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春秋〉三传》第六-整本书阅读系列《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解析版).docx
-
资源ID:72723811
资源大小:35.3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07《〈春秋〉三传》第六-整本书阅读系列《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解析版).docx
经典常谈名著阅读与练习07春秋三传第六【内容梗概】春秋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 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 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 谷梁传。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 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 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 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是因为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 季举行。而作为五经之一的春秋,相传是孔子修订的鲁春秋。古 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左传、公羊传、 毂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征实与否,倒在其次。春 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是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 里见教训;二是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国家,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 一统的理想。【原文呈现】春秋三传第六“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 用这个名字。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但是后世不传了。传下的只有一部鲁春秋,春秋 成了它的专名,便是春秋经了。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他编。鲁哀公十 四年,鲁西有猎户打着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看定是个不祥的东西,将它扔了。这 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 唉唉!我的道不行了! ”说着流下泪来,赶忙将袖子去擦,泪点却已滴到衣襟上。原来麟是 个仁兽,是个祥瑞的东西:圣帝、明王在位,天下太平,它才会来,不然是不会来的。可是 那时代那有圣帝、明王?天下正乱纷纷的,麟来的其不时候,所以让猎户打死;它算是倒了 运了。孔子这时已经年老,也常常觉看生的不是时候,不能行道;他为周朝伤心,也为自己 伤心。看了这只死麟,一面同情它,一面也引起自己的无限感慨。他觉得生平说了许多教; 当世的人君总不信他,可见空话不能打动人,他发愿修一部春秋,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 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深切著明的多。他觉得修成了 这部春秋,虽然不能行道,也算不白活一辈子。这便动起手来,九个月书就成功了。书 起于曾隐公,终于获麟;因获麟有感而作,所以叙到获麟绝笔,是纪念的意思。但是左传 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日:“肤得寇准,犹文 皇之得魏微也。”(选自宋史寇准传)【注】三传:左氏传公羊传敕梁传。符移:官府征调救命文书。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准方进取,可欺君邪?(2)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0. (1)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能欺骗君主呢?(2)寇准于是就拽住皇 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11.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解析】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 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 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 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进取"辄"引""令 等字词的翻译。11 .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 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 征。如“准方进取,可欺君邪?表现了他为官清正的品格。“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表现了 他敢于直谏的性格。译文:寇准年少的时候英武豪迈,通晓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时,考 取了进士。宋太宗选取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常常会(被)免职 离开。有的人让寇准增加年龄,(寇准)阿I答说:“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可以欺骗皇上 呢?”后来考取了(进士),被授官大理评事。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次到征收赋税 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来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 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郛州通判。(后来)被征召到 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正赶上(皇上) 卜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诉说利益与损害,皇帝更加重视他。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 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桂。曾经在宫殿里当面向皇帝反映情况,话语不符合(皇帝的意思), 皇帝生气(地)站起身来,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 皇上因此嘉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如同唐太宗得到了魏徽啊。” 三、现代文阅读(2022黑龙江大庆统考二模)阅读下列说明性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何尊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其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 “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 的说法。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摆夷狄, 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教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 已经犷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褒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唐代孔颖达疏:“华夏 为中国也。“"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 是指京师(首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 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 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 中原王朝称为"中国,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国一 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现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 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中华" 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 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 今。“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注释】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2 .下列选项,表述不得令文意的一项是()A.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嚷公二十六年,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B.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国内、内 地。C.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中国”一名从未作为一个王朝或政权的正式国名,它仅仅 是一种地域观念。D."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六种不同概念。13 .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14 .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5 .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答案】12. D 13.时间顺序14.引用(引资料)。本文引用大量文献资料,充分具体 地说明“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5.本文说明了“中国一 词的演变历史。【解析】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辨析。D.不符合文意。原句在第段“,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 来,有以下六种概念",选项把"大致来说换成"而有",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违背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原则。故选Do.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及其作用。说明文有三大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从全文的内容来看,本文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句:“何尊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是“中国 字最早的文字记载“左传庄公三十一年""公羊传禧公四年"“左传襄公二十六 年"“史记武帝本纪“史记汉书"“三国志""辛亥革命",可以判定为时间顺 序。13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 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J'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 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通读全文可知,文中引用大量文献资料,例如: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 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 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史记武帝本纪:"天 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等,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中国”一词的演 变历史。14 .考查概括说明内容。需要通读全文,理清说明脉络。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一词,第段介绍“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第-段说明 “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因此本文的说明内容是:说明了"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2020春天津九年级天津一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回答小题。“中国” 一词的前世今生何尊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 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 的说法。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携夷狄, 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 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硫:“华 夏为中国也。”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 一是指京师(首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 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 “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 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 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中国” 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国” 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 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 “九州” “四海” “神州”等 称呼。“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 “中华” 一词。随着版 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九州”之名,起于 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有删改) 【注释】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5 .对本文的说明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一词的前世今生。B."中国"一词的演变历史。C. “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以后。D. “中国一词的含义。17 .第自然段没有使用的说明方法是()A.作诠释B.下定义C.作引用D.举例子18 .下列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B.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国内、内 地。C.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中国"一名从未作为个王朝或政权的正式国名,它仅仅 是一种地域观念。D.,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六种不同概念。【答案】16. B 17. B 18. D【解析】16.考查概括说明内容。需要通读全文提炼归纳。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一词, 第段介绍“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何尊上的“宅兹中国。第一段说明“中国”一 词的演变历史:此时(春秋末年)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中国一 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 为,中国,:,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 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因此本文的说明内容是:说明了"中国一词的演 变历史。故选B。17 .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第自然段中,解释“中国”一词因所指对象不同而产生的不同 含义,是作诠释;“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和“史 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是引用诸葛亮的话与史记中 句子增强说明的权威与真实,是作引用;“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是对"中国”一词指天子直接统治地区举了实 际用例,是举例子。第段中没有用下定义。故选B。18 .考查内容理解。D不符合文意。原句在第段“,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 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选项把“大致来说删去,在“不同的含义”前添 上“六种”,估计说法成了确切说法,太绝对而与事实不符,违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原则。故选D。里所载的春秋经,获麟后还有,而且在记了 “孔子卒”的哀公十六年后还有:据说那却 是他的弟子们续修的了。这个故事虽然够感伤的,但我们从种种方面知道,它却不是真的。春秋只是鲁国 史官的旧文,孔子不曾掺进手去。春秋可是一部信史,里面所记的鲁国日食,有三十次 和西方科学家所推算的相合,这决不是偶然的。不过书中残阙、零乱和后人增改的地方,都 很不少。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西元前722481);后世 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春秋时代。书中纪事按年月日,这叫作编年。编年是在史学上是个大发 明,这教历史系统化,并增加了它的确实性。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 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所记的齐桓公、晋文公的霸 迹最多;后来说“尊王攘夷”是春秋大义,便是从这里着眼。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像晋国董孤不怕权势,记“赵盾 弑其君”,齐国太史记“崔杼弑其君”,虽杀身不悔,都为的是征实和惩恶,作后世 的鉴戒。但是史文简略,劝惩的意思有时不容易看出来,因此便需要解说的人。国语记 楚国申叔时论教太子的科目,有“春秋”一项,说“春秋”有奖善,惩恶的作用,可以戒劝 太子的心。孔子是第一个开门授徒,拿经典教给平民的人,鲁春秋也该是他的一种科目。 关于劝惩的所在,他大约有许多口义传给弟子们。他死后,弟子们散在四方,就所能记忆的 又教授开去。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所谓春秋三传里,所引孔子解释和 评论的话,大概就是检的这一些。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征实与否,倒在其次。按三传的看法,春秋 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这是一;夸扬霸 业,推尊周室,亲爱中国,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这是二。前者是人君的明鉴, 后者是拔乱反正的程序。这都是王道。而敬天事鬼,也包括在王道里。春秋里记灾,表 示天罚,记鬼,表示恩仇,也还是劝惩的意思。古代记事的书常夹杂着好多的迷信和理想, 春秋也不免如此;三传的看法,大体上是对的。但在解释经文的时候,却往往一个字一 个字的咬嚼,这一咬嚼,便不愿上下文穿凿傅会起来了。公羊、毅梁,尤其如此。这样咬嚼出来的意义就是所谓“书法”,所谓“褒贬”,也就是所谓“微言”,后世 最看重这个,他们说孔子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笔”是书,“削”是不 书,都有大道理在内。又说一字之褒,比教你作王公还荣根,一字之贬,比将你作罪人杀了 还耻辱。本来孟子说过,“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那似乎只指榻括的劝惩作用 而言。等到褒贬说发展,孟子这句话倒像更坐实了。而孔子和春秋的权威也就更大了。 后世史家推尊春秋,承认这种书法是天经地义;但实际上他们并不照三传所咬嚼出来的 那么穿凿傅会的办。这正和后世人尽管推尊毛诗传笺里比兴的解释,实际上却不那样穿 雷傅会的作诗一样。三传,特别是公羊传和毂梁传,和毛诗传笺,在穿凿解经 这件事上是一致的。三传之中,公羊,毂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公、毂以解经为主, 所以咬嚼得更利害些。战国末斯,专门解释春秋的有许多家,公、毂较晚出的而仅存。 这两家固然有许多彼此相异之处,但渊源似乎是相同的;他们所引别家的解说也有些是一样 的。这两种春秋经传经过秦火,多有残阙的地方;到汉景帝、武帝时候,才有经师重加 整理,传授给人。公羊、毂梁只是家派的名称,仅存姓氏,名字已不可知。至于他们解经的 宗旨,已见上文;春秋本是儒家传授的经典,解说的人,自然也离不开儒家,在这一点 上,三传是大同小异的。左传这部书,汉代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这个左丘明,有的说是“曾君子”,有 的说是孔子的朋友:后世又有说是鲁国的史官的。这部书历来讨论的最多。汉时有五经博 士。凡解说五经自成一家之学的,都可立为博士。立了博士,便是官学;那派经师便可作官 哽禄。当时春秋立了公、毂两家。后来虽一度立了博士,可是不久还是废了。倒是民间 传习的渐多,终于大行!原来是公、毅不免空炎,左传却是一部仅存的古代编年通史(残 缺又少),用处自然大得多。左传以外,还有一部分国记载的国语,汉代也认为左 丘明所作,称为春秋外传。后世学者怀疑这一说的很多。据近的研究国语重在“语”, 记事颇简略,大约出于另一著者的手,而为左传著者的重要史料之一。这书的说教,也 不外尚德、尊天、敬神,爱民,和左传是很相近的。只不知著者是雄。其实左传著 者我们也不知道,说是左丘明,但矛盾太多,不能教人相信。左传成书的时代大概在战 国,比公、毅二传早些。左传这部书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 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但迷信卜筮,所记祸福的预言,几乎无不应脸; 这却大大违背了征实的精神,而和儒家的宗旨也不合了。晋范宁作毅梁传序说:“左氏 艳而富,其失也巫”;“艳”是文章美,“富”是材料多,"巫"是多叙鬼神,预言祸福。这 是句公平话。注左传的,汉人就不少了,但那些许多已散失;现存的只有晋杜预注,算 是最古了。杜预作春秋序,论到左传,说“其文缓,其旨远”,“缓”委婉,“远”是 含蓄。这不但是好史笔,也是好文笔o所以左传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左传的文学本领,表现在辞令和描写战争上,春秋列国,盟会颇繁,使臣会说话不会说 话,不但关系荣辱,并且关系利害,出入很大,所以极重辞令。左传所记当时君臣的话, 从容委曲、意味深长。只是平心静气的说,紧要关头却不放松一步,真所谓恰到好处。这固 然是当时风气如此,但不经左传著者的润饰工夫,也决不会那样在纸上活跃的。战争是 个复杂的程序,叙得头头是道,已经不易,叙得有声有色,更难;这差不多全靠忙中有闲, 透着优游不不迫神儿才成。这却正是左传著者所擅长的。注释:左传宣公二年。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史记孔子世家。孟子滕文公下。史记卜二诸侯年表序说是“鲁君子”,汉书刘歆传说“亲见夫子”,“好恶 与圣人同”,杜预春秋序说是“身为国史”。参考资料洪业春秋传引得序【随文练习】一、根据原文填空1 . “春秋”是古代的通称。2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3 .春秋三传:、。4 .本是儒家传授的经典,解说的人,自然也离不了儒家,在这一点上,三传是大同小异的。5 .迷信卜筮,所记祸福的预言,几乎无不应验;这却大大违背了_的精神,而 和儒家的宗旨也不合了。6 .三传之中,公羊,毂梁两家全以为主,左氏却以为主。7 .左传相传为汉代鲁国所作。【参考答案】1.记事史书.编年体2 .左传公羊传敕梁传.春秋3 .征实.解经叙事4 .左丘明二、阅读语段,完成后面小题春秋三传第六“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 用这个名字。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但是后世不传了。传下的只有一部鲁春秋,春秋 成了它的专名,便是春秋经了。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他编。鲁哀公十 四年,鲁西有猎户打着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将它扔了。这 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 唉唉!我的道不行了! ”说着流下泪枭,赶忙将袖子去擦,泪点却已滴到衣襟上。原来麟是 个仁兽,是个祥璃的东西:圣帝、明王在位,天下太平,它才会来,不然是不会来的。可是 那时代那有圣帝、明王?天下正乱纷纷的,麟来的真不时候,所以让猎户打死;它算是倒了 运了。孔子这时已经年老,也常常觉着生的不是时候,不能行道;他为周朝伤心,也为自己 伤心。看了这只死麟,一面同情它,一面也引起自己的无限感慨。他觉得生平说了许多教; 当世的人君总不信他,可见空话不能打动人,他发愿修一部春秋,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 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深切著明的多。他觉得修成了 这部春秋,虽然不能行道,也算不白活一辈子。这便动起手来,九个月书就成功了。书 起于鲁隐公,终于获麟;因获麟有感而作,所以叙到获麟绝篦,是纪念的意思。但是左传 里所载的春秋经,获麟后还有,而且在记了 “孔子卒”的哀公十六年后还有:据说那却 是他的弟子们续修的了。这个故事虽然够感伤的,但我们从种种方面知道,它却不是真的。春秋只是鲁国 史官的旧文,孔子不曾掺进手去。春秋可是一部信史,里面所记的鲁国日食,有三十次 和西方科学家所推算的相合,这决不是偶然的。不过书中残阙、零乱和后人增改的地方,都 很不少。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西元前722481):后世 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春秋时代。书中纪事按年月日,这叫作编年。编年是在史学上是个大发 明,这教历史系统化,并增加了它的确实性。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 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所记的齐桓公、晋文公的霸 迹最多;后来说“尊王接夷”是春秋大义,便是从这里着眼。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像晋国董狐不怕权势,记“赵盾 弑其君”,齐国太史记“崔杼弑其君”,虽杀身不悔,都为的是征实和惩恶,作后世 的鉴戒。但是史文简略,劝惩的意思有时不容易看出来,因此便需要解说的人。国语记 楚国申叔时论教太子的科目,有“春秋”一项,说“春秋”有奖善,惩恶的作用,可以戒劝 太子的心。孔子是第一个开门授徒,拿经典教给平民的人,鲁春秋也该是他的一种科目。 关于劝惩的所在,他大约有许多义传给弟子们。他死后,弟子们散在四方,就所能记忆的 又教授开去。左传、公羊传、皴梁传,所谓春秋三传里,所引孔子解释和 评论的话,大概就是检的这一些。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征实与否,倒在其次。按三传的看法,春秋 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这是一;夸扬霸 业,推尊周室,亲爱中国,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这是二。前者是人君的明鉴, 后者是拔乱反正的程序。这都是王道。而敬天事鬼,也包括在王道里。春秋里记灾,表 示天罚,记鬼,表示恩仇,也还是劝惩的意思。古代记事的书常夹杂着好多的迷信和理想, 春秋也不免如此;三传的看法,大体上是对的。但在解释经文的时候,却往往一个字一 个字的咬嚼,这一咬嚼,便不愿上下文穿苗俾会起来了。公羊、毂梁,尤其如此。(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改)1 .文章开头两段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2 .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但在解释经文的时候,却华存一个字一个字的咬嚼,这一咬嚼,便不愿 上下文穿凿傅会起来了。3 .春秋的内容有哪些?春秋在当时有哪些作用?【参考答案】1 .内容:介绍了春秋得名的由来;孔子编撰春秋的原因。作用:使得读者对春秋得名和编撰原因有所了解;引出下文对春秋的进一步介 绍;故事导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 . “往往”是“通常”的意思,是指解释经文的时候,通常会一个字一个字的咬嚼, 体现出止血的严谨,但是又不是所有的、亳无例外的咬嚼,“往往”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3 .内容: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 见教训;这是一: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中国,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这 是二。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变式练习】一、选择题1. (2020山东潍坊统考一模)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尔基,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 的代表者。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 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C.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中国传统戏剧都属于 话剧。D.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答案】C【详解】C.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故选C。2. (2020江苏徐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 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歌体裁,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 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下层 人民的苦难生活,如十五从军征等。B.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C.范仲淹,明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D. “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指史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贬官; "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指国风和离骚。【答案】C【详解】C.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故选C。3. (2020山东临沂统考一模)下面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 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 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 史散文巨著。D.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是一部断代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 史实。【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故选D。4. (2020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 中途先走叫“失陪B.赠序,文体名,古代送别会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后来发展到是赠言 的文章都叫赠序,内容多为勉励,推崇,赞许之辞。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 秋三传D.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 娜卡列尼娜复活0【答案】C【详解】C.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5. (2019春湖南邵阳九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三传指的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B.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壮飞,是改良主义思想家、宣传家。著作有少年中国 说谭嗣同。C.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小说有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戏剧有茶馆龙须沟等。D.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何体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吴承恩。【答案】B【详解】B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号"壮飞的是谭嗣同。梁启超号"任公和"饮冰室主人”。6. (2017春江苏连云港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 作,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 官左丘明所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B.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 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 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 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C.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刺齐王,齐王纳谏。D.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战国时期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应该是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用一个兼语句式巧妙地点明了文章内容的 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邹忌讽刺齐王说法不对,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 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7. (2022辽宁阜新统考二模)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这是冰心繁尾春水中的一首小诗,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B.在红岩中因甫志高背叛,许云峰在印挺进报时被抓,他在临危时挂出了扫帚保 卫了党。C.欧阳修,字永书,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足“唐米散文八大家 之一。我们初中学过他的醉翁亭记。D.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 明所作,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B.红岩中,因甫志高背叛,许云峰在印挺进报时被抓,成岗急中生智把扫帚挂在窗 口保护大家。并非"许云峰":故选Bo(2022辽宁葫芦岛统考二模)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 名著,旧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香山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 过他的作品醉翁亭记。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爱莲说 马说同属这种文体。D.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 著作,现存33篇。【答案】B【详解】考查文学常识。B.”又号香山居士表述有误,应该是“又号六一居士。故选Bo(2022山东临沂统考二模)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 品德修养评定褒贬,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谥号 “韩昌黎",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谥号“文忠”。 B.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了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左传是以年代为线 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史书,西汉司马迁历尽艰辛撰成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了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口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的“岱宗指“泰 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D.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都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 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的反映出当时士 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答案】A【详解】A.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和“昌黎先生",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 所以A项“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谥号,韩昌黎,”表述不正确; 故选A。二、文言文阅读(2018江苏苏州统考中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日:“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 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其敢后期。累迁殿中永、 通判郭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 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铃。尝奏事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