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程序文件.docx
程序文件学习笔记程序文件的保含内容L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2、检验能力验证程序3、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4、量值溯源程序5、检测工作程序6、新 项目检测程序7、样品管理程序8、预防、纠正措施及改进程序9、允许偏离控制程序10、申诉、投诉处理程序11、 内部审核程序12、管理评审程序13、培训工作程序14、人员考核程序15、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程序16、仪器设备 期间核查程序17、记录控制程序18、检测数据校核程序19、检测报告管理程序20、分包质量控制程序21、服务和 供应品采购程序22、标准物质管理程序23、检测质量控制程序24、检测业务受理程序25、抽样控制程序26、消耗 材料管理程序27、自动化检测数据控制程序28、安全作业管理程序29、环境保护程序30、合同评审程序 31、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32、检测方法确认程序33、保证检测公正性程序34、设施与环境控制程序35、检测监督 工作程序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1 .业务室负责对客户委托样品、技术资料及中心检测工作存档资料的保密。2 .各检测室负责对样品、技术资料和样品检测数据的保密。3 .监督员负责监督各部门和检测人员对本程序的执行情况。检验能力验证程序通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找出本中心在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进 行改进,以提高中心检验工作的综合能力。(1)质量负责人负责制定中心年度检验能力验证计划。(2)中心主任负责年度检验能力验证计划的审批。(3)业务室负责中心检验能力验证计划的组织实施。(4)监督员负责检验能力验证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1 .技术文件和资料的控制和维护L1技术文件和资料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经中心主任批准后,由档案管理员负责打印、装订、发放、保存, 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贯彻实施。L2档案管理员对本中心的技术文件和资料的受控负完全责任,本中心工作人员在检测工作或贯彻学习中如需借阅, 需填写文件借阅审批表,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并登记文件借阅台账。2 .管理文件和资料的控制和维护。2. 1管理文件和资料一般由业务室负责组织编制,经中心主任批准后, 由档案管理员负责打印、装订、发放、保存,由业务室负责贯彻实施。3. 2档案管理员对本中心的管理文件和资料的受控负完全责任,本中心工作人员在检测工作或贯彻学习中如需借阅, 需填写文件借阅审批表,经中心主任批准并登记文件借阅台账。4. 外来文件资料的控制和维护所有外来文件均由中心档案管理员接收并登记存档,宣贯借阅人员应严格执行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限期归还 存档。3. 2所有标准、规范、规程、检测方法及建筑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均由中心档案管理员接收登记并按规定存档。 3.3中心与各级检测协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信息所及各级标准资料专门部门建立长期关系,保证所有外来文件、 资料为最新现行版本。量值溯源程序(1)中心的量值溯源分为检定/校准和自校两类。(2)检定、校准。由具有法律资格的计量检定机构对中心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准。(3)自校。各检测室根据中心编制的仪器设备自校规程,按中心年度自校计划对本部门的自校仪器设备进行自 校。(4)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与管理检测工作程序L样品的委托按委托样品抽取的形式不同,委托送检样品可分为:委托检测-由单方按有关标准规定抽取样品委托检测;见证委托检测-由利益多方共同按有关标准规定抽取样品委托检测;监督抽样检测-受主管部门委托,公正第三方按有关标准规定抽取样品,封存后委托检测。2 ,业务受理业务室负责检测业务的受理工作。业务受理人员要与委托客户商定对样品、资料的保密及检测完毕后样品的处理工作,填写在委托检验书备注栏中。 样品管理人员负责填写样品流转卡,并通知检测室领取样品。3 .样品检测检测室负责人(或检测员)领取样品,并对照委托检验书认真查对样品、资料及样品流转卡,查对无误后在样品领取栏签字。检测人员要严格按标准制备试样,并在制备过程中注意对子样品样品的标识,严防混样。检测人员要严格按样品检测实施细则进行检测并认真做好记录。4 .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原则上由主检人填写、中心公布的校核人员校核、授权签字人审批,具体实施详见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5.样品的管理详见样样品管理程序。6 .监督样品管理程序1目的: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完整性和检验适宜性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中心对样品的接收、 流转、贮存、处理以及样品的识别等环节实行有效控制,并根据客户的要求做好样品、技术资料的安全与保密工作。 2适用范围:适用中心对各类检测样品的管理工作。3职责3. 1业务室负责委托检测样品的接收工作。3. 2检测室负责样品的检测以及在检测过程中的保护、保密,检测完毕后的处理等工作。3. 3样品室负责封存样品的安全及保密工作。3. 4监督员负责监督各部门对样品的管理工作。预防、纠正措施及改进程序1检测员对本地用量大的建材,经长时间数理统计,已掌握各生产厂家产品参数检验值的波动范围,在检测过程中 发现异常现象,如连续几家材料的参数检验值出现异常,要及时上报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 样品的接收、流转、制样、检测、数据处理等每个环节进行认真排查分析,找出偏离工作产生的原因,制定处理偏 离工作的方案和预防这种偏离工作再次发生的措施,报技术主管批准实施。对影响的检测工作和发出的不合格报告 按中心有关程序处理。如各检测环节没有偏离质量保证体系,要立即停用检测该样品的所有仪器设备,由设备管理 员联系设备计量检定服务部门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定,直至查清原因为止。2.监督员在监督工作中发现某一环节出现工作偏离,有权立即停止该环节工作,及时上报质量负责人。质量负责人 负责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调查组对工作偏离进行调查确认。如确认存在工作偏离,调查小组要认真分析造成工作 偏离的原因,制定纠偏方案和预防措施,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限期纠偏。申诉、投诉处理程序1职责1.1中心主任负责工作质量的投诉处理。L2质量负责人负责检测质量的申诉处理。2申诉、投诉的处理2.1业务室负责客户申诉、投诉的接待、登记工作,并认真填写申诉、投诉处理表。2. 2对工作质量方面的投诉,业务室及时将投诉处理表报中心主任。2. 3对检测质量方面的申诉,业务室及时将申诉处理表报质量负责人。内部审核程序1内审工作准备编制实施计划。内审实施计划由内审组长根据年度内审计划编制。内审实施计划的内容至少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审核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各组的审核任务及计划完成时间。1.1 编制检查表。1.2 内审组长在内审实施前7天,书面通知受审核部门,若受审核部门对内审时间安排有异,应及时与内审组长联 系协商解决,必要时报中心主任协调。2内审实施首次会议:内审组长组织内审员、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召开首次会议.2.1 现场内审3内审结果的分析汇总3.1 内审员将收集到的内审证据,对照评审准则进行评价,列出合格项(合格)和不合格项(不合格)。3.2 内审员开据的不合格项报告。3. 3内审组长对内审员开据的不合格项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并经讨论确认后对受审核部门作一次综合评价。4末次会议。其目的是内审组向受审核部门宣布此次审核结果。5编写内部审核报告6责任部门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7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8纠正措施后的文件修订及存档培训工作程序中心对职工的培训分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1外部培训1.1根据各级主管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及中心实际需要,积极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省、市级举办的各类检 测专业培训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获取最新版本的学习材料。L2对派出学习人员获得的各类证书,中心实行登记制度,并凭证书报销出差费用。2内部培训技术负责人年度初根据中心实际,制定本年度内部培训计划,并组织有关专业骨干讨论补充。3内部培训组织:中心规定每周六上午8点至12点为内部培训时间。人员考核程序1 .考核内容分值全部累计共100分。专业工作70分,包括完成专业工作能力50分,工作态度10分,出勤10分。培训学习20分,包括考试成绩15分, 考勤、笔记5分。职业道德10分。2 .考核办法操作技能30分。考核小组对每个检测人员的检验过程进行考评,内容至少包括:设备操作是否规范、熟练;检 验过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结果评定是否正确;在被考核的时间内有无检验、安全事故发生;是否能够熟练解答考 核人员提出的问题等。2.1 2报告质量10分。考核小组随机抽取被考核人当季度归档的10份检验报告,从书面质量到填写内容进行考核, 每出现1次错误扣1分,不倒扣分。2.2 投诉、申诉5分。被考核人在本季度的检验工作中是否被本单位或客户投诉、申诉过,根据投诉、申诉记录次 数,考核小组进行考评,被考核人每被投诉、申诉一次扣2分,不倒扣分。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程序1目的: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和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是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加中心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 益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心必须制定科学完善的工作程序,以控制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2适用范围:适应中心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工作控制。3职责3.1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由中心主任书面授权。3. 2设备管理员编制中心年度仪器设备维护计划,报中心主任批准后下发到各检测室实施。3. 3检测室主任负责本部门仪器设备维护计划的实施。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1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的条件L1使用频次高的仪器设备;1.2灵敏度易漂移的仪器设备3处于环境恶劣的仪器设备;L 4外出检验的仪器设备;5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可疑现象的仪器设备等。2选用期间核查方法采用高一级精度(或同一级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法。1.1 同一台仪器设备,选用参数相对稳定的产品留样再检验法。2. 3同一台仪器设备,采用参数相对稳定的参照物重复检验法。2. 4检验标准物质法5通过对样品不同特性检验结果的相关性进行验算分析法等。检验数据校核程序1核查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的书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填写项目是否完整、清晰,检验项目和检验深度是否达到客 户委托要求,对记录、报告的合法性进行评价。2核查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的量值单位是否采用国家法定单位。3核查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的有效数字及修约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4核查检测人员在计算和换算过程中的依据是否正确,并认真进行数据计算和换算的验算工作。5核查检测人员的数据处理是否符合数值修约的有关标准要求。6核查检测人员的结果评定是否规范正确。7校核人员在核查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按记录控制程序和检验报告管理程序处理。外部服务和设备的采购程序1中心主任负责外部服务和设备采购的审批工作;2业务室负责联系实施外部服务和设备采购工作;3监督员负责对外部服务和设备采购过程的监督。标准物质管理程序1目的:标准物质的状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将直接影响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加强对标准物质的购置、流转、 使用、储存、核查等工作的管理,以确保检验工作质量的可靠性。2适用范围:适用中心对标准物质的采购、验收、使用、量值溯源、储存、核查和过期处理等工作的控制。3职责1中心主任负责标准物质采购的审批。3. 2业务室负责组织实施标准物质的采购和验收。3.2使用人员负责标准物质的储存、使用及废弃处理。3. 3监督员负责对标准物质管理的监督检验质量控制程序1目的:检验工作质量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客户的切身利益,因此中心对内部检验工作质量严加控制。以提高在 社会中的信誉。2适用范围:适用中心对检验工作质量的内部控制。3职责质量负责人负责制定年度结果质量控制计划,报中心主任批准后组织实施。3. 2各检测室负责实施年度结果质量控制计划。检验业务受理程序1检验样品L1委托检验样品要有批量代表性,并有具体保证措施。如样品从标准规定的批量中随机抽取等。1. 2委托检验样品要有真实性,并有具体保证措。如见证抽样,利益多方共同抽样委托等2样品的接收2. 1业务室负责样品的接收工作;2.2样品接收人员要认真检查样品的完整性,对照委托检验项目,检查样品状态的检验适宜性,查对无误后详细登 记台账。2. 3样品接收人员要与委托客户商定对样品、资料的保密及检验完毕后的处理工作,填写在委托检验书备注栏中。2.4收样人员负责填写样品流转卡,送样品室。安全作业管理程序1职责1. 1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安全作业管理工作。1.2 中心各检测室设兼职安全管理员,负责检测室安全作业措施的制定和落实。1.3 自动化检验系统管理员负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作业。L4业务室负责中心供电、供水、治安、消防设施的安全运行及中心人员、设备的安全保卫工作。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发生下列情况之一,为一般不符合工作5.1未造成中心经济损失或造成中心经济损失较小。5. 2未造成客户经济损失。5. 3未影响检验工作的公正性、准确性。5. 4未构成影响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5. 5未造成中心的声誉受到损害。6发生下列情况之一,为严重不符合工作6.1给中心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6. 2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6. 3影响到检验工作的公正性。6. 4影响到检验工作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6. 5对中心的社会声誉造成了较坏的影响。检验方法确认程序1目的:对中心检验工作选用的检验方法的有效性进行确认,以保证检验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2适用范围:适用对中心各类检验项目检验方法的有效确认。3责任1业务室负责对中心各类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的收集、存档工作。3. 2技术负责人负责对中心选用检验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的确认工作。3. 3对新开展项目和第一次使用的检验方法,技术负责人确认后需报中心主任批准。4检验方法的选择原则,按选择顺序1国家标准公布的检验方法。4. 2行业标准公布的检验方法。4. 3国际标准、地方标准公布的检验方法。4. 4企业标准公布的检验方法。4. 5知名技术组织、科学文献公布的检验方法;6仪器设备制造商家公布的检验方法。保证检测工作公正性程序1目的:中心检测工作的公正性,是中心对检验结果独立、真实判断的有力保障,是提高中心社会诚信的主要途径。2适应范围:适用中心对检验工作公正性的控制。3责任1中心主任对中心检测工作的公正性负责。3. 2各部室主任及监督员负责对保证公正性程序的贯彻、实施和监督。4管理程序1基本原则:本中心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性,遵守公开、公正、公平和无歧视原则。4. 1.2中心遵循“科学严谨、公正准确、严肃认真、优质高效”的检验工作方针,以客户为中心,公开本中心的责任、 权利、和对检测质量的承诺,尊重客户的知情权,维护客户的合法利益。中心维护产品(材料)供需双方的合法利益,不介入客户的市场竞争和利益冲突,不从事有损客户或第三方利 益的活动,对所有客户提供同等质量的服务。4. 1.4中心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检测工作的独立性,独立开展检测工作设施与环境的控制程序1目的:检测中心设施和环境条件,将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因此必须按有关标准要求 严格控制。2适应范围:适用中心检验工作涉及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控制。3职责3.1中心主任负责审批本中心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改善工作。3. 2各检测室负责对本部门设施和环境条件按标准要求进行控制。3. 3监督员负责对中心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控制进行监督。检测监督工作程序1目的:通过熟悉各项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监督员,对检测的关键环节、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 进行监督,保证体系运行和检测活动满足现行体系的要求。2范围:适用对中心相关检测活动的关键环节和对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的监督。3职责技术负责人负责对监督员的培训与评价,并对检测监督的有效性负责。1.1 技术管理层对监督记录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对监督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制定改进的方法。对其发现的不符合 工作(或潜在不符合工作)及时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进行纠正(或预防)。3. 3各室监督员主要负责对本室所从事检测项目的检测监督。4. 4档案室负责监督记录的汇总分析、整理与存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