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方案.docx
广西壮族自治区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方案“十三五”时期,我区重金属污染防控取得积极成效,超额 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且未发生涉重金属重大及以上突 发环境事件,但重金属污染防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根据生态环 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环固体2022 17号)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 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桂发202215号)要求,为进一步强化重 金属污染物排放控制,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维护人民群众权益, 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 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把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 依法治污,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治 理,有效管控重点区域重金属环境风险,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 社会开展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开展。二、防控重点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物是铅(Pb)、 汞(Hg)、镉(Cd)、辂(Cr)、碑(As)、鸵(T1)和睇(Sb),拓宽重金属污染防治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 相关专项资金以及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支持,推进一批重金 属污染治理与减排工程实施,形成环境效益。收集、贮存、运输、 利用、处置涉重金属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三)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评估考核定期调度进展,各市生态环境部门每年6月20日前将上半年 重点行业建设工程总量替代清单、减排工程实施清单,每年12月 31日前将年度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进展、减排评估结果和动态更 新后的全口径企业清单报送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治区生态环境 厅按年度对各设区市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纳入污染 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 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对考核不合格的地区、发生涉重金属 污染事件的地区,约谈地方政府。(四)强化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重点行业企业应依法披露重金属相关环境信息。有条件的企 业可设置企业公众开放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每年在网站上向社 会公布全口径清单信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督 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将举报重点 行业企业非法生产、不正常运行治理设施、超标排放、超总量排 放、非法倾倒转移含重金属废物等列入重点奖励范围。附表1各设区市年度减排目标地市企业数量 (个)2020年基础 排放量(kg)2022年减排 目标2023年减排 目标2024年减排 目标2025年减排 目标南宁市181265.57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柳州市684001.491.0%2.0%3.0%4.0%桂林市414311.22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梧州市5120910.791.0%2.0%3.0%5.0%北海市62699.75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防城港市55836.140.0%1.0%1.5%2.0%钦州市72260.02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贵港市183871.190.0%1.0%2.0%3.0%玉林市295432.45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百色市161505.37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贺州市112580.53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河池市11149581.002.0%3.0%4.0%6.0%来宾市2414066.055.0%10.0%20.0%25.0%崇左市31273.15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控制不新增合计408119594.72/备注:全口径清单实施动态调整,企业数量、2020年基础排放量以生态环境部核定的全口径清单最终数据为准。附表2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目标金城江区:重点推进关闭涉重企业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南丹县:实施一批重金属污染源头管控和治理工程,改善刁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兴宾区:重点推动实施涉重行业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和工艺提标改造,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武宣县:重点加快淘汰落后企业产能,实施一批重金属减排工程,做好关闭涉重企业土壤污 染状况调查及风险管控。靖西市:重点开展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实施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分类管控,确保农产品质 量安全。乐业县:重点开展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实施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分类管控,确保农产品质 量安全。其中对铅、汞、镉、格和种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实施总 量控制。重点行业:包括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铜、铅锌、银钻、锡、 睇和汞矿采选),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铜、铅锌、镁钻、锡、睇 和汞冶炼),铅蓄电池制造业,电镀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制造业(辂盐制造、以工业固体废物为原料的锌无机化合物工业), 皮革糅制加工业等6个行业。重点区域:依据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状况、环境质量改善和环 境风险防控需求,确定广西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区域为:河池市 南丹县、金城江区,来宾市武宣县、兴宾区,百色市乐业县、靖 西市。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区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 年下降6%,重点行业绿色开展水平较快提升,重金属环境管理能 力进一步加强,推进解决一批突出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重 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并有所改善。到2035年,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控制度和长效机制,重金 属污染治理能力、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和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全面提 升,重金属环境风险得到全面有效管控。四、主要任务(一)严格准入,优化涉重金属产业结构和布局严格环境准入管理。重点行业的新、改、扩建建设工程应符 合产业政策、区域环评、规划环评、“三线一单”和行业环境准入管控要求。重点区域的重点行业新、改、扩建建设工程应遵循重 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原那么,减量替代比例不低于1.2:1, 其他区域执行“等量替代”要求。建设单位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 文件时应明确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来源;无明确具体总 量来源的,各级审批部门不得批准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总量 来源应是国家核定的全口径清单削减量,原那么上优先使用同一重 点行业内企业削减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 期淘汰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名 录等要求,依法淘汰涉重金属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严格 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标准,推动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 产能依法依规关闭退出。积极推动涉重金属产业集中优化开展, 推进重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制革、铅蓄电池等重点行业企业入 园管理;对于长期停工停产、没有生存能力和开展潜力的“僵尸 企业“,加快实施关闭退出。新、改、扩建的重有色金属冶炼、 电镀、制革企业应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二)分类管理,完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完善全口径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各市生态环境部门全面排查 以工业固体废物为原料的锌无机化合物工业企业信息并增补纳入 全口径清单;梳理排查以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为主的工业园区, 建立涉重金属工业园区清单;及时增补新、改、扩建企业信息和 漏报企业信息,动态更新全口径清单。依法依规将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实行重金属污染物减排分类管理。严控增量,削减存量,持 续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减排。根据各设区市重金属污 染物排放量基数与减排潜力,分类下达各设区市年度减排目标(详 见附表1)。各设区市要进一步摸排企业情况,挖掘减排潜力,以 结构调整、升级改造和深度治理为主要手段,将减排目标落实到 相关县(市、区)和具体企业,推动实施一批重金属减排工程, 持续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加强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放管理。2023年起,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集中区域、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较重区域及重 金属污染防控重点区域的铅锌矿采选、铅锌冶炼、铜和镁钻矿采 选、铜和镇钻冶炼、涉重金属无机化合物工业企业执行颗粒物和 重点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依法将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对于实施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企业,排污许 可证应当明确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种类、许可排放浓度、许可排放 量等。各地探索将重点行业减排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求 落实到排污许可证,减排企业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重点行业企业适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 发生变化,需要对排污许可证进行变更的,审批部门可以依法对 排污许可证相应事项进行变更,并载明削减措施、减排量,作为 总量替代来源的还应载明出让量和出让去向。到2025年,企业排污许可证环境管理台账、自行监测和执行报告数据基本实现完整、 可信,有效支撑重点行业企业排放量管理。探索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管理豁免。在统筹区域环境 质量改善目标和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水平、高标准落实重金属污 染治理要求并严格审批前提下,对实施国家重大开展战略直接相 关的重点工程,可在环评审批程序实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替 代管理豁免。对利用涉重金属固体废物的重点行业建设工程,特 别是以历史遗留涉重金属固体废物为原料的,在满足利用固体废 物种类、原料来源、建设地点、工艺设备和污染治理水平等必要 条件并严格审批前提下,可在环评审批程序实行重金属污染物排 放总量替代管理豁免。(三)深化综合治理,着力消除重金属污染隐患实施重点区域分类防治。根据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风险 防控需求,以及涉重行业企业分布特征、重金属排放情况、重金 属污染问题分布等情况,实施分区、分类治理(详见附表2)。重 点区域实施“一区一策”,河池市金城江区重点推进关闭涉重企 业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南丹县实施一批 重金属污染源头管控和治理工程,改善刁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来宾市兴宾区重点推动实施涉重行业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和工艺提 标改造,减少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武宣县重点加快淘汰落后企业 产能,实施一批重金属减排工程,做好关闭涉重企业土壤污染状 况调查及风险管控;靖西市和乐业县重点开展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实施农用地安全利用和分类管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清洁生产改造。加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开发和 应用,重点行业企业“十四五”期间应依法开展至少一轮强制性 清洁生产审核,到2025年底,重点行业企业基本到达国内清洁生 产先进水平,有效减少重金属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聚焦重有 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电镀行业等重点行业,加强重金属污染源 头防控,减少使用高镉、高碑、高铭的矿石原料,推动企业设备 装置改造、工艺提升改造和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协同推进减污降 碳。推动实施铜冶炼行业短流程冶炼、连续熔炼,锌冶炼行业高 效清洁化电解、氧压浸出等技术和装备改造。推动重金属污染深度治理。重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应加强生产 车间低空逸散烟气收集处理,有效减少无组织排放;鼓励安装反 渗透膜过滤纯化水装置替代钠离子交换树脂软水处理系统,降低 水污染排放。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企业要按照规定完善废石堆场、 排土场周边雨污分流设施,建设酸性废水收集与处理设施。采用 洒水、旋风等简易除尘治理工艺的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企业,应加 强废气收集,实施过滤除尘等颗粒物治理升级改造工程。开展电 镀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排查取缔非法电镀企业,开展专业 电镀园区、专业电镀企业电镀废水分质分类处理和膜深度治理, 提升电镀行业治污水平。推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基于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 况调查、固体废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成果,聚焦重有色金属、石煤、硫铁矿等矿区,以及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集中区域 周边的矿区,综合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和现场踏勘等 方式,全面排查无序堆存的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因地制宜,实施 “一矿一策”,分阶段治理。优先整治周边及下游耕地土壤污染 较重的矿区,有效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开展废渣、底泥 等突出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排查,实施分类分级整治,优先 解决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的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问题,短时难以彻 底解决的,要做好污染阻隔等风险管控措施。加强涉镉涉铭涉镒企业排查整治。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 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 排查整治,原那么上在2023年12月底前,对2020年前巳列入涉镉 整治清单的污染源完成整治。2023年底前,制定全区铭污染防控 方案,强化涉鸵企业综合整治,严防铉污染问题发生。各设区市 要全面排查涉铭企业,指导和催促涉鸵企业建立钝污染风险问题 台账并制定相应整改方案,逐条整改销号。开展重有色金属冶炼、 钢铁等典型涉铭企业废水治理设施除铉升级改造,严格执行车间 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达标要求。各市生态环境部门构建涉铉企 业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催促企业对矿石原料、主副产品和生产 废物中铭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建立并保存台账记录及检测分析结 果,实现铉元素可核算可追踪。全面排查镒污染问题,建立镒矿 山、电解镒企业和镒渣库排查治理“三个清单”,加强镒污染系 统治理,推动镒产业结构调整,淘汰镒行业落后产能。加强涉重金属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加强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 业物料堆放场、废石场、废渣场和尾矿库等环境管理,完善防渗 漏、防流失、防扬散等措施。严格废铅蓄电池、钢厂烟灰、冶炼 灰渣等含重金属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过程的环 境管理,防范二次污染。(四)强化企业环境管理,压实环保主体责任强化涉重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强涉重企业生产全过程污染 管控,强化除固定源排放外,原料堆放、固废堆放、地面冲洗等 环节污染管控,全面推进落实排污企业自行监测制度等。排放镉 等重金属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对周边大气镉等重金属沉降及耕地 土壤重金属进行定期监测,评估大气重金属沉降造成耕地土壤中 镉等重金属累积的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鼓励有条件的重金属 排放企业在重点部位和关键节点应用视频监控和生产、污染治理 设施用电(能)监控等智能监控手段,安装重金属自动监控设施, 并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信息化平台联网。提高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水平。催促重点行业企业完善环境风 险防范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措施,全面掌握特征污染物、周 边环境敏感点、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等信息,建立健全重金属环 境风险应急预案体系,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储藏相关应急物资, 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高企业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处置能力。(五)加强环境监管能力,有效提升监管水平加强重金属污染监控预警。加快推进废水、废气重金属在线 监测技术、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监控预警体 系,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智慧监管水平。 各市生态环境部门在涉鸵涉睇行业企业分布密集区域下游,依托 水质自动监测站加装鸵、镯等特征重金属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强化重金属污染执法监管及应急管理。将重点行业企业及相 关堆场、尾矿库等设施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对象范 围,进行重点监管。加大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力度,定期核查企业 重金属污染物实际排放量,对超出许可排放量的依法依规处理。 依法严厉打击超标排放、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非法倾倒、 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含重金属危险废物等违法违规行 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市生 态环境部门结合“一河一策一图”将涉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置预案 纳入本地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藏,定期开展应急 演练,不断提升环境应急处置能力。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工 作方案实施。各设区市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本地区污染防控和 减排重点任务,建立减排工程清单,明确进度安排,压实工作责 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对进展滞后的地区实施预警,对未 执行总量替代政策的进行通报。(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确保任务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