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英语的教学方案及案例推荐.docx
思政英语的教学方案及案例推荐课程思政英语的教学方案需要通过老师的认真努力与细心书写,确保学生能够 听懂、学懂,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思政英语的教学方案及案例推荐吧。课程 思政英语教学案例一 1. 教学平台与教学形式:课程思政英语的教学方案需要通过老师的认真努力与细心书写,确保学生能 够听懂、学懂,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思政英语的教学方案及案例推荐吧。课程思政英语教学案例一公共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还兼有语言的工具性和教育的人文性,因 其话题包罗万象,是隐形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潜移默化提高学生人文 素养,思想觉悟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立德树人的先锋阵地。本案例立足于公共基础英语的教学实践,以中国传统文 化、地方文化和校园文化为主要实践内容,利用英文微信公众平台和信息化教 学平台,探索信息化教学时代下如何防止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 语'现象,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走出 去'。1 .实施的必要性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传承开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传承开展工程,是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 务。意见明确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文化教育中并在相 关学科专业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而现有的基础英语教材在文化设置上基本采用拿来的手段,致使几乎所有 的课文都是围绕西方的文化展开,而对于中国文化的输入基本处于忽略状态。以2本教材为例,如下列图所示:因此,利用英文微信公众平台和信息化教学平台,融入增加拓展并提高学生 的中国文化素养和地方文化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并具有很多现实意义:a.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有些学生热衷于过洋节(比方:Christmas), 却连春节的英文表达都不知道,何谈用英文介绍新年习俗。在跨文化交际中, 如果我们一味地迎合西方文化,对自身文化失语,就会陷入文化认同危机,有 被西方强势文化所同化的危险。b.传播中国文化,实现中国梦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各行业的 应用型人才,其毕业生大多走向技术及服务的第一线。随着经济、贸易和旅游 业的开展,他们因面临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际需求而成为传扬中国文化以及 中国梦的主力军。c.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文化自信作为工科院校里,除思政课以外的 人文必修课,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 自信的职责。2 .实施的时间段和具体成果2022年3月以来,结合教学实践利用恋恋英语课'公众平台推送跟中国传统 文化、地方文化和校园文化等主题相关的课程思政内容90余篇,现将局部内 容列举如下:2022年5月以来,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富媒体的多样性和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有-2-效监管性的优势,发送有关中国文化元素的原创和非原创资源三百多个,开展 相关教学活动一百来次。截图展示局部内容:基于此教学实践发表教学论文3篇,并结题校级课题1项:中国传统文化 和地方文化融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20222022)。3 .实施过程和具体措施为了能更好的催促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效果,具体措施如下:a.微信平台和信息化学习平台相结合,优势互补,催促学生积极学习。b.以平台经验值和心意卡片为激励,构建良好的学习竞争机制;c.利用学习平台直播功能,开展我来讲中国故事'板块,提高学生参与感。d.微信公众号和学习平台同步展示学生中国文化自信的课程思政成果,提升 学生学习成就感。4 .创新点a.以学生为中心,择优富媒体资源,全员育人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信息化时代, 资源丰富庞杂,选择哪一朵云来推动另一朵云,哪一个灵魂来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需要以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出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容易让学生接受并能产 生共鸣的生动资源。对于一些中国文化元素如承德当地文化和校园文化,笔者 坚持原创图文或视频,以自身的体会和经历去感染学生,或者鼓励学生群体积 极提供,从而到达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曾经在班里让哈萨克族和维族同学用 简单英文描述他们的名字和文字,忘不了当时提供的同学的激动和自豪,以及 下面倾听的学生认真和崇拜,还有同学提供后的掌声雷动);而对于传统文化-3- 中的经典那么引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制作的hello, china等类似的视频内容, 生动活泼,经典权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元素的同时,产生对中国文化仰望、 膜拜与敬畏的情愫,从而化为坚持文化自信的动力和源泉。这些资源都或在 恋恋英语课堂'公众平台或教学平台(云班课、学习通)里提供,资源的创立 者从教师到学生到权威媒体,甚至公众平台的留言者,每一个分子中国文化自 信的那朵云,那个灵魂,实现了全员育人。b.信息化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全程育人信息化教学时代打破了时空局限,为全程育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师生互动 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建设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外甚 至寒暑假时,教师都可以适时适量对情景的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元素的浸润和 熏陶。比方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学生寒假,更是体验各种年俗风俗的好 时机,教师可在教学平台适时引导学生参加中国新年的相关学习活动,并将学 习的内容化为行动,践行孝(filial piety)、礼(etiquette)、生肖(zodiac) 等传统文化精髓,这比在光在课堂上以英文讲这些知识点,让学生记住相关表 达有机会再去实践的效果好很多倍。借助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放假前列举自己 将会为父母做的件事,放假期间让学生在教学平台提供已经为父母做过的事情, 计划和实现计划之间隔着坚持践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生在提供和相 互学习中体验并践行者中国传统文化,全程育人贯穿始终。c.多种教学参与活动和体验,全方位育人在培养学生中国文化自信时,除了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元素的英文表达外, 还设计不同的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中国文化元素有全方位的了解和 体验。在教学平台实践时,有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认知测试,有学生就某一话题4 的感想感悟,有践行中国文化元素的学生实拍视频,从相识、相知到相伴,通 过全方位教学活动,学生已然获取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5 .结语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自知在利用微信公众号和信息化 教学平台进行公共英语基础课的中国文化自信课程思政实践还不够深入,有待 继续精进和完善,但一直以来一直在尝试并实践去点燃一把火,希望自己再接 再厉,守好公共英语这段渠、种好这份责任田,满足学生成长开展的需求和期 待,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课程思政英语教学案例二你印象中的英语教学是什么样的?你印象中的英语教学是不是老师滔滔不绝的?你印象中的课程思政'是不是ppt、电视片轮番上阵?今天,带您走进欧美语言文化学院梁敏娜老师的课堂,体验课程思政'视角 下在英语教学中提升文化自信。在art and culture这一课中,经过不断的探索,梁敏娜列举了北京天 坛、苏州林园、程阳风雨桥、凤凰古城等建筑文化与西方巴黎圣母院的比照, 从建筑学、美学、语言学、宗教学、风俗等视角出发探析中西方的艺术与文化。 北京天坛是现今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重要、规模最为宏大的一组封建王 朝的祭祀建筑群,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为珍贵的实物资料与历史遗产, 是华夏文明的积淀之一。北京天坛不仅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 生态学于一炉,是古代精品代表作,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 象征的表现手法。通过北京天坛与巴黎圣母院的比照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5- 自信。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 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开展新局面。会议历史性地提出, 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这说明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思政教育已不应局限于一门学科,或固定于特定的教材与场所, 应同高校教育中的其他专业学科所融合。梁敏娜老师引导学生对巴黎圣母院火灾发生的原因进行探析,对火灾的影响 进行深思,启发学生让学生树立保护人类共同优秀文明的意识。将课程思政' 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发挥外语学习中跨文化交流、比拟文 化等因素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将思政课程的思想理论通过文化传播与认知这一 过程,浸入到学生的意识中。同时,也将思政教育的育人责任与专业课程的授 业责任合理而有效地融为一体。理性、情感、美感是对文化的理解,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 得坚持坚守的沉着,鼓起发奋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中华民族素 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 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