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曲五首 教案.docx

    • 资源ID:72695337       资源大小:82.54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曲五首 教案.docx

    精品教学资料,仅供多考,需要可下戏并修改后使用!24诗词曲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2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3 .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整体上把握这五首诗词曲的内容,理解诗词曲中蕴含的情感。1 .教学难点:提高诗词曲的鉴赏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五首诗词曲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了解十五从军征的体裁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并背诵这 两首诗歌。2 .掌握从意象、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那么,继诗经 之后,我国的诗词文化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无不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 古典诗歌,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吧。板书课题:24诗词曲五首(出示课件2)二、学习诗词曲十五从军征(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6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出示课件41)(学生朗诵诗句,讨论分析回答)出示诗句: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怪琶与环。学生:在营帐中大摆筵席,开怀畅饮,气氛融洽,表现出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学生:这两句诗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7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认为哪个词用 得好,好在哪里?(出示课件42)出示诗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学生朗读诗句,讨论分析回答)学生:“掣”字用得十分准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学生:两句描写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 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里,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8 .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43、44)出示诗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学生朗诵诗句,讨论分析回答)学生: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风 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担忧。出示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学生:写与朋友告别,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空”就是不舍,心里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空的不只是那雪上留着的马蹄印,也是诗人的心被掏空了。学生:不见”和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四.深读诗歌,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十句却用来写景,试分析写景与送别的关系。(出示课件45)(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教师指正:一切景语皆情语,扣“奇”写“雪。其目的是以“雪”衬“别二送别前咏雪营造送别的氛围;饯别时咏雪进一步渲染送别的气氛;送别时写雪,表现出 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送别后写雪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依恋之情。五.教师小结L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预设:(出示课件46)这首七言古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着笔,通过对特殊环境的描 绘,抒发了诗人雪中送友的深挚情感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烘托出边塞将士 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情怀。2.我们一起明晰一下这课的写法,即体会它的写作特色。预设1:(出示课件47)结构清晰,章法严谨。在结构上,全诗开得好,收得好。起始四 句诗写风雪是外景,接着四句诗描写军营中的内景,进而由内转向外,用两句诗写军营外的 冰雪世界。前十句诗重点在咏雪。然后又由外转向内,写饯别宴席,再由内转向外,写送别 时的情景,画面一个接着一个推出,如此大开大阖,奔腾跳跃,形成了本诗波澜起伏的意境。 预设2:(出示课件48)内涵丰富,意境鲜明。诗人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 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 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诗歌再现了边塞瑰丽的自然风光,充 满了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 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歌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板书设计:(出示课件49)/边塞奇丽雪景)咏雪1p边地奇丽的风光I将士苦寒生活J询海愁云 、I送别JI雄浑悲壮的气氛I 雪中送友归京J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熟读并背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1 .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2 .赏析诗歌的语言,从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出示课件50)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五从军征,了解了汉朝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也学习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领略了边塞地区壮美的雪景,感受了岑参与友人的离别之 情。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过零丁洋和山坡羊潼关 怀古,接着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二、学习新诗词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作者教师(出示课件52) 预设:辛弃疾(1140T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艺术风 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1 .写作背景教师:同学们,我们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理解本文的内容。预设:(出示课件53)作者在公元1203年六月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第二 年的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二)新课学习,整体感知L同学们,我们首先来把题目解说一下。预设:(出示课件54)词牌名。南乡子登京口痂奉清怀词牌名。南乡子登京口痂奉清怀有所感慨。题目。在镇江东北的北 固山上,下临长江。(出示课件55)1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预设:何处/望神州?满I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mou年少/万兜婺,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2 .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56、57)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神州:中原地区.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从占到今存多少兴亡之多呢?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奔流不息.兴亡:兴从与衰亡. 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r年少万兜婺,坐断东南战未休。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征战不休。年少万兜婆: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坐斯:占据。也饕: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救的头奥。这里代桶士兵。天下 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只有曹操与刘备。生儿子就应像孙权那样大有作为。曹刘:指曹操与刘备.生子当如孙仲读:曹操率大军南下,儿孙权的军队军容祭方,感叹道:“生 子当如孙仲谋。”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仲谋,孙权(三)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词中三问”吧教师:“一问”是“悲”(出示课件58)出示词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学生朗诵词句,讨论分析回答)教师点拨:倒装句,神州何处?学生: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教师补充: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叩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教师:“二问”是“叹”(出示课件59)出示词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学生朗诵词句,讨论分析回答)学生: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一问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 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1.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60)(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作者登楼远望,不禁引发了千古兴亡之感。其中“何处望神州”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 非我所有了。“千古兴亡多少事”一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 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教师补充:问答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而词人胸中翻滚的无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 流不息的江水呢?出示词句:(出示课件61)年少万兜餐,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教师:这里含有一个三国故事,你知道吗?学生: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甫,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教师:同学们,说一说: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62)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用典:借对青年孙权英雄有为、不惧强敌的盛赞,讽刺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怯 懦苟安,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偏安江南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师追问: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62)(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战未休”含义深刻,实写史事,却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 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教师:“三问”是“赞”(出示课件63)出示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 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四)深读诗歌,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词的下阕怀古,作者写到“生子当如孙仲谋”,根据你所掌握的史料,作者为 何如此推崇孙权?(出示课件64)(学生讨论,教师点拨)预设1: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曹操较量,具 有非凡的胆识。预设2:突出了孙权的盖世功绩。他“坐断东南”,不断征战,不断壮大,以弱胜强。预设3:讽谏南宋王朝。孙权所处的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但他却不畏强敌、坚决抵抗, 并战而胜之,反衬了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五)教师小结.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预设:(出示课件65)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政权的强 烈不满,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1 .我们一起明晰一下这课的写法,即体会它的写作特色。预设1:(出示课件66)借古讽今。词人注意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如“生子 当如孙仲谋”,借曹操之口,借古讽今,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 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预设2:(出示课件67)结构新颖。词作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悲怆雄壮,有强烈的抒情 色彩。意境高远,风格明快,同时做到了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板书设计:(出示课件68)北固楼长江流感慨兴衰卜赞美孙权战未休讽刺当朝孙仲谋北固楼长江流感慨兴衰卜赞美孙权战未休讽刺当朝孙仲谋望神州上阕写景J南乡子登1千古事京口北固亭,有怀/万兜饕I下阕怀古I谁敌手过零丁洋(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作者介绍预设:(出示课件70)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 治家、文学家。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招勤王兵。临安危急,奉命至元 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土,进兵江西,恢 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因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1 .写作背景教师:同学们,我们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理解本文的内容。预设:(出示课件71)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 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下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 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严词拒绝:“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 乎? ”遂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二)新课学习,整体感知.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预设:(出示课件72)liao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 .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73、74)预设: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自幼刻苫研读经书,科举考试得中被朝廷选拔,抗元战事逐渐消歌,奋力抗敌四年未停.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一戈二指战争,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起一经:指因新通某一经籍而通过 挈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散。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 叫周星:四周年。从德祐元年(1275年)祐四年(1256年)中进士第一名。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山河已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自身同样安危不定,像被暴雨击打的浮萍。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的柳絮,雨打落;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南宋流亡朝廷覆亡。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惶恐滩头因兵败曾说起惊恐不安的心情,如今在零丁洋里又感叹自己的孤独无援。惶恐郑: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宋端宗景炎二 年(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有谁能二生不死?我要留得二片甜心永远在史册上闪耀光辉。汗赤: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 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三)细读课文,精读细研.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出示课件75)出示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学生朗诵诗句,讨论分析回答)学生:首联描写环境,写了个人与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自己20岁时,由科举走上仕途; 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1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出示课件76)成熟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学生朗诵诗句,讨论分析回答)学生: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国家危在旦夕和个人命运比喻成狂风中的柳絮和骤 雨里的浮萍,写出了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了国家命运和个 人命运紧密相连。2 .颈联巧借地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和心情?(出示课件77)(学生朗诵诗句,讨论分析回答)出示诗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学生:这两句一语双关,诗人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 的危苦。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战事的心情,下句慨叹眼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3 .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78)出示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学生朗诵诗句,讨论分析回答)学生:诗人直抒胸臆,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明自己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 志和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崇高气节,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四)深读诗歌,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出示课件79)(学生讨论,教师点拨)预设: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五)教师小结.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预设:(出示课件80)过零丁洋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回忆诗人一生坎坷不平的遭遇,抒发了 诗人忧世之痛和舍生取义、为国家捐躯的豪情壮志。1 .我们一起明晰一下这课的写法,即体会它的写作特色。预设1:(出示课件81)悲壮激昂,高度概括。诗人选取了自己一生中几个关键的片段, 回顾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高度概括了个人的生平遭遇和国家局势,表达出诗人慷慨激昂、 忠心耿耿的崇高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预设2:(出示课件82)叙事与抒情、言志融为一体。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 事:一是在诗人20岁时,通过科举考试出仕;二是在南宋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颔 联写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朝廷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 危苦。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战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 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尾联直抒胸臆,表明 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抒情和言志为一炉,慷 慨悲凉,感人至深。板书设计:(出示课件83)首联明经出仕 积极抗元、过零丁洋过零丁洋山河破碎形势危急(比喻)舍生取义A视死如归形势险恶境况危苦(对偶):尾联直抒胸臆以死明志(主旨)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L作者介绍(出示课件85)预设: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 放著称。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 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 山坡羊潼关怀古等。2 .文体知识教师:同学们,我们的历史散文,有着不同的文体,你们知道吗?下面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预设:(出示课件86)元曲 盛行于元代。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元杂剧,一种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和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 为独立单位。3 .写作背景教师:同学们,我们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理解本文的内容。预设:(出示课件87)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 之情。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他被任命为陕西 行台中丞以赈灾民。这首元曲就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时所作。(二)新课学习,整体感知1.同学们,我们把题目解说一下。预设:(出示课件88)曲牌名。山坡羊潼为怀舌意思是凭吊古代 遗迹,追怀古人古事, 抒发作者的情怀。教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1 .文体知识教师:同学们,我们的历史散文,有着不同的文体,你们知道吗?下面我们一起讨论一下。预设:(出示课件5)乐府: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 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 宋人郭范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最大的特点: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2 .写作背景教师:同学们,我们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理解本文的内容。预设:(出示课件6)汉朝时,北部边界时常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统治阶级大量征 兵,兵役沉重,有些人的一生几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中,这首诗就写了一个老兵回家后 见不到亲人的痛苦经历。(二)新课学习,整体感知.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出示课件6)15zh diglei lei松柏冢累累19douzhi狗突雉chong 春谷geng 羹饭yf饴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实人,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恭。 存谷/持作饭,采葵/持作变。羹饭/一时熟,不知/怡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反复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出示课件8)(学生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翻译)预设:十五岁就应征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半路上遇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 家里面还有什么人? ”“且看远处,那是您的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 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 与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东张望,泪水洒落在衣服上。(三)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把诗歌疏通一下(出示课件9)出示诗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教师疏通:开头两句,统摄全诗,高度概括了主人公的一生。L这句诗中的“十五”“八十”写出了什么?(出示课件9)预设:(出示课件89)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0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90、9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群峰众峦在这里聚集,波涛汹涌澎湃,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好一条潼关路。聚:汇聚.、聚集,用动词来表现群峰众多的样子。怒:这里比喻气势强盛,不可阻遏。山河表里:外有美河,内有华山,是为表里。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遥望西都,心潮起伏。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都化作了泥土。西都:长安。躇踌: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秦汉经行处: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经行处:行程中经过的地方。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唉!二朝兴起,老百姓受苦上二朝衰亡,老百姓仍受苦。兴:兴盛,与下面的“亡”表示改朝换代。(三)细读课文,精读细研L反复朗读课文,说说这首小令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的是什么。(出示课件92)(学生默读曲句,分析勾画回答)出示曲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学生:第一层:潼关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出示曲句: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学生:第二层:由地势险要转入怀古情思。出示曲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学生:第三层:表达对百姓疾苦的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2 .从用词和修辞的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一句。(出示课件93) 出示曲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学生落地曲句,讨论分析回答)学生:“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 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学生: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 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出示曲句:山河表里潼关路(出示课件94)教师:同学们,吧这句赏析一下(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之处,黄河奔流其间,至此潼关之气势 雄伟可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作 者下文的感慨。3 .“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出示课件95)(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作者远望长安,往日辉煌的西都,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哀伤感之情。4 .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出示课件95)(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写出了朝代由盛到衰的变化,其间必有无数悲戚的历史,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 跃然纸上。5 .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出示课件96)(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兴,百姓苦”的原因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 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宫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亡,百姓苦”的意思 是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发,民不聊生。教师补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深刻而警策,揭示了一个历史规律:不论朝代“兴” “亡”,受苦的都是百姓。6 .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出示课件97)(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所 受苦难的同情。(四)深读诗歌,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均为怀古之作,说说 它们分别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出示课件98)(学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心中报国无门 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学生:山坡羊潼关怀古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 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所受苦难的同情。(五)教师小结.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预设:(出示课件99)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散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来抒怀,写出了作者的 悲愤伤感之情,揭示出人民悲惨命运的根源所在,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思 想感情。1 .我们一起明晰一下这课的写法,即体会它的写作特色。预设1:(出示课件100)情景交融,情由景生。全曲先写山、河、关、路,再回顾历史, 最后才点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主题,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 完美结合,情景交融。预设2:(出示课件101)吊古伤今,层层深入,揭示主题。在叙议中,先写潼关地势险要, 引出历代战祸,并通过“望”和“伤心”引入自己的感慨:战祸之深,灾难之大,令万间宫 殿“都做了土”。最后以警句的形式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历代王朝无论兴亡,最终受苦遭难的都 是老百姓的残酷现实。鞭辟入里,精警异常,闪烁着夺目的思想光辉。板书设计:(出示课件102)山坡羊潼关怀古此虑国计民生港¥山:峰峦如聚(视)(雄伟险要 水:波涛如怒(听)】兵家必争f望:西都加旬.伤心秦汉经行处I战争连连r I意宫阙万间一做了 土j改朝换代、兴:百姓苦主旨1人民疾苦(议论)1亡:百姓苦J三、课堂检测,当堂反馈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 要求学生巩固。(出示课件103-109)四、知识迁移,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10T14)阅读张孝祥的浣溪沙,回答下列问题。五、课后巩固。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15).背诵这五首诗词曲。1 .感受诗词曲中的意境,试着自己口头描述其中一首的画面。【教学反思】这五首诗词曲的教学设计,都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知晓文意,并进一步感受诗歌内蕴。 在具体的诗歌赏析过程中,以设问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探讨以把握诗歌内容,体会其思想感 情。此外,文中所选五首诗词曲各有特点,因此具体赏析过程亦有所不同,如十五从军征 作为叙事诗,因此需要把握诗歌的叙事结构;过零丁洋是抒情诗,因此注重感受诗人的情 感,符合诗歌文体的教学特点。【预习作业】L预习单元写作有创意地表达一课,为学习本课做准备;2 .预习有创意地表达一课,明确什么叫有创意地表达。3 .预习有创意地表达一课,从优秀作品中获得创新灵感,学习有创意地表达的方法。(学生默读诗句,讨论分析回答)学生: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主人公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教师补充:资料拓展(出示课件10)残酷的兵役制度 在汉朝,男子从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才能回乡。如遇战争,还 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出示诗句:(出示课件11)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教师疏通:(出示课件11)老兵在回乡的途中就打听家中的情况,表现出老兵久别家乡,急 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状况。2 .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自己的家变成了什么样子?(出示课件12)(学生朗读诗句,讨论分析回答)学生:远望:松柏冢累累学生:狗窦兔人近看.梁上一雉飞中庭旅谷-井上一一旅葵3 .在这样的一个家中,从军归来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出示课件13)(学生默读诗文,勾画分析回答)学生: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师生分析: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内心的痛苦。4 .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出示课件14)(学生默读诗文,勾画分析回答)学生: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师生分析: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哀。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 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揭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四)深读诗歌,合作探究L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请简要分 析。(出示课件15) (学生朗读诗歌,讨论分析回答)学生:返乡经历: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学生:情感变化:盼归家,想知道“家中有阿谁?" (喜忧)I希望落空(忧)I彻底失望(悲)!悲哀流泪,心茫然(悲)2.本诗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出示课件16)(学生讨论,教师指正)教师指正: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 役和迫害。(五)教师小结L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预设:(出示课件17)十五从军征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和 悲苦心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 之情。2.我们一起明晰一下这课的写法,即体会它的写作特色。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预设1:(出示课件18)以叙述抒发所见所感。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叙述,着力渲染了老兵 的不幸遭遇和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以问话的形式点明老兵已是家在亲人亡。预设2:(出示课件19)用环境刻画人物形象。诗中写老兵回家后的境况:“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段环境描写将老兵家中的悲凉凄惨表现得淋漓尽 致。板书设计:(出示课件20)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八十始归、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远望:松柏冢累累乒役残酷回家所见),兵仪”酷近看狗窦兔入、梁上雉飞I战乱频繁 1中庭生谷、井上生葵灾难深重 、“申、屋羹饭熟饴阿谁处境心情,q、.一J.东向看泪沾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作者介绍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诗的作者岑参。预设:(出示课件22)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曾任嘉 州剌史,世称岑嘉州。作品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与高适并 称“高岑”。著有岑嘉州诗等。1 .文体知识教师:同学们,我们的历史散文,有着不同的文体,你们知道吗?下面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预设:(出示课件23)边塞诗:诗歌的一种题材,一般出自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 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高 尚情操或对战争的厌恶之情。2 .写作背景教师:同学们,我们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理解本文的内容。预设:(出示课件24)唐朝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须繁,岑参怀着到塞外速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寒,久佐戎 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 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时写下了此诗。(二)新课学习,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出示课件25、26)预设: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大/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麻,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qiu 狐裘qin 锦衾duzhu6都护 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 中军/五酒/饮归客, 纷纷/暮雪/下辕门, 轮台/东门/送君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瀚海/阑干/百丈冰, 中军/五酒/饮归客, 纷纷/暮雪/下辕门, 轮台/东门/送君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愁云/惨淡/万里凝。 胡琴/琵琶/与羌笛。 风掣/红旗/冻不翻。 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上/空留/马行处。hanyin瀚海饮归客che掣2.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24)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什么红色字体的字词的意思,在课本上记录或勾画这些重点字词的 意思。教师:同学们,我们再一起在刚刚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一下这段文字。预设:(出示课件2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北风铺天盖地把白草吹折,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雪花纷飞着。白草:一种妆草,干熟时变为白色。胡天:这里指意北一带的天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像一夜之间春风忽然吹来,千万棵梨树开满了花似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千万株梨树挂雪,像梨花盛开一样.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什么红色字体的字词的意思,在课本上记录或勾画这些重点字词的 意思。教师:同学们,我们再一起在刚刚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一下这段文字。预设:(出示课件28)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雪花飘进珠帘打湿了罗幕,狐皮大衣不保暖,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珠帘:用珍珠缀成的帘子。与下面的“罗幕”一样,是美化的说法。裘:皮衣。锦衾薄: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拉不开,铠甲冰凉得难以穿上。角弓:一种以兽角作装饰的弓。都护: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控:拉开(弓弦)。着:穿。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什么红色字体的字词的意思,在课本上记录或勾画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师:同学们,我们再一起在刚刚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一下这段文字。预设:(出示课件2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沙漠纵横交错结了百丈冰,天地昏暗,阴云密布,在万里上空凝结不散。瀚海:指沙漠。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愁云:色彩惨淡,望之易于引发愁思的云。惨淡:暗淡。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什么红色字体的字词的意思,在课本上记录或勾画这些重点字词的 意思。教师:同学们,我们再一起在刚刚疏通这段文字的基础上,试着翻译一下这段文字。预设:(出示课件30、3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苞与羌笛。主将帐里提设酒席宴请回京的客人,酒席上有胡琴、琵琶、羌笛演奏。中军:指主将。胡翠:泛指西域的冬。饮:宴请。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

    注意事项

    本文(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曲五首 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