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陈鹤琴文集》读后感.docx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春n到来,正是读书好时节,我阅读了陈鹤琴文集一书,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 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师范教 育等方面进行了长期开拓性的实践实验和研究工作,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体系。出版我国最 早儿童心理与研究专著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新教育事业的先驱者,现代幼儿教育 的奠基人。看了这本书后,像是与那个时代的学前教育大师来了一场面对面的对话,虽已 时代久远,但他的教育理念丝亳不落伍,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 经得起时代打磨,值得学习的,以下是我的学习收获:一、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好动心主要观点:1 .儿童生来好动的,他喜欢听这样,看那样;推这攫那样;忽而玩这样,忽而弄那样; 忽而立,忽而坐;忽而跳,忽而跑;忽而哭,忽而笑。没TT一刻的工夫能像成人坐而默思的。 你要叫他像成人的样子穿了长衫,规规矩矩坐起来,他实在觉得精神上痛苦不堪。你要问 我:“儿童虽然生来好动,但坐坐有什么难处呢?"咳,你不晓得他的心理!儿童为什么好 动呢?因为他的感觉与动作很连通的,若他一想到吃,他就去寻找东西吃。他一觉得痛, 他就哭。他一听得门外欢呼声,会即刻跑出去看。总之,儿童还没有养成自制力,他的行 为完全为冲动与感觉所支配。这种心理,米勒叫做“心意的动现二从这一点看来,儿童 生来好动,不像成人有自制力。2 .好动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晓得一个儿童生来是无知无识的,试问他怎样能 有知有识呢?他生来并不知冰是冷的,火是热的,铁是坚的,水是弱的,那样东西的性质, 这样东西的滋味,他怎样能支配工具,怎样能控制万物,他的身体怎样得着运动,他的道 德怎样能发展,他的智力怎样能增进,他的群育怎样能养成?这些就都是他的好动心的功 劳,虽然不能完全归功于这个好动心,但是要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那这是很要紧的利 器。经典语段:他摸着铁,就觉得铁的坚性;他吃了冰,就知道冰的冷性;他玩这样弄那样, 就渐渐儿从无知无能的地步,到有知有能的地步。这样说来,从前我们教育儿童的方法, 实在是大错了。我们应当给他充分的机会,适当的刺激,使他多与万物相接触才好。实践反思:这一章节中,让我更加了解了孩子的年龄特点,想起班里的几个调皮的小 得出来。相对的音容易听,绝对的音很难听出来的。3 .图画的环境小孩子从小就喜欢图画的,我们做父母的不晓得怎样去教他,反而常常把他画图的兴 趣打消了,摧残了。有时候,小孩子要画图,他就拿了木炭或毛笔在墙壁上或桌椅上乱涂, 做父母的看见了,就要骂他、打他。这样一来,小孩子就不敢尝试了。审美的环境在家庭里面,墙壁上的布置,桌子上的摆设,都应该有种审美的意味;甚至房间里的 各种用品衣服等,都应当放得整整齐齐,不应该随便乱摊乱挂。审美的观念,不到1岁的 小孩子己经有了,就是三四个月的小孩子,看见红绿可爱的东西,也就显得快乐的样子。假使房间里的装饰布置,都是杂乱无章的,小孩子不知不觉地也会犯这种毛病。反过来说, 家庭里很有审美的意义,小孩子不知不地也会养成一种审美的习惯。经典语段:1 .我的大女儿秀霞,从小就有音乐的环境,到了 7岁的时候,她就开始学弹琴。学弹 琴耳朵是很要紧的,耳朵不能辨别琴音,琴是学不好的,但是我们不晓得秀霞能不能够辨 别琴音。2 .有一天,我到秀霞的音乐老师的家里去玩,看见她6岁的女孩子光光,会听绝对的 音了。我想音乐家的小孩子,大概从父母那里得着了相当的遗传,所以会听绝对的音,没 有什么奇怪。但是,秀霞对于声音的辨别有没有遗传呢?我想是没有的,因为我和她母亲 对于音乐是不行的。所以我一回到家里,就开始教她听c、f、e的韵。我先教她闭上眼睛 猜猜看,在半小时内,猜了 20次,她就能把琴的c、f、。三个音,差不多都能辨别出来 了。从那天起,我就再教她听音,过了个星期,在中央c的音程内的音,都能听出来了。 过了两个月,在三个音程内的c、f、e三个音,弹两个音,三个音,五个音,甚至于七个 音,她都能辨别出来。这个小小的试验,虽然不能说出重大的原理,但是可以说小孩子的 听觉,是可以从小训练的。3 .爱画画的这种现象是给做父母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墙壁上是不应画的,桌椅上是不 应画,这是我们都承认的,但是他的图画兴趣,我们是不应该摧残的。我们可以给他儿张 纸,几枝蜡笔,一枝毛笔或一枝铅笔,好好地教他画,他就可以发表他的意思,得着相当 的快乐;将来他或许变成一个艺术家,也未可知。实践反思: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会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融入画中,现在很 多父母都有意识的给孩子创造条件,幼儿喜欢在墙上涂涂画画,爸爸妈妈就在墙面贴上黑 板纸,保护幼儿创作的积极性。“童子功” 一般是形容从小练习形成很强技能的一个词汇, 其实就是我们说到的抓住了敏感期,所以在书中,陈鹤琴先生教女儿视唱练耳,很快就能 够掌握。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也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艺术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幼儿 的艺术敏感期。(五)阅读的环境主要观点:要小孩子喜欢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在家庭里,做 父母的,自己一天之间,总要看看书,看看报;对于小孩子我们也应当买给他各种相当的 儿童读物。开始的时候,做父母的还应当好好地指导他,引起他的兴趣,使他欢喜阅读。经典语段:1 .在外国不少地方,看书的环境,到处皆然。在火车上、电车上、轮船上,差不多个 个人不是看书,就是阅报。2 .有一次我经过东京,看见黄包车夫在没有生意的时侯,也看报纸。拉我的车夫告诉 我:“现在上海霍乱很厉害。”他说是从英文报上看来的。一个黄包车夫居然也爱看报,这 种习惯多么好!这种习惯,影响着小孩子多么大!试问我们中国的家庭怎么样?我们的社会 怎么样?没读过书的固然可以不说,但是读过书的,又怎么样呢?不少受过教育的男女出了 学校之后对于看书,也都没有大的兴味,好像书是属于学校的,于本身的职业,于本身的 修养,于本身的娱乐,是没有多大的关系。3 .实在要叹有许多人对世界大事的认识程度是非常浅陋,就是对于国内的事,也不甚 关心,什么各种科学上的新发明,史地上的新发现,都置若罔闻。这种环境,怎样能引起 小孩子喜欢看书阅报呢?实践反思: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会受益幼儿终身。幼儿阶段,孩子们是不认字的,看 书依赖于家长为孩子们讲读。在我了解的家庭中,除极少数的专职妈妈外,很多父母结束 了一天的工作,只有晚上才能陪伴孩子,除去基本的晚饭、散步和玩具时间,只有短短的 睡前时光是可以一起阅读的,每日坚持是养成看书习惯的关键,在园中开展“餐前故事会” “故事大王比赛” “好书交流站”等,也能促进幼儿多阅读,多讲述,发展语言阅读能力。三、活教育理论 (一)活的教育主要观点:1 .我是最喜欢儿童的,同时我还可以说,今天在座的诸位,也都是喜欢儿童的儿童总是可爱的,即使最低能的儿童。今天我武断地说一句,儿童的命运,将来的前途,大概操 在教他们的成人的手中,这是多么的重要啊!2 .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活的教 育”,而不是死的教育。3 .我们要教儿童所需要和应当知道的东西,我们不能一再贻误我们可爱的有希望的儿 童。4 .什么是“活的教育”?简单地说一句,就是“不是死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 死的教育。5 .教师只管站在讲台上讲,不管儿童懂不懂,好似皮球打气,只管拼命打,塞鸭子似 的拼命塞。儿童不是皮球,更不是鸭子,而是一个有生命力和生长力的好动的小孩。我们 所需要的教育,不是打气或者塞鸭子,我们是要小孩动,时刻的自动,上国语课固然要动, 上算术也是要动。6 .教科书我们并不反对用,不过我们要用活的教科书。比利时也有他们的教科书,可 都是活的。他们的教科书是由儿童每次研究的东西记录下来的活的写实教师选择其中最好 的一篇翻印出来给大家用。我们所需要的教科书也应当是活的,而不是在夏天来谈雪,在 冬天来谈蚊子和苍蝇。不知道用又新鲜又方便的实物,而出钱去买挂图(可是还有连挂图 都不知道用,只是靠口讲的),我们是主张到田间去,到动物园去,到大自然界,一切的 一切都是活的,都是与儿童有密切的关系,有重大价值的。7 .我们也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我们大家齐振作起 来,研究儿童的切身问题,为儿童谋福利。尽量地利用儿童的手、脑、耳、眼睛,打破只 用耳朵听,眼睛看,而不用口说话,用脑子想事的教育。我们不能再把儿童的聪明,儿童 的可塑性,儿童的创造能力埋没了,我们要效法今夜狂风暴雨的精神,对教育也要用同样 的手段纠正过去,开发未来。经典语段:1 .今天我们实在太惭愧(当然连我也在内),我们不会教小孩,不知贻误了多少聪明的 儿童,埋没了多少天才的儿童。没有合理的教育去教过我们的小孩,没有把我们小孩的聪 明与天才发展出来,这真是太可惜了!2 .记得有一次,我试验我的小孩,看看“打”究竟有没有效果。那时我的小孩只有 两岁。有一天他的妈妈给他洗澡,不料不留心,把水弄得太热了。他的妈妈把他放下水里, 他就大哭,他的妈妈连忙把他抱起来,从此以后他总不肯洗澡了。可是又不得不洗,即使 你把他的衣服脱下来了,火炉也生好了,他还是不肯洗,乱跑,你看万一不当心,碰着火 炉也是危险的;第二天仍是如此无效,打他仍不肯洗。如此惊吓,彼此痛苦了半年,实在 无法,后来乃慢慢地改用鸭子洗给他看,试验了多次,玩了多次,才达到目的。从此我得 到了一个宝贵的教训,打骂实在无效,绝对不应该,到今天谈起来,我还是非常地愧和难 过。3 .有一次,南京幼稚师范的学生要看看我的小孩。我带他一进门来,全体同学就鼓掌 欢迎。但是我的小孩一听见这样大的鼓掌声就吓得哭了。以后到了2岁多,我又带他到东 南大学去看表演,演到精彩的地方,我看观众要鼓掌,我就先教我的小孩鼓掌,后来观众 果然鼓起掌来,我的小孩也不怕了,不哭了。4 .记得在美国时参观过一个黑人学校,有位先生对我说,他们学校过去所用的许多颜 料' 都是从德国买来的,现在他们正在准备从各种花草中提取,不再买德国货,并且拿出 了已经做好了的几瓶给我看,那真是太可爱了!他们(黑人)有这种研究精神,难道我们就 没有吗?我们究竟研究过了没有?我们只晓得高唱抵制外货,可是却很少有人研究用什么来 代替外货。如果要依我们的理想,现在学校的一切课程与教法,都得来一个总检讨,予以 根本推翻。5 .英人瓦特见水壶里面的水沸了,把壶盖冲起来,于是便开始研究这个道理发明了蒸 汽机,成为现在一切机器的动力,造福人类无穷。我们是否曾如此教导我们的小孩子去注 意去发现?鼓励过小孩去发问,去研究,去创造?现在一般学校都是不幸地拼命扩张他的死 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6 .比利时的大教育家德可乐利,想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位老先生所从事的工作我曾参 观过的,他已经70多岁了,从事他的事业四十余年如一日。他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是 分组教学,四五个人一组共同研究,共同工作,先生只在旁边指导和找参考资料,他们一 天到晚是多么的忙。记得我去参观时,他们正在研究蜜蜂,大家真是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研 究,讨论哪些是雌蜂,哪些是雄蜂,雌蜂和雄蜂的形状有什么不同。研究别种动物也是如 此的努力,他们的教育才真是活的教育。7 .我们再看看苏联的儿重,他们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满意!莫斯科的儿童科和美术 馆真是儿童精神食粮的发售处,启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伟大的人格创造力的地方。他们相 信儿童是有创造能力的,所以不惜花费大量金钱来建筑这些科学馆、美术馆,为儿童和国 家谋福利!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到这些科学馆和美术馆门口去站站,你就看见无数儿童 在这儿进进出出,煞是忙碌!8 .记得我去参观儿童科学馆时,当时外面还没7T地道电车,而这个科学馆内已经有两 个电车的模型陈列在那里,这是他们的儿童制造的。在莫斯科的十字路,有一盏指挥交通 的红绿灯,它是不用电力而用最简单的发条来改换红绿颜色的,这也是他们的儿童发明的。 比利时和苏联都鼓励儿童用脑,英国、美国更是如此,他们的孩子是多么的活泼,多么的 天真,多么的可爱!实践反思: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就是生活即教育,学习不只是枯燥浅显的书本理 论,更重要的是实践和创造,只有多看多听多接触,才能为幼儿积累宝贵的经验,这些经 验都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基础。成人也应为孩子们创造包容宽松的氛围,提供积累经验的 机会,从生活中引导幼儿去发现去思考,这样的教育才是科学且有价值的。(二)活教育与死教育的十大区别主要观点:1 .活教育(1)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做中心的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儿童的 活动。(2)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 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3) 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4)分组学习,共同研讨。(5)以爱以德来感化儿童。(6)儿童自订法则来管理自己。(7)课程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编订的,教材也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 会的需要来选定的,所以课程是有伸缩性,教材是有活动性而可随时更改的。(8)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工作时很静很忙,游戏时很起劲很高兴。(9)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10)学校是社会的中心,师生集中力量,改造环境,服务社会。2 .死教育(1)一切设施、一切活动,教师(包括校长)是中心是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 都是教师的活动。(2)教育的目的,在灌输许多无意义的零星知识,养成许多无关紧要的零星技能。(3) 一切教学,集中在“听”,教师口里讲,儿童用耳听。(4)个人学习,班级教授。(5)以威以畏来约束儿童。(6)教师以个人主见来约儿童。(7)固定的课程,果板的教材,不儿童能否了解,不管与时令是否适合,只是一节 一节地上,一课一课地教。(8)儿童呆呆板板,暮气沉沉,不好动,不好问,俨然像个小老人。(9)师生界限分明,隔膜横生。(10)校墙高筑,学校与社会毫无联系的。实践反思:这样条理分明的对比是非常直观的,活教育其实就是放手给予幼儿更多自 主的空间和机会,从被动的灌输到主动的探索,从消极到积极,活教育会让孩子们受益终 身。读完本书仿佛看完了陈鹤琴先生的一生,他为学前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他是 孩子们的福星,我为自己从事在幼教工作而感到光荣和自豪,为自己每天能与小天使为伴 而感到幸福,我将继续保持初心,吸取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们的美好而努力奋男孩,总是喜欢动动这儿、动动那儿,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你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 还会去偷偷地做,其实这都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我们不应该打骂训斥压制孩子。而 是顺应他们的天性,为他们创造条件,给予足够的探索机会来支持他们的发展。(二)模仿心主要观点:1 .这个模仿心,青年老年亦有的,不过儿童格外充分一些。儿童学习言语、风俗、技 能等,大大依赖这个模仿心。他生来不能说方言,到了 1岁的时,就咿唔的要说起来了。 到了 3岁的时候,一乡的方言就学会了。假使他生在英国,他就能讲英语了;假使生在德 国,他就会说德语了。2 .儿童的模仿力实在是大,不仅对于言语是如此,对于一国风尚文化亦莫不如此。这 样说来,寻常儿童的优劣智愚,虽有先天的基础,亦决定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倘若儿童处 的环境是卑龌的,那么难望其光明正大的了;倘若环境是侈繁华的,难望其能节俭朴实的 了。孟母三迁择邻,就是为了这个缘故。3 .做父母的要格外留意,因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他们的儿童。做师长的,亦须 “以身作则”,烟酒嫖赌,尤宜戒绝。吾闻友人说某校学生,因为教员吸烟,亦居然效仿, 谓教员可吸我们为什么不可吸。做职教员除了要以身作则之外,还宜养成纯美的校风,使 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假使某校学生皆好勤学,凡偷懒的新生进来亦渐渐地好学起来 To经典语段:我对于利用这个模仿心,还有一层意思不得不说的,我们不论在家庭在 学校,当设置极好的环境,使儿童模仿,不过同时要教他鉴是非善恶,务使他达到“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地步。诺斯沃西说得好:“教育家对于模仿心的责任, 就是对于儿童选择模范与法则,发展他们的判断力与分析力,要求他们所模仿的结果与模 范相比较,并设置各种模范,使儿童得发展自立心、创造力和发明心。”实践反思: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很多时候大人说的一句话或者做了一个特别 的动作,下一秒孩子们就模仿出来了,“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他们稚 嫩幼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弱,需要我们多给孩子呈现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习 惯品质,能够受益终身。(三)好奇心主要观点:1 .能激起儿童的好奇心,就是新异。比方大声、辉耀的色、著的比照,皆易引起儿童 的好奇心。2 .事物与事物相接触而发生的新异,亦能引起儿童的好奇心。第一条说的新异,是指 事物之本身而言;这条所说的新异是事物与事物相接触而发生的新异。3 .好奇心与年岁。儿童究竟爱悦什么样东西,我们也应当研究的。当七八岁的时候他 对于颜色比对于形状有兴趣,对于动物与小孩比对于大人有兴趣。到十三岁的时候他的兴 趣在于理解,迷物推想,在这个时期研究历史的兴趣亦浓厚起来了。年岁再长点,他对于 道德的问题就很有兴趣。总之,好奇心是儿童学之门径,吾人不得不注意的,不得不利用 的。4 .好奇心与教育。柏拉图曾经说过:“好奇心是知识之母。”可惜我们不会利用这种利 器。儿童一到学校,就受注入的教育,没有发展好奇心的余地。所以现在我要请掌教职的, 当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引导他至学问的境界,并不仅以新的经历、新的东西引起他的好奇 心罢了。经典语段:1 .比方说,儿童放风筝,起初风筝是他的新物,放风筝,为他的新事,所以他对于风 筝是很好奇的。但是过了一两个星期后,放风筝也不能引起他的好奇心了,风筝的本身的 新异己消失了。虽然如此,假使我们对这个儿童说:“某儿童亦有一个好风筝,你愿意去 看吗,你愿意与他比赛放风筝吗?”这个儿童对于放风筝这一件事乂发生好奇心了。他的 好奇心一方面是要看看某儿童的风筝是怎样的,一方面是要看看他的风筝能否比那儿童放 得高。从上说来,我们晓得事物有本身的新异,有与他事物相关系而生的新异。儿童对于 这两种新异,皆有好奇心。2 .儿童的好奇心不是永久不变的,乃是随年岁而发展的克尔帕屈克在他的OL童学原 理一书中,对于这一点说得很清楚,我所以把那一段译出来以飨读者。他说:“当儿童 未能行走以前,他的主要兴趣即在经历新的感觉并注意感觉的关系。但当儿童一能讲话, 就要问他所经历的东西的名词,“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若得了一个名词的答案那 就知足了。等到熟悉各种事物并名词之后,他的兴趣就变了,他现在常常要问:“这个什 么用处?”“你怎样做?”或者“你为什么这样做的?”有时他要追根掘源问:“这个东西哪 里来的?”儿童长到三四岁的时候,他的“为什么”的询问格外多,所间的大抵关于普通公理, 比方“天黑暗因为太阳下山了:他的兴趣常常是关于应用真理一方面的,“太阳下山吗?” ,没有,一一“那么为何天如此黑暗呢?”在这个时期,他的对于真理的询问必加之以“为 什么”三字,而且他一直要问到底始肯歇或等到受成人的责骂为止。实践反思:孩子们从出生就开启了探索之路,从视觉触觉味觉,再到空间思维等等, 是一个循序渐进满足的过程,这一切的成长离不开孩子的好奇心。在工作中,要及时的满 足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对于他们的“为什么”我们要及时的给予回答并肯定,尽量引导孩 子自己想办法,去发现事情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四)游戏心主要观点:1 .游戏的价值(1)发展身体。游戏是一种自然的、具兴趣的、活泼的运动。游戏时,儿童不自知 地将他的全副精神拿出来。因此锻炼他的筋骨,协助他的消化,加速他的血液之循环,增 加他的肺之呼吸。工作与体操虽能发展身体然万万不及游戏。因为工作与体操无所兴趣的, 易使人疲劳的。游戏致人快乐,人乐意去玩。所以欲发展儿童的身体非利用游戏心不可。(2)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以捉迷藏之游戏为例。蔽目捉人的儿童,不得私自偷看, 他一定要有自制的能力;假使他不能自制而偷看,那么,同玩的儿童断断不让他这样偷看 的。所以强迫他自治,也不许与别人串通欺弄其余的儿童,他必定要独立的、诚实的。还 有假使某强硬的川童,被蔽目提人的所捉着,不肯照例代替蔽目的,其余的儿童断然不让 他不尽他的义务,亦不准他侵犯他们游戏的规则。这种精神除了游戏之外,实在不可多得。(3)能使脑筋锐敏。游戏亦能发展智力。判断力、知党力、观察力、想象力创作力、 冒险心皆能从游戏中渐渐地养成。我将棒球游戏来做证据,游戏的人必须眼快手快,而且 要冒险,要判断,见有机会可抢家基即须冒险前进。玩棒球游戏,一定要刻刻注意,时时 观察的。(4)为休息之灵丹。人之精神有限,休息与放松是必需的。比方某儿童在学校读了 6个小时的书,他的精力一定觉得闲疲,那么,最好的休息方法是什么?我们简直可以说, 除了游戏之外,没有别的灵丹。一游戏,他的脑筋就得放松,他的心思,就到游戏上去了。 所以,要使儿童活泼,非引进适当的游戏不可。2 .年岁与游戏的关系(1)幼稚期(出生至3岁)。在这个时期儿童所爱的游戏,完全是属于一种感觉的与 动作的方面。遇着小的东西,儿童就要捻它,尝它;遇着大的东西,若椅、桌等,他就要 推推看,动动看。儿童在这个时候,不但爱触觉的游戏,亦喜欢听觉的游戏。他很爱听声 音,他常常以棒敲这样,击那样,有时把桌上的杯碗抹下地去,听那破碎的声音。所以在 这个时期,我们应当给他各种会响的玩物,若摇铃、吹箫(一种小的,是专门为儿童玩的)、 摇鼓冬、口笛等,一方面可以使得他独自游玩,不致缠绕父母;一方面使得他学听各种声 音。(2)儿童初期(47岁)。在幼稚期,婴儿喜欢独自游戏。到儿童初期,他就要同伴 同游。假使没有同伴,那么他就想象一个或几个幻想的同伴,他能与这个幻想的同伴一同 游戏,一同起居饮食,但到底他的同伴是幻想的,他终究觉得寂寞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使 得儿童有良好的伴侣。在这个时期儿童所游戏的,近于模仿,近于戏剧。心理学所谓模仿 游戏、化装游戏,三五儿童,常常群集一隅,同作娶亲或出丧的游戏。从前小的时候只能 把凳子推推摇摇罢了。现在两三小儿以两根棒头,抬了这个凳子,抬来抬去,谓“我们抬 花轿来了”,或者把几个长凳,拖来拖去,谓“火车来了”。这些模仿游戏、化装游戏对于 发展儿童是很有价值的。儿童怎样游戏,对于他本身,学习社会风尚习惯;对于社会,使 得文化永续地不绝。不过我们最要注意的,就是应当设置适当的环境,使儿童不知不觉地 模仿才好。(3)儿童后期(8T2岁)。儿童到了这个时候,身体比较初期的时侯强健得多,精神 亦非常饱满,知识亦渐渐地丰富,运动筋骨亦颇老练。因此从前所喜欢的游戏现在不喜欢 了;现在要玩的,当比从前复杂,如放风筝、踢子、斗蟋蟀、拍皮球等。这些游戏价值比 较初期的初浅模仿,自然来得高。强健儿童的身体,活泼儿童的精神,敏锐儿童的脑筋, 发展儿童的道德,大大地可从这些复杂的、具兴趣的、有规则的游戏中得来。经典语段:1 .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的。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 社会之良好分子。幼稚园教育,即根据游戏本能。中小学校亦以游戏为施教之良器。但是 吾国社会对于游戏不加注意,甚有以为学校不宜让儿童游戏的。普通人常以游戏为顽皮。乡村学校有志的教师就是要引进游戏一门亦觉得困难万分,因许多父母竟反对儿童在 校游戏,以为他们送子弟是为读书不是学顽皮的。2 .各种高尚道德,几乎多可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制、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独 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 来得切实。至于公平、信实、尊敬他人的权利、勉尽个人的义务,种种懿行,实为游戏之 附属产品。3 .幼时所好的,未必青年之所喜。老年之所爱的,未必儿童之所能。人生期,有一期 之游戏。4 .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 亦具他的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5 .儿童秉性好动,我们不要仍IH用消极的老法,来剥夺他的活泼天性,必须予以适当 的环境,能使他充分地发展。6 .我们教育儿童,亦当利用他的好奇心。好奇心为知识之门径,我们当利导之。我们 有些父母常常摧残这点好奇心,禁止儿童“多嘴”“饶舌”,这实在令人痛恨之极。7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具种种教育上的价值,我们宜更加利用,但是我们也要明 白这个游戏是随年岁而变迁的。总而言之,我们应研究儿童的心理施行教育当根据他们的 心理才好。实践反思: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正是顺应了幼儿天性,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各 种技能,如:爬、钻、跳、折纸、剪、搭建等等,学会了初步的社会交往,主动地学和被 动的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在一日活动中贯穿游戏,正是教育幼儿的最好方式。二、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一)游戏的环境主要观点:1 .从心理方面说,小孩子是好动的,好模仿的。两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 地敲手踢脚,独自玩弄。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看见东西就要来抓,抓住了,就要放进嘴 里去。到了再大一点,他就要这里推推,那里拉拉,不停地运动了。一等到会爬、会走, 那他的动作更加复杂了,忽而立,忽而坐;忽而这样忽而那样;忽而爬到这里,忽而爬到那 里。假使我们成人像他那样动了两个钟头,那一定疲乏不堪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 游戏动作比以前还要繁多,而他的游戏方法,也与从前不同了。从前,他只能把椅子推来 推去,现在,他要把椅子抬来抬去当花轿了;从前他只能把棒头敲敲,作声以取乐,现在, 他要背着棒头当枪放了。到了七八岁的时候,他的身体比从前更加强健得多了,精神也非 常充足了,知识也渐渐丰富了,因此他的游戏动作,也就与以前不同了。此时他喜欢玩各 种竞争游戏,什么放风、踢旗子、斗蟋蟀、拍皮球、打棒头、捉迷藏等,他都能够玩了。2 .游戏对小孩子有什么好处呢?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 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游戏环境,给他有很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着充分的运 动,更让他有适宜的伴侣,使小孩子得着优美的影响。这样,小孩子的身体就容易强健, 心境就常常快乐,知识就容易增进,思想就容易启发。以打球来讲,美国八九岁儿童,就 能打棒球,打得很好,这里因为他们平常所看见的,所接触的,所玩的,都是很多打棒球 的环境。不过相当的环境、须包含相当的设备。3 .在家里是普通得很我们有的家庭以为游戏是顶皮的,是最的,小孩子的一举一动, 都应像成人一样,使小孩子变成暮沉沉的“老小人”。这种“老小人”在未变“老小人” 之前,他一定要吵,一定要闹,但经种种压迫,他的那种烂漫的天真,好动的心理,活泼 的精神,都渐渐消灭于无形,这是何等可惜的一桩事!4 .小孩子在家里,一定要有相当玩的东西,相当做的事情。要晓得不动不做小孩子是 不会发展的。譬如他不去玩水,哪里会知道水的性质?不去玩冰,哪里会知道冰是冷的? 不要因为玩水、玩冰是有危险就禁止他。外国的小孩子,在夏天常常到海滨去玩沙、玩水, 那样的小孩子何等快乐,到了冬天,有的穿了冰鞋去滑冰,有的拿了雪车去溜雪。这种小 孩子,身体一定很强壮,精神一定很快乐。在中国,有的小孩子则不然,一到冬天就被紧 关在家里,他偶然看见雪,看见冰,要想去玩,做父母的不是骂他,就是打他。冰雪是很 好的环境,我们做父母的不晓得利用,反而把孩子关在家里,哭哭闹闹!像这种吵闹,做 父母的不说是他们的自己不好,而反说小孩子吵闹,这真是所谓因果颠倒,黑白混淆,实 可痛心!经典语段:1 .有一次,我到南京去,在火车上,看见一个母亲带了两个小孩子,一个大的,大约 四岁,一个小的,大约两岁。小的抱在手里,大的坐在椅子上。母亲大的坐好不准动,大 的小孩子坐了一息,就吵起来,他要弟弟的摇铃。母亲不给他,他就哭了!母亲叫他不要 哭,对他说:“你做哥哥,年纪大了,还要哭吗?不许哭!不许哭! ”但是他还是哭,还是吵。 后来母亲打了他几下,他哭得更厉害。那时候我就想到这样小的小孩子,那里可以像成人 一样坐得牢,他应有东西玩玩,有图画书看看,有事情做做,就不会厌倦了。他哭了一息, 那母亲另外买了一个摇铃给他,他一拿到之后,揩揩眼泪,就笑嘻嘻地玩了。2 .我们做父母的,往往有一种迷信,就是以为小孩子总是错的,父母总是对的。好像 “皇帝是不会错的,错的都是百姓;皇帝是不会犯罪的,犯罪的都是百姓”。所以从父母的 眼里看起来,小孩子既然是错的,就应当受相当的责罚。其实相反,错的往往是在父母, 小孩子往往是对的。像上面所说的那种情况,做父母的不准小孩子玩冰玩雪,这明明是父 母不知道利用环境来教导小孩子,哪里可以说小孩子的不好呢!等到小孩子吵闹起来,还 说他是会哭会吵,这岂不是冤煞人吗?所以做父母的,应当给小孩子预备适当的环境,充 分的设备,使小孩子得着正当的游戏。实践反思:大人和孩子是不一样的,相比20岁、30岁、40岁的成人,他们只是 来到世上短短4年5年,他们自然是不懂社会规矩的,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相比枯燥的教 授和乏味的训练,倒不如来一场愉悦舒适的游戏,在玩中学,乐中学,相信很多幼儿园教 师都是懂这个道理的,但部分家长还是过于焦虑,认为眼前的算术、拼音就是孩子最大的 本领,而忽略了在游戏中的专注,游戏中的探索精神,这是很可悲的。我们应多向家长分 享交流科学的育儿理念,使孩子们做真正的孩子,而不是“小人”。(二)劳动的环境主要观点:1 .当小孩子年龄小能力薄弱的时候,当然要父母帮忙。不过在小孩子浙渐地长大的时 候,做父母的应当渐渐地使小孩子自动,从旁帮他们独立。2 .做父母的主要工作是培养儿童自己劳动的习惯,培养儿童自己独立的能力。经典语段:L小孩子都是好动的。平时做父母的总喜欢自己劳动而不愿小孩子去帮助他们。如小 孩子的起居饮食种种的事情,做父母的常常要为小孩子们代劳。3 .穿衣服这件事来说,小孩子若不会扣组扣,做父母的尽可帮助他扣,但是他自己能 够穿袜子,你就让他自己穿,我们不要因为他穿得慢,穿得不好,就去帮他穿。其他如吃 饭、扫地、叠被,甚至浇花、洗衣、烧饭种种活动,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应当让小孩子 有劳动的机会来发展他做事的能力。实践反思:简单的劳动、做家务等,也是人们生活必备的技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的是动手能力、责任意识以及自我服务能力,幼儿时期是培养自主性的最佳时期,应 多放手给予幼儿机会,从而的到发展。(三)科学的环境主要观点:1 .我们应当为小孩子购置相当的设备和洁净的沙泥黏土,使他们从玩弄泥沙黏土里可 以得到一些初步制作模型的技能。2 .从小就给孩子关于科学上各种活动的机会和设备,使小孩子有适当的科学环境,以 发展他关于科学上的技能和兴趣。经典语段:1 .根据小孩子好动的心理,我们又应当在家庭里给他一种科学的环境,以引起他研究 科学的兴趣。当小孩子四五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他小木片、小钉、小锤,教小孩子做 各种简单的玩具,如小椅子、小床、小飞机、小汽车等,使他有初步构造玩具的能力。我 常见乡间的小孩子在野外三五成群地在那里玩弄烂泥,把烂泥做成糕饼请客人。西洋的小 孩子到夏天常在海边玩沙。可见不论中西小孩子他们对于泥沙都非常喜欢玩弄的。2 .小孩子到了八九岁的时候,我们可以教他玩玩水枪,玩玩弓箭,还可以教他自己用 竹筒或纸筒和线来做成极简单极简陋的电话。更可以拿磁石或磁针教他们做各种有趣味的 把戏。再大一些的小孩子,就可以教他们怎样做电铃,怎样自己来无线电收音机。小孩子 最喜欢自己做成他自己心爱的事物。所以我们从小就给他关于科学上各种活动的机会和设 备,使小孩子有适当的科学环境,以发展他关于科学上的技能和兴趣。实践反思:科学中的世界是充满着奇思妙想,对于幼儿来说像是进入了魔法的世界“为 什么很重的铁块会沉在水里,很重的木头却浮在水面上呢? ”“为什么小硬币上为滴那么 多的水却不会漏出来呢? ",做科学实验正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很多时候我们 看到孩子拿起刚买的新玩具,很快就把玩具拆了,这个时候很多的家长都会暴跳如雷,但 我们正是应该保护孩子拆的这股劲,鼓励孩子去创造。(四)艺术的环境主要观点:1 .音乐的环境(1)父母能够随时随地唱唱吹吹,使家庭里充满了音乐的空气,这样的小孩子不知 不觉也喜欢音乐了。倘使家庭有乐器的设备,如无线电、留声机、风琴、提琴、笙、箫、 管等,那就更好。总之,小孩子应有音乐的环境,小孩子学音乐要从小学的;世界上的音 乐家,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是从小学起的,就是普通的小孩子,要学音乐,也必须从小学起; 大时学起来,是学不好的。(2)钢琴上的音乐有两种:一种是绝对的,一种是相对的。所谓绝对的,就是在琴上 不论哪一个音,一弹就听得出;相对的是刚听了 c音或f音,再弹别的音,这个音他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