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docx
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摘要:在课程思政建设与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将思政教 育融入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凸显。本文探讨了如何将思政教育 目标融入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中,并基于明确的课程思政实践理念, 挖掘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配合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 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以求到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词:课程思政;双语教学;微观经济学”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 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 业开展新局面。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战略举措。开展思政教育,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 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即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 融入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开展改革委制定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 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加大双 语种或多语种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在此背景下,各高 校进一步扩大以双语或全英讲授专业课的规模。但迄今为止,国内 大多数的微观经济学双语课程选用外文原版教材,这些教材虽然可 以很好地表达理论经典,但局部内容具体应用到实践中时,显得"水 土不服。此外,现存的中文微观经济学教学资源中虽不乏课程思 政素材,但由于语言与文化因素,尚未系统性地融入双语教学中。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双语商科教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思政教育融入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实施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能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语 言能力,满足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适应新时期经济开展。但囿 于课程自身的特点,需要融入思政教育加以引导,主要原因包括以F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授课对象的需要。双语教学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运用外语开 展学术交流、商务洽谈和专业问题研讨。除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 投资与国际贸易等业务需要,商科学生还需借助外语参加培训、听 讲座、数据、撰写报告等。但当今国际资讯真假参半,容易迷 失在国际舆论媒体中,因而需要思政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明 辨是非的能力。除此以外,每年有许多毕业生赴海外留学或从事涉 外工作,他们都是我国对外形象的表达。这些学子如果能够拥有拳 拳的爰国之心、较高的道德修养、丰厚的知识储藏和独立的思考能 力,在对外交流中,就更能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民族自信心与 提升国家形象。另一方面是课程性质的需要。微观经济学作为商科 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系统地阐述西方经济学理论、思想 及分析方法,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思维方式具有深远影响。但西方 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思想,需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否那么会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我国 大多数微观经济学双语课程均选用外文原版教材,这些教材中的理 论和案例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较少,阻碍了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将中国故事和经济理论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辩 证思考西方经济理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二、思政教育目标融入微观经济学双语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中,包括知识目 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具体见表1)。在 知识培养方面,注重将中国的经济现状和经济理论相结合,保证学 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与中国的经济开展现实相连接, 理解中国经济的运行逻辑,将来为中国的经济开展作贡献。在能力 培养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开展,须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及运用双语表达的能力,适合新时期对综合性 人才的要求。在素质培养方面,要培养学生经世济民的情怀,勇于 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敢于批评质疑,主动研究如何开展经济, 造福于民。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培养学生评价西方经济学思想优 缺点的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 素养,增强学生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理 解和认同。三、思政教育融入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路径(-)课程思政实践理念。好的思政教育应是在教学中能与专业 教育高度融合,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因而,在教学实践中, 需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实践探索,力求做到“育人细无声 0第一, 重视国际比拟,强化课程思政。当前国内课程思政案例侧重于展现 中国悠久历史、传统智慧与伟大成就,缺乏对国外案例的比拟研究。 选取双语思政案例时,要注重纳入大量国内外比拟内容,潜移默化 中增强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例如,在外部性一章中可以 通过对防疫措施外部性的讨论,比照中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 突出中国的制度优势,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第二,案例类型丰富, 思政角度多元。选取的思政案例中,既要有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政 策,也要有讨论个体行为的经济事件。既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大局意识,也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例如,在组织学生模拟政府 官员、房企和个人面对廉租房等政策激励的行为时,引导学生思考 廉租房政策制度的目标,讨论经济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培养经世济 民情怀;同时,在模拟中引出寻租问题,提升学生道德素养,规范 自身行为。第三,拓展教学手段,提升思政效果。目前微观经济学 课程思政内容仍离不开理论宣传和全员灌输,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 过于生硬,效果欠佳,与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教学理念相违背。因 而,要拓展教学手段,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有效融合,提升思政 效果。(二)课程思政设计。以曼昆教材经济学原理(微观局部) 的前十一章为例,根据每章的授课主题挖掘思政元素,围绕政治认 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职业理想和职业 道德等内容,配合使用课堂讨论、实验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情景 模拟教学法、社会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根据相关主题展开讨论和探究(具体见表2)。通过模拟经济情景,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经济理论与政策在现实中应用,有助于理解和掌 握相关知识;通过布置小组任务,收集、讨论和比照中外经济政策 差异,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锻炼批 判性思维。通过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核心价值观,实现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效果。!1!结语在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努力到达如盐在水、润物无声的效果, 将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入微观经济学双语教学中,需要深入挖掘与专 业内容相符的思政元素,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思政教育与专 业教育有机融合,改变思政课与专业课两张皮的现象,提升课 程思政效果,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开展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