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 及答案.docx
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总分值:120分、积累运用(共28分)1.以下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岸芷汀兰(ting)忧谗畏讥(chdn)1.以下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岸芷汀兰(ting)忧谗畏讥(chdn)A.林壑尤美(总)觥筹交错(gGng)B .淫雨霏霏(fei)水声潺潺(chdn) C.山肴野藏(sfi)日星隐曜(ydo)D.薄暮瞑瞑(niing)朝晖夕阴(hui)橘倾楫摧(qidng)香衣炉火(cfl)心旷神怡(yi) 彳区偻提携(Ibu)浩浩汤汤(shang) 雾淞沆砺(dang)导析:A B项,“蠹”应读cui;C项,“偻”应读Hi;D项,“瞑瞑”应 为“冥冥”。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A.增其旧制(制度)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 B.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消散)C.把酒问青天(端着)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 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 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 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8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2分)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临溪而渔渔:捕鱼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太守谓谁谓:为,是 .以下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D )A.太守之乐其乐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C.醉能同其乐其如土石何D.负者歌于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导析:D 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指重修 岳阳楼这件事;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代词,指大家/ 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D项,都是介词,在。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感到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 乐为快乐啊。21 .本文写于作者被贬滁州的第二年,却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 哪几种“乐”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答案:主要表现的“乐”有: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 乐、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世情怀。(四)(8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 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香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物,天与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 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那么已心飞湖上也。午刻 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 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 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 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簧帖子。至十九日,石羽兄弟 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东阿王:曹植。洛神:洛水的女 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净寺:西湖 南岸的净慈寺。22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2分)人鸟声俱绝绝:消失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尽力从武林门而西西:向西即棹小舟入湖即:立即.概括两文抒发的不同情感。(3分)答案:甲文抒发作者遗世独立、特立独行、超然脱俗的情怀;乙文抒发 作者春游西湖无法抑制的欣喜之情。23 .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答案:甲文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雪后的西湖;乙文用生 动的比喻、排比来写春天的西湖美景扑面而来,如“山色如娥,花光如 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参考译文:(乙)从武林向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这 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午间进入昭庆寺,用茶过后,立即划小船 进入湖中。山的颜色像美女的黛眉;桃花红艳艳的,像少女的面颊;温 风拂面,使人如饮醇酒;微波荡漾,像绫罗一般(轻软)。(我)刚刚抬头 (一看),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是如痴如醉了。这时(我)想用一个词语来 描写(这光景),竟然想不出来,大约像东阿王曹植最初见到洛神时一 样。我游西湖就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过的僧 房。浏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 些景致,没有全面观赏。第二天一早收到了陶石簧的帖子。到了十九 日,石簧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 间凑到一起了。(五)(14分)朋友们来看雪吧迟子建先说胡达老人吧。我脚上穿的毡靴是胡达老人送的,是泡皮做成 的,又轻便又暖和。我被大雪围困在东北冰城已有三天,是胡达老人赶 着马爬犁把我接到乌回镇的。他七十多岁,终日穿着一件山羊皮大衣, 胸口处老是鼓鼓的,一个酒葫芦就掖在里面。我到达乌回镇的当夜, 他就醉醺醺地来敲门。胡达老人来找我的目的是看我那只栗色皮箱。我想起来他接我的 时候就对皮箱产生了兴趣。我就把皮箱从炕上搬到火炉旁,嗒嗒按下 锁鼻子,将箱子翻开。那嗒嗒两声响起的时候,他的薄耳朵也跟着微妙 地颤抖着。他凑近那个皮箱,先是目不转睛地看,然后便是一样一样地 用手拈起里面的东西,放到眼睛下仔细地瞧。照相机、微型录音机 他看东西的时候表情格外丰富,一会儿惊讶,一会儿扫兴,一会儿又是 愤怒(他不满意我把布娃娃掖在里面,认为这是要闷死她)。我把耳机 塞进他的双耳,放了一段音乐给他。他最初听到音乐的时候吓得一跳 老高,“哎哟”叫着,酒葫芦也被甩在地上。他说:“这音打哪儿来?” 不过他听了一会儿就习惯了。当我帮他摘下耳机,他嘟嘟嚷嚷地说: “这音不好,闹。”胡达老人看够了我的皮箱,又问我在乌回镇住多久, 一个人怕不怕。我说要待到开春后才走,我在城市里也一个人住,没什 么害怕的。他便对我说,你要是害怕,我就唤鱼纹来跟你做伴。对了, 他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媳(大儿媳刚死),一大群孙儿。他最喜欢的是二 儿子家七岁的鱼纹。第二天早晨,我在门口发现了这双毡靴。我不知道是谁悄悄送来的。问邻居大嫂,她一看便说:“这是胡达老人的手艺。”你们问我照片左上角的那串草编铜钱,它是鱼纹送给我的。记得 是某一个中午,我刚吃完饭,一个小孩子推门进来了(我像当地人一样 不锁门),他就是鱼纹。他穿件蓝布棉袄,脸蛋冻得通红。他进了门口 被热气给熏了个激灵。他说:“我能换你的东西吗?"我问:“你是谁?”“鱼纹呀。”他挺骄傲地说着,仿佛我到了乌回镇没听说过他,是大逆 不道的。我便笑了。鱼纹从怀中取出一串草编的铜钱,对我说:“它不 能当真的钱用,可是比真的钱好看。”我问他想换我的什么东西,他挺老练地说他得先看看我的货。我 便把一些零碎东西拿给他。鱼纹留下的那串草编铜钱被我当成装饰挂 在墙上。我告诉你们这里的人是如何过年的吧。他们一进腊月就开始 忙年,屠宰家禽、做新衣、蒸干粮、除尘,一直忙到除夕的早上才罢休。 无论男女老少都里里外外换上新衣。老人们挂灯笼,家庭主妇忙着祭 祖,小孩子那么将兜里装满瓜子到处跑。应邻居大嫂的热情邀请,我是在 邻居大嫂家过的除夕,刚回到家里,门就被撞开了。一股白炽的寒气中口通”地跌下一个小人,不住地给我磕头,磕得真响啊,鱼纹来讨压岁 钱来了。我给了他五十元钱,鱼纹将钱拿在手中,说是要买几个小礼花 留待正月十五拿到他爷爷的院子里放。我便问他爷爷在哪过年。鱼纹 一梗脖子笑着说:“还不是跟往年一样?爷爷在每个儿子家的炕沿都沾 沾屁股,然后就背着手回他自己住的房子。”“你爷爷年年都这样?"我问。“年年是这样。”鱼纹说,“他就喜欢我,每年正月十五我都去给 他放花。”正月十五的那天早晨,我还躺在炕上借着炉火的余温续懒觉,邻 居大嫂忽然慌慌张张地进来告诉我,胡达老人没了。我在胡达老人的家里见到了鱼纹。他通身披孝,也许因为泪水的 浸润,眼睛更显明亮。他见了我,现出一种大人才有的凄凉表情。正月 十五的夜里有许多人为胡达老人守灵,长明灯在寒风中瑟瑟抖动。鱼 纹点燃了那几簇礼花。他每放一个都要说话:“爷爷,快看,这个花像菊花!”“爷爷,这花跟冰凌花一样白!”“爷爷,这个花像是在泼水!”仿佛胡达老人真的用另外的眼睛看到了似的。胡达老人的死,使乌回镇失去了一个有光彩的人物。我几乎天天 都穿着他送我的狗皮靴,用温暖的心境来怀念他。他的手艺真是好, 所有的针码都压在靴帮里了,靴口还轧着一圈花边。葬礼过后,雪一场 比一场大,人们几乎足不出户在家“猫冬”,只有鱼纹常常到我这里来。他通常是雪住后的早晨来,他带着一条黄狗,狗脖颈处的项圈是胡达 老人最后的手艺。我真希望你们能来乌回镇看看,虽然见不到胡达老人了,但他的 坟还在,也能看到鱼纹。当然,如果这些人物都意外错过的话,雪是绝对不会拒绝你们的。 因为漫长的冬天还未结束,雪三天两头就来一场,你们来看雪吧。只是 如果你们也被雪意外围在冰城,胡达老人再也不能赶着雪爬犁接你们 去了。24 .探究小说以朋友们来看雪吧为题的好处。(3分)答案:采用祈使句式,对读者发出召唤,呼唤“朋友们来看雪吧”, 其实是热情召唤读者对文本的阅读,亲切自然,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发 读者探求文本的渴望。引发读者对文本的思考:为什么去看雪?那里 有什么值得看?同时也就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对作品主旨的思考, 造成悬念,增强文本深层探索意识。烘托人物广阔的生活背景,不仅 交代了胡达老人生活的环境特点,也让人联想到胡达老人的故事、胡 达老人送“我”的温暖的毡靴,想起胡达老人的豁达、爱和人生,从而 引导读者对主题的正确把握。与文章最后一句互相照应,形象地烘 托了作者对胡达老人的怀念,同时形象地表现忧伤而温暖的主题:生 活中有悲苦一一人生难免有种种磨难与生死离别,但是人们留在人间 的善良、信任、豁达、爱,却是长存的,永远在这片大地上,不会错过, 且代代相传,雪一样美好而永恒。25 .探究小说在表达人称运用上的特点及作用。(3分)答案:表达人称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以“我”的视角表达“我” 与胡达老人、鱼纹间的故事,记叙“我”在乌回镇的见闻并抒发感受, 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表达故事时屡次运用 第二人称“你们”,以“你们问草编铜钱”的询问引出鱼纹,以“我告 诉你们”引出乌回镇如何过年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开展(或“便于叙 述内容”),以“朋友们来看雪吧”的呼告作结,亲切自然,拉近了作者 与读者的距离;与读者直接交流,增强小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你们”“朋友们”第一、二人称交叉运用,使读者如置身于故事中, 同时又似与作者在一起耳闻目睹胡达老人的人生,直接受到了作者的 情感感染,从而深化了主旨,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26 .这篇小说在形象塑造上匠心独运,请就其中所运用的一种艺术表 现手法进行赏析。(4分)答案:(例如一)细节描写充分而细致。如“他的薄耳朵也跟着微妙地 颤抖着。他凑近那个皮箱,先是目不转睛地看,然后便是一样一样地用 手拈起里面的东西,放到眼睛下仔细地瞧”,运用一系列动作描写,非 常传神,“颤抖” “凑近”“看”“拈起” “瞧”等几个动词生动地 表现了胡达老人对皮箱的浓厚兴趣,充满生活气息,增强感染力。(例如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我脚上穿的毡靴是胡达老人送的,是 泡皮做成的,又轻便又暖和。我被大雪围困在东北冰城已有三天,是胡 达老人赶着马爬犁把我接到乌回镇的”直接写胡达老人的善良与热忱, 而胡达老人去世后“许多人为胡达老人守灵”以及“我”对他的缅怀, 那么从侧面衬托出胡达老人善良的品性,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将人物的 形象刻画得更为传神。27 .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曾用“忧伤而不绝望”评价迟子建的小说创作, 试举文中两例,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4分)答案:(例如)小说集中叙写了胡达老人的晚年状态,大儿媳刚死,虽 儿孙满堂但晚年独住,作为一个老人,这是令人忧伤的,但老人豁达的 生活态度、淳朴善良的品性,让人不绝望。爷爷逝世,鱼纹极度伤心, 为爷爷守灵放礼花,这是令人忧伤的,但鱼纹与爷爷的深厚感情,爷爷 逝世后表现出的坚强与成熟,让人不绝望。乌回镇有光彩的老人胡 达逝世,其精湛的手艺也随之而去,这是令人忧伤的,但老人所传达出 的善意、暖意,让人铭记怀念,让人不绝望。胡达老人逝世,这是令 人忧伤的,但老人爽朗、善良、热情的品性在鱼纹身上得以延续,乌回 镇的人情依然,让人不绝望。(任选其二)三、写作(共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微微山风,像月下晃动的海浪,温和而柔软;秋日薄暮,像菊花点 缀的香茗,恬美而芳醇。朋友的笑语,母亲的叮咛,如山泉欢唱,似细竹 声声。心中有爱的人,总能发现生活的美好。要求:以美好,从未缺席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明确,文体特 征鲜明,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不得透漏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美好,从未缺席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些平凡的人,也许他们的工作岗位很卑微,外表和着装不起眼,但是他们总是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做出奉献。在我们的小区里就有一个这样的人,她是清洁工,姓张。我总是瞧 不起她,嘲笑她,嫌她脏。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一个星期六早上,我在小区散 步,手里拿着一张准备送给妈妈的卡片。这时张阿姨从旁经过,目不转 睛地望着我手里的卡片,我瞪了她一眼,心里嘀咕着:看什么看!突然,一阵大风夹着沙子吹过,我连忙松开手护住眼睛,风停了, 而卡片却不见了。顿时,我脑子一片空白,比油锅里的蚂蚁还要焦急: 怎么办?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我赶紧朝着刚才刮风的方向寻找去,发现 贺卡正好卡在面前一棵树的树枝上,树下还有一条臭水沟,要是一不 留神就会掉进去。何况树上还有许多虫子和小刺呢,怎么办?怎么办?这时,张阿姨悄悄地来了,笑眯眯地对我说:“孩子,让我来吧,我 既不怕脏,也会爬树,力气也比你大。”说完,张阿姨用手抓住树枝, 双脚夹住树干,吃力地爬上去,小心翼翼地把卡片放在口袋里。下来后, 张阿姨把卡片递给我,这时我发现她的手擦伤出血了。我接了卡片, 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以前总是瞧不起她,嫌她脏,说她坏话。可是,她 一点也不计较,还很热心地帮我想着想着,泪水湿透了我的双眼, 我吞吞吐吐地对她说:“张阿姨,谢谢您,我,我错了。”张阿姨不 但不放在心上,还爽快地对我说:“没事了,下次要小心,有什么事就找 我帮助哦!”说完便转身走了。她远去的背影,越来越高大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一起)导析:A A项,“制”在句中是“规模”的意思。3.以下句中“而”表并列关系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C )A.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B.感极而悲者矣 C.泉香而酒洌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导析:C A项,表因果关系;B项,表顺承关系;C项,表并列关系;D项, 表顺承关系。4.以下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D )A.属予作文以记之B.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D.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导析:D A项,“属”同“嘱”;B项,“羞”同“保”,“直”同“值”;C 项,“具”同“俱”。5.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A.登斯楼也微斯人 B.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C.佳木秀而繁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是日更定矣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导析:A A项,“斯”均为“这”的意思;B项,命名/为,是;C项,茂盛/秀丽;D项,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还。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像张阿姨这样平凡的人,他们都拥 有着一颗朴素而高尚的心灵,做着平凡而让人感动的事情。平凡中的 美好就在我们身边,从未缺席!6.以下各项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D )A.至假设春和景明B.微斯人,吾谁与归 C.山间之四时也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导析:D A项,“景”的古今义分别为“日光/景致,风景”;B项,“微” 的古今义分别为“如果没有/微小”;C项,“时”的古今义分别为“季 节/时间”;D项,古今义一致,均为“判断动词,是"。7 .以下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C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C.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D.先/天下之忧/而忧.以下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C )A.醉翁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晚年号六 一居士。8 .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 某些观点,如岳阳楼记。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的作品。题目中的“乐天” 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号青莲居士。D.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这篇文章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导析:C C项,白居易号香山居士。9 填空。(5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说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 前头万木春”两句蕴含着“历史潮流不可逆转,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 长”这一哲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写出了作者矛盾的心情。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a 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名著阅读。(2分)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车以唯一的轮子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穿过寒冷与静寂从这一个山脚到那一个山脚彻响着北国人民的悲哀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选文的作者是艾青。“王推生”是全诗的主体意象,它表达出我 们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和所遭受的深重灾难,也表现了 “北国人民的悲 哀”,同时也蕴含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全诗没 有一个多余的字,每一个准确而沉重的词语都蕴含着历史的、苦难的 真实感,它们如手推车那沉沉的独轮辗压在读者的心灵上。10 .综合性学习。(5分)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我爱汉字” 主题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以下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 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 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 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 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 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材料二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 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 字、汉语来调侃和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那么,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 等。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 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 素养,让这种文化素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1)阅读上面两那么材料,分别提取两那么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答案:(例如)汉字既能表意又具有书写美,是不会完全被电子输入取 代的;写好汉字的关键是社会要有文化诉求和文化素养。(2)2021 “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合”字被推上热搜。“合”, 甲骨文写作“含”,口也。“合,合口也”中的“合”即用其本义: 闭合,合拢。“一带一路”中强调的“合”字,那么用其引申义:沟通合 作、互利共赢,契合时代主题。(2分)请你根据材料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1分) 答案:(例如)书写中华汉字,弘扬传统文化。二、阅读欣赏(共42分)() (4 分)定风波红梅苏轼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 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本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小红:浅红。诗老:指北宋诗 人石延年。梅格:红梅的品格。绿叶与青枝:石延年红梅诗有 “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句,在此,苏轼是讥其诗的浅近,境界不 高。11 .诗中描绘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答案:艳如桃杏,又冷假设冰霜;闲淡雅致,又不失傲雪斗霜之质;处身幽 独,而能坚守本心。12 .本诗是苏轼以梅品显人品的佳作,意味隽永,请从修辞的角度任选 一处进行赏析。(2分)答案:(例如一)“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两句运用了拟 人的修辞手法。红梅因为贪睡延误了花期,又因冰雪之姿不合于娓紫 嫣红的时节,而呈现淡红之色。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红梅的开放时间, 巧妙地解答了其呈现红色的原因,富有情趣。(例如二)“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运用了比照的修 辞手法。梅花与桃杏具有相同的淡红之色,闲淡而雅致,但是相较于桃 杏,红梅还保存了其本性中的斗霜傲雪之质,比照中将红梅的形象充 分地展现了出来。(例如三)“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三句运用了设问、 类比的修辞手法。“何事”是问,后一句是答,即“酒生微晕沁瑶肌” 便是“休把闲心随物态”的原因;“酒生微晕沁瑶肌”将梅花呈现淡 红之色类比作人因喝酒而脸色微红,说明红梅虽红,但不失其冰雪之 质。这三句由物而人,人要如红梅一般,也不能丧失其本质,表达了词 人品质的高洁。(-)(8 分)岳阳楼记(节选)假设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 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 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假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 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 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 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3 .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2分)山岳潜形潜:隐没 薄暮冥冥薄:迫近 至假设春和景明景:日光把酒临风把:持、执 14 .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B )A.不以物喜属予作文以记之 B.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马之千里者 C.那么有去国怀乡入那么无法家拂士 D.其喜洋洋者矣其如土石何 导析:B A项,介词,因为/连词,来;B项,均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 连词,就/连词,如果;D项,代词,那,那些/用在“如何”前面加强 反问语气。16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 表现。17 .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画线句做简要的分析。 (2分)答案:范仲淹是个忧国忧民(有政治抱负、志向高远、有家国情怀)的 人。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就表达了他的 政治抱负,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三)(8分)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 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 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 守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