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x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必备知识基础练1 .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开掘出与 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A.张骞曾出使西域B.班超曾出使大秦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D.中亚与东南亚战乱频繁.唐代诗人杜甫在其诗作“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中所歌颂的“寻 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张骞之所以成为千古名人,是因为他的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丰富了中原的物质文化生活 为西汉与美洲、非洲的通商提供了条件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A.B.C.D.2 . 20世纪80年代,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陆续出土了大批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物。据下表判 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柴达木盆地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来自中原的物品大量的开兀通宝铜钱;刻有“谨封” 一字的一枚印章(唐代官方传递公文的密封专用 章);一件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道教符箓锦两件,其中一件上的文字有“佑护市 易大吉必来”藏文化方面的物品藏文木牍、木简十余枚;写有古藏文的骆驼头盖骨、羊肩胛骨数块;藏文佛经及佛像壁 画残片来自西方的物品东罗马金币一枚;波斯锦、波斯镀金人头像等波斯物品;镀金银质鹿形饰片等粟特物品B.自古以来柴达木盆地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4 . A表中所列引进的外来农作物都与对外贸易有直接关联,这说明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入开展,故A 项正确;我国人口猛增主要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C项错在“长期开放”,这与史实不符;D项错在“持续兴盛”上,不符合史实。15 .参考答案变化: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主要的中西商路,出口的商品以茶叶和瓷器为主。原因:南宋时期,北方被少数民族占领,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瓷器技术的提高。(2)历史条件:古代丝绸之路奠定历史基础;现实条件: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提升综合国力,中国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开展,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日 益加强。16 .参考答案结论1、2O一手史料:汉书地理志、南越王墓葬出土文物。兴盛原因:国内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品技艺高超,畅销海内外;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经济中心不断南移;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衰落原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侵略,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新航路开辟,新 的贸易路线的建立;中国国力逐渐走向衰退。C.道教受到南北朝至隋唐各民族热烈追捧D.唐朝实现了对青海地区全面有效的统治4.亚历山大远征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张骞凿空西域,到达中亚。这说明()A.张骞曾到达地中海沿岸国家B.东西方为丝绸之路的开拓都作出贡献C.战争是开辟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D.中西文化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5.康熙时期,中国官员樊守义随传教士出使欧洲著有身见录,记载了欧洲政治、建筑、风俗等;乾隆年间,商人谢清高游欧后所著的海录,介绍了西方的风土人情。由此推知康乾时期()A.闭关自守阻碍对外交往B.中西方存在一定的交流C.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D.师夷长技思想逐渐兴起6 .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中亚的葡萄、西瓜、胡萝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A.B.C.D.7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此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8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有四 个:中国、印度、希腊、阿拉伯,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 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9 .中外交往频繁C.中华文明的强大D.新航路的开辟拜占庭帝国金币在中国的一些历史遗迹中被发现。下列图是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国 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491518)的金币。其可以用于佐证的历史现象是()拜占庭帝国的金币A.南北朝时期欧亚丝绸之路开展B.拜占庭帝国与北魏有官方贸易C.南北朝时期民间商贸往来频繁D.丝和茶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10.中原地区盛产粮食、麻、丝及手工制品,而农业的开展那么需要大量的畜力(牛、马等);北方草原 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 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A.草原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B.皮毛等商品被北方草原地区垄断C.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D.农耕文化剧烈地冲击了游牧文化能力素养提升练11.后汉书西域传载:“其(古罗马)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缗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 得自达。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古罗马)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越南海路)献象牙、 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是中西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选项是()A.海上丝绸之路从此开辟B.大秦遣使旨在传播基督教C.西亚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D.罗马共和国和东汉并峙东西12.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本国医官用朝鲜文翻译或注释中国医书,提供的中朝两国医书还有许 多是在中国已失传的医书。他们还模仿中国的医方著作,组织本国的医师编撰医方著作。1445年,朝鲜医官仿照中国宋朝的太平圣惠方,编纂成医方类聚365卷。这反映出()A. “西学东渐”的局面已出现B.明代医学成就已领先于世界C.中医学引起了东方国家关注D.中朝交流利于保存医学文化13.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的一些客商会自己驾船前往 日本国,这些官方文书对随船货物也有相对详尽的记述。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 “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开展起来“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14.下表是我国古代局部外来农作物的引进情况。时期原产地名称西汉西域胡萝卜、胡豆(蚕豆)、胡椒、胡瓜(黄瓜)、胡桃(核桃)等北宋占城占城稻明后期美洲番薯(红苕)、番茄、番椒(辣椒)、番豆(花生)、马铃薯(土豆)等这些古代农作物的引进,主要得益于()A.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入开展B.人口猛增对优良作物的需求C.长期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D.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持续兴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为世界 和平与开展提供的中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 已几乎包括了全部东南亚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延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 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两宋政府 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中国出 口到西方各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到第一、第二位。材料二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 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兴旺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 最具开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上 述变化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分析我国现在倡导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15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贸易通道,围绕“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这一话题,两个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一次跨区域的交流。下表为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KII.别材料结论东 rll.材料, 1 “自H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 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缗而往。” 摘编自汉书地理志材料2柘林、黄冈、南澳、樟林、东里、达濠、海门、神泉等处皆为 出洋之口,巨舶往来海上,运载土货至广州及闽、浙,或远达南洋、日本, 转贩外货输入。摘编自饶宗颐潮汕志商业结论1:汉代已经开 通海上丝绸之路。结论2:潮州地区港 口众多,贸易范围 广,产品远销海外。川材料3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墓葬中最 珍贵的是来自波斯的银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 这些文物证明南越国早期或更前年代,广州已与波斯和非洲东岸有海上贸 易。材料4依历史阶段统计,广东先秦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有4处、秦汉 13处、六朝5处、隋唐五代43处、宋元72处、明代110处、清代188 处。摘编自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类型及其文化遗产价值结论3:广州已经成 为当时中外贸易的 中心。结论4:史迹的数量 代表历代海上丝绸 之路繁荣的程度。哪两个结论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同学们所使用涉及的史料哪些属于第一手史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与衰落的原因。参考答案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1. C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 路的交通线上,在这些地方考古开掘出汉代的陶片、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 且说明当时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故C项正确;根据这些考古发现只能说明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并不能说明张骞曾出使西域,排除A项;班超没有出使过大秦,排除B项;D项无法根据这些考古发现 得到证实,排除。2. 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 交流,丰富了中原的物质文化生活,为西汉与西亚、欧洲的通商提供了条件,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3. A通过阅读表格内容可知,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柴达木盆地,有中西方货币、特产、公章、道 教符箓锦、藏文佛经等多种文物出土,反映了该地区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A项正确;材料不 能说明柴达木盆地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排除B项;仅有少量与道教文化相关的文物,不能说明道 教受到南北朝至隋唐各民族热烈追捧,排除C项;唐朝时期,中央政权尚未实现对青海地区“全面有 效”的统治,排除D项。4. B亚历山大远征开辟了地中海向东到达中亚、印度的交通体系,张骞凿空西域,连接东亚到达中 亚的交通,说明东西方都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作出贡献,B项正确;张骞并未到达地中海沿岸国家,A项 错误;战争只是开辟文明交流的一种方式,并非主要方式,张骞凿空西域使用的并非战争手段,C项错 误;材料不能说明中西文化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D项错误。5.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中国有官员、商人游历欧洲,并在所著书籍中介绍欧洲政治、 建筑和风土人情等,可推知康乾时期中西方存在一定的交流,B项正确;闭关自守阻碍对外交往与“中国官员樊守义随传教士出使欧洲”等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受到了冲 击,C项错误;直到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的思想才逐渐兴起,D项错误。6.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西瓜、胡萝卜等农作物 传入中国,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都和陆上丝 绸之路有关,故正确;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不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排除, 故D项正确。7.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强大的舰队进行和平的经贸往来、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是对郑和下西 洋的评价,C项正确。8. A丝绸之路开通之后,题干所列地区的商人相互来往,中原文化、印度文化以及希腊和阿拉伯文 化通过丝绸之路实现了交汇,A项正确;中外交往是在丝绸之路基础之上实现的,排除B项;中华文明 的强大并不构成文化交汇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末开始的,但是不同文化 的交汇在这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D项。9. A拜占庭帝国金币在中国北魏墓葬中出土,反映出南北朝时期欧亚丝绸之路有所开展,故A项正 确;从材料中看不出是官方形式的,排除B项;材料不能表达商贸往来是民间还是官方,也不能表达 频繁,排除C项;材料没有表达丝和茶,排除D项。10. A题干所述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是一种相依相生的关系,这是草原丝绸之 路形成的基础条件,A项正确。11. C班超在经营西域的过程中,派属下甘英来到西亚的安息,但未能到达罗马帝国,而“大秦(古 罗马)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越南海路)”来,其原因是“其(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 缗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这印证了西亚在陆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故C项正确;西汉时,开 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是于东汉“从此开辟”,A项错误;记载中未涉及“基督教”,B项错误;公元 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公元166年的“大秦”已不是共和国,D项错误。12. D 15世纪中期,朝鲜政府组织医官翻译、注释和模仿中国医书,使一些在中国已失传的医书得 以保存下来,让我们可以通过朝鲜的医书,了解宋朝时期的医方著作,反映出中朝交流利于保存医学 文化,D项正确;材料与“西学东渐”无关,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明代医学成就领先世界,B项错误; 中医学引起了 “东方国家”关注夸大了事实,C项错误。13. D材料内容均在描述宋代的海外贸易是“海上丝绸之路”,故D项正确;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 府的监管材料没有涉及,A项错误;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材料没有涉及,B项错误;泉州客商 是民间贸易与朝贡贸易无关,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