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莉荣:在黄山市诗词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20221120).docx
-
资源ID:72679496
资源大小:14.4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叶莉荣:在黄山市诗词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20221120).docx
在黄山市诗词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发叶莉荣各位代表、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黄山市诗词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刚刚选举 我继续担任会长,首先对大家的支持和信任表示感谢!同时 也感到自己水平有限,责任重大。我市诗词学会成立于2017 年,五年来,在市文联的领导下,在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下, 在程极悦、汪大白、唐昭仁等老师的支持帮助下取得了一些 成绩,为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徽文化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省内外诗词界产生了一定影响。诗词是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诗派是在 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诗词流派。肇始于唐朝,盛行于明代, 在全国产生过重大影响。明朝著名学者胡应麟在为徽商吴德 符诗集作的序言中明确指出:“新都诗派肇自许宣平明代 隆庆、万历之际,以徽州为中心的新安诗坛兴起,著名戏曲 家汪道昆为首的一批新安诗人,正式创立新安诗派,明诗纪 事称其“新安一派”,无论“新都诗派”,还是“新安一派”,指 的都是新安诗派。新安诗派不仅有文献记载其创建时间,而且在民间结成 众多诗词社团。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歙人方弘静与王寅 等诗人在黄山结天都社,至今正好480周年。天都社是徽州 历史上第一个文学社团,从1542年至1610年存续了 69年。万历三十八年,时年已94岁的方弘静与同乡潘之恒复修前 社,且再次主盟。这就是后天都社。明代徽州诗社林立,诗 人辈出。与前、后天都社同时存在的还有微中社、南山社、 白岳社、丰干社、南屏社、松萝社等社团组织。据本人收集 的有限资料,明代仅休宁、歙县、夥县可考的诗社就有27家。 诗社规模大的有上百人,小的只有数人,存在时间也长短各 异。一时派中人才济济,声名大噪。当时在国内影响重大的 诗家,徽州本土就有26人。为了方便开展诗词唱和,雅集, 绝大多数诗社,成员皆为本邑或本村诗人。率滨吟社25名成 员皆为休宁程姓一族。有的则因为共同志向和兴趣走到一起, 如慧林社主旨为弘扬佛法,兼有赋诗唱和。白榆社是跨区域 的诗词社团组织,有名字可考的21人中,不少是东南地区(现在的华东、华南)的名流。西湖秋社则是汪道昆走出徽 州,在杭州组建异地社团。明代文学家屠隆在方建元传 中对汪道昆有这样的描述:“时司马公执中原牛耳盟。海内修 辞之士,蜂涌归命”。明末文学家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 中指出:“海内之山人词客望走瞰名者,不东之娄东,则西之 微中(娄东一太仓,欲中一徽州)。说明徽州一度成为中国两 个文学活动中心之一,并在万历五年前后势头超过太仓文坛。 中原牛耳,文学中心,影响之大,不言而喻。元代泰定四年(1327年),夥县汪希贤组织的一次诗盟 活动,参与者达237人。明代汪道昆以黄山主人自居,选用 多处名园,接待文坛“后七子”主盟人物王世贞率领的三吴、 两浙文士一百余人,诗酒唱和。试想这是在交通不便的元、 明时代,地域比较偏僻的山区,举办如此规模的跨省文坛盛 事。即便现在,作为一个民间纯文化社团,组织起来也非易 事。徽州历史上人文荟萃,诗家辈出。列朝诗集小传就载 有徽州籍诗人63位,王寅著新都秀运集载诗人满百位。 新安诗派流传和存世的作品远远早于,甚至多于其它徽派艺 术门类。自唐代以降,徽州诗人不计其数。耳熟能详有唐代 许宣平、吴巩,宋代汪藻、程敏政、方岳,元代方回、郑玉, 明代汪道昆、潘之恒,清代渐江、汪由敦等。刊印的诗词作 品结集付梓,广为流传。元代歙县人方回桐江集及桐 江续集共40卷,存诗2804首,为元代诗人之最。全宋 词仅休宁汪莘一人就收入词作68首。今存宋代婺源人汪藻 浮溪集36卷。汪道昆的太函集收录诗词1520首。明代歙人方承训的复初集有十余万言诗文作品,其中诗 词1858首。四库全书收载清代休宁人汪由敦诗词1700余 首。根据安徽大学罗亚男先生清初徽州遗民诗人概略一 文统计,明末清初仅歙县一地,有姓名可考、并有诗词存世 的诗人就有54位。诗集55部,147卷。纵观徽州历史上, 无论官吏、商贾、僧人、医士、乡绅、塾师,隐士、书画家、 抑或工匠、农夫,甚至引车卖浆者流,皆多善吟咏。新安诗派与其它徽学门类譬如徽商、徽剧、徽州歌谣等 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对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园林、徽 派盆景、徽派版画、徽州篆刻、徽州刻书、徽州三雕等其它 艺术都产生过一定影响。首先是新安诗派与徽商的联系。传统观念对商人一直存 在着鄙视,但徽商贾而好儒。鲍弼是明代较早见于记载的有 诗歌创作的徽商,他的诗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漂泊在异地他 乡的徽商,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情怀。明代歙人汪汝谦既是盐 商,又是一位精通金石音律、善为诗文的才士。著有春星 堂诗集,收录集子15种,其中与文士唱和合集9种,个人 诗集6种。还有许多徽商都是诗人,当时一些名家纷纷为他 们的诗集作序。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李梦阳分别为休宁商 人程汝仪的诗集和歙县商人郑作的方山子集、余存修的 缶音等诗集作序。这也说明许多徽商都是名副其实的诗 人。新安诗派与其它艺术门类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 代徽州诗社云集,各家诗社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诗词酬唱,诗 社成员所作诗词,多各自结集成册。诗社则有会编,好比现 代诗刊。时称社刻,或称“社草”、“社诗”“社稿”“社集”,如率 滨吟社草、白榆社草、松萝社草、紫芝社诗等。明 代歙县徽商方用彬,工书画、擅篆刻,游历各地名胜,广交 骚人墨客。他不但自己赋诗,还为人书写匾额,亲治印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向各地各界友人征诗,并斥资刊印了瑞芝馆诗、美人画兰诗、回生诗、兰皋诗、夥江 赋等十余部诗集。大量的诗刊印刷,推动了徽州刻书业的 发展。徽派刻书,也为新安诗派的作品保存和流传起到了积 极作用。新安诗派还与新安画派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例如歙县 “许村十二景诗”,“紫阳城一十四景诗”,休宁“海阳八景诗”、 祁门“梅城十二景诗''等,紫阳城一十四景都成为画家的创 作素材。画配诗也是新安画派的一大特色。诗词还是徽州三 雕的创作题材,许多石雕、砖雕、木雕作品都取意于诗词。 同属诗词范畴的楹联及其匾额,更是徽派建筑、徽派园林不 可或缺的内容。诗社的繁荣,还促进了徽州文社、禅社等社 会社团的崛起。明代珠算发明家程大位的算法统宗是一部珠算专业 著作,本来是十分枯燥的,但程大位先生将许多数学题(如 以碗知僧等),以歌诀的形式撰写,用诗的语言和韵律, 使内容朗朗上口,易记难忘。新安诗派中,还有不少诗人集 诗、书、画于一家,如明代吴仕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 清代汪士慎、鲍倚云等。近现代许承尧、陶行知、胡适等都 是各领域的著名学者,也是耳熟能详的诗人。黄宾虹、汪采 白等都是诗词造诣很深的著名书画家。新安诗派既然是一个诗词流派,就必须有它的艺术特色 及其成就。众所周知,源于西周初年的诗经,是中华文化 的发物之作,作为第一部诗歌总集,可以说诗是中华文化的 精髓所在。同样,新安诗派(包括诗词、楹联)也是徽文化 的内核与精髓。既然是诗文流派,就必须有其独有的艺术与 文化特色。有学者认为明代徽州文化领军人物汪道昆与复古 派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过从甚密,而且有自己的诗文组织 诗社,便将新安诗派归类于“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 古派。但汪道昆倡导的师心与师古并用、各极才情的复古理 论新思维,是在对七子派复古理路的反省和检讨基础上做出 的修正。实际上明代著名学者、反对复古运动主将袁宏道曾 为天都社潘之恒撰写涉江诗序,也可以说明新安诗派并非 一味复古。我从大量徽州诗词(包括祠堂、园林和古民居中 的楹联)中发现,形式上并不是一味模仿汉唐,拘泥于“伟丽 虚骄'的文风,而更多是平实无华的艺术风格。清代著名学者 沈德潜评祁门马日瑁的诗为“峭刻得山之峻,明净得水之澄”。 内容也大多是感叹商旅生活的艰辛,歌咏家乡田园山岳的秀 美风光;抒发农事与乡居生活的自然恬淡。诗词楹联中蕴藉 的道法自然、经世致用、居安思危、勤俭持家、讲信修睦、 知行合一等思想无不闪耀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具有超越时空 的普世意义。独树一帜的诗词风格,可以确立新安诗派独特 的历史地位,它曾给当时弥漫纤弱柔靡之气和沉闷抑郁的诗 坛带来过一缕清风。许多徽州古村落的名称,就充满诗情画意,如歙县瞻淇、 棠雄、长咳等,它们的村名分别源于诗经、汉书等历 史名著。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就是瞻淇村名的 来源。如此唯美典雅的地名,在徽州一府六县不胜枚举。北 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州县必有八景、十景。 而徽州不仅乡镇,甚至每个古村落都有,且极具文采。诸如 “龙坪积翠”、“月沼风荷”、“昉溪渔唱”、“龟屿浮烟”等等,抑 扬顿挫,温文儒雅,无不洋溢着浪漫的田园牧歌气息。唐代诗人张志和晚年隐居祁门,他的渔歌子:“西塞 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鳏鱼肥。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 不须归。”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 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恬淡、 悠然脱俗的意趣。宋代大儒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 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则以景喻理,内涵丰富,揭示了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 达到新境界的人生哲理。明代方承训的村晚:“江上日连雨,村今晚欲晴。青山涵返照,绿柳映殊明。 鸦宿林争闹,蛙昏塘乱鸣。火荧纷隐草,倏忽星流盈。”描写 了雨后天晴,山村夜晚鸟噪蛙鸣的生动景象,清新流畅,一 派淳朴自然。原生态的民间文学创作,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 会生活。清代汪由敦常年在京为官,他作有70首忆故乡的诗 词,题名双溪集。表达了他对家乡山水和亲友的挚爱之情。 夥县篆刻家黄士陵故居的楹联:“五任为官风两袖,一家长日 粥三餐”,充分彰显了当地民众对清白人格、清廉家风的推崇。然而,近现代新安诗派逐步式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全省16个地级市纷纷成立了诗词学会,以徽文化著称的黄 山市却是最后一个成立市级诗词组织,我们感到十分愧疚。 其实我市不乏诗词爱好者,不少区县也有诗词社团,市老年 大学还办了三个诗词楹联班。全市不到140万人口,现有近 40名国家级诗人。这在其它地级市也是罕见的。所以我们有 理由也有条件传承和振兴我市的诗词文化,争取创建中华诗 词之市。我已年近古稀,个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黄山是 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庆幸我们有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 团队共同努力,有程极悦等老师的鼎力帮衬,我相信一定会 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一点。同时也希望在届中能有更合适 的人选来接替我。本次大会收到全国各地诗人包括郑欣淼先生和诗词组 织发来的贺诗、贺词和贺电。我想用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 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市楹联学会顾问、中华楹联主评、徽州 老乡、也是我会顾问徐玉基先生为本次大会写的一首贺诗来 结束我的发言:犹记当年发初时,满堂朱履赋兰芝。几程老骥飞云梦,一叶轻舟逐浪诗。叱咤吟坛兴雅事,纵横墨海聚新知。春华秋实从头越,再贺诸贤折桂枝。再次感谢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会工作的市民政局、市 文联等有关部门和今天莅临指导的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 市委宣传部和为本次大会提供场所和服务的市审计局领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