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必考考点】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品味说明文语言(部编版含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72704707
资源大小:25.7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期末必考考点】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说明文阅读品味说明文语言(部编版含答案解析).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说明文阅读必考考点一品味说明文语言(部编版、有解析) 【考查内容】说明文的考查主要包括:1、理解说明的内容,抓事物的特征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3、明确说明方法4、品味说明文语言【考点梳理】说明文的语言包括两个特点:1 .平实说明: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例如:限制、猜想和估计这一类词语).生动说明:生动形象。(主要靠形容词来表达,让语言生动形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表达某些词语上,这样的词语分为三类:(1)起限制作用,表示限制。如大体上、大概、几乎、差不多、左右等。(2)另一类是起修饰作用,作用是让语言更生动形象,这类词主要是形容词。 如: 可爱的,美味的。(3)强调作用:起强调作用的词如完全,最,所有、分为。【例题精析】例: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纳米卫星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千克一 500 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千克10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纳米 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本钱低。目前,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 费用至少需要6亿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到600万元。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 期短。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 两三年即可。第三,纳米卫星不仅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本钱,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 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其功能使不 少的大卫星甘拜下风。纳米卫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广泛用于通信、遥感、天文等许多方面。纳米卫 星将成为未来卫星开展的主要趋势,而且它的研制会给空间技术的开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3)举现代科学实例来说明“千里眼” “顺风耳”。千里眼:顺风耳:(4) “那时没有电灯,” “那时”是指()A.原始社会B.农耕社会C.科学社会5) “我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大概”在文中的意思()A.大致的内容或情况。B.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C.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 作用是()A.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色。B.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C.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 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答案】(1)超越;托付;成果(2)发现;创造(3)望远镜; (4) B(5) B(6) C【解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拟,会 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异。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 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 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只要写出其一即可。(3)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4)、(5)、(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拟 判断正误。【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 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 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2)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平时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 典理解词义。(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4)、(5)、(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化。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1)本文主要采用了 等说明方法。(2)概括回答纳米卫星具有哪些优势?(3)文中划线句子中的“仅仅”可以删掉吗?为什么?(4)现代社会已离不开人造卫星,请列举出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的两个例 子。【答案】:(1)作诠释,作比拟,列数字,举例子(2)本钱低(造价低);研制周期短;不仅节约发射、回收本钱,而且节约空间轨道; 可以发挥群体优势。(3)不能,因为“仅仅” 一词更进一步强调了研制一颗纳米卫星的时间短。(4)例如:利用卫星观测天气情况;利用卫星转播电视节目;利用卫星航天育 种。【解析】(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 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拟;下定义;列图表;作诠释等。作答 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比拟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4)人造卫星已经广泛应用现代社会,只要列举出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的两个例子即 可。【点评】(1)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2)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此题考查对有无此词语的辨析能力。(4)此题属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专项练习】一、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钱塘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秋分前后,许多人来到海宁观潮潮水奔腾而来,潮头高度 可达3、5米,潮差可达9米。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潮水的涨落是海水受月球、太阳的引潮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 的离心力共同作用引起的。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几乎在一条直线 上,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引潮力特别大,水涨得特别高,落得也最低。钱塘江潮如此壮观除上述原因外,还因钱塘江河口有特定的地理形势和气象水文条 件。钱塘江口的入海处即杭州湾。它在地形上是个典型的喇叭河口,越近东海越宽,最 宽处达100公里,从杭州湾口的南汇嘴开始,向西大幅度收缩,到澈浦附近窄到30公 里,到海宁盐官,江面只有3公里。河口宽,潮水大量涌进,往里,江面突然束狭,潮 水相叠,水面升高。加之,在钱塘江澈浦附近的河床底部又有一道南北相连的沙坎,像 门槛一样,起着进一步抬高水面的作用。农历七、八月正是钱塘江洪季,水量丰富。江水滚滚东流入海,恰受东南季风推拥 上溯的海潮顶托,风起潮涌,潮水和江水叠加,使得本来因江面束狭和沙坎的阻拦而抬 高的潮水更加汹涌,形成钱塘潮的奇观。(1)“潮头高度可达3、5米,潮差可达9米”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o(2) “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时,“引潮力特别大”是因为 o(3) “激浦附近的河床底部又有一道南北相连的沙坎,像门槛一样”这一句中,用“南 北”的根据是 o这是一个比喻句,把 比作 o(4)文末“潮水更加汹涌”的原因是()0A.江面束狭,沙坎阻拦B.水量丰富,海潮顶托C.江面束狭,海潮顶托D.水量丰富,沙坎阻拦(5)这段文字主要写()。A.壮观的钱塘潮汹涌奔腾的景象B.壮观的钱塘潮给人的深刻印象C.壮观的钱塘潮与气象天文的关系D.壮观的钱塘潮形成的原因【答案】(1)列数字(2)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几乎在一条直线上(3)江水是由西向东流的沙坝门槛;沙坎;门槛(4) B(5) D【解析】(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 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拟;下定义;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 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3、5米、9米”这是运用的列数字说明方法.(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 能找到答案。(3)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 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局部:本体(被 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 类事物。(4)、(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拟判断正 误。故答案为:(1)列数字(2)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几乎在一条直线上(3)江水是由西向东流的沙坝门槛;沙坎;门槛(4) B; (5) D【点评】(1)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考查学生比照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 判断,会应用。(4)、(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二、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眼球追踪让你有特异功能也许你已经看到身边的科技迷有了神奇的“特异功能”:动动眼珠,屏幕就会翻 页;眨一下眼,手机就能拍照;开车时犯困眼皮套拉,马上就会响起语音提示这可 不是因为他们的眼睛被改造了,而是因为他们使用的设备搭载了一项名为“眼球追踪” 的技术。眼球追踪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当人的眼睛看向不同方向时,眼部会有细微的变 化,这些变化会产生可以提取的特征,计算机可以通过图像捕捉或扫描提取这些特征, 从而实时追踪眼睛的变化,预测用户的状态和需求,并进行响应,到达用眼睛控制设备 的目的。现阶段所采用的主要设备包括红外设备和图像采集设备。在精度方面,红外线投 射方式有比拟大的优势,大概能在30英寸的屏幕上精确到1厘米以内,辅以眨眼识别、 注视识别等技术,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鼠标、触摸板,进行一些有限的操作。此 外,其他图像采集设备,如电脑或手机上的摄像头,在软件的支持下也可以实现眼球跟 踪,但是在准确性、速度和稳定性上各有差异。在日常生活中,眼球追踪技术最热门的载体是手机。比方,三星上一代旗舰机 GalaxyS3就可以通过检测用户眼睛状态来控制锁屏时间,只要检测到用户正盯着手机屏 幕,即使用户没有进行任何操作,屏幕也不会关闭。而GalaxyS4的发布,那么将这一功 能进一步延伸:可通过眼球来控制页面上下滚动。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旧的设备也能实现眼球追踪呢? 一家瑞典公司Tobii今年计划 推出一款产品,让旧电脑也能接入这项新技术。这款设备名叫Rex,是一个电脑外设设 备,只要把它放置在屏幕顶部,再通过USB接口接入,用户就能利用视线来控制电脑完 成局部操作,比方操控IE页面滚动、使用Windows8地图应用等。除了电脑和手机,汽车也很有可能是你最早接触到眼球追踪技术的地方。通用和 丰田都已经在这方面有了不小的投入。它能实时模拟驾驶员的视野,提醒驾驶员视线盲 区可能存在的危险;当驾驶员眼皮下垂(犯困)或眨眼次数减少(走神)等,它还会发 出声音提醒。澳大利亚一家名叫SeeingMachines的公司,最近也开发了类似产品,只 要司机闭眼超过1.6秒,警钟就会响起,座位还会震动。眼球追踪技术的开展目前还存在不少困难。比方,让机器对人类眼睛动作的真实 意图进行有效识别,以判断它是无意识运动还是有意识变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 这项技术在短期内难以成为人类和机器互动的主要方式,但是它对于鼠标、键盘以及触 摸等比拟成熟的人机交互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而且在医疗健康、在线教育、心理研究乃 至刑事侦查领域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选文有删改)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眼球追踪技术,作者是围绕哪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说明的? (4 分)2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3.画线句子加点词语“可能”是如何表达说明语言特点的? (2分)【参考答案工1.眼球追踪技术的原理现阶段所采用的主要设备眼球追踪技术的载体(或应用)眼球追踪技术的开展目前存在的困难及应用前景(每点1分,共4分)2 .举例子(1分)。具体说明了眼球追踪技术最热门的载体是手机(2分)。共3分。3 .“可能”表示估计,起限制作用,说明除了电脑和手机,汽车是你最早接触到眼 球追踪技术的地方,这只是一种推测,如果去掉,语言过于绝对,与原意不符,表达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2分) 三、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 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缺乏,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 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 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 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一一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 是广义的粮食一一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 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拟熟悉的可食用 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鹏鸽菜、石花菜; 绿藻类的石藤、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 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 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 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 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假设能把它们捕 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那么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 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开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 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一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 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1、第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第段中提到了 “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缺乏”,其实,“资源短缺” 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3、第段中划线局部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4、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参考答案】1、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 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 “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2、 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 不成问题的"。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3、举例子、列数据、作比拟开辟远洋渔场,开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4、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三是海 洋中有众多的鱼虾,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 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月之精灵一一蟾蛛在我国古代,蟾蛛很早就跟月亮联系在一起。汉代的月神画像砖中,通常都趴着 一只蟾蛛。就连创造地动仪的张衡在著述中都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之以 奔月妲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蛛。”两汉有关月亮的众多图画和文献,也都描述了 这一神话,难怪古人把蟾蛛称为“月之精灵”。不管是神话传说中的蟾蛛,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蟾除,都确确实实与人类有密切 的关系。现实生活中的蟾蛛,身体外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能分泌黏液,又俗称“癞 蛤蟆”。蟾蛛虽然容颜丑陋,却是自然界中的生存高手。它常常在早晨、黄昏或暴雨过 后,出现在道旁或草地上。蟾蛛的皮肤柔软、潮湿、黏滑,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而且 它的皮肤较厚,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和散失的作用,能长久居住在陆地上,而不 到水里去。每当冬季到来,蟾蛛便潜入烂泥,用兴旺的后肢掘土,在洞穴内冬眠。三月 初,当北方大地乍暖还寒,温度回升到10左右,它便从冬眠中苏醒。蟾蛛一般在清明 前后产卵,一只雌蟾每次产卵30005000枚。蟾蛛行动笨拙蹒跚,不善游泳。由于后肢较短,只能做小距离的、一般不超过 20厘米的跳动。如被人们用脚碰一下,它会立即装死,躺着一动不动。蟾蛛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常见的蟾蛛,只不过拳头大小。可是南美热带地区, 却生活着世界上的蟾蛛,个体长约25厘米,为蟾中,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蛛的身长只 有其1 / Wo蟾除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 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据科学家们观 察研究,在消灭农作物害虫方面,蟾蛛要胜过漂亮的青蛙。它一夜吃掉的害虫,要比青 蛙多好几倍。蟾嫁还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动物。中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 有蟾蛛的性味、归经和主治等方面内容。蟾蛛全身是宝,蟾酥、干蟾皮、蟾衣、蟾头、 蟾舌、蟾肝、蟾胆等均为名贵药材,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 痈疽等有较好的疗效。尽管许多人对蟾蛛的外形没啥好印象,然而。蟾蛛挺着大肚子,一次产卵数千 枚,早在石器时代就被视为孕育生命、子孙兴盛的图腾。蟾蛛日伏夜出,与月亮同步出 现,而月亮又与女子、婚姻、繁衍密切相关,所以蟾蛛成了月亮的形象大使。历代文人 都常用“蟾宫”指代月亮。民间还用“蟾官折桂”来指代应考得中,甚至有人把砚台雕 刻成蟾蛛形象,以求吉利。唐宋之后,月宫里的蟾蛛逐渐被人冷落,而口吐铜钱的“金 蟾”却在民间日渐红火,形成了 “家有金蟾,财源绵绵”的说法。民间画家在年画中也 多以“金蟾”为题材,创作了 “刘海戏金蟾”等作品,寓意财源广进,大富大贵。“蚊室影寒珠有泪,蟾宫风散桂飘香。”蟾蛛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在科学技术 兴旺的今天,仍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1 .文章以“月之精灵一一蟾蛛”为题目,有什么作用? (3分)【答案】题目点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一一蟾蛛,同时把“蟾蛛”比作“月之精灵”, 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 .阅读全文,在第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能概括下文的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3分)尽管许多人对蟾蛛的外形没啥好印象,然而。【答案】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它却有着许多美好的寓意(或“蟾蛛却是中华文化 的承载者”)3 .文章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任选其中一种,简要分析表达作用。 (3分)【答案】例如一:列数字。”个体长约25厘米”使我们对“的蟾蛛”有了量化和 具体化的认识,使说明更加直观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例如二:作比拟。”小型的非洲蟾蛛的身长只有其1/10”是将“小型的非洲蟾蛛” 和“的蟾蛛”的体型作比拟,从而突出“的蟾蛛”的体型之大,使说明更加生动,增强 了文章的说服力。4 .阅读第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它平时栖息在小河、池塘的岸边草丛内或石块间,白天藏匿在洞穴中不活动,清 晨或夜间爬出来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动物。【答案】“平时”反映了蟾蛛的生活习性,是一般状况,并不排除其他状况的存在。 充分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 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 创造。正是这些发现和创造,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 超越) 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 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 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 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 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果 成就),真可 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1)选出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2)根据意思写词语。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