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第1课时)说课稿.docx
荷塘月色(第1课时)说课稿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 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 文。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 景象。语言优美、典雅,是-篇著名的美文。I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 品位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 品”。本文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篇课文,这是学生进入高中 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文学作品,为 今后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确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I 1、德育目标:本文写于1927年,蒋x石叛变革命,中国 陷于一片黑暗之中。读课文理解作者内心“颇不宁静”的原因。I 2、知识目标:本文构思巧妙,写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 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 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语言优美, 恰当地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学习本 文体会本文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I 3、能力目标: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判断什 么是通感,本文比喻的妙处何在。I 二、教学重点:课文四五六三段的赏析。本文语言充满诗 情画意,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是本课的重点。通感的修辞手法学生第一次接触,也要作为一个重点来讲。这两点也是本课 的难点。I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朗读式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所 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 法的训练,尤其是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 教学。本文语言优美,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以朗 读式的教学方法。四、学法:I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语言。 五、课时:拟定两课时。第-课时I教学设想:释题,简介作者,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 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构思的巧妙。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找出感情线索,简单介绍时代背景,。第二课时I教学设想:品析作品的语言,比喻、通感、叠字的运用, 感受语言的典雅和充满诗意。第-课I教学内容及步骤:I 1、导入课文。I在夏季的一个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轮圆月,我们的主 人公心情郁闷,想散散心,于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 荷塘是那样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象一幅 静谧、安详、优美的图画。作者将这幅画给我们描摹了下来, 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们读他的文章就象看到了那 幅画一样。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I二、释题,简介作者,并范读课文。要求:I 1、标出自己读得不准字音。如曲,读第一声;似,与似的I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I三、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I 1、课文主要在哪几段写荷塘和月色的。I 2、其余段落起什么作用?I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I三、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I 1、课文集中写荷塘与月色的是四、五、六三个自然段。说 说每-段都写了什么?I第四段:主要写荷塘。作者哪几方面来写的:从荷叶、荷 花、塘上的微风、塘下的流水。第五段:主要写月光。有没有写荷塘?月光是无形的东西, 但作者通过写荷叶、荷花、写树影等,将月光写得可知可感。 月光与荷塘融合在一起。第六段:主要写荷塘周围的树。好象没有写荷塘和月色?树 是月光照耀下的树,写荷塘里的蛙声,写树上的蝉鸣。此段即 是写荷塘又是写月色。I 2、其余各自然段的内容:I 第一段:交待时间及写荷塘的缘由。是夏季,月圆的夜晚, 作者心情欠佳,想去荷塘看看。I第二段:写去荷塘的小路。荷塘的四围是树为下文第六段 做铺垫。同时点出月光是淡淡的月光,为后文做铺垫。I第三段:写作者去荷塘的目的是散心,享受荷塘月色。 I第七、八段:作者想起采莲的事情来,并想起江南来。与 段与主体有何联系?荷塘月色具有诗意,使作者想起与荷塘相关 的诗来。联想自然。结尾照应前文。I四、本文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那抒了什么情?贯穿全文的线 索是什么?I淡淡的忧愁,又有淡淡的喜悦。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那 些景色体现了这种情?I线索即是这样-种情绪。也是全文的基调。I五、简介写作背景。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体会本文运用了什么方法把荷塘月色写得那样 美?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谈一谈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