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2021年语文暑假初高中衔接教材全讲解之120个文言实词.docx
1、爱【词义推导】“爱”在古代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常有“吝啬,舍不得的 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词义例释】(I)动词喜爱,(宠爱、关爱、亲爱、心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一一(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育孩子。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一一看见大王宠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一一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惠爱、仁爱(爱护)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对人仁爱,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一一贤明聪慧又讲忠诚信义,待人宽厚,爱护人民,怜悯,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爱惜(吝惜、吝啬、贪图)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通“菱”,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跋1瞩。(诗经邺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成语助记】爱不释手:爱:喜爱。喜爱得舍不得放手。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高考链接】(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鄙:鄙俗7、兵【词义推导】“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词义例释】名词兵器,武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们聚集到咸阳。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一一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一一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士兵、军队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鸿门宴)一一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鸿门战争、军事、武力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一一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战争。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心术)一一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战略战术,用兵策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孙子谋攻)所以用兵的上策是攻破敌人的计谋,其次破坏敌人同盟国的邦交,下策才是攻打敌军。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心术)一一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成语助记】纸上谈兵:兵:用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 实。贬义词。草木皆兵:兵:士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厉兵秣马:厉:通“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饱战乌。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 备工作。按兵不动:兵:士兵,军队;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迁移练习】陈涉初起之时,用兵()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以疲惫之兵(),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其友,勿劝。【练习答案】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高考链接】(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兵:兵法(杖大威(倚仗帝王的威仪)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 兵:军队(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 兵:战事(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兵:士兵(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兵:兵器(治兵有制,名虽不同 兵:军队8、病【词义推导】“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词义例释】(1)名词重病(轻的为疾)泛指疾病;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您的病在肠胃之中。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一一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毛病,弊病、缺点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原毁)一一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2)动词生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一一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一一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闲极无聊,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君子只担心自己无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责备,羞辱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古人把俭朴认为是美德,今人却因为俭朴而讥笑羞辱人家。(3)形容词困苦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疲劳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报苗助长)今天我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成语助记】同病相怜:病:疾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病入膏肓: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蚌病成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愁潘病沈:潘岳因忧愁而早生白发,沈约因病而瘦减腰围。泛指烦恼和疾病。【迁移练习】桓公身有疾.左右病()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今人常以此相诟病()。【练习答案】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高考链接】(会(公孙座)座病病:有疾病,生病(元兴元年,(王涣)病卒 病:有疾病,生病有疵病者所恶闻 病:缺点,毛病(而仇家皆疾病 病:有疾病,生病(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病:弊病(及贞病笃病:病情9、察【词义推导】“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词义例释】(1)动词观察,仔细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我)慢慢地观察它,就(发现)山下都是石洞和石缝。看清楚明足以察秋亳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视力足以看清楚秋天野兽身上亳毛的细梢,却看不见成车的柴草。详审,考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一一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明察,知晓,了解,弄清楚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按照情理去办。考察后加以推荐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陈情表)先前一个叫逵的太守考查并推荐我为孝廉。(2)形容词,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水清澈到了极点,就没有鱼了:人精明到了极点,就没有朋友。【成语助记】 明察秋毫:察:察看,观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 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察言观色:察:细看;色:脸色。观察别人说话时的脸色。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习焉不察: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迁移练习】郡守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孝廉,足见帝之察(【练习答案】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高考链接】(察其秋亳,则大物不过矣 察:明察(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人名)非今之所谓廉者也 察:考察(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察:考察和推举10、朝【词义推导】“朝”本义为“早晨”,读zh和;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 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词义例释】读音一:ch do(1)动词,朝见,朝拜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过秦论)一一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一一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拜见、拜访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项羽本纪)一一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2)名词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拜见威王。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多次向诸葛亮询问天下大计,辅助两代君主,足见老臣心意。对,向,表示动作针时的方向坐南朝北读音二:zhao名词,早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有的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江陵。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一一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成语助记】朝三暮四:朝,早晨。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朝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百鸟朝凤: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 者众望所归。其他如:改朝换代 朝野上下朝不保夕 朝成夕毁 朝闻夕死 朝发夕至朝令夕改六朝金粉只 争朝夕班师问朝根腹终朝【迁移练习】邹忌旦日朝()服衣冠,于朝()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谋臣所景仰。【练习答案】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 见),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高考链接】(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朝:朝廷(太建五年,贞乃还朝朝:朝廷(帝临哭,辍朝三口 朝:朝拜,朝见(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朝:朝拜,朝见11、曾【词义推导】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Cng后【词义例释】读音一:ceng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那里的风景我过去曾经很熟悉。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一一今口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读音二:曾zeng(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如:曾祖父、曾祖母(2)动词,通“增”,增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忍,增长他的才干。(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或表语气增强,与“不”连用,译为“连都”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赋)一一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一一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一一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成语助记】曾几何时:曾:曾经;儿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时间没过多久。曾经沧海:曾经:以前经历过。比喻世事变迁之巨及经历之多,眼界非常开阔,不把平常的事物放在眼里。后用来比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其他如:似曾相识 曾母投杼 曾参杀人【迁移练习】愚公自曾()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 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云,笑之。愚 公笑曰:“何曾()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练习答案】愚公自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 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笑之。愚公笑曰:“何曾(竞)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竞日。”【高考链接】(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曾: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语气12、乘【词义推导】“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 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 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词义例释】读音一:cheng(1)动词升,登乘彼境垣,以望更关(氓)一一我登上那倒塌的墙垣,遥望复关。驾,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一一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冒着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从京城冒着风雪,来到泰安。凭恃、依仗乘风破浪趁着,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凭借着这种有利的形势,任意割取天下的土地,划分诸侯的山河。读音二:shcng(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然而秦国凭借着很小的一块土地,取得了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势。(2)量词,辆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就约请宾客,准备一百多辆兵车。【成语助记】因利乘便:因:顺着;乘:趁着,凭借。凭借有利的形势。乘风破浪:乘:乘着。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形容事业迅速发展。含褒义。万乘之君:乘:四匹马拉的车。指大国的国君。其他如:乘人之危乘坚策肥乘龙快婿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衣轻乘肥【迁移练习】陶渊明手握左传,乘()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化以归尽。【练习答案】陶渊明手握左传,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乘坐)”,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凭借) 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高考链接】(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乘:车(于凉州造浮图,作木莺,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乘:驾,坐13、诚【词义推导】“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词义例释】(1)名词,诚心诚意,真诚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天帝被他的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一一确实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确实知道自己(长得)不如徐公漂亮。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一一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 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如果能这样,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中兴了。【成语助记】开诚布公:诚:诚实,真诚;开诚:敞开胸怀,表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以诚心待人,坦白 无私。褒义词。心悦诚服:诚:真诚。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诚惶诚恐:诚:确实;惶:需怕;恐:畏惧。惶恐不安。原是封建社会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时所用的套语,表 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F害怕不安的样子。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 愧而恐惧不安。其他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迁移练习】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 秦王诚()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如此。【练习答案】蔺相如携和氏壁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 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高考链接】(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诚:果真,如果(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 诚:实在,的确14、除【词义推导】“除”本义为“台阶”。乂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 “台 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词义例释】(1)名词,台阶从至雍械阳宫,扶辇卜.除。(苏武传)节用爱民:爱:爱护。节省开支,爱护百姓。爱惜羽毛:爱:爱惜,珍惜。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爱才若渴:爱:爱慕。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像口渴急于喝水一样。爱财如命: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帝达到了无 以更加的程度。【迁移练习】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练习答案】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 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高考链接】(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 爱:宠爱、喜爱(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爱:爱护(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爱:爱护(诚于爱民,果于行善 爱:爱护2、安【词义推导】“安”是个会意字,小篆上面是一个”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 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 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词义例释】(1)形容词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不动摇。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缓慢安步当车一一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跟随皇帝到了雍械阳宫,扶着御辇下台阶。(2)动词去掉,除去。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一一铲除邪恶势力,复兴汉朝天下修治,清理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就清理了魏忠贤的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拜官授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一一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成语助记】除旧布新:除:除去。除去旧的,建立新的。作谓语、定语,用于指革新。除恶务尽:除:清除;除恶:指消除坏人与坏事。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作谓语、宾语、定语入其他如:斩草除根兴利除弊清宫除道安良除暴【迁移练习】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其东屋之除()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除()吾死,不然事定成! ”【练习答案】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 除(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 荆轲日:“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 ”【高考链接】(州举茂才,除温令 除:拜官,任职(上(皇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指范纯礼)不可除:拜官,任职(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除:去掉,除去(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除:拜官,任职15、辞【词义推导】“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 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词义例释】(I)名词供词,口供听其狱讼,察其辞(周礼乡土)一一听他呈堂证供观察他的言辞和脸色言辞,文辞皆好辞以赋见称一一皆好辞以赋见称: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屈原列传)托辞,借口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命令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一种文体楚辞归去来兮辞(2)动词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一一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一一我死尚且不怕,一怀酒哪里值得推辞。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一一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计较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成语助记】义不容辞: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含褒义。闪烁其辞:辞:言辞。比喻说话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作谓语、宾语,含贬义。不能赞一辞:辞:言辞;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大放厥辞: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有轻视之意。不辞而别: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其他如: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不达意 辞微旨远卑辞厚币 假人辞色大放厥辞万死不辞 一 面之辞以文害辞溢美之辞【迁移练习】屈原德高,作楚辞(),其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何惧之有? "后为楚王所逐,辞()亲戚,见放楚之汨罗。【练习答案】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屈原口:“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 "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高考链接】(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辞:辞别(居半月,冰震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辞:辞别(辄辞以疾,未尝参预 辞:推辞(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 辞:告别,离开16、从【词义推导】“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 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词义例释】读音一:cong(1)动词跟随,使跟随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随在后面。沛公旦口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一一沛公第二天带领了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顶王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一一天下人祥云一样汇集在他们身边,像山中回声般立即应和,背着粮食如同影子一般跟随着他。依顺,听从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听从了他的计策,幸好您也赦免了我。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一一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一一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参与,参加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弟弟参军走了,养母也死去了.追赶佯北勿从。(孙子军争)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追赶。依傍,紧挨着樊哙从良坐。鸿门宴)樊哙紧挨着张良坐下。(2)介词,由,自(表起点);向(表对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由小山包向西走一百二十步。从余间古事(项脊轩志)一一向我询问一些古往的事读音二:zong名词指堂房亲属。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毕升死去之后,那些印版被我的侄子们得到。通“纵”,南北方向,也特指合纵的盟约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于是合纵的盟约被破坏了,(六国)又争着割地贿赂秦国。【成语助记】从长计议:指慎重考虑而不急于做出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作谓语;中性词。便宜从事:从:从事,参与。可网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指方便行事。唯命是从:从:听从,服从。指绝对服从。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镇静。形容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含褒义。合从连衡: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作宾语、定语。其他如:从壁上观 从善如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一而终过从甚密 三从四德力不从心 弃笔 从戎何去何从择善而从【迁移练习】樊哙从()军,从()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 哙,樊哙从()良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来,欲杀之,樊哙不顾。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良坐。【练习答案】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 樊哙,樊哙从(听从)良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由,自)来,欲杀之,樊哙不顾。 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挨着)良坐。【高考链接】(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 从:听从(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从:跟随,随从(“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 从:听从(从兄为人所杀,无子 从:堂房亲属(从而横之,方而圆之 从:通“纵”,合纵(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从:听从17、殆【词义推导】“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乂 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词义例释】(1)形容词危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了解自己,了解对手,那么打一百场仗也不会危险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2)副词表推测或不肯定。大概,恐怕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一一项脊轩总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佑吧。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燕国赵国处在其他国家几乎被秦消灭光了的时候。【成语助记】百战不殆:殆:危险。作战百次也不失败。形容每战必胜。用作褒义。殆无孑遗:殆:几乎;孑遗:剩余。几乎没有一点余剩。车殆马烦:意思是形容旅途劳顿。知止不殆: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殆无虚日:几乎没有一天空着,形容几乎天天如此.【迁移练习】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物件殆()尽,唯余项脊轩。归有光以为殆()有神助,后重修之。【练习答案】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危险),物件殆(接近)尽,唯余项背轩。归有光以为殆(大概)有神助, 后重修之。【高考链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庾(躲)耳殆:大概,恐怕(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殆:近于,儿乎18、当【词义推导】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 个时候”。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相当”引申出“适合、适当”等义。【词义例释】读音一:dang(1)动词两者相抵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蛇者说)招募能捕到这种毒蛇的人,(用捕到的蛇)顶替他应交的租税。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一一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他们以相抵。面对,对着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面对窗户梳理头发,照着镜子在额头贴上花黄。抵御,抵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估计您的军队能够抵挡得住项王的军队吗?阻挡、遮挡垣墙周庭,以当南口项脊轩志一一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一一你不了解那螳螂吗?奋起它的臂膀去阻挡滚动的车轮,不明白自己的力量全然不能胜任。占据,把守一夫当关,万人莫开。(蜀道难)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下来。主持,掌管、担任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元军邀请主持国政的人相见。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一一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见下的人,能够担任服待太子的职责又如:当政、当家判决,判罪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你们这些人遇到大雨阻隔,全都错过了期限,错过期限就会被判处杀头的罪。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苏武传)一一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应当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一一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2)介词表时间,值,在,正在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在这个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一一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3)副词表必然,必定,一定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过不了多久我一定回来,回来之后一定去迎娶你。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今天将要远离了,面对表章落泪,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了。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一一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读音二:dang(I)动词,当作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晚些吃饭,(粗茶淡饭)也可以当作肉食;从容不迫地步行,就可以当成坐车。(2)形容词,适宜,恰当惴惴恐不当意。(促织)心中惴惴不安,恐怕不符合(县官的)心意。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采草药)按照古法采草药,多在二月和八月,这很不恰当。【成语助记】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 够安守贫贱生活。褒义词。螳臂当车: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达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贬义词。 首当其冲:首:最先;当:面对,对着;冲:要冲,交通要道。指首先受到攻击。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 当之无愧:当:担当,承受。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槐。旗鼓相当:当:相当,对等,比得上。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罚不当罪:当:相当,抵当。处罚和罪行不相当。作谓语、宾语;指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 或过轻。当仁不让:当:面对。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指该做 就做。锐不可当: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独当一面:当:承担,担当。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老当益壮:当:应该。年纪虽老但志气豪壮。多用来赞扬老年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含褒义。长歌当哭: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形容借歌抒情。一夫当关:当:占据,把守。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当机立断:当机:抓住时机。比喻事情到了紧要关头,就亳不犹豫地做出决断。【迁移练习】李斯为秦相,当()政。当()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死。李斯念其功,以功当()泽,于其当()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日:“此事,名我固当()。吾定效力,不负君望!”【练习答案】李斯为秦相,当(掌握)政。当(在)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把守)关隘,敌临,守将退 之,按律当(判决)死。李斯念其功,以功当(相抵)泽,于其当(将)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任) 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曰:“此事,名我固当(恰当)。吾定效力,不负君望! ”【高考链接】(天下和治,而固当改正朔当:应当,理当(芝(人名)坐爽(人名)下狱,当死当:应当,理当(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当:担当,担任(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 当:值,在,正在(考其当时,参于前古当:值,在,正在(又谓珪刚直忠说,当起用 当:应当,理当19、道【词义推导】“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 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利产道理、规律”;道 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词义例释】(1)名词道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一一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一一从这条小路回到我军,不超过二十里路。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一一现在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途径,方法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孙子谋攻)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方法。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一一他的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并不比九国的谋士高明。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一一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治国的方法)风尚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从师的风尚已经很久不能流传了。主张、思想,学说、学术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道理,规律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我所喜欢的是(事物间的)规律。(2)动词安置,安排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3)疑问副词,怎么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一一沛公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推辞呢?(4)疑问代词,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沛公在哪里?【成语助记】安分守己:安:安守。安守本分,规矩老实。安土重迁:安:安心,习惯,安于。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安居乐业: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I札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的环境。安闲自得:安:安闲。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安堵如故:安:安稳。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相安无事:安:安稳。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安身立命:安身:容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计将安出: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