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晋中市介休第五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2022年山西省晋中市介休第五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文学“虚无”历史的本质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事实上包含了完全不同的两种含义。其一是在过往时段内真 实发生过的“原生态历史”,也就是哲学上的“历史本体”。这种历史,包括具体的历史 过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真实存在,具有不容置疑的客观性。其二是以文本形态呈现和 存在的“被叙述的历史”,也即“历史文本”。这种“被叙述的历史”,经过史家在一定 历史观和价值观支配下的选择、提取、过滤、描述,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但必须注意 一点,这种主观性是在客观历史事实规制下的“有限主观性”,必须以依附和尊重历史本 体为前提,最大程度地逼近客观历史本体。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及其文学追随者,对历史的客观实在性进行彻底怀疑和否定,认 为历史不过是一种语词建构起来的文本,是一种“语言的虚构”。他们混淆了历史本体和 历史文本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只讲“历史的文本性”,规避“文本的历史性”。其结果, 就是将客观性从历史叙事中完全驱逐出去,只剩下肆意妄为的虚构和想象。正是在这种错 误历史观的蛊惑下,主观化倾向在文学的历史书写中发展为不可遏止的浊流。所谓的历史 题材创作,有些丝富见不到历史的踪影,笔之所及,天马行空,纵横穿越。有些作家惯于以文学允许虚构为托词,逃避历史客观性对文学叙事的规约。文学创 作的确允许虚构,但是,“虚构”和“虚无”是完全不同的叙事行为。从性质上说,虚构 和想象都仅仅是一种文学手法。在历史叙事中,其根本目的,是更加逼真、形象地表现历 史,捍卫历史本身和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比如,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与历史著作 三国志相比,其中不乏虚构成分,但无论如何虚构,它都没有超越客观历史的边界, 主要事件与三国志相同,就连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上发挥完成 的。虚构的介入,非但没有虚无历史,反而更加有力地证明了那段历史,成为后人了解历 史的生动文本。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两者处在永无止境的推进、转化之中。文 学“虚无”历史,是在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上预设了一个前提,即认为历史以脱离现实而存 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 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顺治三年”“六年” “八年”表示时间,“东阁大学士”“定西侯张名振”等表示职 务、人名,不可断开,再结合本句意思:顺治三年,唐王败死,肯堂漂泊海外。六年,他 到舟山。待王任用他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部队乘满天大雾的机会集结在螺头门。定 西候张名振保护抒王航海离开,嘱咐肯堂防守。句子可以断开为:顺治三年/王败死/肯 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 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故选D。【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 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 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对乡试录取的 贡士亲自策问或由皇帝委派的大臣主管”说法错误,不是乡试而是会试。古代科举考试分 为三级,包括乡试、会试、殿试。故选及【14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 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 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即使受到 皇帝的迫责惩处”错误。原文为“帝以偏执臆见责之",“责之”意思是责备他,并没有 说受到皇帝的迫责惩处。故选B。【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 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 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故事”,旧例,这 里是“按照旧例”的意思;“以”,因为;“优诏”,褒奖他的诏书。(2)句中:“畋”,打猎;“从”,使跟随,带着;“往往”,经常;“畏”,敬畏。(3)句 中:“擢”,升任,升迁;“陷”,攻下;“条上”,上书陈述。(4)句中:“明 岁”,明年;“动”,动不动;“稽迟”,耽误;“逾”,超过。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 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 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 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张肯堂,字载宁,松江华亭人。天启五年进士。初任浚县知县。崇祯七年,他升任御 史,第二年春天,贼寇攻下凤阳,他上书就消灭贼寇的事讲了五点意见。不久因为皇陵受 战火威胁,让帝王担心震惊,他上书批评辅臣不应该对战事谋划疏远,悲喜不关于心,皇 帝没有追究。过后他外出巡察福建,几次因为平定贼盗的战功受到奖赏。回朝以后,他上 书说:“监司胡乱钻营,花样百出,心中想让谁留在那里,就可以让他长期在那里任职; 心中想让谁离开那里,就可以让他换个地方,说是借用人才。(一个官员)今年在河北、 陕西,明年调到福建、广东,在路上往返,动不动就是几千里,时限的耽误经常超过几个 月。官员多一次更换地方,就多一份纷扰侵害。”皇帝认为他的话是正确的。十二年十 月,杨嗣昌出任督师。肯堂进奏,皇帝批评他的意见偏执、主观。十四年四月,肯堂上书说:“流寇攻城破邑,往来纵横,如入无人之境,这是督师嗣 昌任职前所没有过的事。目前最好的办法是首先解除嗣昌的职权。”他的奏疏刚递进去嗣 昌就死掉了。十二月肯堂又上书说:“现在讨伐贼寇不能说是没有人才,巡抚之外又有抚 治,总督之上又有督师。官名虽然不同,所要办的事和他们的权限没什么差别。中枢在这 里想当然地做出决策,卜边的大臣在那里稀里糊涂地执行。弄到国土失陷、军队受损的时 候,中枢纠举督抚来自我开脱,督抚又相互推卸责任,疆场上的战事就这样没法子办 了。”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把他的奏疏交给有关部门详细讨论。十五年,肯堂请求召回 那些因为提建议被贬出的大臣,朝廷就恢复了给事中阴润、李清、刘昌,御史周一敬的官 职。肯堂被提拔为大理丞,不久又升任右佥都御史,外出巡抚福建去了。总兵郑鸿逵护唐王朱聿键到福建以后,与他的哥哥、南安伯郑芝龙以及肯堂劝说唐王 登上皇位,肯堂就被加官太子少保、吏部尚。曾樱来后,言官奏请让曾樱掌管吏部,于是 唐王让肯堂改学都察院。肯堂请求到地方招募水军,从海路到江南,号召义师举事,请唐 王从仙霞直趋浙东,与自己相互声援。唐王于是给他加官为少保,给他发了敕命、印信, 由他自行见机行事。芝龙怀有二心,暗中阻挠他,肯堂未能成行。顺治三年,唐王败死,肯堂漂泊海外。六年,他到舟山。待王任用他为东阁大学士。 八年,大清部队乘满天大雾的机会集结在螺头门。定西候张名振保护抒王航海离开,嘱咐 肯堂防守。城中兵力只有六千人,百姓一万多人,坚守了十多天,城被攻破后,肯堂身穿 官袍朝南坐着,让四个妾、一个儿媳、一个孙女先死,然后从容不迫地写下绝命诗,上吊 自杀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朱然,宇义封。芸与权同学书,结恩爰。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山阴令,董五县。 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 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口蒙病笃。权问日:“卿如不起,谁 可代者?”蒙对日:“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长郃 等攻江陵,邰闹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 挣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土,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 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 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意于敌国,改封当阳候。赤乌五年,征相中。魏将蒲忠、胡 质餐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 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相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 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 硫日:“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 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后效。”权时抑表不此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 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日:“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追 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 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 膳,夜为不寐。目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良。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 卒。权素服萃哀,为之感恸。(选自三国演义朱然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B.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C.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D.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使臣出使需要持信物,如符节。节,代表朝廷重臣的身份,使者持节就代表重臣亲临, 可行使权利。B. “楼橹”指的是守城或攻城时用的高台战具。楼橹顶端设望楼,以瞭望瞰制故城,在攻 城之时与土山配合使用。C.作为一种文体,“疏”主要用于臣僚向帝王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件事的意见,又称“奏 疏”或“奏议”。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望,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 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然被委重任,不负期望。得到孙权的赏识,他被任命为临川太守,先是平定了山贼,后 又擒获了关羽;吕蒙去世后,他被授予了节杖。B.朱然临危不惧,克敌制胜。镇守相中时,他遭到魏将张部围攻,在内外断绝、守兵不足的 情况下,值定自若,趁机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C.朱然胆识不凡,对事物有预见性。事先发觉马茂有负国恩,杯有奸诈之心。他上表孙权 表示对胜利稳操胜券,后来果传捷报。D.朱然品行高洁,备受礼遇。他虽然身高不满七尺,但有气度德行;病情加重后,孙权为他 的病饭不思,寝不安,孙权在他死后悲痛不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2)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参考答案:10. D 11. A 12. B13. (1)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镇定自若无一丝恐惧,激励官吏 士兵,趁间隙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2)朱然身高不满七尺,气度不凡,品行高洁。每次在战场,面临危急情况能够镇定自 若,更是超过一般人。【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 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 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 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 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语意为: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 姚泰的罪,杀了姚泰。张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交通”为古今异议词,不可断开。排除AC项。“垂发”中“垂”是“接近,快要”的意思,“事觉”是事情被发现了,所以“垂发”和 “事觉”这两个词之间应该断开。排除B项。加上标点符号为: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 退还。故选Do【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 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 名称类等等。A项,“节”应是“代表皇帝的身份”,“代表皇帝亲临”。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 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 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是镇守“江陵”不是“相中”。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 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 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 语境推断。第(1)句关键点:“晏如”:“镇定自若的样子”;“厉”:“激励”;“伺间”: “趁间隙”;“屯”:“军营”。第(2)句关键点:“盈”:“满,足”;“气候”:“气度”;“尤过绝人”:“更是 超过一般人”。【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 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 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 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 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 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 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朱然,字义封。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 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孙权非常惊奇朱然的才能,把 丹杨划分到临川郡,朱然担任太守。适逢山贼兴起作乱,朱然讨伐他们,十多天就平定 了。建安二十四年,跟随讨伐关羽,另外和潘璋到临沮擒获了关羽,升迁为昭武将军。虎 威将军吕蒙病重。孙权问:“爱卿如果一病不起,谁可代替您?”吕蒙回答说:“朱然胆 识不凡,我认为可以接任。”吕蒙去世,孙权授予朱然节杖,镇守江陵。魏派遣张郃等将 进攻江陵,张郃包围了江陵,朱然内外断绝。当时朱然城中士兵有许多得了浮肿病,能够 作战的只有五千人。张郃等堆起土山,靠近城池立起楼橹,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 都大惊失色。朱然镇定自若无一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隙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江陵 令姚泰带领军队在北门防守,见敌人众多,城中人少,粮食几尽,于是和敌人勾结,课划 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张郃等人不能攻克 江陵,于是撤兵返回。从此,朱然名震敌国,改封为当阳侯。赤乌五年,征讨相中。魏将 蒲忠、胡质各带领数千人,蒲忠在险峻的地方拦截,图谋截断朱然的退路,胡质作为蒲忠 的援兵。当时,朱然所统率的兵将先前已经派出去了,来不及收拢集合,于是带领帐下现 有的士兵八百人突然袭击。蒲忠战败,胡质等都撤退了。九年,又征讨相中。魏将李兴等 听到朱然孤军深入,率领步兵、骑兵六千人截断朱然的后路,朱然在夜间出击,军队反而 取得了胜利。在这之前,归义人马茂怀有奸诈之心,被发现后诛杀了,孙权非常愤怒。朱 然临出发时上奏折说:“马茂小子,竞敢辜负国恩。我如今承奉天威讨伐,战事定能取得 胜利,所缴获的物品,能够震耀远近之人,方舟塞满江面,使战利品蔚然可观,以消解上 上下下的愤怒。希望陛下记住我说的话,看我以后的行动。”孙权当时收起奏折没有拿出 来。如今朱然献上捷报,群臣上贺,孙权才举酒作乐,拿出朱然的奏折说:“这个人先前 就有奏折,我认为这一定难以办到,如今果如其言,朱然真可说是个明于见事的人啊。” 派遣使者授予朱然为左大司马的官职。朱然身高不满七尺,气度不凡,品行高洁。每次在 战场,面临危急情况能够镇定自若。孙权特地让朱然担任总大都督,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 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生病二年了,后来病情渐渐加重。 孙权白天为朱然的病情茶饭不思,晚上为朱然的病情睡不着觉。自创业功臣病重,孙权情 意所集中的,吕蒙最重,朱然其次。年六十八岁,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素服举哀,为之 悲痛不已。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唐珞字休璟,京兆始平人。曾祖规,为后周骡骑大将军。休璟少孤,授易于马嘉 运,传礼于贾公彦,举明经高第。为吴王府典签,改营州户四参军。会突厥诱奚、契 丹叛,都督周道务以兵授休璟,破之于独护山,数腋多,迁朔州长史。永淳中,突厥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死,朝廷议弃丰保灵、夏。休璟以为不可,而宗 从其言。垂拱中,迁安西副都护。会吐蕃破焉耆,安息道大总管韦待价等败,休璟收其溃 亡,以定西土,授灵州都督。乃陈方略,请复四镇。武后遗十:孝杰拔龟兹等城,自休璟倡圣历中,授凉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副大使。吐蕃大将曲莽布支率 骑数万寇凉州,入洪源谷,休璟以兵数千临高望之,见贼旗铠鲜明,谓麾下曰:"吐蕃自 钦陵死,赞婆降,莽布支新将兵,欲以示武,且其下皆贵臣酋豪子弟,骑虽精,不习战, 吾为诸君取之。乃被甲先登,六战皆克,斩二将,获首二千五百,筑京观而还。吐蕃来 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曰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今愿识之后嗟异, 擢为右武威、金吾二卫大将军。西突厥乌质勒失诸蕃和,举兵相攻,安西道闭。武后诏休璟与宰相计议,不少选,画 所当施行者。后曰:恨用卿晚。进拜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后i肖杨再思、李娇、 姚元崇等LJ: “休璟练知边事,卿辈I不当一。“改太子右庶子,仍知政事。累迁检校吏 部尚书。景龙二年致仕。延和元年卒,年八十六。休璟以儒者号知兵,自碣石逾四镇,其间绵地几万里,山川夷蛆,障塞之要,皆能言 之,故行师料敌未尝败。初得封,以赋绢数千散蜩其族,又出财数十万大为莹墓,尽葬其 五服亲,当时称重。(选自新唐书唐休璟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溃亡:溃散逃跑的士兵。A.休璟收其溃亡B.不少选,画所当施行者少选:一会儿。C.景龙二年致仕致仕:到任做官。D.尽葬其五服亲,当时称重当时:当时的人们。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日/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 /今愿识之B.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日/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 /今愿识之C.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日/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 /今愿识之D.吐蕃来请和/既宴/使者屡觇休璟后/问焉/对口/洪源之战/是将军多杀臣士卒/其勇无比 /今愿识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休璟富有军事才干。他对西北一带的地形地势了然于心,为边防出谋划策非常得 当,无论是用兵还是料敌未曾失败过。B.唐休璟作战知己知彼。他对进犯凉州的吐蕃军队的用兵意图和实力判断准确,并且果 断大胆地直接进攻,结果取得了大胜利。C.唐休璟颇受信任和重用。突厥引诱奚、契丹反叛时,都督周道务将军队委托给休璟; 武后多次采纳休璟的意见和谋略。1).唐休璟爱护族亲。他因为幼年丧父,所以对族人感情很深,拿得到的封赏周济族人, 还出钱大建坟墓,将五服以内已死的亲属全部改葬。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陈方略,请复四镇。武后遣王孝杰拔龟兹等城,自休璟倡之。(2)后请杨再思、李矫、姚元崇等日:“休璟练知边事,卿辈十不当一。” 参考答案:4 .C (致仕:辞官退休。).C5 .D (“因为幼年丧父,所以对族人感情很深”因果关系不成立。). (1)于是陈述制敌的策略,请求收复四镇。武后派遣王孝杰攻克龟兹等城,是唐休璟 建议的结果。(“复”“拔”“倡”各1分,大意2分)(2)武后责备杨再思、李娇、姚元崇等人说:“唐休璟熟知边疆事物,你们这些人十个 不顶他一个。”(“请” “练知”“当”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唐塔,字休璟,是京兆始平人。他的曾祖父唐规,是后周的骗骑大将军。唐休璟少年 时死了父亲,跟随马嘉运学习易,跟随贾公彦学习礼,参加了明经科考试名列前 茅。唐休璟任吴王府典签,后改任营州户曹参军。时逢突厥引诱奚、契丹反叛,都督周 道务把军队交给唐休璟,唐休璟在独护山打败突厥人,查点割取的所杀敌人的左耳,为数 不少,唐休璟升任朔州长史。永淳年间,突厥人包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死,朝廷商议放弃丰州而保卫灵州、夏 州。唐休璟认为不可以这样做,高宗听从了他的意见。垂拱年间,唐休璟升任安西副都 护。适逢吐蕃打败焉耆,安西道大总管韦待价等战败,休璟招收他手下溃散逃跑的士兵, 来平定西土,被任命为灵州都督。于是陈述制敌的策略,请求收复四镇。武后派遣王孝杰 攻克龟兹等城,是唐休璟建议的结果。圣历年间,唐休璟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副大使。吐蕃 大将曲莽布支率领骑兵数万侵犯凉州,进入洪源谷,唐休璟率兵数千登上高地眺望,见敌 军旗帜铠甲鲜明,对部下说:“吐蕃自从钦陵死去,赞婆投降,莽布支新近领兵,想显示 武力,而且他的部下都是显贵大臣、部落首领的子弟,他们虽然精于骑术,但不熟习作 战,我为诸君攻取他们。”于是披上铠甲先攻入敌阵,六战皆胜,斩杀敌人两个大将,斩 获敌人首级二千五百个,筑成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功绩,收集敌人尸首,封 土而筑成的高冢)而回。吐蕃来请和,朝廷设宴,吐蕃使者多次窥视唐休璟,武后询问原 因,使者回答说:“洪源之战,这位将军杀死我方很多士卒,骁勇无比,现在很想认识 他。”武后赞叹称异,提升唐休璟为右武威、金吾二卫大将军。西突骑乌质勒与众蕃失和,率兵互相进攻,安西道断绝。武后下诏令休璟和宰相商 议,没过多久,就筹划决定了应当施行的措施。武后说:“遗憾的是任用你晚了。”唐休 璟加官升爵为夏宫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武后责备杨再思、李怀、姚元崇等人说:“唐 休璟熟知边疆事物,你们这些人十个不顶他一个。”唐休璟转任太子右庶子,仍然主持政 事。多次升迁担任检校吏部尚书。景龙二年辞官退休。延和元年去世,终年八十六岁。唐休璟身为儒臣号称通晓用兵之事,从碣石到四镇,其间土地绵延几万里,山川的平 坦险阻,关塞的险要,他都能讲出来,所以用兵预测敌情不曾失败。最初得到封赏,把赋 绢数千匹分发下去周济族人,乂拿出数十万钱财大建坟墓,将五服以内的死去的亲属全部 葬进去,受到当时的人们的称赞推重。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汪静之先生写过一首小诗,但思想上似有些悲观。请你仿照这首诗的格式,仿写一首, 要求思想内容积极向上。(5分)时间是一根铁鞭,生命是一树繁花:一朵一朵地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参考答案:注意修辞、句式、思想内容三方面的要求。示例:时间是一把刻刀,生命是一块璞玉.;一点一点地雕刻,等到雕完的时候,把珍贵的 精髓展示给世界。7 .下面是某车辆管理所的验车流程图,请根据图中提示,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整 个验车流程表述完整。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6分)2号窄道大门 由费m人t到达车辆管理所后,由大门进入车道,车上 检测线,然后到接车点接车,O在,将历史视作可以随意消费的娱乐资源,肆意调侃、戏说、恶搞;或者将它当作表达自 己特殊意图(甚至政治倾向)的工具,任意改写、涂抹。这种行为的危害就是拒绝了历史 提供的各种文化经验进入现实的可能。历史被封存、消费,它所携带的经验和智慧也随之 消散,人类的发展进步就失去了根据,一个国家和民族由此陷入集体失忆,进而迷失前行 的方向。而且,现实失去历史的逻辑支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成为摇荡无根的浮 萍。漫长的历史之流,每一个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甚至留存下来的各种历 史器物,最终都演化为一个个承载文化价值意义的符码。历史的传承,一定意义上说就是 价值的传承。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包含着鲜明的价值取向。任何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 都是在已有的历史存在中发现价值,在形象化的阐释中重新做出价值判断。文学“虚无” 历史,终究是“虚无”价值,是否定和解构在历史中形成的民族文化价值。时下创作界最 流行的,是从所谓“还原历史”“人性发现论”出发,对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进行重塑。 其极端者,甚至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汉奸打造成正面角色,寻找所谓的人性,给予无原则 的同情。在这里,对汉奸形象的颠覆只是表象,真正颠覆的,是这个形象符号所承载的、 人们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忠诚与背叛、坚强与怯懦、光荣与耻辱的价值判断。文学 “虚无”历史,终将解构在历史长河中建立的文化共识,破坏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者张江,原载文学评论2014年第2期,有删改)8.下列对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虚构”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虚构”,和想象一样,是一种文学手法,带有作者的主观性。B.如果规避“历史的文本性”,“虚构”就等同于“虚无”历史。C.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中介入“虚构”,是为了更加逼真、形象地再现或表现历 史。I). “虚构”必须受到历史客观性的规约,是一种与客观性相交融的主观性。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三国志等史书,不同于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前者记载的全是过往时段内 真实发生过的“原生态历史”,后者含有想象虚构等主观性成分。B.文学“虚无”历史,否定历史的客观实在性,是受到后现代主义错误历史观的影 响。C.拒绝历史提供的各种文化经验进入现实,将导致个国家和民族迷失前行的方向。D.对已有定论的汉奸形象的颠覆,其实是对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判断、文化共识在检测线(1分)前停车(1分)。人(1分)进小屋登记(1分)。最后到大楼二层(1分)交款盖章(1分)。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稀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_o 甚至封存自己的 矿山,靠购买中国稀土满足其各行业对这一资源的需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大国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在世界上已经遥遥领先一些国家更是看准了便宜的“中国货”甚至连国际定价权都不在我们手中我国还不是稀土强国作为世界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A.B.C.D.参考答案:D此题考查语序排列和连贯。根据“甚至封存自己的矿山”可以知道,排列在最后的 一句应该是能够与“甚至”组成递进关系,且都是说一些国家行为的,就只有 才能衔接,故排除AC项。B项中和不能构成轻微转折关系,就必须在之 前加一个转折词语意才畅通,但原文没有转折词语,故排除B项。1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廉价药体现着社会的良心,在科学合理平抑药品价格、解决“看病 难”“看病贵”问题、促进大众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毕竟, 。, , , 。一个合理 的医药市场结构就是,既有价格较高的新药特效药,也有更多寻常草根能买能用的廉价药 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事关人的生命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支持更多人投身新药研发让大多数人能够买得起药、看得起病也要通过多元化杠杆工具挤出暴利的泡沫我们既要以灵活的定价机制和利润激励A.©©B. C.©©D.©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 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本题注意关联词“既 要也要”的搭配,同时思考“以灵活的定价机制和利润激励”的目的是什么,即 “支持更多人投身新药研发”;而“通过多元化杠杆工具挤出暴利的泡沫”的目的是“让大多数人能够买得起药、看得起病”。由此可以推断出正确选项为C项。六、写作(60分,共1题)1 L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二十出头的姑娘庄晓婷,是西部某贫穷山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晓婷 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贫穷状况尽一份 力;对晓婷有录取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晓婷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 生活;而晓婷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 梦。面对晓婷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 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试题解析:这是一个关于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话题材料,晓婷是偏远地区瑶族的第一个大学 毕业生,临近毕业,是满足家乡父老愿望回乡做教师,还是进入著名外企获得优质生活, 亦或自主创业实现创业梦,她犯难了。为改变家乡的贫困状况出力,是父老乡亲的愿望, 或许也是她的梦想,但回乡村做教师,地域、职业和待遇恐怕不是自己所想;到著名外企 工作,置身于繁华之地,发挥专业特长,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创造优质的生活,有着很大 的吸引力,可有负父老乡亲愿望,甚至会少一点家国情怀;至于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环境 感召下,既能实现自主创业,又能够把民族服装推介出去,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但仅 仅受潮流的吸引,盲目行动,且创业需要一定的条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自己不一定完 全准备好了。表面是职业选择上,其实是思想、心态、观念等认识上纠结。这也许就是她 犯难的原因。本题的立意。写作通过对某一种就业或创业的选择分析,针对他们浮躁不定的就业心态和 观念,指出当代大学生要具有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从而引领他们就业或创业既要实现 自我价值,更应该有社会价值。主要角度:(1)选择回家乡回边远地区改变家乡贫困面 貌。可写职业选择与社会价值关系。(2)选择到著名企业发挥专业特长。可写职业、专 长、个人价值等关系。(3)随心选择自主创业实现创业梦想。可写创业、梦想、个人价 值及社会价值等。的解构。10.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文学“虚无”历史的本质。(3分)参考答案:8. Bo【规避”历史的文本性”,错误。应该是规避“文本的历史性”。Ao 三国志等史书(历史著作),与历史小说(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实质 并非不同,因为它们都是以文本形态呈现和存在的“被叙述的历史”,也即“历史文 本”,而不是“历史本体”或“原生态历史”,所以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这种 主观性是在客观历史事实规制下的“有限主观性”。只不过,三国志等史书和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相比较,主观性淡薄一些。文学“虚无”历史,本质是:怀疑和否定历史的客观实在性。否认历史和现实之 间的关系(连续性),即认为历史以脱离现实而存在。否定和解构以历史为载体的 文化价值体系(或在历史中形成民族文化价值;或解构在历史中形成的文化共识,破 坏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答出一点得1分,要求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共计3 分。)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群己之辩”始于孔子,是对于群体和自我关系的讨论、探究和反 思,包括自我和群体(国家)、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指个人的立身成德,“立人”则指立他人和促进群体的完满 和谐。从先秦儒学到程朱理学的演变,总体而言,在群己关系上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 念基本是“群体重于个人”,特别强调个人对于群体的义务责任?这利于激发当代学生的 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也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儒文化倡导的“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以和谐的人际关系、群体和合、社会稳定有序为条件和基础,因为身 与家、家与国是 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儒文化主张用“仁爱”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 系。针对学生过分强调自我的思维,进行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 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履行社会义务,有其现实意义?人的生活可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义利之辩”中义与利的关系即人的精神生活 和物质生活、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对待义利关系问题的主流价值取 向是重义轻利,儒家向来强调精神生活优于物质生活、道德原则高于物质利益,但对于义 利关系的认识也有一个从“重义轻利、以义制利”到“义利并举、以义导利,的过程。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他看重义的同时,也肯定利有其合理性,只是强 调要“义以为上”和“见利思义”,凡是符合道义的正当的利益才可以考虑。“义”与 “利”的冲突在当今更为激烈明显,一些学生过分追求现实功利,过分扩张物质欲求。 因此,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继承这种“以义导利”的义利观。“天人之辩”是指对于天和人关系的讨论、探究和反思,总体而言,从先秦儒学 到程朱理学,在天人关系上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基本上是“天人合一”思想。孔于 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但同时他也强调“畏天命”的必要性。孟子则 明确提出了 “天人合一”思想。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可见,儒学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具有注重人文价值理性之特点的。这种思想中 高扬的人文价值理性,对遏制当代社会存在的科技理性、工具理性将会发挥积极作用。针 对一些学生存在生活迷茫、精神空虚等问题,要引导他们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的精神。此外,要继承和弘扬这一思想中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讲究人与自然 的和谐相处和顺应天时,对自然抱有一种敬畏的态度,顺应自然才能更好地使社会存在和 发展。(摘编自杜卫 用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教育).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群己之辩”包括自我和他人、自我和群体的关系,仲尼的“己欲立”指个人的立身成 德,“立人”则指立“他人和群体”。B.儒家传统文化以和谐的人际关系、群体和合、社会稳定有序作为条件和基础,倡导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C.孔子看重义,又肯定利的合理性。他强调要“义以为上”和“见利思义”,认为凡不符 合道义或不正当的利,都要自觉舍弃。D.整体来看,从先秦儒学到程朱理学,对天人关系的价值观念基本上是秉承孟子提出的 “天人合一”思想。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人在“群”与“己”两个维度上都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仁者必须既要“自立” 又要“立人”,从而形成儒文化的“仁爱B.儒家强调精神生活和道德原则,但也有一个从“重义轻利、以义制利”到“义利并举、 以义导利”的认识变化过程。C.在当今激烈的“义”“利”冲突中,学生要以“义”去规约筛选,当只能选择其一时, 应“义以为上”或“以义为重”。D.儒学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中高扬的人文价值理性对遏制我们当代社会存在的工具理 性、科技理性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