心情是 够难受的。幸好他们都是很有修养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作为是正直的,失败了 也不那么懊丧。到了那里,除了办公以外,常常游览山水,写写诗文。在他们的 诗文中,常常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也反映了一些人民的疾苦,像柳宗元的捕 蛇者说就是在永州写的。两个人在那里一住就是十年。日子一久,朝廷里有些大臣想起他们来,觉得 这些都是有才干的人,放在边远地区太可惜了,就奏请宪宗,把刘禹锡、柳宗元 调回长安,准备让他们留在京城做官。刘禹锡回到长安,看看长安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朝廷官员中,很 多新提拔的都是他过去看不惯、合不来的人,心里很不舒坦。京城里有一座有名的道观叫玄都观,里面有个道土,在观里种了一批桃树。 那时候正是春暖季节,观里桃花盛开,招引了不少游客。有些老朋友约刘禹锡到 玄都观去赏桃花。刘禹锡想,到那里去散散心也不错,就跟着朋友们一起去了。刘禹锡过了十年的贬谪生活,回到长安,看到玄都观里新栽的桃花,很有感 触,回来以后就写了一首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的诗本来提出名,这篇新作品一出来,很快就在长安传开了。再游玄都观鉴赏该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诗前有作者一篇小 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 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 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 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 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序文说得很清楚,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 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 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 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再游玄都观刘禹锡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样,此诗仍用比体。从表面上 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 青苔。经常有人迹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 已无人来游赏了。“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而代替了它的, 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 荒凉。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 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升进退, 因此连着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 终,可是,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 了。这一切,是不能预料的。言下有无穷的感慨。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新贵,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 花诸君子相同。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二十 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 原有的埴赫声势,而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 一样。而桃花 之所以净尽,则正是“种桃道土归何处”的结果。诗人想的是: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树倒湖棚、散"。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 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 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 续战斗下去。刘禹锡玄都观两诗,都是以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除 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