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民族音乐教学的融创之境.docx
走向民族音乐教学的融创之境一走向民族音乐教学的融创之境民族音乐是苏少版音乐教材的重要内容 之一。音乐教学中,基于民族音乐的本体特征和学生的成长需要,将民族音乐 的精髓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田里种下民族音乐的种子,让师生走 向共生的融创之境,是笔者矢志不渝的追求。1 .融乐:精选内容,悠然设境。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古乐名曲和优秀民 歌。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对民乐的情感也*不相同。欣赏时,笔者采用整 体感受、分段欣赏、提问、讨论、对比、表演、启发联想等方法,增进学生的 音乐理解力和感悟力,让学生融入民族音乐的情境之中。值得注意的是,选乐 作品时,一要结合教材内容,二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在欣赏古琴曲时,教师可以在幽幽的琴声中向学生介绍:古琴 是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弹拨乐器,神农氏曾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最 初的琴,诗经中有琴瑟击鼓的故事,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伯牙鼓琴的典故 悠然设境,情景交融,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历史故事中了解古琴,在厚重的音乐文化 中浸染心灵。教师出示古琴的图片,介绍古琴的历史,学生聆听古琴曲,感受 古琴曲的旋律变化,理解梅花傲雪凌霜的品质,领悟古人刚正不阿的品 格。这样的教学,既丰厚了乐曲的文化背景,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加深了 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悟。,2 .融情:音画共赏,怡然入境j在民乐欣赏教学中,与其枯燥地讲,不如充分利用学生的眼睛,引导学生一 边听音乐,一边看音乐,教学中,笔者总结出视听结合、音画共赏的方法,且效果 颇佳。如,在让学生欣赏民乐合奏传边寨时,如果仅让学生听音乐,那么, 学生则较难走进音乐;若配上,学生便可以直观地看见民族管弦乐团中那些具体 可感的民族乐器,看到全情投入的民乐演奏家和四射的指挥家在音画欣赏中,当 学生看到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外国朋友用经久不息的掌声祝贺我国民 族乐团演出成功的画面时,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3 .融心:顺应学情,享受美境。j现在的学生对民乐、民歌普遍会有一种距离感,如何缩短这个距离呢笔者 立足于学生的喜好,巧妙利用名人效应,从学生的追星兴趣入手,因势利导,引领 学生正视、美视我国的民族音乐。比如:笔者抓住班上大部分学生喜欢周杰伦的 契机,带领学生对周的音乐作品进行了演唱、分析和欣赏。如,引导学生聆听分 析青花瓷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是如何与西方音乐元素完美结合的。演唱 启发学生找出歌曲的主干旋律音:1。2. 3。5。6,且这五个音就是我国最典型 的五声调式,而我国民族乐器琵琶、二胡、竹笛以及葫芦丝的巧妙使用,则让整 首歌曲的伴奏充满了民族风情。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中慢慢感受 到了民乐的魅力,同时,也地培育了他们对民族音乐的鉴赏力。4 O融通:纵深延展,立体造境。走向课外,打开学生的眼界。对于学生而言,校外民族音乐教育,比校内教 育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因此,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应走出课堂、走 出学校,这样既能检验学校音乐教育的水平,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 实现校内外的无缝对接与融通.为提升民族音乐教学水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 建民乐队、合唱队,演奏民族音乐,教唱民族歌曲,或组织*种民族音乐会,或 参加*级民乐比赛,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促普及,使学生普遍接受民族音乐教 育。贴近地域,丰厚学生的素养。戏曲音乐是民乐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戏曲 音乐品种繁多,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剧种,这些剧种在行腔、道白、 武打、服饰等方面*具特点。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引领每一个学 生亲近地域戏曲文化,走近名家,感受戏曲的魅力。例如:在教学苏少版音乐五下欣赏戏曲这一单元时,由于学生对昆 曲、豫剧、越剧、*戏等剧种比较陌生,有的学生甚至比较排斥。于是,学生 欣赏时,笔者让学生模仿、表演*剧种的造型、武打动作等,以此激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增进学生对戏曲的了解。然后,笔者给学生呈现相关剧种名家、大家的 作品选段,并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表演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渐渐地,学生将陌生 的剧种和鲜活的人物串联在一起,将戏曲名家和深厚的文化勾连在一起,对戏曲 产生了兴趣。让书本上的民乐知识与极具地域特色的乡土民乐水交融,让精彩的课堂学 习与生动活泼的相得益彰.如此,便会在悄然间拨动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 弦,日积月累,学生的音乐素养便会越发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