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 对话之中见人物-《孙权劝学》-作业评价单-【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系列(部编版).docx
-
资源ID:72689793
资源大小:23.1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8课时 对话之中见人物-《孙权劝学》-作业评价单-【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系列(部编版).docx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8课时孙权劝学分层作业单核心任务:对话之中见人物第一部分 基础与巩固(必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湖南省祁阳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学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曾肃过寻阳,与蒙论 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 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以就或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释】趋:快步走向。捐:抛弃。亡:通“无”,不足。懿:美好。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往事耳(了解)B.圣鲁肃过寻阳(到,等到)C.当目知其所亡(每天)D.举七年不返(才).乙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D.妻跪问其/故羊子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辞,推托。(2)句意: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但,只,只是。(3)句意:曾经主编资治通鉴。尝,曾经。(4)句意:等到他长大了。及,等到。【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为,做:(2)者, 的人;收功远,收获长远;乃,就。【3题详解】第一问:考查内容理解。甲文“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以看出吕蒙认真学习,博览群书, 才干谋略与之前大不相同。乙文“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可 以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可知他博览群书;“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 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可知最终司马光学有所成。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但要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思想出发去思考获得的启示。示 例:吕蒙与司马光两人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要想博学、成才,一定要刻苦学习。一个人是否成才不是先天的聪慧, 而是后天的努力。吕蒙学习后,不再是“吴下阿蒙”,司马光记忆比不上别人,但是肯勤奋刻苦终有所成。可见勤 能补拙。【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 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 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 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 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 的能力不如别人,别的兄弟已经背诵完了而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闭门苦读,等到能够熟练背诵才停止。他自己 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这样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等到长大后,读遍古籍,见闻广 博,记忆力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背上,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 的意思,收获就多了!”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何异断斯织乎?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学事,不可不学!”蒙辞?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 揩,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 日:“卿今者才喀,非复吴下阿蒙! ”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多晚乎! ”肃遂并蒙母,结 友用别。(孙权劝学)【乙】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现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 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 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汗池,水潦注焉,荏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汗(wu)池:水池。水潦:雨水。1.下列语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B.自以为/大有所益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即更/刮目相待.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公亦以此自矜B.蒙乃始就学/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下车引之I).结友加别/人不知回不愠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C.甲文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D.乙文中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第二部分 拓展与提升(选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 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 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 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乙】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祖华,受业双峰饶曾,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 悟。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元泰定中,举应乡试, 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釉,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选自明史列传)【注】黜:罢免,废除。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孰惹孤()(2)即更刮目相待()(3)及鲁肃过寻阳()(4)志至笃()2 .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3 .翻译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4 .吕蒙和汪克宽各用了什么学习方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河北省定州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甲)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学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日:“上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 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朱嘉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俟:等待,等到.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蒙哥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学主编资治通鉴(4)及长1 .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2 .分析两文中吕蒙与司马光两人的学习经历有何相同之处?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第三部分评价与反思第一部分基础与巩固答案解析、【答案】L I) 2. B 3. A3 . (1)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托。(2)与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解析】【1题详解】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D句意是:于是七年没有回来(在妻子的劝导下,羊子坚持学习了七年,而不是 “一年来归”)。遂,于是。故选D。【2题详解】考查文言文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再依古汉语的语法和句 式,加上虚词辅助来断句。本句句意是: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 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二人一问一答,两个主语,要分开成两句。“久行怀思”主谓结构,不可断开。故断句为: 妻跪问其故/羊子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故选Bo【3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由“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 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可知:甲文段孙权不要求吕蒙钻研经书,只是要涉猎广泛,以 广见识增长才智。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 及词类活用。注意重点词:(D辞,推托;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译时移到“辞”前。(2)何异乎,与有什么不同呢;斯,这。【点睛】参考译文【甲】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由推托。孙权说:“我 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 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口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口蒙论议 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 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 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 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 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 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与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 ”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 的学业,于是七年没有回来。«、【答案】1. C 2. B 3. C4. (1)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2)因此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够不修饰。【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做简单翻译,理解句子大 意,然后根据基本的古文语法规则进行句读,同时善于利用虚词的作用,如一些句首句末的语气词,句中的助词等。 C.句意: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在称呼前应再断一处,故正确断句应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故选c【2题详解】此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用/介词,凭借;B.都译为“于是,就”;C.主谓之间,取独/代词,代指元方;D.表承接/表转折。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根据甲文“权谓吕蒙日”“大惊日”“蒙日”可知,主要运用的是语言描写,其次,用鲁肃的反应来 衬托吕蒙的学习成效属于侧面描写,故题干中表述的“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有误。故选C。【4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 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1)今者:如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2)故:所以。学:学习。容:容貌。饰:修饰。【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 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 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 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 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乙】孔子对伯鱼说:“孔鲤啊!我听说可以让人整天不觉厌倦的,大概只有学习吧!那个人容貌不值得看,勇力不值得 怕,祖先不值得称道,家族姓氏也不值得一说,可是他最终能够有好的名声,名播四方,流芳后代的原因,这难道 不是学习的结果吗?因此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够不修饰。不修饰就是不礼貌,不礼貌就会失去别人的亲近, 就没有了别人对你的忠诚,没有了忠诚也就没有了礼,失去了礼也就不能自立。能够使人在远处就发出光彩的,是 修饰的结果;走近看起来更加耀眼的,是学习的成效。譬如污水池,小水坑的水流到它那儿,苇子长在那里,即使 有人看到它,谁乂知道它的源头呢? ”第二部分拓展与提升答案解析、【答案】1.比得上 .擦拭。 .等到。 .更加。2 .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 (1)(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后来,他跟随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教。3 .吕蒙的学习方法是粗略地阅读,是略读;汪克宽的学习方法是认真研读,向别人请教,是精读。启示:示例1:我的启示是:汪克宽精读的方法对我们学习会很有效。当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果一味选择 “粗略阅读”,诚然知识面广了,但缺少了有选择的深入钻研。只会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上,而抓不住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这对我们的学习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只有勤奋研读,才能牢固掌握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示例2:我的启示是:如果在学习或者工作忙碌的时候,我们在读书的方式上可以选择吕蒙的“粗略阅读”;一方而 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方而也可激发自己的兴趣,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示例3:我的启示是:学习中略读和精读这两种方法可以灵活地结合运用。对一般文章采用广泛阅读,就能拓展知 识面,开阔视野;而在研究经典作品时,则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两 种方法,才能做到学有所获。【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 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谁比得上我?若,比得上。(2)句意: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舌“,擦拭。(3)句意: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及,等到。(4)句意:志向更加坚定。益,更加。【2题详解】考查断句。句意为:于是取出四书来,自即确定句读,昼夜诵读研习。句中三个动词“取、定、诵习”有明显 的先后顺序,故断句为: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2)从,跟 从;之,去;于,向。【4题详解】第一问: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吕蒙的学习方法是多方涉猎,粗略地阅读。根据乙文中的“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可知,克宽是认真研读。根据“问业于吴仲迂”可 知,他还会向别人请教。他采用的学习方法是精读。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可从吕蒙身上得到启示,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不妨采用略 读的方法,只求丰富自己的知识,不在字句的理解上下太多的功夫。这样就不会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可从 汪克宽的身上得到启示,如果一味采用略的学习方法,难免就会让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不能有深入的领 悟。也可以两者结合起来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 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 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 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乙:汪克宽,字德一,是祁门县人。(他的)祖父汪华,受业于双峰人饶鲁,得到理学大师勉斋先生黄氏(黄干) 的真传。汪克宽十岁时,父亲教给他双峰问答之书,(他)总是有领悟。于是取出四书来,自即确定句读,昼 夜诵读研习,专心勤奋与一般的小儿不同。后来随从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学,志气越发深笃。元末泰定年间, 被举荐参加乡试,考中。参加会试时因回答(皇帝)策问刚直被翱免,情绪激昂地放弃了科举事业,专心在经学上 努力。«、【答案】1.推托.只,只是 .曾经 .等到2 . (1)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3 .示例:吕蒙和司马光都认真好学,博览群书,最终都学有所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一个人是否成才 不是先天的聪慧,而是后天的努力。所谓勤能补拙,多学习,多思考,才能学有所成。【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