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制度3篇.docx
企业内掌握度(通用3篇)企业内掌握度(通用3篇)企业内掌握度篇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掌握,提高企业经营管 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进展,维护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 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 掌握。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 行。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掌握,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 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掌握目标的过程。内部 掌握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平安、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 企业实现发进展战略。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掌握,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掌握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 全过程,掩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掌握应当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 关注意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掌握应当在治理机构、机构设置 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 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 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 据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掌握目标,结合风险应对 策略,综合运用掌握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掌握。第三十七条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 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 险或突发时间,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 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准时妥善处理。第五章信息与沟通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掌 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准时沟通, 促进内部掌握有效运行。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 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 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猎取内部信息。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 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 渠道,猎取外部信息。第四十条 企业应当将内部掌握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 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 者、债券人、客户、供给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 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 准时报告并加以解决。重要信息应当准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第四十一条 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 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访问与变更、数 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平安等方面的掌握, 保证信息系统平安稳定运行。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 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 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 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一)未经授权或者实行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 产、牟取不当利益。(二)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 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三)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四)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第四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 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 办理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把握信息的重要途 径。第六章内部监督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方法,指定内 部掌握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 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 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企业 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掌握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 项监督是指在企业进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 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 掌握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 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第四十五条企业应当指定内部掌握缺陷认定标准,对监 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掌握缺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 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实行适当的形式准时向董事会、监 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第四十六条企业应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掌握 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掌握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掌握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由企业 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进展状况、实际风 险水公平自行确定。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 定。第四十七条 企业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形式,妥善保 存内部掌握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确保内 部掌握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企业内掌握度篇2、内部掌握概述内部掌握是指为了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 资产的平安和完整,防止、发现、订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 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 部掌握的目标包括:(1)保护企业资产的平安、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2)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牢靠和准时提 供(3)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 行(4)尽量压缩、掌握成本、费用,削减不必要的成本、费 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5)预防和掌握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准时、 正确地制定和实行订正措施(6)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内部掌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企业内部掌 握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 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 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二、现行企业内部掌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内部掌握熟悉不足目前一些企业特殊是某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掌握的熟悉存 在两种倾向值得留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 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 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 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掌握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 就使企业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二)产权关系不明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 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 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 放权让利, 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 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 体缺位、权责不清,内部掌握的受益主体模糊。这种责权不 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全部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掌握,作 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掌握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三)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 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 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 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 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掌握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 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三、企业内部掌握制度的基本框架(一)完善企业的掌握环境任何企业的掌握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掌握环境之中。掌 握环境中的要素很多,有价值观、组织结构、掌握目标、员 工能力、激励与诱导机制、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规章制度 和人事政策等等。要改善企业内部掌握环境,要做好如下工 作:1、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 责清晰、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产权制度 上保证内部掌握制度有效建立。2、要有明确的内部掌握主体和掌握目标。掌握主体解决 了由谁进行内部掌握的问题,而掌握目标则解决了为什么要 进行掌握的问题。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应包含四 个层次的经济主体,相应地,企业内部也有四种掌握主体, 即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一般员工,他们有各自的掌握目 标?押股东的目标是财宝最大化?鸦经营者的目标是不断增 加经营效益管理者的目标是完成责任目标、获得业务运行的 真实报告一般员工的目标是遵从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不断 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3、要有先进的管理掌握方法和高素养的管理人才。管理 掌握方法作为管理当局对其他人的授权使用情况直接掌握 和整个公司活动执行监督的一种方法,包括很多内容,如制 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各项计划、业绩与计划考评、调 查与订正偏离期望值的差异等,实施先进管理掌握方法,还 需辅以乐观的人事政策,要能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高素养、 把握先进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 方式和风格,培育全体员工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全员掌 握意识,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氛围。(二)设立有效的掌握活动1、针对人员的掌握。(1)职责分离。职责分离是现代企业内部掌握的基本要求, 对于企业的一切交易或事项都应严格根据不相容职务相分 离的原则,科学地划分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2)工作流程。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使每一个人的工作 能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 牵制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纳对每一个岗位设 计工作流程图的方法,在工作流程图中明确规定每个人应该 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以及正确进行工作的结果等。工作 流程图设计的目的应达到使管理的过程标准化,也就是说, 要能够做到让不同的人根据工作流程图去做同样的工作,得 到的工作结果将是相同的。(3)票据与记录掌握。执行票据保管、收款与会计记录人 员的岗位分离对全部票据进行预先编号,全部作废的票据都 要妥善保存,对已经使用的票据由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消号, 并准时与票据保管人员进行核对,以防止交易漏记或重复记 录现象,保证全部收入、结算款项等能够准时正确入账。(4)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主要是指 限制接近资产和接近重要记录,以保证资产和记录的平安。 保护资产和记录平安的重要措施是采纳实物和技术防护措 施。在实行电算化核算的情况下,每个岗位只能使用自己设 置的密码接触由自己负责的数据,复核岗位只能进行数据查 询和复核,而不能具备修改已经形成数据记录的权限。(5)绩效考评。为了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应实施有效的 激励、奖惩机制,激励全体员工参加企业管理和掌握的主观 能动性。各部门通过定期进行绩效考评会议,作为对其工作 目标完成情况的事后掌握,不仅可以总结一定时期的工作成 果,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过程。通过绩效考评, 协作一些必要的奖惩措施,将部门的工作目标与个人工作目 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部门的工作目标也将通过个人工作目 标的实现而实现。2、针对信息系统的掌握活动。在信息系统的日常使用中, 信息系统产生的舞弊现象比手工操作更具隐蔽性,因而对信 息系统的掌握也十分重要,详细应通过实行权限掌握、数据 录入输出掌握、手工凭证的掌握等方式,各个岗位应通过设 置密码口令来防止别人越权使用自己的权限,没有权限的人 绝不允许对数据进行查阅或修改。(三)加强企业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是指对详细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 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 参加,并且与之连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 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 和记录、接近掌握、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 下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 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 管审批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 印鉴的保管、记账等业务应分工管理,相互牵制。在内部牵制中,必须实行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 达到牵制的效果。工作轮换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 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掌握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 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频繁轮换,次要的岗位可少一些。 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 陷。(四)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切实提高企业对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熟悉,切实加强 考核、监督、制约机制,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内部 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 财产平安,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进展。内部 监督评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监督评审内控的总体效果。对主 要风险的监督评审应当是公司日常活动的一部分。2、对内控系统应当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内审要 独立进行,内审人员应得到适当的培训,并配备称职和得力 的人员。内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当向董事 会或其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3、不论是经营层还是其他掌握人员,发现内控缺陷都应 准时地向适当的管理层报告,并使其得到果断处理。要树立 全员掌握意识,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掌握目标,促进 企业掌握环境的建立,为改进内掌握度提供建设性建议,实 现预期的内控目标。企业内掌握度篇3 一、总则:方针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 的科学方法之一。二、制订方针目标的依据第一条: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上级 主管部门下达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利润等技术经济指标 和其它要求。三、方针目标编制的程序第二条:在每年初,由工厂各分管厂长、工程师提出下 年度工厂目标设想,厂务会集讨论,构成工厂方针目标指导 思想,并由厂长下达指令。四、方针目标的执行第三条:方针目标展开必必要坚持以数据说话的原则, 目标值尽可能定量化。其资料般包括品种、质量、生产潜力、 科研技改、企业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平安环保、礼貌生产 思想沟通工作、职工福利等。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 时兼顾运营效率。(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掌握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 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公平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准 时加以调整。(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掌握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 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掌握。第五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掌握,应当包括下列 要素:(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掌握的基础, 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 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准时识别、系统分析经 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掌握目标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三)掌握活动。掌握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 纳相应的掌握措施,将风险掌握在可承受度之内。(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准时、正确地收集、 传递与内部掌握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 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掌握建立实施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掌握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掌握缺 陷,应当准时加以改进。第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方五、方针目标的实施第四条:为确保工厂方针目标的实现,工厂每年将组织 两次分阶段PDCA循环,阶段PDCA循环计划由三办会同有关 部门根据工厂年度方针目标安排的进度和厂长的令制订。六、方针目标的检查诊断与考核第五条:方针目标管理设立一个综合部门,分设一至三 个主要归口部门。归口部务必专心做好工厂方针目标的组织、 实施、协调、检查和考核工作。考核分类:甲级:按目标进度要求实施,且效果较好成果显著。乙级:基本按目标进度要求实施、效果一般。丙级:没有到达目标进度要求、效果较差且主要由主观 努力不够所致。奖惩措施:第六条:对方针目标进行诊断评价,对甲级目标视其难 易、效果好坏等给予表彰嘉奖,列入年终评比的重要条件对 只达丙级目标的要追究职责,专心分析原因,帮忙订正,并 根据实际状况给予经济惩罚。第七条:各部门的方针目标应按计划要求进行定期的检 查诊断,对存在的问题按职能分解落实。法,制定本企业内部掌握制度并组织实施。第七条 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掌握,建立与经 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掌握流程与信息系统的 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掌握,削减或消除认为 操纵因素。第八条 企业应当根建立内部掌握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 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掌握的情况纳入绩效考 评体系,促进内部掌握的有效实施。第九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 配套方法,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详细要求,对企业建立与 实施内部掌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十条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掌握审计的会计师事务 所,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方法和相关执业准则,对企业 内部掌握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 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员应当发表的内部掌握审计意见负责。为企业内部掌握提供询问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 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掌握审计服务。第二章内部环境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章,明确决策、执行、监 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 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 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 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第十二条董事会负责内部掌握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掌握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 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掌握的日常运行。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详细负责组 织协调内部掌握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 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掌握,监督内部掌握的有效实施和内 部掌握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掌握审计及其相关事宜等。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 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掌握要求设置 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把握内部 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 确行使职权。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 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掌握的有 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 掌握缺陷,应当根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 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掌握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 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指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进展的 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四)把握国家隐秘或重要商业隐秘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 规定。(五)有关人力资源的其他政策。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 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 育,不断提升员工素养。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乐观向上的价值 观和社会责任感,提倡诚恳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团 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 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专心履行岗位职责。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 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 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 纷案件备案制度。第三章风险评估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社定的掌握目标,全面系统持续 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准时进行风险评估。第二十一条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正确识别与实现掌 握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 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第二十二条 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 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 因素。(三)讨论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 素。(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五)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第二十三条 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一)经济形式、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 供给等经济因素。(二)法律法规、监督要求等法律因素。(三)平安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 者行为等社会因素。(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采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 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 析和排序,确定关注意点和优先掌握的风险。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 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应当合理 分析、正确把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 员工的风险偏好,财务适当的掌握措施,避开因个人风险偏 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 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掌握。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 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开和减轻损失的策略。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打算财务适当的 掌握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掌握在风险承受度 之内的策略。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 效益之后,不打算实行掌握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 略。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结合不同进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 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 分析,准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第四章掌握活动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掌握 与自动掌握、预防性掌握与发现性掌握相结合的方法,运用 相应的掌握措施,将风险掌握在可承受度之内。掌握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掌握、授权审批掌 握、会计系统掌握、财产保护掌握、预算掌握、运营分析掌 握和绩效考评制等。第二十九条 不相容职务分离掌握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 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 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第三十条授权审批掌握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的规定, 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 任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殊授权范围、 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掌握特殊授权。常规授权是指企业 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根据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 特殊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 任。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执行集体决策审批或 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转变集体 决策。第三十一条 会计系统掌握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同意 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 帐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 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 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大中型企业应当设计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 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第三十二条财产保护掌握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 度和定期清查制度,财务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 帐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平安。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第三十三条 预算掌握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 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第三十四条运营分析掌握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 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 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 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准时查明原因并 加以改进。第三十五条绩效考评掌握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