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西联合校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
资源ID:72702551
资源大小:31.21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西联合校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西联合校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1 .著名历史学家瞿同祖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指出:“官僚系统越完备,对君主个人 的品德、才能要求就越低,君主也就愈表现为一个纯粹的权力符号,只靠他一人的血缘身份 便可以推动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这表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A.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B.有利于加强社会治理的力量C.有利于密切君臣之间的关系D.有利于巩固封建君主的地位2 .随着中世纪骑兵在欧亚大陆战场上的日益兴起,其昂贵的装备没有中央政府可以统一负担。 于是西欧封君封臣的效忠关系得到强化。罗马帝国时期的统一一去不复返,唯一还能统一西 欧的,就是精神上享有权威的天主教会。这反映出中世纪西欧社会()A.呈现封建割据的状态B.崇尚依靠武力的征服C.教权与王权实现结合D.经济发展落后的状态3 . 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法令,规定民事纠纷发生时,诉讼双方可以邀请邻居、亲 属或民间组织来现场评议曲直,并“劝导双方息争”。如果调解失败,将由法庭或政府来主 导调解,邀请基层干部、各群众团体代表和当地乡绅参与。该法令的实施()A.建立起党的司法实施程序B.重塑了传统乡村社会结构C.有利于增强民众民主意识D.确立了基层民众自治模式4 .苏辙在栾城三集中指出:“(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 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作者在此强调了王安石变法()A.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B.并未达到富国强兵目的C.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D.涉及面广百姓莫安其居5 .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苏轼在论养士一文中认为“三代以上,出于 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 科举”。以下说法有误的是()A.三代“学在官府”,由太学生而为官B.客卿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之一C.中正官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者担任 D.两宋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6 .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第一次确立了联邦政府人事管理的三项原则: 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并将上述三项原则法制化与制度化。该法案()A.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公平B.促进了政党政治的形成C.扩大了总统的行政权力D.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当时并没有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现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完善,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D项错误。故选:Co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 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 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的主旨,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概况分析。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 力。13.【答案】C【解析】A.材料中不能体现中国的治国理念被世界效仿,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C.根据材料中“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另受部 分国家的邀请,中国派出医疗队对外进行援助。”可知体现的是中国在全球疫情抗疫中发挥了大 国风范以及中国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此项正确;D.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在全球疫情抗疫中发挥的作用,并未强调制度优势,排除。故选:Co本题考查的是新时代中国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应重点掌握关于抗疫和防疫的知识。 本题考查的是新时代中国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14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币制改革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 是我国金属铸币史上的一次革命;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 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故说法正确,A项正确,排 除BC项;“开始” 一词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Ao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要求学生结合中国货币演进历程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 力。15 .【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所授之田,十分之二分为世业,余以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授之; 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每丁岁入栗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输绫绢绝者,兼调绵三两:输布 者,麻三勉。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可知,反映了征取一定的“租庸调”,体现了租庸 调制,正确;依据材料“所授之田,十分之二分为世业,余以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 者授之”可知,反映的是政府将掌握下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授田分为“世业田” 和“口分田”,“世业田”在死后不用归还,由子孙继承;“口分田”在死后必须归还给政府, 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唐代的均田制,正确,D项正确;两税法不以均田制为基础,而且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与材料信息不符,错误;井田制是奴 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材料没有体现,错误,排除ABC三项。故选:Do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历程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6 .【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家族成员按秩序、分性别紧密排列”可知,强调的是家族内部的人伦秩序, 故正确;依据材料“描绘了五代祖先共聚一堂的情景”可知,“宗图”有助于增强宗族成员的祖先认同, 故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宗族内部救助,故错误;“宗图”并不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故错误,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o本题考查宗法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描绘了五代祖先共聚一堂的情景”、“家族成员按秩 序、分性别紧密排列”的主旨,结合宗法观念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宗法观念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7 .【答案】【小题1】特点:以姬姓贵族为主,异姓贵族为辅;姬姓贵族封国分布于交通要道和 黄河流域;异姓贵族封国集中于边远地区,部分旁系姬姓贵族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小题2】主要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级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 定期实行分级考核。【小题3】说明: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 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 识。第一问可结合分封制进行作答;第二问可结合郡县制来分析;第三问可结合行省制来概括。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18.【答案】【小题1】特点:礼治和法治紧密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培养人的美德善行 为主。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文明为主;宗法关系长期延续;治国理政强调伦理色彩;儒学的形 成和发展。【小题2】不同:罗马私法保护当事人的个人利益;具有明显的契约性;依照当事人的意愿进行 调整。影响:加强了对私人利益的保护;培育了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为 后世民事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特点:根据“全面多样的礼就是中国最早的民事 法”“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概括回答。原因: 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家族成员及邻里间的关系”及所学中国封建社会的经 济模式、政治统治的特点分析作答。(2)本题考查罗马法。不同:根据“私法则涉及个人利益”“罗马法就打着鲜明的契约烙印”“而 私法调整的行动,则依照当事人自身的意原进行”分别提炼信息作答。影响:根据“私法则涉及 个人利益。”“而私法调整的行动,则依照当事人自身的意原进行”及所学罗马法的影响分析作 答。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以及罗马法,侧重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 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9【答案】【小题1】特点:美元与黄金挂勾;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原因: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教训;美国经济力量的强大;各国建立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要求; 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小题2】是否:是。理由:世界历史发展中,曾经存在多个金融体系;亚投行体现了中国与世 界其他国家建立世界新的多边金融合作的努力。是否:否。理由:亚投行以“美元”计价,完全没有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所确立的美元地位; 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通过亚投行推动新型世界金融合作而惠及世界各国发展,而非重建世界 金融体系。【解析】(1)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特点依据材料一,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和美国在 这一体系中的地位分析;原因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原因解答。(2)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态度及理由依据材料,紧扣经济全球化大背景,结合亚投行建立 的目的和意义分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原因、中国融合经济全球化的措施和亚投行建立的目的和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0.【答案】根据“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的全面社会功能受到了实践的挑战。一方面,社会保 障的增长率普遍超过了经济的增长率;另一方面,福利国家的再分配超过了税收,使国家财政出 现了赤字”可知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应从国情出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是基于战后社会经济恢复发展需要建立的。但受社会主义阵营计划经济和全民 保障的压力,追求福利国家的全面社会功能,导致社会保障的增长率超过经济的增长率,不利于 国家长远发展;过度的福利开支,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所以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应从国情出发,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家庭援助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 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并且提高行政效 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可知社会保障制度应在提高社会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平衡。结 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建立,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 但过度的社会保障降低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助长了懒惰行为,引起纳税人的不满,不利于社会 经济发展。因此,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在保持经济发展活力与民众需求之间寻求平衡。故答案为:建议1: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应从国情出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说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是基于战后社会经济恢复发展需要建立的。但受社会主义阵营计划经济 和全民保障的压力,追求福利国家的全面社会功能,导致社会保障的增长率超过经济的增长率, 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过度的福利开支,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所以,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应从国 情出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建议2:社会保障制度应在提高社会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平衡。说明:二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建立,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但过度的社 会保障降低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助长了懒惰行为,引起纳税人的不满,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在保持经济发展活力与民众需求之间寻求平衡。【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考生需综合材料信息 进行作答,并结合所学内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即可。本题旨在通过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考查考生的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描述与阐释事物、 探讨与论证问题的能力,以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课程改革 中对考生学科素养的重视。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 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我国确保“好干部标准落到 实处”的根本点是()A.坚持党管干部原则B.干部管理民主化C.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D.干部考核法制化8 .明初,洪武帝下令朝廷学者遍览春秋以来的所有历史文书,并选出贤良和奸佞之臣, 分编成两卷,亲自作序,广为分发。同时,洪武帝还将他个人的训示刊行通发,向平民宣读, 要求所有官办学堂的学院牢记。明洪武帝此举旨在()A.加强思想教化巩固统治B.提升社会基层治理能力C.重塑儒家伦理道德秩序D.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9 . 1884年,恩格斯指出:“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 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这说明,罗马法()A.拥有完整的体系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C.具有强大的包容性D.冲击了封建社会的立法原则10 .宋代把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区分为“生番”和“熟番”,“生番”仅要求保持臣属关系, 朝廷不干涉其内政;“熟番”则按部落为单位进行编组,要听从朝廷的节制甚至要服兵役。 这种做法( )A.实现了边疆与内地统一B.继承了传统的羁縻政策C.消除了民族间隔阂分歧D.维持了边疆的长期安定11 .有学者指出,为了保护跨国贸易的经济活动,欧洲中世纪的国王必须强化本国的秩序和负 责处理商务纠纷,这些都就要求国王必须采取措施集中其领土内的资源,以满足国际性物流 所需要的条件。这种现象有利于()A.国际贸易不断发展B.民族国家意识逐步觉醒C.王权实力大大加强D.政府行政职能持续转变12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 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 这一规定应出自(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3 . 2020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也与100多个国家,10多个地区和国际组织分享疫情 防控等多份技术文件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 际合作;另受部分国家的邀请,中国派出医疗队对外进行援助。在这场全球战“疫”中,有 一种风范叫“中国担当”,有一种温暖叫“中国援助”。这体现了()A.中国的治国理念被世界效仿B.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代表C.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D.全国协作抗疫上的制度优势14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 但是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 通宝”钱,“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 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唐代的币制改革()为非金属货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 是我国金属铸币史上的一次革命促使中国货币铸造开始走向规范化A. B.C. D.15 .某史书记载:“所授之田,十分之二分为世业,余以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授 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每丁岁入栗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输绫绢绝者,兼调绵三 两:输布者,麻三勉。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材料涉及的制度有()两税法 租庸调制均田制井田制A.B.C.D.16 .安徽婺源的俞氏宗族有一幅绘制于清道光年间的“宗图”,描绘了五代祖先共聚一堂的情 景。家族成员按秩序、分性别紧密排列,女性头上戴有诰命夫人的头冠,男性身穿缀有补子 的官服,尽显尊贵之气。可见,“宗图”()是宗族内进行救助的依据 强调家族内部的人伦秩序增强宗族成员的祖先认同 成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 A.B.C.D.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封邦建国”虽然以姬姓贵族为主,但是为了稳定大局,也分封一些异姓贵族 姬姓诸侯国的封国沿着殷周交通路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耍农业生产区相吻合。异姓诸 侯国封地集中在边远地区,控制东、北、南三方的戎狄蛮夷部落。周朝也分封了一些旁系姬 姓贵族到较远地区,深入到原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时期分封制的特点。材料二:(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 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它职, 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的主要内容。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 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 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 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O-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 级演化形态”。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家族成员及邻里间的关系,而调整这种关系的规范人 们多以“礼”称之。有学者认为,全面多样的礼就是中国最早的民事法。礼记记载:“礼 云礼云,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敬于微眇(细微处)。使民日徙善而远罪(使天下百姓日益趋 向善良远离罪恶)而不自知也。”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 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摘编自马小红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法”智慧材料二罗马帝国时代的法学家认为:“公 法关乎罗马国家秩序,私法则涉及个人利益。”从一开始,罗马法就打着鲜明的契约烙印。 正是这种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某种隐性契约关系,而非国王对臣民的命令,才是公法私法区分 的逻辑起点。公法所调整的行动,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而私法调整的行动,则依照当事人 自身的意愿进行。它顺着自由的自生自发秩序在合作中扩展,这或许正是辉煌的罗马之秘诀 所在。摘编自萧瀚罗马法权力边界观念的起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礼作为民事法的特点及其成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民事法相比,古代罗马私法具有的不同 特征;并分析其影响。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家中的22个国家代表在布雷顿森林 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最重要的内容是确立了美元-黄金 双挂钩机制。主要包括:第一,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 按美国规定,确立了 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官价,在没有经美国批准的情况下不得更改。 第二,固定汇率,即各国汇率变动只能在1%上下的范围内浮动,这两项安排是布雷顿森林体 系中最重要的,而美元与黄金的这种双挂钩也就成为布雷顿体系的主要特征。-摘编自孟宪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材料二:2014年10月,中国政府和20个其他 亚洲国家签订了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合作备忘录。截至2015年3月,已有46个国 家加盟,如英、德、法等西方大国。美国前财政部部长萨默斯评论道:“这个月会被铭记, 因为美国失去了全球经济体制领导者的角色。”那么,亚投行的成立是否意味着新的“布雷 顿森林体系”?-摘编自王红英、郭子索亚投行: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的全面胜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成立“亚投行”是否意味着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并阐述理由。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争使家庭残缺、社会组织崩溃、经济面临全面重建在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全面实 行计划经济和推行全民保障的压力下,西方社会也开始标榜其福利国家对于国民的保护功能, 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福利竞争。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的全面社会功能受到了实践的挑 战。一方面,社会保障的增长率普遍超过了经济的增长率;另一方面,福利国家的再分配超 过了税收,使国家财政出现了赤字。摘编自周弘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材料二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 划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家庭援助 计划是以四个基本原则为基础的: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 提供援助;尊重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责任;并且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摘编自尼克松总统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1970年)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策略提出至少两条合理化建议,并分别加以说明。答案和解析1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官僚系统越完备,对君主个人的品德、才能要求就越低,君主也就愈表现为 一个纯粹的权力符号,只靠他一人的血缘身份便可以推动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官僚制度弥补了君主执政能力的不足,保证了国家机器的运转,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统 治,A项正确。官僚制度是政府治理,不是社会治理,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君臣关系,排除C项;这种制度之下君主是一种权力符号,不涉及巩固君主地位,排除D项。故选:Ao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官僚制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 .【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依据材料“其昂贵的装备没有中央政府可以统一负担” “于是西欧封君封臣 的效忠关系得到强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此时的西欧地方势力在增强,说明中世纪西欧社会 呈现封建割据的状态,故A正确;B题干不能体现,排除;题干不能体现教权与王权实现结合,故排除C;题干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情况,故排除D。故选:Ao本题考查西欧中世纪历史演变的特点,依据材料“其昂贵的装备没有中央政府可以统一负 担,于是西欧封君封臣的效忠关系得到强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历史演变情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 度适中。3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事纠纷发生时,诉讼双方可以邀请邻居、亲属或民间组织来现场评议曲直, 并“劝导双方息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事纠纷注重民众的调解与参与,c项正确; 材料是关于民事纠纷要民众参与,并非司法实施程序,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基层自治,排除D项。故选:Co本题主要考查了解放区的民主政治,要求学生结合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放区的民主政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4 .【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可 以看出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因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青苗法推行过程中,因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不是强调王安石变法未达到富国强 兵目的,而且青苗法属于理财措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王安石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青苗法推行过程中,因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不是涉及面广百姓莫安其居,故D 项错误。故选:Ao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 至倍息,公私皆病矣”,结合青苗法的局限性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5 .【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 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可以看出三代“学在官府”,但是这一时期太学还未产 生,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客卿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之一,表述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中正官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者担任,表述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两宋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表述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Ao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需要考生掌握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6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竞争考试、 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并将这三项原则法制化与制度化,使得美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文官 制度的特点是考试录用、中立、常任等,这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公平,A项正确;19世纪后半期,美国的两党制度正式确立,且文官政治中立,不得参与政治活动,排除B项;总统的行政权力大小与文官制度无关,排除c项;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触及了资本 主义私有制”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o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方文官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方文官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7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管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建立和推行公 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A项正确;干部管理民主化、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及干部考核法制化均不属于出发点,排除BCD项。故选:Ao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干部管理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我国干部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干部管理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 力。8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明太祖下令将历史上的“贤良”“奸佞”之臣编撰成册,并将个人训示 刊行通发,其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A项正确;明洪武帝此举旨在加强思想教化巩固统治,BD项 材料未体现,排除BD项;C项与事实不相符合,排除C项。故选:Ao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需要考生掌握明太祖行为的实质。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 .【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 有了现成的了",可以可出罗马法的相关规定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罗马法的体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罗马法的包容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罗马法对封建社会的冲击,排除D项。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罗马法,解答本题需要结合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罗马法,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0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羁縻政策的特点是以夷制夷,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这符合 材料中“仅要求保持臣属关系,朝廷不干涉其内政”的信息,说明宋朝继承了传统的羁縻政策, 故B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中“仅要求保持臣属关系,朝廷不干涉其内政”的做法明显与内地治理不同,故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消除了民族间隔阂分歧”中的“消除了”说法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经常处于战争状态,故D项表述错误。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材料中“仅要求保持臣属关系,朝廷不 干涉其内政”的措施,并正确掌握北宋有关民族政策的措施。本题主要考查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1L【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欧洲中世纪的国王必须强化本国的秩序和负责处理商务纠纷,这些都就要求 国王必须采取措施集中其领土内的资源,以满足国际性物流所需要的条件”可知,材料信息主要 强调了对经济贸易活动的管理,联系所学知识,这种管理体现了民族国家意识,故B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贸易不断发展是原因,不是结果,与题意不符,故A项 错误;题干所给材料主要强调了对经济贸易活动的管理,无法得出王权实力得到加强,故C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主要强调了对经济贸易活动的管理,无法看出政府职能的转变,故D项错误。 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中世纪欧洲的特征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2 .【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 权”可知,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自治区,结合所学可知, 该规定出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C项正确;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颁布的,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