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商管理本科经济法学作业题答案.docx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 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一啸之记。06工商管理本科经济法学作业题答案第一单元4、简答题(1)简述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经济关系: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是通过物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称物 质关系或物质利益关系,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经济关系是政府在管理、协调经济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宏观调控关系、 市场规制关系和体现国家意志的流转达和协作关系。(2)经济法基本原则有哪些:平衡协调原则和维护公平竞争原则。5、论述题:论述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答:从法的价值趋向看,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法的本位是指法的基本目的、基本任务或基本功用,体现了法的 价值取向,反映了法的基本观念,昭示了法的逻辑出发点和存在的意义。法的本位是法的本质的集中体现,是划分 法律部门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标准。人类社会的现行法律,依其基本观念的不同,可大体分为以行政法为代表的国 家权力本位法、以民法为代表的个体权利本位法和以经济法为代表的社会本位法。法的国家权力本位的主旨思想 是强调以国家为中心,国家利益优于一切个人利益,国家行政权力过度扩张至支配一切社会领域和社会关系。传 统民法以个体权利为本位,强调社会个体的平等地位、权益和自由。其主旨是对个体权利的极度尊崇,对个人人格 的绝对尊重,强调私法自治。这些在反封建中形成的基本观念,对于保护个人财产权,鼓励自由竞争,促进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作用甚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它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是发挥市场机制优 化资源配置的法制基础。但个体权利本位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营和社会公共利益而言,具有相称的局限性。假如孤.地强调社会个体的意志和利益,片面强调权利、自由,把个人的利益、忐向强调到至高无上的限度,忽视甚至对 抗社会整体的意志和利益。其结果不仅导致了个体与群体、社会利益的失衡以及互相关系的紊乱,并且扭曲了人 性,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和私利膨胀的腐败现象和各种悲观后果。所以,片面强调个体权利本往,并不能自发促进 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最高准则。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公众从社会生活角度 出发、为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正常活动而提出的愿望和需要。社会利益的主体是公众,即公共社会,它不是个人, 在着较大的差异,区域羟济管理可以促进不同区域的产品互换并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保证各区域的羟济稳定,实现不同 区域的优势互补。二是区域经济管理能较快地进行自我调节,实行国家宏观管理与区域分级管理的机制,就可以使整个管理系统表 现得更灵活和有效。(3)协助和补充作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多层次的管理,以工业布局管理来说,国家负责安排以基 础产业和其他重点项目为主的全国布局,那些中小型公司则由区域安排。只要区域一匚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是科学的、合理的,就不仅促 进区域并且会促进全国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第二单元四、简答题1、简述区域生产力的特点。答:区域生产力具有以卜特点:中间性。区域生产力介于公司生产力与国民生产力之间,是公司生产力向社会生产力的一种自然 过渡形式。相对性。这种相对性不仅表现在区域生产力随着经济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并且在一个经济区域内乂可以划分若干 个低层的经济区域,从而又有了若干个多层次的区域生产力。差异性。区域生产力存在着差异,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2、经济区在哪两种类型?答:经济区重要有以下两种类型。部门经济区。国民经济每一个部门,都可以根据其特有的劳动地区分工规律,结合各区域的具 体条件进行部门经济区划,如工业区划、农业区划,等等。综合经济区。通常称为经济区。它应当涉及以下基本内容:是一个体 现着社会化大生产物质技术规定的生产地区综合体;应具有定数量的、在全国劳动地区分工中执行着专门化职能的生产部门和产 品:应当以专门化部门为中心而综合发展经济。五、论述题试论划分经济区的原则。答:从经济区划的一般性来说,重要应遵循以下原则:(1)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与地区条件相结合。经济区的划分,必须服从国家生产 力的总体布局,同时又要考虑各区域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其他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矶k水平和特点的 不同。只有把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需要与区域条件结合起来,划分的经济区才是科学的、合理的。(2)地区经济专门化叮综合发展相 结合。专门化与综合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彼此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经济区划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为区域经济专门化与综合 发展的最优结合发明条件。(3)经济中心与吸引范围相结合。(4)经济区的界线5行政区的界线相协调。经济区划和行政区划都 是对国家领土的划分,两者的目的和性质是有区别的。但行政区的存在,却对经济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经济 区划与行政区划要尽也许协调一致。(5)经济的历史特点及现状与远景发展本结合。(6)地区分工和国际分工结合起来,根据沿海、 沿边地带和其他地区的实际条件和历史传统,有环节地部署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把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相结合,使两者 互相促进。(7)经济原则与民族原则、国防原则相结合。第三单元 四、简答题1、简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涵义。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说得更具体些, 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 思想、所要达成的目的、所应解决的重点和所需经历的阶段以及必须采用的对策的总筹划和总决策。2、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对管理带来哪些新变化?答:出现以下新变化: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是对过去从中央到地方,从部、局到公司的纵向管理的一个变更。区域管理必须适应 这些变化。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协作,必须依靠经济组织,运用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 的规定管理区域经济。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涉及到多地区、多部门、多行业、多种所有制的关系,是复杂的联合、协作,要有效 地协调。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联合、协作,管理上也需要多层次、多形式。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出 现,使物质利益结构发生了变化,管理中要协调、解决好这些物质利益关系。五、论述题试述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答: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其重要性有:(1)关系到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在继 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的现代化.最终实现共 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重大部署。(2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内在规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 性作用,西部才干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到大量资金、物资,招揽大批各类人才,激活西部规模巨大的国有资产存量,开发西部才干 连续健康发展。(3)是扩大内需的必然规定。实行西部大开发,加大西部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开发投资及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消费,将会有效地扩大内需,增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需求拉动,从而有助于加快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4)是 保持全国社会稳定的内在规定。我国西部地区与I。多个国家接壤,有50多个民族居住。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 和社会更好地发展,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第四单元四、筒答题1、简述区域投资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答:区域投资的作用为:区域投资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初始推动力量。区域经济的任何增长,都要以投资作为第一推动力。区域 投资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的的保证。区域投资是提高区域经济技术水平,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手段。区域投资为 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明物质条件。2、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点是什么? 答: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点是市场需要。这种市场需要,既涉及当前市场需要又涉及未来市场需要。当前市场需要亦即有支付能 力的需要;未来需要除r涉及人们的生存需要外,尚有人们生活不断改善的需要,以及劳动者在体力和智力方面得到充足自由发展的 需要。五、论述题试述在区域经济管理中选择主导产业要遵循的原则。答:对的选择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键。在区域经济管理中要依据以下原则选择主导产业:(I)主导产业对实现区域 发展目的能作出最大的奉献。(2)木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要选择最有助于实现全局发展目的的主导产业部门,山丁建立 地区分工的最高目的是最佳地实现全国总的发展目的。(3)尽也许按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选择主导产业。在当前发达国家的区域中, 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其重要产业支柱是信息、金融、科技三大部门。它们既是区域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又可认为区域经济进一 步发展发明优越的环境,因此已成为一些处在经济发展高水平区域的主导产业。(4)在选择区域主导产业部门时,必须尽也许使区 域的限制因素得到最有效的运用。区域拥有多方面的优势,其中的重要因素是该区域同时还存在着限制些主导产业部门过多、过 大发展的因素。如交通运送的承担能力,电力与原材料的供应,可供工业发展使用的土地,等等。因此,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当尽也 许地将限制因素充足运用,从而可以更充足地运用区域经济存在的有利因素。第五单元四、简答题1、简述我国区域经济高级化过程中高科技人员的群体特性。答:具有以下群体特性:年轻化趋势:高学历化趋势:市场开发型人才比重增长趋势;高流失趋势:群体精神与群体效应 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成功的主导因素。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有何影响?答: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重要表现为:区域内城市的出现,最重要的条件是位置。优越的位置便于商品交流,人员来往。位 置对于城市的发展,存在着普遍的因果联系。城市位置的选择重要决定于自然条件,如足够的平地、水源和矿产,洪水和地震是 否侵袭等。城址的选择要考虑城市的区域腹地,这是决定城市规模的重要因素。五、论述题试论区域经济管理部要重视增长点的发展。答:所谓增长点,事实上是主导部门、行创新力的行业在空间的集聚。重视发展增长点,是促使区域经济繁荣的关键问题。个区域旦形成个或几个增长点,增长点便可通过技术、生产要素、 信息、组织等渠道带动本区域甚至邻近区域经济的增长,并形成经济联系特别紧密的地区,共同组成具有自身经济特点的经济区。这样,就形成联点成带、以点带面的广阔产业带网络。选择增长点必须做到:1、增长点必须有能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和 关联产业。主导产业必须达成一定的规模,技术比较先进,并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带动区域范围内更多产业部门的发展。2、要能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服务。3、为区域提供一个与其他区域甚至同世界接触的窗口。区域经济增长点要特别重 视开放和桥梁作用,使区域内人民群众获得各方面的信息,以便作出对的的生产经营决策。在区域管理中,促使增长点的作用发挥 得越好,区域经济增长繁荣才越有希望;而区域经济获得发展,又为增长点的更大发展奠定基础。第六单元四、简答题1、简述我国特区的功能。答:我国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的总体布局中有四大功能:集聚辐射功能。结构转换功能。是通过自身的结构调整使其产业结 构、产品结构不断适应国际市场和国际竞争的规定;二是通过产业关联和扩散效应带动和促进内地经济结构的转换。增长“引擎” 功能。特区借助于特殊条件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密集区,并随着集聚效应的不断强化,进一步向内地扩散其经 济势能,从而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成为全国对外开放和加快发展的“引擎”。体制示范功能。2、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途径有哪些?答:提高区域经济效益,其具体途径重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首要的是建立现代公司制度,使公司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贯彻公司的法人资本所有权,造就公司家。要十分重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集中力量创建大型公司集团。认真调整区域建 设规模。区域建设的规模,必须与本区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相适应。规模过大,战线拉得过长,区域的经济稳定增长,才有较好的 经济效益。五、论述题试述在区域经济管理中讲求经济效益的意义。答:讲求区域经济效益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加速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实现现代化,需要大量资金,这重要 通过我国内部积累来提供。我国客观上存在着现代化建设对资金需求与资金供应的矛盾,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节约资源、增长财富、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讲求和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用同样数 量的积累基金更快地提高生产的增长速度,大大增长国民收入的实物量。而这些都是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通过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各种途径,将会推动经济工作、科学技术和区域经济管理的改善,充足 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七单元四、简答题1、简述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特性。答:区域经济宏观管理具有以下特性:从管理的内容看,重点是协调区域总供求的矛盾丁努力实现总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区域经济 连续发展的条件。从管理手段看,重要运用经济手段。经济手段的主体是涉及信贷、利率、财政、税收、价格等价值范畴在内的 经济机制。从管理的结构看,具有层次性,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2、在区域经济管理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需要做哪些工作?答:需要做以下工作:提高法律权威至上的意识。在每个区域内提高法律至上、法律神圣的意识,使宪法和法律真正成为区域内的 企事业单位、一切国家机关、各社会团队共同遵循的主线活动准则。提高法律和经济同步发展的意识。我们应当逐渐使法律同社 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步,甚至超前些。提高区域经济主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意识。区域 经济的生产和互换活动,其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这一特点规定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和法制意识做保障。五、论述题试述对区域实行宏观管理的重要任务。答:区域经济实行宏观管理任务重要是:1、使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防止区域生产结构比例失调。生产结构平衡的实质是使产 业结构、产品结构同需求结构相适应。2、使区域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相一致。在区域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有也许 互相脱离。假如是区域消费能力小于区域生产能力,就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假如区域对新发明的价值分派不妥,又有也许出现过 度消费。无论是生产相时过剩还是过度消费,都会阻碍区域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调节区域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的互相关系, 是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3、兼顾区域经济稳定增长和均衡发展,防止经济发展中的大起大落。4、协调区域各方面的 经济利益关系,防止社会两极分化和分派不公。区域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调节社会经济利益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和 政治稳定的规定。要借助于宏观管理通过再分派功能加以调节,以填补初次分派的某些缺陷和局限性。不是集体,也不是国家。这是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个别的利益。尽管社会利益表现在权利形式上,其主体可以是 公民个人、法人、利益阶层或国家。社会利益的内容基本上都涉及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德两方面。具体可涉及公共 秩序的稳定与安全;经济秩序的健康、安全;社会资源的合理保存与运用;公共道德的维护,社会弱者利益的保障; 人类的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实质上,国家利益也是一种独立的利益形态,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具有自己的特 殊利益:一是国际法上的国家主权意义上的利益;二是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安全,这是政治统治的利益需要;三是财 产所有者的利益。所以,不应将社会利益等同于国家利益。否则,就有也许使真正的社会公共利益得不到重视和 保护,从而客观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以 法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实现两者的平衡,是法的社会本位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法律体系中,可以从社 会公共利益角度,对各类主体意志、行为和利益进行平衡协调,实现社会经济良性运营和协调发展的法律部门,只 能是经济法。经济法体系中各分支部分具有浓厚的社会本位色彩。如财政法、税法规定了各种财政、税罢手段, 金融法规定了各种金融手段来调控经济运营,以引导市场主体的营利行为,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保障社会公共 利益。又如,反垄断法和反不合法竞争法,通过严禁垄断和反对不合法竞争行为,来保障有效竞争和正常的市场 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也都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最高行为准 则的。经济法社会本位性的实质是强调政府从社会公共利益角度对整个经济生活的介入,以消除自由放任经济和 极端个体权利本位以及国家权力本位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所导致的悲观影响,解决市场主体的个体营利性和社会 公益性的矛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良性运营和协调发展,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对法律调整的必然规定。当然经济法 强调社会本位,并不是无条件地把社会整体利益绝对化,从而无谓地牺牲经济个体利益,而是要把经济个体的个 别行为,统一于整个社会经济运营之中,借助于法律机制的调整作用,实现经济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平衡协 调。同时,经济法的社会本位也规定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和协调行为也必须置整个社会经济运营的整体利益 之中来加以评判,必须以社会利益为最高准则,防止其以国家利益之名导致对经济个体利益和权利、对经济的过 度干预,弱化以至于虚化经济个体利益,使得经济法的“社会本位”从实质上异化为“国家权力本位”,这是与经 济法的本质所不容的,也是需要力求避免的。第二单元4、简答题(1)简述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根据公司法第77条的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具有下列条 件:一是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发起人是依法承担公司筹备事务的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设立股份有 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关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二是发起人认购和 募集的股本达成法定资本最低限额。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 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公司全体发起人的初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由发起人自公司 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5年内缴足。在缴足前,不得向别人募集股份。股份有限公司采 用募集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 币50 0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三是股份发行、 筹备事项符合法律规定。四是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经创建大会通过。五是有公司名称,建立 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规定的组织机构。六是有公司住所。(2 )简述公司法关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 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因此公司法对其有特殊规定。第一,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 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万元。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 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投资高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 在公司登记中注明自然人独资或者法人独资,并在公司营业执照中载明。第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治理。一人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由股东制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高股东会,股东对一般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职权范围内的事 项作出决定期,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由股东署名后置备于公司。第三,财务会计报告。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 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第四,公司与股东财产独立。一人有限责任公 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5、论述题:试述股东的权利及其制衡。答:公司法关于股东权利及其行使重要有以下规定:一是股东权利。公司法第4条规定,公司股东依法享 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权利。具体而言,股东享有下列权利:参与股东会并享有表决权;选举 或被选举为黄事会、监事会成员;分红权、优先增资权;知情权;有权转让或者获取转让出资;公司终止时,依法分 得公司的剩余财产;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此外,公司法规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 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口起6 0 口内, 请求人民法院撤消。股东依照前述规定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应公司的请求,规定股东提供相应担保。公司 根据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芾事会决议已办理变更登记的,人民法院宣告该决议无效或者撤消该决议后,公司应 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撤消变更登记。二是股东义务。股东在享有权利时.,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依法按期、足额 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所认缴的出资额:依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成立后,不得抽逃出资;依法补交出 资差额;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三是对股东权利的制衡。第一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 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 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导致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补偿责任。公 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 带责任。第二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运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 反此规定,给公司导致损失的,应当承担补偿责任。第三,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 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前述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述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与前述规定事项的表 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关数通过。第三单元4、简答题(1)简述合作公司的设立条件:一是有符合规定的合作人;二是有书面的合作协议;三是有各合作人实际缴 付的出资;四是有合作公司的名称;五是有经营场合和从事合作经营的必要条件。(2)简述股份合作公司的法律特性:一是营利与互助的互相兼顾:二是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的有机结合:三 是股份民主与劳动民主的适当结合;四是按劳分派与按资分派相结合。P144-P14 55、论述题试述国有公司监事会的职权及行使。答:监事会行使公司法规定的下列职权:一是检查公司财务;二是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 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三是当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四是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权。第四单元4、简答题(1) 我国法定的预算收入和支出范围:一、法定预算收入具体涉及:税收收入;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 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其他收入。二、法定预算支出涉及:经济建设支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 发展支出;国家管理费用支出;国防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其他支出。(2)简述税法的构成要素:重要涉及:一是税法主体;二是征税客体;三是税目和计税依据;四是税率;五 是税收特别措施;六纳税环节;七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八违章解决。P2 0 7 ( 4段)-P211 (4段之间)5、论述题:试述税法基本原则。答:税法的基本原则是在有关税收的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重要涉及税收法定原 则、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效率原则。一、税收法定原则。又称为税收法定主度,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 法律加以规定;所有税收活动只能耐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征税或减免税收。税收法定 原则具体涉及以下内容:一是要素法定,它规定税法构成要素必须由法律做出明确规定,税法主体、征税客体、计 税依据、税率等要素以及与此相关的税收征纳程序的立法权应由立法机关行使,行政机关未经授权,无权在行政 法规中对税法的要索作出规定,也无权擅自变动法定课税要素。没有法律依据,税收行政机关无权决定开征、停征、 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二是程序法定,它规定税收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征收程序进行税收征纳 活动,不得侵犯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在纳税人受到不公正、不合理待遇时,应赋予纳税人法律上的救济权,如行 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二、税收公平原则。公平是税收的基本原则,也是税法的基本原则,它规定税收承担必须 在依法负有纳税义务的主体之间进行公平分派,在各种税收法律关系中,纳税主体的地位必须平等。依据这一原 则,必须普遍征税、平等征税。所谓普遍征税,是指在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亳无例外地承 担纳税义务,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地征税,排除各类区别对待措施。所谓平等征税,是指国家征税的比例、数额应 与纳税人的承担能力相称。三、税收效率原则。征部不仅应当体现公平,并且应体现效率。税收的效率涉及两层 意义:一是指征税过程自身效率,是指以尽也许少的征收费用获得尽也许多的税收收入。二是指征税对经济运营 效率的影响。通过征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是更高层次的税收效率。税法以公司和效率为原则,是从税法的总体 上来说的。但事实上,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密切相关,既有统一,又有矛盾。税收的公平与效率统一性表现在两者 互相促进、互为条件。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当然,税收的公平与效 率的统一并不是绝对的,就许多具体税种和具体的课征活动来说,两者会有矛盾和冲突。只有同时兼顾公平与效 率两个方面的税制才是最佳的税制。关键是如何在对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和长远发展战 略,设计税制、制定税法。第五单元4、简答题(1)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表现在:一、中 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特殊国家机关。二、中国人民银行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在国 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队和个人的干涉。 三、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有关货币政策情况和金砸业运营情况的工作报告。(2)简述中国人民银行法2023年修改后,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变化:修改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将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由本来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行金融监管、提供金融服务调整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三项新的法定职责。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在履行职责方面最大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一个强化,一个转换和两个增长”。“一个强化”就是强化了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责。“一 个转换”即由过去重要通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审批、业务审批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和平常监督管 理等直接监管的职能转换为履行对金融业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系统风险的职能,即维护金融稳定职能。“两个 增长”是指增长反洗钱和管理信贷征信业两项职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不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具 体是:一、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二是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三是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 流通;四是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五是实行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六是 监督管理黄金市场;七是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八是经理国库;九是维护支付、清算系统 的正常运营;十是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十一是负责金融业的记录、调查、分 析和预测:十二是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十三是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5、论述题:试述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职能。答:货币政策H的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以下 货币政策工具:一、存款准备金。有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应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从其吸取的存款总额中提 取一定的金额缴存中央银行指定的账户。缴存中央银行指定账户的款额,称为存款准备金。这部分款额与金融机 构吸取的存款总额的比例,称为存款准备率。我国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为8%。中央银行使用存款准备金,可以 调节市场货币流动量,从而达成紧缩或放松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当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时,存入中央银行账户上的 金额就增多,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就会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减少时,市场上华币流通量就会增长。二、中央 银行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一国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基础利率,它的水平和变动决定其他各种利率的水平和 变化。西方国家通常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作为基准利率,也有的国家还涉及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等。基准 利率影响商业银行给客户的贷款利率。当基准利率提高是,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商业贷款利率也会相应提高;当基 准利率下调时,商业贷款利率也会减少。这样,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基准利率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在我国再贴 现和中央银行向商业提供贷款都是单列的货币政策工具。因此,我国基准利率不能简朴理解为再贴现和再贷款利 率,而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调整的各种生产率,即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2日发布的人民币利率管理 规定第5条规定的各种利率,涉及: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金融机构存贷款利 率,优惠贷款利率,罚息利率,同业存款利率,利率浮动幅度等。三、再贴现。贴现,是商业银行对票据持有人在 票据到期前,以票据为质押,向持有人提供贷款的一种方式。当商业银行在持有票据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可以 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取得贷款。这种贴现称为再贴现,事实上是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放款。 当中央银行调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支出的贴现成本就提高,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贴现率也会相应提高,这样市场 上的贷币流通量就会减少;反之,当再贴现率减少时,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就会增长。四、再贷款。这是指中央 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中国人民银行为了调节金融,实现对金融活动的管理,可以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并且 可以决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数额、期限、利率和方式,贷款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贷款只能用于解决商业银 行的临时资金局限性,不得用于放款和证券投资。再贷款重要以发行货币、财政性存款、存款准备金为资金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控制和调节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从而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总量。五、公开市 场业务。这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及外汇,以吞吐基础货币,从而控制和调节货币 供应量的业务活动。它具有公开性、公平性、灵活性和积极性等特点。六、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如消贽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窗口指导、道义劝告等方式,经国务院拟定后,也可以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第六单元4、简答题(1)公司公开发行新股应当符合的条件: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也可以向原股东配售。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新股,应当符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 管理机构核准。(2)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现场检查权: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杳;询问银行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规定 其对有关检查事项作出说明;查阅、复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献、资料,对也许被转移、隐匿或 者毁损的文献、资料予以封存;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业务数据的系统。进行现场检查,应当 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检查告知书; 检查人员少于2人或者未出示合法证件和检查告知书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权拒绝检查。此外,银行业监督管理 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可以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谈话,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董 事、高级管理人员就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作出说明。P307 (2-3段) 5、论述题试述上市公司连续信息披露制度。答:一、证券发行和上市时的信息公开。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依法公开发行股票,或者经国务院授权 的部门核准依法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应当公告招股说明书、公司债券募集办法。依法公开发行新股或者公司债券 的,还应当公告财务会计报告。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运用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漏掉。二、定期信息披露。一是中期报告。上市公司和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司,应当在每 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记载以下内容的中期报 告,并予公告: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和经营情况;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事项;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变动情况; 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重要事项;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二是年度报告。上市公司和公司债券 上市交易的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记载 以下内容的年度报告,并予公告:公司概况;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和经营情况: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简介及其 持股情况;已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情况,涉及持有公司股份最多的前10名股东的名单和持股数额;公司的实 际控制人;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三、临时信息披露。临时信息披露又称重大事件报告,是 指发生也许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该 重大事件的情况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临时报告,并予公告,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 和也许产生的法律后果。第七单元4、简答题(1)消贽者的权利有哪些: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知权;受 尊重权;监督批评权。P403 ( 4段)-P405(2)反不合法竞争法关于行政性垄断的规定:国务院1980发布的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 行规定中指出,“在经济生活中,除国家指定由有关部门和单位专门经营的产品外,其余的不得进行垄断,搞独 家经营”。“开展竞争必须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任何地区和部门都不准封锁市场,不得严禁外地商品在本地 区、本部门销售。”“采用行政手段保护落后、克制先进、妨碍商品不正常流通的做法是不合法的,应当予以废止”。 反不合法竞争法第7条明确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别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 品,限制其他经营者合法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也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 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5、论述题:试述产品质量损害补偿责任。答:一、违反产品质量担保义务的损害补偿。产品质量法规定,售出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 负责修理、更换、退货;给购买产品的消费者导致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补偿损失;一是不具有产品应当具有的使 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二是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三是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 物样品等方式表白的质量状况的。销售者依照前述规定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补偿损失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 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产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供货者追偿。销售者未按前述规定给 予修理、更换、退货或补偿损失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生产者,销售者之间, 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订立的买卖协议、承揽协议有不同约定的,协议当事人按照协议约定执行。二、因产品存在缺陷引起的损害补偿.(一)是责任主体的拟定。因产品存在缺陷导致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 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补偿责任。产品质量法所称的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级人身、别人财产安全的不合 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