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
-
资源ID:72741953
资源大小:21.6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实验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
实验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 0校本研修方案为贯彻落实*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 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区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相关文件要求,基本实现“三提升一 全面”的总体开展目标,真正达成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 破解教学难点问题,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和林省中小 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 方案的要求,构建“一校一案,以校为本,立足岗位,边 学边用,学为所用“、以微能力课程学习为载体的教师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路径;探索整校推进、试点先行、示范 引领、有序推广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建立 以学校开展目标为引领的信息技术应用长效机制。二、总体介绍我校创立于1958年,位于*区*街212号,属于独 立初中学校。共有三个年级21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054人, 教职工总数82人。本科学历67人、专科学历13人,100%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平均年龄44岁。三、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优势:附件: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修工程安排表日期研修内容负责部门负责人8月10日之前制定信息化开展规划、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信息技术应用考核方案校长室8月15日之-XZ- 刖召开发动启动会、集中培训、教研组研讨本组研修计划、教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教务处教研组9. 1-9. 19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一轮讨论(采用何种信息技术工具)教务处教研组9. 20-9. 30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一轮实践(依据讨论结果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务处教研组10. 1-10. 17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二轮讨论(信息技术工具如何在学科应用)教务处教研组10.18-10. 31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二轮实践(根据说课、研课建议完善课堂教学设计)教务处教研组11. 1-11. 14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三轮讨论(采用何种信息技术工具)、教师线下二次培训(应用类培训)教务处教研组11. 15-11. 28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三轮实践(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教务处教研组线上自主学习、线下研课磨课(组内研磨课)教务处教研组12.6-12. 12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再实践(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教务处教研组12. 13-12.19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二次研磨(组内研磨课)教务处教研组12.20-12.30组内总结交流、示范展示教务处教研组2022年3月刖提交成果、互学互评教务处2022年6月前推送优秀成果、教师考评汇总校长室2022年6月前总结表彰、制定下一年度方案校长室1 .学校配备办公电脑85台,25个教学班都安装了希沃 电子白板,为信息化教与学创造了基础条件。2 .学校建有用计算机室1间,人机对话计算机教室1间, 录播教室1间。3 .全体教师均参加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1. 0工程培 训,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二)缺乏:1 .教师队伍年龄偏大、结构不尽合理。个别教师怕改革 会影响教学质量,对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有一定抵触 情绪。2 .学校办公经费缺乏。只能逐步改善和提高学校信息化 硬件环境,硬件环境建设步骤与学校开展规划不一致,制约 学校开展。U!研修绩效目标(结合学校的信息化开展愿景和能力提升工程2. 0的要求,确定学校在校本研修中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应与能力提升工程2.0的要求相吻合、具体、可操作) 实践学时不少于50%。每个教师要完成25学时的校本实践, 并通过三个能力点来证明这些实践,还要完成25学时的在 线学习。基本的绩效目标:每个教师完成50学时的培训,其中可选的绩效目标:面向教师:完成3个微能力点的认证工作;完成优质教 学设计及演示文稿资源库建设。面向学生:学业成绩获得明显进步与提高。面向学校:升学率提高5个百分点。五、研修主题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和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六、研修内容(一)理念与模式学习:一切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理念,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让 课堂活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带给学生高成效的学习体验,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二)学校的能力点范畴,以及选择理由:1 .能力点: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B7家校交流与合作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B10档案袋评价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C4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2 .理由:1 .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快 速收集和分析学生信息,有效了解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效率。2 .获取并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提升课堂效 率。3 .基于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课堂讲授、总结提升有助 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及课堂效率的提高。4 .基于技术支持的检测与练习有利于教师正确分析和 把握学情,改进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5 .提高广大教师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能力是学校教学质 量提高和教师开展的必然要求。6 .在真实情境的学习中,探究型学习活动是最基本的学 习方式,其他都是以此为基础拓展。7 .有效的学生学习团队建设是课堂教学有效实现的重 要支持,通过学习小组进行分层级一对一和一带多指导,实 现全体学习和全面学习。8 .学生教育包括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家长参与的 教育,学生成长是不完整的。9 .教学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起到监 督学习成效和目标达成的作用。10 .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真实全面展示 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为全面客观地开展学生综合素 质评价提供证据支持。11 .教师需要先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并针对性进行跨 学科的设计,为学生创造适合的真实学习情境。12 .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学生成长的个别化指导,建立 个性化学习体系,是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开展的重要途径。七、研修形式依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对师资水平及结构的要 求,采取在线课程学习+线下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同时, 结合实际确定教师研修分组依据,尽量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 开展集中培训、交流研讨、网络研修、场景应用、互学互评、 展示提升等分主题的研修学习和实践活动。八、研修安排(一)管理者培训(2021年7月7日-7月9日)参加县级培训团队专家对管理者的培训,熟悉相关政策, 整校信息化开展规划、学校研修方案和学校考核方案的研发, 校本研修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校本评价的实施,平台操作流 程和方法。(二)指导团队培训(2021年7月10日-7月12日)参加县级培训团队专家对指导团队的培训,熟悉相关政 策与要求解读,整校推进的要求与策略,30个微能力点相关 标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理论,校本实践 运用指导与评价,研修成果的诊断、指导与评价。(三)制定“一划两案”(2021年8月10日前)2021年7月30日前完本钱校“一划两案”并提交平台, 由承培机构组织相关专家对学校的“一划两案”进行审核、 评价、诊断指导,学校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改进建议进行优化 和完善,于8月10日前正式定稿。)宣讲、发动(2021年8月15日前)学校召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程2. 0校本研修活动启动会,解读学校“一划两案”要求,按照校、教研组确 定的学校环境和能力点选择范围,指导全体教师选择微能力 点,每人至少选择3个。并做好发动大会过程性材料的留档 备查。(五)交流研讨(2021年8月16日前)1.各教研组研磨讨论教研组研修计划,选取本教研组微 能力点。3.教师依据教研组研修计划,选取个人微能力点(至少 涵盖三种环境、四个维度、三个能力点),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六)学以致用1 .线上课程学习(2021年8月16日至9月31日前)。 教师按照个人学习计划中选定的能力点,围绕“四学”,完 成线上25学时的课程学习。2 .线下讨论实践(2021年9月1日至2021年12月底)。 完成线下25学时的课程实践。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三讨 论”、“三实践”、“两研磨二第一轮讨论: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特点,讨论用于课堂 呈现的信息技术工具。第一轮实践:结合讨论结果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第二轮讨论:根据自主选学内容,围绕校本研修主题开 展讨论,各项信息技术工具在学科中如何应用完成教学设计。第二轮实践:根据说课研课的建议,完善自己的课堂教 学设计。第三轮讨论: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开展说课、研课 活动。第三轮实践:依据完善好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第一次研磨:对实际授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情况进行 组内研磨。第二次研磨:依据研磨建议,进行第二次课堂教学实践, 课后再次研磨。(七)互学互评(2022年3月底以前)校内互学互评: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内总结交 流,提炼经验做法,打磨研修成果,通过比照,提取他人经 验做法,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网络互学互评:依据平台的提示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 交成果,对平台内其他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互学互评。(八)展示提升(2022年6月底以前)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内讨论推荐1至2位优秀 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其他教师围绕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 了传统教学中的哪些问题,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等问题,进行观课议课活动。提交相应能力点对应的优秀成果, 将成果推广、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九、保障措施.组织保障成立研修工程领导组总负责人:*校长(工程的审核、指导、管理)工程负责人:*副校长(工程的筹划、方案制定、管理)成员:*教务处副主任(工程的组织实施、过程管理、 考核)教研组长*、* (教研组研修活动组织与实施)微机员* (工程的技术培训与支持).经费保障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 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计划于2022年 完成智慧教室建设,打造数字校园、智慧校园。1 .制度保障完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室资源库等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的管 理制度、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信息化校本研修等制度。2 .以评促学学校通过En5白板使用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比武 竞赛,校“优秀教师评选”等各种竞赛活动表彰先进个人; 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教师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作为骨干教师认定等条件。教务处对提升工作 进行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校月动态量 化考核和年度评先选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