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婧旖文选和汪兴亮文选六(贾勇指导).docx
何靖旖文选和汪兴亮文选一(贾勇指导)初二学生何婿旖,曾经点评高佳怡和徐凡力近来的研究发现,这一点将在本文的文末揭秘。 先来看一下汪兴亮的作品之一:劳动美爱劳动的人是美的化身,爱劳动的人是健康的化身,爱劳动 的人是道德的化身。在这个信息兴旺的时代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劳动,没有多少人 去劳动但是破坏环境的人没有变少,相信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吧, 有的话,就马上制止他吧!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可以去参加社区开展的环保之类的活动, 我建议大家可以踊跃的报名参加,就像我放暑假的时候,小区在 建设一个长廊,我还去给进行过帮助,帮助辛苦的工人叔叔和水 泥,也给叔叔递过年头,在我的带着下,小朋友们也踊跃的参 加,大家一起劳动,我们小区通过全民劳动争取到了属于我们的 荣耀,得到了模范校区的称号,这是属于我们大家的荣耀。劳动是美的,这份美我们都应当去守护,当然这份守护是需 要付出辛苦的,每一片美丽的环境都来之不易,所以千万不要 破坏环境,不要破坏大家努力的劳动成果,所以我才说劳动是美 的,劳动的人是美的化身,让我们为这些美的化身的人鼓掌。在这个暑假里,我最最崇拜的人就是辛勤的清洁工人,为什 绝一贯梦寐以求的婚配,正是受损害者做出的抗争。她对少俊并非没有感情,但为了维护尊 严,她甚至准备割舍,在戏里,作者让人们看到,渴望爱情的李千金,所看重的又非仅仅是 爱情。由于李千金注重维护自己的理想和人格,因此,她敢于把封建道德和封建伦理统统扔 到脑后,理直气壮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表现出坚毅倔强的个性。20 .试叙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答:著名历史剧汉宫秋是元代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取材昭君出塞的故事。按照 当时的历史形势,是汉强胡弱。汉宫秋却改变了胡汉之间的力量比照,把汉朝写成软弱 无力、任由异族欺压的政权。作者虽然写到君臣、民族之间的矛盾,但着重抒写的,却是家 国衰败之痛,是在乱世中失去美好生活而生发的那种困惑、悲凉的人生感受。首先,把“和 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亡的感慨,马致远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对抗民族压迫 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其次,在剧情描写中,作者把悲剧的 根源推到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 “美化”的处理,把他写 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剧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现汉元帝失去王昭君时的悲 愁别恨。在汉宫秋中,马致远构拟了帝王“不自由”的戏剧情境,流露出对平民生活的 羡慕。随着剧情的推进,作者逐步转换了汉元帝的感情色彩,让一个拥有三宫六院的皇帝, 更多地表现出有如普通人的情感愿望,从而引发人们对他更多的同情,在他身上看到无力主 宰自身命运的悲剧。艺术上,剧中许多唱词写得声情并茂,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 苦,意境优美,音节瞭亮跌宕,极富艺术感染力。如作者在第四折写汉元帝对昭君的思念, 进一步渲染他孤苦凄怆的心境。在汉宫,人去楼空,汉元帝挂起美人图,苦苦追忆,朦胧间 昭君人梦,梦醒那么茫然假设失,只是孤雁哀鸣,“一声声绕汉宫,一声声寄渭城”,凄厉地陪伴 他度过寂寞的黄昏。在金元之际,马致远选择了汉室受到凌辱的历史题材,不能说他不曾寄寓着对现实生活 的感受,环绕着汉元帝、王昭君的形象,他向人们揭示的,主要是对历史、对人生的体悟, 他通过戏剧冲突,抒发自己无法主宰命运、只能任由摆弄的悲哀。加上汉宫秋以“秋天” 的意境作为结撰全剧的背景,突出秋的萧瑟悲凉,更使整个戏笼罩着灰暗荒漠的气氛,这又 表达出作者对时代的体验和认识。21 .简答马致远神仙道化剧产生的原因。答:马致远有“万花丛里马神仙”之誉,在其现存的杂剧作品中,神仙道化题材占了相 当大的比例,这与盛行于元代的全真教有着密切关系。在元代,全真教主要人物邱处机备受 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尊崇,一些志不获骋的文人,在内心十分苦闷而又无法摆脱的情况下,往 往较易受到全真教的影响。全真教主张儒、道、佛三教合一,性命双修,提倡“外那么应缘, 内那么养固;心上忘机,意不着物”的处世态度,劝告人物珍重“吾身”、认识“真吾”,参悟 生命的真谛。这一类说教,对于仕途失意、焦躁彷徨的知识分子来说,无疑具有抚慰的作用。 因此,全真教成不为少文人精神的避难所。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正是在这一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在这些剧本中,马致远借鉴、 吸取了全真教的思想主张,宣扬人生在世,应与世俗社会保持不即不离的关系,求取心理上 的抚慰和平衡,化解生活中的种种痛苦。至于黄粱梦写钟离权度脱吕洞宾,岳阳楼 写吕洞宾度脱柳精,任风子写马徒受了王重阳点化之后便去度脱任屠,大体按全真教的 传承关系,即照钟离权传吕洞宾,吕洞宾传王重阳,王重阳传马锌的次序编成,可见,马致 远的几个神道剧,基本上是依据全真道统而结撰的一组系列戏。神文作者高佳怡和初三学生徐凡力,近来的研究有一个共同发现中国历史上的“头蛆”和“二蛆”,绰号是同一个,你知道吗?首先解释一下“头蛆”。其实就是秦桧。据野史记载,他老婆王氏在与金国人通奸时,称呼秦桧为二老豹子,可见秦桧的绰号(外号)叫二老豹子。再说“二 蛆”,就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极臭的太监魏忠贤,诸多研 究者认为他也不属于人类,故称其为“二蛆”。令人难 以置信的是:“二蛆”的绰号(外号)竟然也叫二老豹 子。简言之,“头蛆”和“二蛆”的绰号都叫二老豹子, 这是根据相关史料研究的结果。么呢?因为他们才是真真正正美的化身,他们是装点城市魅力的 蜜蜂,他们留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那么的有价值,那么的值得 人尊敬,这就是我们大家应当去学习的,这就是美的化身。他们用每一滴汗水来换取城市的美丽,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来 装点这美丽的城市。劳动美,劳动美,劳动最美!因为黄冰倩等诸多神文作者共赞初二学生何婿 旖,所以再来看一看初二学生何靖旖的原创文之一爱心,如下一一生活中人人都有爱心吗?是有还是没有,又或者是不想表现出来?“人之初性本善”,在人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但由于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每个人的本性就会发生 改变。这一点说明自身与接触到的人和事息息相关。而“爱心”是我们在学校里听过最多的词之一,因为人们一直在追求爱心,学习爱心,传承爱心,让 它成为自身好习惯的一局部。在别人和家长看来,一个好孩子除了要学习好、懂礼貌,更直接的是从他那细微行动中,看他有没有爱心;懂不懂得提供;会不会做出一些行动,使环境 更好、更美。可想让大家都觉得你自己是一位有爱心的人,具体的方法还得是实践,我们并不用做多伟大的事,我 们只用做有价值、有意义的能力范围内的事,如:在 家中,帮父母做家务;在校中,认真学习帮老师和同 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社会中,遵守交通规那么, 不做无道理的事这些事情虽然感觉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可是却有很多人依旧做不到,因此想做有爱心的人,即简单但 又不简单。所以,社会中的人现在还有爱心吗?以我的角度认为,当今社会中之所以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少,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些人会利用“爱心”去骗人的利益,让受害者遭到不可估量的损 失。因此人们才会十分警觉,不敢轻易付出爱心。面 对这一社会现象,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重视,做出了 “扫 黑除恶”“反对网络诈骗”等标语。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是最容易被骗去“爱心”的受害者之一。所以面对别人向你请求帮助时,要多留意些。最后,付出爱心到底是好是坏呢?其实它是双向的,只取决于使用者想到达的目的。而我们要做的是让它那闪亮的一面展现给众人,并把黑暗的一面做为提醒自己的警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有爱心的公民了!简答元杂剧的题材类型。答:元杂剧广泛涉及元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折射出那一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题 材极为丰富。明人朱权曾把杂剧分为十二种,近代学者那么主要把它分为爱情婚姻剧、社会剧、 历史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等几大种类。元杂剧最常见的题材有三类:第一类是社会问题剧。元代出现了一批擅长描写受压迫妇女的对抗斗争的杂剧作家,创 作出一批反映当时社会问题的剧作,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关汉卿的望江亭、 石君宝的秋胡戏妻等。第二类是历史剧。元人杂剧里有不少以历代帝王故事、历代军事政治斗争为题材的剧目, 大都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代表作品有马致远的汉宫秋、关汉卿的单刀会、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白朴的梧桐雨等。另外,还形成了专门的水浒戏,代表性作品 有康进之的李逵负荆。这些剧目在舞台上有深远的影响,和历史演义小说有密切的关系。第三类是爱情剧。代表作品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关汉卿的拜 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等,这些剧作对于年轻男女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追求幸 福进行热情的歌颂。3 .元杂剧中爱情剧的特点。答:元杂剧题材比拟广泛,其中爱情剧对后世影响尤大,元杂剧爱情剧有三个共同特点:(1)家长们的阻碍。这些戏中,家长们总是以“门当户对”的原那么来横加阻拦,为此, 他们有的背信弃义,有的残酷无情。如墙头马上中的裴尚书,发现儿子私娶李千金后, 并不对李千金为他生了孙儿有丝毫顾念、怜惜或宽容,无情叱骂李千金“伤风败俗”,硬是 逼着儿子写了休书,可是,在他得知李千金就是当年指腹为婚的李总管的女儿后,他又立即 转变态度,上门求李千金回去做媳妇。(2)女儿们的“大胆”。这些爱情剧的共同点还有,女主人公被禁锢的青春在合适的时机 触发下,如决堤的河水,波涛汹涌。莺莺先见张生于偶然,等到再见于月下园中时,就隔墙 酬韵,灵犀相通,已生爱慕。一个偶然的机缘,就唤醒了她的青春之梦,而觉醒了青春意识, 这是她最终冲破礼教大防,与张生私下幽合的心理基础。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那么显得更 大胆,她在墙头上看见一个“好秀才”裴少俊,使处处采取主动的态度,最后干脆就与裴少 俊私奔。(3)书生们的“窘境”与“痴情:这些爱情剧中的男主角,全部都是有才,对自己的才 华很自信,但都家道中落,湖海飘零。就是因为他们这个处境,他们未来的丈人丈母瞧不上 他们,这是一面。另一面这些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志诚种”,一旦陷入爱河,便痴心不改, 他们的痴情构成了元杂剧的一大景观。4 .简述元杂剧的形式特点。答:在体制方面,元杂剧有如下基本特点:简答西厢故事中红娘形象的演变过程。答:在有西厢故事中,红娘的形象有一个开展的过程。会真记里的红娘,地位无足 轻重。西厢记诸宫调里的红娘,那么成了崔张结合不可缺少的助力,这说明金代的董解元, 意识到在强大的封建压力面前,才子佳人要冲破罗网.必须获得外力的帮助。他突出了出身 卑贱的红娘的作用,说明了下层人民对自身力量有所认识。王实甫在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又赋予红娘新的面貌。他写红娘之所以撮合崔张 的爱情,不仅是出于对老夫人不守信义的反感,更重要的是她本身对爱情追求的认同;她不 仅是见义勇为,而且是缘情反礼。王实甫写她从一开始不动声息地协助崔张,以至后来为他 们两肋插刀,这种积极主动地帮助“有情人”的侠气,反映r人民群众对“情”自觉追求的 态度。汤显祖说王实甫笔下的红娘,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识,二十分胆。有此军师,何攻 不破。何战不克”,他以运筹帷幄的“军师”比喻红娘,这无疑是看到了她在崔张爱情纠葛 中所起的推动作用,从而给予高度的评价。14 .试分析王实甫两厢记中红娘的形象。答:红娘是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她是崔家的婢女,性格爽朗、乐观、聪明而勇敢, 是帮助崔、张克服自身弱点和对老夫人的斗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是作品里对封建礼教最 具有冲击力量的光辉形象。红娘最初对崔张的结合并不想有什么帮助,张生第一次遇见她并 作一番自我介绍时,她以“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抢白了他,对于崔张的隔墙酬韵, 红娘的态度也是比拟冷淡的。但在逐渐看到崔张间的真挚爱情和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之后,便 由对崔张的同情进而积极帮助他们斗争,为他们出谋划策、递简传书,并率直而善意地嘲讽 他们的弱点,促进他们的结合。在老夫人觉察莺莺与张生的私情之后,莺莺与张生惊慌失措。 她沉着镇静,勇敢地在老夫人面前为他们辩理,她巧妙地应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 法,搬出老夫人百般回护的“家谱”进行还击,说得老夫人无言可对,不得不应允了崔张的 婚事。红娘完全是出于同情心和正义感来为崔张奔波出力的。张生曾许她金帛拜谢。她立即生 气地责备了他,这就突出了她热心为人的高贵品质。红娘性格中最可珍贵的是她的正义感。 她热心促成崔张婚事,是从老夫人许婚又赖婚开始的。她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深深同 情崔张由于老夫人的阻碍而造成的痛苦,这才挺身而出,出于这种正义感,她才想方设法地 帮助莺莺克服心理矛盾,并不辞辛劳、不畏风险地为恋爱的双方传书递简,牵线搭桥。她是 足智多谋的“军师”,她的智慧不但高出于老夫人,而且也高出于莺莺和张生,她巧妙地周 旋于这三个人中问,为了撮合崔张婚事,她既要蒙蔽威严而多疑的老夫人,又要鼓励软弱傻 气而常常不知所措的张生,还要小心对待顾虑重重、表里不一的莺莺,面对一个个高难度的 问题,她应付自如,计谋频生,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撮合婚事的任务。15 .试以莺莺为例,分析西厢记是如何刻画爱情心理的。答: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 杰出作品。而这一创作追求集中表达在女主人公莺莺身上。西厢记生动细腻地表现了莺 莺的内心世界,成功地揭示了她在争取自由爱情过程中的心理矛盾,使人不仅看到莺莺冲破 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且看到她怎样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看到她战胜自我的过程,看到她 内心的矛盾痛苦。莺莺性格的改变经历了一个曲折而痛苦的过程。她和张生佛殿相逢便产生了爱慕之情, 但她更多的是在心里赞美张生,在行动上并没有更大胆的表露,当她派红娘去探望张生,带 回张生的情书后,心里又惊又喜,可长期以来接受的教育和她头脑里的道德观念,使她不愿 让人知道她的快乐,甚至她自己也不愿成认这内心的快乐。在“闹简”一折里,作者以出色 的道白、精彩的细节、人物动作,来揭示莺莺的掩饰和假意,揭示她的内热外冷。而“赖简” 也是由于内心的压力和恐惧,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对“月下偷期”还是有所顾虑的。莺莺 所表现的“假意儿”,不仅是为了试探红娘是否可靠,张生是否真心,更重要的是披露出崔 莺莺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但在经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和母亲 悔婚等一系列事件的冲击与折磨之后,她终于大胆地越轨,使自己的思想性格飞跃到勇敢而 坚定的阶段。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 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 理的樊笼的全过程。16 .试分析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答:王实甫笔下的张生,被去掉了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长面前的怯懦, 被突出的那么足对爱情执着诚挚的追求,“志诚”是作者赋予这一形象的内核,剧中的张生确 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爱情故事中痴情的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形象,以后爱情故事中的 书生形象,常常沿袭张生的性格特点。首先,他真诚而执着地追求爱情。张生是个才华出众风流潇洒的人物,不过王实甫在塑 造张生的形象时,没有把表现他的才华作为重点,而是说明一旦坠入了情网,这才子竞成了 “不酸不醋的风魔汉”。他痴得可爱,也迂得可爱,张生从游殿时对莺莺一见钟情起,就将 事关读书人前程的科举考试抛在脑后,在僧寺住了下来,为了接近莺莺,他附斋追荐亡父, 祷词却是希望“早成就了幽期密约”。为了莺莺,他月下吟诗,写信退贼。崔母赖婚,他失 望得要悬梁自尽,莺莺变卦,又使他病倒书斋,几乎不起,后来也还是为了莺莺,他强打精 神上京应试。其次,他是忠厚而带傻气的痴心人。比方他第一次和素不相识的红娘搭讪,就冒冒失失 地自报家门,并不合时宜地打听:“敢问小姐常出来么?”结果被红娘骂做“傻角”。在“赖 婚” 一场,作者写张生起初以为鸿鹄将至,他一早起来,精心打扮,“皂角也使过两个也, 水也换了两桶也,乌纱帽擦得光挣挣的。一心等待崔家来请,憨态可掬。谁知道,老夫人 忽然变卦,他始而目瞪口呆,继而气急败坏,还直挺挺地跪在红娘面前哭丧着脸,声称要上 吊自尽,这手足无措的表现,委实令人喷饭,在这场戏里,王实甫鲜明地展现出张生从焦急 高兴到失望负气的情景,而无论写张生或是愣头愣脑,或是酸不溜秋,或是急得像热锅中的 蚂蚁,都说明他对爱情的执着。爱情的力量,使这才子傻头傻脑,顾不上言谈举止,但是他 的傻气常与忠厚不可分,呆气又正是钟情的一种表现,因此反而获得了莺莺的倾心和红娘的 同情。17 .为什么说王实甫西厢记的语言“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答:戏剧是语言的艺术。王实甫在西厢记中驾驭语言的技巧,历来为人们称道,徐 复祚在曲沦中赞叹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所谓“当行”,是指西厢记的语言符合戏剧特点,能和表演结合,具有丰富的动作 性,像第三本第二折的一段曲文写莺莺起初着意打扮,后来看到简贴.便胡乱挽起头发,急 忙按下妆盒,仔细品味来简,跟着疑虑踌躇发作,这一段唱词,动作性很强。王实甫让唱词 规定了演员的形体动作,使人物动起来,适合于舞台表演和人物性格的刻画。西厢记的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即使是唱词,作者也考虑到人物身份、 地位、性格的不同,使之呈现不同的风格。同为男性角色,张生的语言显得文雅,郑恒那么鄙 俗,惠明那么粗豪。同为女性角色,莺莺的语言显得婉媚。莺莺是大家闺秀,她的唱词节奏舒 展,色彩华美,感情含蓄,与婉约派词风相似。红娘的语言那么显得鲜活泼辣。红娘是丫头, 口齿伶俐,作者让她的语言夹杂着俚语、俗语和日常生活用语,显得既质朴本色又生动活泼。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是西厢记语言的 一大特色。由于王实甫在唱词局部大量置入唐诗宋词的意象,使人读来满口生香、意趣盎然, 因此西厢记也被誉为诗剧。18 .董西厢和王西厢有什么关系和区别?答:董西厢是金代下层文人董解元根据唐传奇莺莺传改写的西厢记诸宫调 的简称,而王西厢是指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北曲杂剧,二者都是文学史上叙写张生与崔 莺莺爱情故事的名著,它们既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体式和内容又有着鲜明的差异。董西厢属于叙事体的说唱,它体制宏伟,全篇不下五万字,先后运用了十四种宫调, 一百几十多套曲子,是现存诸宫调作品中最优秀的代表作。董西厢虽然以莺莺传为 创作的蓝本,董解元在创作中却表现了自己卓越的见识与文学才能。莺莺传中元稹对张 生始乱终弃的不义行为,从封建卫道者的立场出发多方维护,更指莺莺为“妖于人”的“尤 物”,为张生开脱罪责。董解元一反莺莺传的基凋,运用崔张的爱情故事,热情地讴歌 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叛逆行动,并把悲剧性的结局改变为私奔和胜利的喜剧性收场。由 于董解元对原作中的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作了大幅度的改动和创造。因此董西 厢成了一个以大胆追求婚姻自由为基调,充满乐观进取精神的爱情故事。在艺术方面,董 西厢充分发挥了诸宫调说与唱相辅相成的特点,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既曲尽其妙地 表达了男女主人公波澜起伏、好事多磨的恋爱故事,又深入细致地刻画出人物的情感世界和 心理活动,作者借助说白与唱词,把张生的痴迷、莺莺的娇羞,还有婢女红娘的爽朗机灵, 写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后来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语言创造方面也受到它的影响。但是董西厢也存在着缺陷,作为叙事体的说唱文学,它限于以第三者的身份向听众 介绍,不能像代言体的戏曲的那样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活。就内容而言,其在情节和人物的处 理上也问或流于庸俗。针对这些缺陷,王实甫在杂剧西厢记中,做了成功地改变与创造: 首先.王实甫对故事的题旨作了新的改造,他通过崔莺莺的叛逆爱情,批判了阻挠青年男女 爱情的封建家长,提出了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其次,王实甫西厢 记里的主要人物是王实甫刻画的新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加强了红娘这个人物在崔张爱情发 展过程中的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再次,王实甫的西厢记有五本二十折。王实甫在创作 西厢记时,突破了杂剧的规矩,吸取和借鉴过院本、南戏的演出形式,体制上的创新丰 富了艺术表现能力,为更细腻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完美地安排戏剧冲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最后,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与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的语言是王西厢的一大 特色。总之,董西厢和王西厢虽然题材、情节、人物大致相同,但在主题开掘的深度、 人物的精神境界以及文学样式、艺术造诣方面。仍然有着显著的区别。19 .简析墙头马上中女主人公李千金的性格特征。答:白朴的墙头马上是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它描绘女子大胆地追求爱 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剧中女主人公李千金的形象非 常突出,她具有市井女性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特征。她一上场就毫不掩饰对爱情和婚姻的 渴望。当她在墙头上和裴少俊邂逅,看上了 “一个好秀才”,便处处采取主动的态度。她央 求梅香替她递简传诗,约裴少俊跳墙幽会。当两人被嬷嬷瞧破,她和裴少俊一忽儿下跪求情, 一忽儿撒赖放泼,还下决心离家私奔。为了爱情.李千金什么也不怕,什么也敢做。她深信 自己要求及时婚嫁的合理性,因此她不像深闺待字的少女那样羞羞答答。李千金与裴少俊私 奔后,在裴家后院躲藏七年,生了一男一女,但终于被裴尚书发现。她极力为自己的行为辩 护,反驳裴尚书对她的辱骂。当然,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被视为“淫奔”的李千金不得 不饮恨回家,但她绝没有屈服。当裴少俊考中状元.裴尚书知道了她是官宦之女。前去向她 赔礼抱歉,要求她认亲重聚时,她坚决不肯,并且对裴氏父子毫不留情地谴责,只是后来看 到啼哭的一双儿女,才不禁心软下来,与裴家重归于好。李千金不仅希望得到爱情,而且把婚姻自主看成是人生的权益,所以当她爱上了裴少俊, 便义无反顾地离家出走。不过这仅仅是李千金追求的一个方面,和一般怀春少女不同的是: 她更加看重人格的尊严,当裴尚书怒斥她时,李千金说她只钟情于一人,说姻缘天赐,无非 是反驳裴尚书的污蔑,强调自己行为的合理和人格的纯洁。在第四折,她拒绝裴家父子,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