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内部审计之路 附对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大监督工作机制的几点思考.docx
-
资源ID:72688034
资源大小:18.0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内部审计之路 附对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大监督工作机制的几点思考.docx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内部审计之路【摘 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是国企深化改革的必要途径,是现代企业内部 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如何最大地发挥在国企深化改革中保驾护航 的作用,仍然需要企业深思。本文就如何规范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推 动企业内部审计的全面覆盖和如何发挥其在国企改革中的最大作用进行了思考, 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一、新时代与新形式下的国企改革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而我国 的国有企业却一直存在着改革推进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健全、布局结构不合理等 问题。所以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向前进,形成 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和市 场化经营机制。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 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 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 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的重大部 署,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二、内部审计在国企深化改革中的意义和作用1 .内部审计能够有效防范国有企业经营风险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程度和实施水平决定 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高低,他主要承担着审查监督国有企业各项经济活 动、资金流向及安全的职能,能够有效的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 产的流失。2 .内部审计能够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经济活动审查监督的重要部门,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保 障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帮助企业实行最优化的经营管理,合理、有效地组织各 项经济活动和运用各项资金,努力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内审部门通过对企 业每个部门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审查,能够及时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 原因,并且能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最后督促各个部门执行 整改。在内部审计的这一系列活动之中促进了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进而促进 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3 .内部审计能够有效促进国有企业的廉政建设在国家和党中央大力推行反腐倡廉政策的大环境下,内部审计的职能恰恰是 和廉政建设的要求相互映衬的。内部审计的任务是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 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简而言之,就是帮助企业经营 者合法、有效地完成受托责任。在国有企业中,管理层次多,往往使得受托管理 国有资产的经济责任人业绩评价考核落实不到位。但是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审查监 督国有企业领导层经济决策行为的适当性、经济活动执行的效率性和自我行为的 约束性等,就能够有效避免管理层内部出现的腐败现象,加强国有企业的廉政建 设,保证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三、内部审计在国企中的尴尬现状和存在问题1 内部审计部门在国企中缺乏“独立性”作为国企的内部审计部门,体制上已决定了它无法做到“组织的独立性,国 企没有董事会,基层企业第一责任人拥有对企业的绝对权力。大部分国企对内审 工作的定羲是: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经营管理中的 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监督和评价。各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在本单位负责人的 领导下开展工作。而“独立性”原则恰恰是内部审计的核心思想,其中包含组织的 独立性、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审计业务的独立性。现在看来,在有些国企之中, 这3个独立性基本上都不能保证。对国企内审而言,最重要的工作似乎已沦陷为:深入研究各项政策法规,为 企业负责人的所有行为寻找合理、合法的依据。因此,没有组织的独立性,在国 企谈内审,其实是一种笑话,浪费大量人力资源,却起不到内部审计的真正效果 和存在的意义。2 .缺或专业性的内审人员和培养机制内部审计职业要求不仅专业知识要强,而且需要具备较全面的技能和知识。 一个合格的内审人员既要懂得会计、审计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 计算机技术、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的业务能力。此外,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人 际关系沟通技巧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我们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基本上都为财务 人员转型,对经营管理、工程预决算、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大部分企业宁愿花时间和金钱去培训10个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技术性人 才,也不愿意去培养一个看上去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多大利益并且只会“挑刺”的内 部审计人员。再加上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由于经常被层层掣肘,导致工作积极性降 低,得过且过,审计理论和业务实践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在工作中出“业绩。为 企业在挽回损失、降本节支中作出贡献。这就使得企业更加不愿意花时间去建立 内审人员的培养机制,进而形成企业与内审部门的“恶性循环”,更加无法发挥企 业内部审计的作用。3 .难以贯彻执行内部审计结果的彻底整改内部审计的最终步骤是根据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问责相关责任人员,并督促 其及时进行整改。但是在大部分国有企业之中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错误认识:即审 计整改是被审计部门的事情,与内审机构无关。所以,审计业绩考核主要是以审 计发现问题的多少和审计挽回的损失金额来衡量,而不考虑审计整改的因素。另 外,内审部门有时对问题总结和提炼不够,难以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提出解决问 题的建议,特别是一些涉及深化改革的问题,一些探索性的审计建议更是针对性 不强,整改缺乏操作性,导致被审计部门难以采纳,无法有效落实。最后,被审 计部门和人员主观上对审计整改重要性认识不足,而未意识到审计整改是堵塞管 理漏洞、提升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的有力抓手。四、如何让内部审计在国企深化改革中发挥最大的作用1 .最大限度地保证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国企之中,企业负责人拥有绝对的权力和话语权,大小事务都是自己说了 算,有时甚至授意、指使、强令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按其个人意愿办事,出了问 题则一推了之,这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首先明确国有企 业负责人的审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关键。作为国有 企业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所有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 保证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以此来加强国有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内部审计责任主 体的地位,为内审人员明确行使审计职能提供保障。其次,要健全国有企业的组 织机构设置。深化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推行董事会制度,以使国有企业 的决策权和执行权呈现出分权制衡的状态,从而促使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获 得突破性的进展。具体措施可以采用董事会和高管层双向领导的机构设置,在董 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这种组织机构设置可以较好地规避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所有 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等不良现象。另外,对于还没有设立董事会机构的国有企业, 也可以采取监事会和高管层双向领导的机构设置模式,强化监事会对审计的监督 职能,与管理层治理优势互补,在弥补管理层单独领导内审机构缺陷型的同时更 好的提升内审工作的独立性。2 .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和整体素质要使内部审计在国企深化改革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 伍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审计人员招聘培训制度的科学化。内审人员不能简单的从财务部、工 程预决算等部门临时抽调和拼凑,而应在招聘时就有针对的引进多元化的内审人 员,并做好对新进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2)不断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过程 中,必须要求审计人员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有积极向上的服务态度和理念, 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内部要建立学 习型的组织结构,对内审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和后续知识的更新教育以及网络审计 能力的培养等,并且增强其风险管理意识,与时俱进,把其打造成一支真正能“打 好仗,打硬仗”的专业队伍。3 .充分保证内部审计结果整改落实到位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71)建立国有企业1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为了审计结果整改的实施到位, 国有企业应效仿政府审计公告,公告审计结果的同时披露审计整改结果。企业可 以在内部公告棚、党建宣传室等场所进行公告,将审计监督与企业全员监督结合, 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不仅可以促进被审计部门的有效整改,对于未审计单位也 能起到震慑作用,促进其主动对照自查,自觉整改。(2)建立审计回访和后续审计制度。这种方法有利于了解被审计部门整改 措施是否得当,效果是否显著,确保审计成果的落实。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在审计 报告送达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对被审计部门和个人进行审计回访,如发现被审计 对象未执行审计整改的,应该查明原因,并督促其整改落实到位。同时,内审人 员可以帮助他们加强整改,提高管理水平。对整改效果明显的部门和个人可以通 报表扬,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理,以此来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确 保审计整改目标的实现。五、结束语转换经营机制,走股份制发展道路,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成功走向市场经 济大潮的必经之路,也是不断深化国企改革的内在需求。处于企业管理中心地位 的内部审计与监督,如何在国企业深化改革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是每个利益相关 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促进内部审计职能由单一的监 督职能向管理与服务等多种职能转变,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而提升我 国国企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 一流企业。参考文献:1梁欣欣,杨国荣刍议国有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缺陷与重构J,财务 与会计,2015 (14): 58.2周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途径J.企业改革与管 理,2017 (22): 128.3黄秀英.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16 (09): 204-205.对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大监督”工作机制的几点思考所谓“大监督”机制是指通过建立权威高效的组织架构,对内部监督检查工作 进行协调与管理的统一领导、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整体联动的运作模式。整合 内审、纪检和各业务条线管理部门力量,健全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构建基 层央行“大监督”工作机制,是有效防范和化解人民银行系统内部风险的有力保 障,更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的基本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强 化“大监督”机制作用,有效防范基层央行内部管理风险,是各级行领导需要认真 研究的重要课题。一、当前基层央行内部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缺乏组织协调,监督项目安排不合理。人民银行内部监督方式包括有 纪检部门开展的监督检查、内审部门的内审监督、会计财务科及外汇管理科等业 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检查等,监督方式多种多样,但由于各监管部门分管领导不同、 上级行对口部门不同,且同级部门沟通较少,监督项目的组织开展缺乏统一的规 划及协调,各监管部门往往“各自为政' 或联合监督时“临阵磨枪”,监督质量和 效率不高,盛督合力没有形成。同时,也存在着重复监督检查现象,由于未统筹 安排监督项目,各部门仅从自身出发,在具体监督工作中则表现出监督职责的交 叉覆盖与重复,同一项业务可能要接受多个部门检查,既增加了被检查单位的工 作量,又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二)缺乏有效沟通,监督检查信息未共享。一是各部门监督检查前信息共 享不足,部门间横向沟通较少,未及时共享其监督工作安排,部门负责人未考虑 本部门的监督项目是否与其他部门冲突或重复,及能否与其他部门联合开展监督 工作等。二是各监督部门在履行监督职责后资源共享不足,其大量的监督信息及 报告往往只在本部门流传、上报领导与上级对口部门,即使存在信息共享,也仅 是个别总结的发送,其它业务部门和纪检、内审监督部门,难以了解到全面真实 有效的相关信息,阻碍了监督信息的有效运用。(三)缺乏反省思考,监督成果运用不深入。各部门监督检查一般流程都是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整改问题、查看整改效果、形成总结报告。缺乏对所发现 问题的深度挖掘及分类剖析,没有意识到所暴露出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 是权力运行腐败点、内部管理薄弱点、监督检查松散点存在的暴露;没有意识到 监督发现的存在问题反映出基层央行系统内部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带来的风险; 没有意识到重要的不是仅仅解决现有问题,而是要从源头上有效杜绝此类问题的 重复发生,建立累查累犯的长效机制。监督成果没有作为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的 考核考评重要参考。二、构建基层人行内部大监督体系的建议(一)管理监督项目,整合监督资源。强化“大监督工作机制领导小组作用, 各监督部门年初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部门监督检查计划,领导小组对监督检查 项目进行整合,按照“节约资源、同类归并;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的原则,实行 综合性监督检查项目牵头部门负责制,避免重复监督检查现象发生。将监督内容 接近、检查时间相近的监督项目协调统一安排,重新分工监管重叠部分,统筹大 局消除监督盲区。通过建立“大监督”工作机制人才库,整合人力资源,抽调各部 门业务精英,形成“大监督”检查工作小组,采取小组成员部门交叉轮岗或业务培 训的方式,加强小组成员综合监督检查能力,培养检查监督复合型人才。(-)加强沟通协调,共享监督信息。一是设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举行小 组例会、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监督信息反馈会议,进行工作安排,总结当前监 督工作难点,确保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充分有效沟通,形成共商共享机制。二是建 立监督信息资源库。各部门各单位接受上级审计或检查发现的问题,同级监督检 查暴露的问题;纪委、内审、业务条线在下级支行检查发现的问题,由检查部门 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备,由纪检部门督促问题整改。同时, 在防止失、泄密事件发生的前提下,定期开放监督信息资源库,以便各部门及时 了解相关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三)强化成果运用,构建长效机制。一是以监督成果推动制度修改完善。 通过对所发现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研究,发现是哪些制度存在缺失或漏洞。通过各 监督部门对相关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建立新形势下所需要的规章制度,从源头整 改,建立长效机制。二是将监督成果运用于年度综合考评及干部任免。对于在执 法监察、履职审计、业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组织人事部门部门考评和运用 干部的依据。三是用监督成果确定后续监督重点及警示教育内容。以现有监督检 查所发现的问题确定后续监督重点对象及重点内容,根据监督成果筛选重点相关 案例,通过深入剖析原因达到风险警示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