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人的文化担当.docx
敦煌人的文化担当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 时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希望 大家再接再厉,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 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敦煌研究院牢记总书记 嘱托,始终围绕“保护、研究、弘扬”三大方向持续用 力,让沉睡千年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中华 文明传承、增强文化自信积极贡献“敦煌力量”。保护一一插上数字科技翅膀。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 考察时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 遗产,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加强石窟建筑、彩绘、壁 画的保护,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将这一世 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遵循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们不 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 全方位联合攻关,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石窟保护之路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说。为了让敦煌壁画、彩塑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进行文物数字化的探索研究,为 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 从而实现莫高窟“容颜永驻:截至2021年底,已经完 成268个洞窟数字化摄影采集,164个洞窟图像处理,45 身彩塑、146个洞窟、7处大遗址三维重建,162个洞窟 全景漫游节目制作,5万余张档案底片的数字化,留下了 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底片。2022年6月15日,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技术打造的 实验室在兰州成立,将通过最新科技,以毫米级精度1: 1还原藏经洞壁画、文物细节,在线构建一个“全真数字 藏经洞”,再现当年洞内万卷藏书的盛况,让世界各地的 观众通过科技窗口感受敦煌文化的浩瀚之美。研究一一择一事终一生。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 院座谈时指出,“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博大精深, 需要毕生精力才能见成效、出成果”,“希望大家把研究 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总书记的谆谆话语, 激励着学者们把“择一事、终一生”的传统发扬光大。鸣沙山下、宕泉河边,在莫高窟第61窟那幅著名的 五台山图前,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默默站立,仿佛与老朋友在无声对话。20世纪90年代初,赵声良开始研究五台山图,并找到了毕生致力的方向一一敦煌石窟美术通史研究。在他看来,研究是无止境的:“如果我退休了,还希望在敦煌,把美术史的研究继续做好J “80后”赵晓星,大学毕业后进入敦煌研究院,莫高窟第361窟是个缺乏9平方米的小型洞窟,第361窟是个缺乏9平方米的小型洞窟,却是赵晓星最为着迷的地方,她常年专注于此,用她的话说叫“慢慢 做,出精品“90后”王嘉奇,成为敦煌研究院的一员 荒凉相比,窟内的繁华足以留住我的青春,因为我有梦 想,我有未来J后,后,深深地感慨“人间有味是清欢二他说:“与窟外的在老中青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敦煌研究院文物 保护、研究等工作积极推进,全球敦煌文献资源共享平 台一一敦煌遗书数据库正式上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 大招标工程“敦煌石窟图像专题研究”圆满结项,流失 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工程顺利启动,敦煌艺术大辞 典等重要学术专著陆续出版。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的目标, 正在接续奋斗中逐步变为现实。日前,由敦煌研究院、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主办 的“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一一数字敦煌展”在北京开幕。 图为2022年7月10日,观众参观用数字技术复制的等 比例敦煌第285窟。新华社记者李欣/摄弘扬一一两翼齐飞讲好敦煌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 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强调:“研究院要坚持引进来和走 出去'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性展陈活动和文化 交流对话,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 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J敦煌文化交流沿着总书 记指引的前进方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翼 齐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2年5月17 0, 一场讲述敦煌故事、传承敦煌文 化的活动敦煌文化环球连线,在中国驻马耳他大使 馆火热展开。“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让我们领略敦煌文化 的包容开放、兼收并蓄,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当 好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使者J中国驻马耳他大使于敦海 说。今年以来,“敦煌文化环球连线”走进使领馆活动已 成功举办7场,开辟了敦煌文化线上交流新渠道。近年来,研究院深挖敦煌艺术及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举办主题巡展、公益讲座;加强网络传播,开展“云讲国宝”、“云游麦积山石窟”等线上直播,开发“云游敦煌”等小程序。同时,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访问学者 和特聘研究员,解读敦煌文化的价值,努力讲好敦煌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