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特派员创业分析.docx
农村经济特派员创业分析我县科技特派员创业工作,在市科技局、市科特办的高度重视和 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自主创新,重 点跨越,支撑开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这个主题,着力服务主导产业,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初步形 成了政府引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相结 合的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新模式。主要做法和措施是:一、严格挑选人才,狠抓队伍建设我县科技特派员工作从2007年启动工程2008年正式开始实施。在实施期间,市政府分别从市、县两级涉农部门所属的技术单位择 优聘请9名有技术职称的特派员下派到8个村和1个农场开展创业 服务活动。三年来,在全体特派员的共同努力下,科技特派员创业 工作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为了更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作用,2009年,县政府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每年从财政拿出46万元作为科技特派员创业资金,10万元用于特派员 的培训、奖励经费。围绕全县”羊、豆、稻、薯四大主导产业和 无土栽培大棚蔬菜、小杂粮、小杂果、甜瓜、仁用杏、葡萄、种子、 地膜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按照"挑选一名专家,实施一个工程, 推广一项技术,培养一批能人,培育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 新机制,向全县发出选派特派员通知,开展选派工作,对提出申请 的农、林、牧和企业科技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筛选,又挑选 了 15名县级科技特派员,重点安排在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 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产品龙头企 业和特色产业基地的主要技术依托者。全县整体形成了市、县特派 员相互配合,”以科技引进示范、推广为主,多种服务并存,促进 农民增收、"科技人员带工程、带技术,推动企业开展,为振 兴"三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的贡献。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和推行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是我县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 展进程,实施"科技兴县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县委、县政府成 立了以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组织、人事、财政、 发改、农业、林业、畜牧、科技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科 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制定 了横山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实施方案、科技特派员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任务书,出台了特派员奖励办 法、科技特派员工作职责、科技特派员管理方法、特 派员经费管理方法,并将目标责任纳入县委、政府年度目标责任 制考核中。每个乡镇至少要有一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特派员科技示范 村,每个特派员实施一个有科技含量的工程,引进2个新品种,完 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一村一品新工程。为了保证将科技特派员工作落 到实处,每个村、企业成立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定 科技特派员每季度到派驻地进行指导实施工程的时间不得低于60 天,做到工作有计划、调研有报告、成果有资料、半年有小结、年 终统一进行考核验收。2009年度考核中4个乡镇、6个涉农部门、 6个科研单位被评为科技特派员管理先进集体,有10人被评为科 技特派员管理先进个人,受到县委政府的表彰奖励,经考核对2名 不称职的科技特派员取消了资格。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县政府专门成 立了 县科技特派员养羊协会,大明绿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领导小组"、"61211'科技创新工程领 导小组果树蔬菜服务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等一系列组织机构。三、抓好宣传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科技创新意识我们经常利用集会、星期日、科技活动周和”科技之春宣传日 活动,重点宣传科学技术进步法、科技特派员管理奖励方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派员如何发挥作用等一系列新知识,印发宣 传资料6万多份,举办各类培训班43期,受训人达4.8万人(次)。 编印科技特派员简报21期。征订科技日报250份赠送给涉 农部门、乡镇、特派员及科技示范村、种养殖专业户,在中、省、 市电视台播出我县科技特派员创新报道3次,在全国县级广播电视 好节目评选中,我县特派员科技养羊铸辉煌获专题类三等奖。 国家科技部、特派办、扶贫办等部门组团对我县科技特派员工作进 行实地考察论证,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科技特派员工作在县域经济 建设中确实起到了彰显活力的作用,科技日报、科学社会杂 志、当代陕西等报刊也作了专题刊登。四、建基地,树样板,出成效,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三年来,我县24名科技特派员按照上联院校、下联农户、外 联市场、内联基地的要求,紧紧围绕我县的主导龙头产业,帮助 乡村成立了 18个种养专业合作社,7个协会,现已建成养殖示范 乡镇10个,示范村22个,养殖户366户,初步建成养殖示范基 地13个。建成种植示范乡镇6个、村18个,种植大明绿豆3600 亩,水稻旱育稀植3300亩,各类甜瓜基地1300亩,紫花白洋芋800亩,开展名优小杂粮2800亩,新建无土栽培大棚温室蔬菜246棚,建花卉、苗木基地2个,新办肉类加工厂9个,大明绿豆加工 厂7个,粉条加工厂5个,小杂粮加工厂4个。共引进新品种120 多个,推广新技术56项,受益人口达5万多人。服务实体解决农 村剩余劳动力285人,示范村农民平均人均纯收入达8400元,人 均增收2100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人均增收620元,所创办的经 济实体或利益共同体实现年利润580多万元,特派员年自身收益总 额达68万元以上。五、抓典型引路,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再上新台阶在科技特派员管理中,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 基地上,并以树立样板为突破口带动面上工作。下派到横山镇马家梁村科技特派员薛瑞,积极组建了 "陕北白绒山羊科技示范专家大 院,从陕北白绒山羊规模化设施养殖入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科研院所+企业+基地+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建成了 陕北白绒山羊科学养殖示范园,统一规划、统一管 理、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选种选配、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实现良 种快速扩繁,增加了农民养羊收入。该村2009年县政府投资160 多万元新建标准羊舍35个,建筑面积36000多平米,建人工授精 站1个,饲料加工厂2个。全村农民户均养羊收入4万元,人均 8000元。驻横山镇砖梁村科技特派员王占仁,创办了养殖、沼气、 设施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民营科技型企业,年出栏 优质肉猪10000多头,年创利润120万元。双城乡王梁村特派员 赵耀,积极筹资300万元,组织成立了 “双城乡羊产品加工专业合 作社,新建现代化羊肉深加工厂1个,以“订单农业的方式, 促进了特色羊肉的加工增值,提高了羊农的经济效益,羊肉销售价 格由每斤15元提高到56元。驻响水镇白岔宛村特派员王久国与养 殖大户共同融资380万元,建起种养殖综合示范园区1个,现代化 万只养鸡场1个、养猪场1个、绒山羊繁殖基地1个,建成陕北杂 粮示范基地1个,使白岔宛村成为远近有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 特派员示范村。特派员史光锐,她主动与响水镇驼燕沟村村民乔俊宏积极配合成 立了 陕北富士水稻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引进32个水稻新 品种,在实施水稻规模化种植上下功夫,实现了育秧收插机械化, 种植水稻面积1500亩,亩产1100斤,亩增产160斤,在稳定、 开展生产的同时,合作社建起了大米加工厂,注册了无公害"十里 水乡大米品牌,把横山的优质大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乔俊宏 因此荣获了 “全国种粮大户,全省农机化作业标兵和县劳动 模范称号。驻横山镇王培堵村科技特派员贺加琦,结合本村实际, 提出了 “一种、一稻、一园、一塘,即抓制种、种水稻、栽葡萄、 挖鱼塘的开展思路,引进陕西大地种业与农民签订了 1200亩玉米 制种合同,推广应用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开展葡萄园50亩,开 挖了 200亩鱼塘,增加经济收入80多万元,着力把该村打造成陕 北第一鱼米之村,把王培堵村的土地建成优质产业田、优良生态田。 驻沙坪沟村科技特派员雷锦银,推广种植标准化地膜大明绿豆1400多亩,较大田平均亩增产20公斤,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农户种 植大明绿豆2.8万亩。科技特派员工作不仅得到了派驻企业、乡镇 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尤其是派出单位的支持。如石马洼农场筹资1000多万元,帮助特派员郝哲实施以温室大 棚等设施瓜菜为主的特色农业示范建设,有了资金保障,通过外出 考察,从西安、山东、天津等地引进番茄、黄瓜、辣椒、甜瓜22 个新品种,现已在石马洼农场建起现代化连栋式温室4座,带节能 日光温室30座,建成无土栽培大棚温室蔬菜80棚,每棚年收入在 2万元以上。通过资金和新技术集成示范,为提高石马洼农场日光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部门要求差距很大,还存在着 不少问题和缺乏。一是科技特派员宣传、培训工作力度不够。二是 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处于探讨阶段,没有一套成熟可操作的管理办 法。三是局部特派员工作还停留在简单的试验、引进、示范、推广 上,没有科学的开展规划和长远的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突出重 点,拓宽工作思路。计划2010年再充实六名科技特派员,为我县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