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语言学史重点(濮之珍版).docx

    • 资源ID:72751320       资源大小:77.09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语言学史重点(濮之珍版).docx

    中国语言学史笔记1 .绪论1.1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对象和任务对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 时期的语言学。小学:文字训诂音韵19世纪以前语文学: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 零碎且缺乏系统性19世纪以后语言学 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系统细致全面的语言理 论1.2 正确对待语言学史中的继承问题继承和发展并存,不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勇于创新,并积极接受新的观点。1.3 研究中国语言学史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了解中国语言学历史发展概况(二)认识我国语言学各时期的成就和局限(三)正确对待语言学史中的继承和批判2先秦时期的语言研究2.1 概述2.1.1 汉语的起源和发展北京猿人已具有语言传说中国远古居民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炎帝黄帝东夷八卦记事黄帝象形文字仓颉造字28个字为:“戊已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 釜(斧)芾“。对此,有人推测说这28个字其实讲了一件事,大意是说:“黄帝与炎帝 召集部落首领会盟,首领们聚在一起商讨攻打蚩尤,各部落成员在外列队等候命令,之 后进行占卜,占卜的图案表明前景光明,接着他们互相配合一举打败了蚩尤,随后他们 伴随着篝火,设下祭器,手持兵器,腰围兽皮,狂欢起舞。”华夏族文化“汉语不是一种纯质语言,形成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三次部落战争:炎帝蚩尤黄帝蚩尤黄帝炎帝之后黄帝后裔南迁形成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尧:陶唐氏舜:有虞氏禹:夏后氏仰韶文化远古时代的语言,到了氏族社会,随着氏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也随着氏族的兼并而融 合。不过,总的说来,在氏族社会中,氏族以分化独立为主,因此表现在语言上,也是 分化占优势。黄帝入主中原以后,先后兼并了许多其他氏族,因此黄帝族的语言也先后 融合了许多其他氏族的语言,从而成为当时部落联盟的共同语。墨子谦爱篇:“济济 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郭璞方言注第一、郭璞以晋代的语言来解释古代的语词。第二、尔雅、方言二书中的某些词语,由于时代关系,后世不清楚的郭璞在注中说清 楚了。第三,为了说清词义,郭注中常常用复音词来解释尔雅方言原书中的单音词。 第四、郭注中,有时用通用语词来解释方言特殊语词或特殊的文字。第五、郭注中对“语转”加以说明方言注序郭璞盖闻方言之作,出乎情轩之使,所以巡游万国,采览异言,车轨之所交,人迹之所蹈, 靡不毕载,以为奏籍。周秦之季,其业鎏废,莫有存者。暨乎扬生,沉淡其志,历载构缀, 乃就斯文。是以三五之篇著,而独鉴之功显,故可不出户庭而坐照四表,不劳畴咨而物来能 名,考九服之逸言,摞六代之绝语,类离词之指韵,明乖途而同致,辨章风谣而区分,曲通 万殊而不杂,真洽见之奇书,不刊之硕记也。余少闻雅训,旁味方言,复为之解,触事广之, 演其未及,摘其谬漏。庶以燕石之瑜,补琬琰之瑕,俾后之瞻涉者,可以广寤多闻耳。”部分词语翻译:情轩:轻车。$8轩之使:出使的大臣。糜:无。毕:尽,全部。慎hui废: 废弃。暨:等到。扬:扬雄。构缀:编辑。斯:这。是以:以是,因此。不劳畴咨:不花力 气而能访求得到许慎的语言观及其说文解字一书的成就3.4.1 许慎和说文解字许慎字书重汝南召陵人。说文解字,本文共十四卷,叙目一卷,今存宋初徐铉校定本。每卷分上、下,共三十卷。 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五百四十部,首创部 首编排法。字体以小篆为主,有古文、籀文等异体则列为重文。342许慎创作说文解字的原因。第一、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汉代重视识字教育,识字与仕途相结合。第二、由于汉代经学昌盛,经经古文之争的缘故。第三、许慎从语言、文字的实际出发,具有较正确的语言学观点,因此,他才能写出说文 解字这部杰出的语言学著作。许慎的语言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他对语言文字的看法具有发展的观点。其次,他对纷繁复杂的汉字分析研究,指出汉字的造字规律,所谓六书是也。六书有三种说 法,班固、郑众、许慎再次,他能联系社会实际来看语言文字的问题。3.4.3 说文解字的内容和体例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说文解字”是说解文字的意思。说文全书十五卷,今本每卷分上 下卷,则共为三十卷。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古籀异体重文为一千一百六十三个。按偏旁归纳为五百四十个部首。说文按文字学原则分部,即依照六书体系,只有同一意 符的字可以隶属于同一部首。每一部首里的字,基本上做到以类相从°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说文释字先分析部首,说明凡属这个部首的字均从这个部首,它们在意义上也相关联。 说文解字的材料来源第一,文字形体方面的材料来源,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就 是把周秦以来久经使用的九千三百五十三个篆文作为文字的主体规范。此外,把一千一百六 十三个古文、籀文、大篆等别体作为重文。第二,说文解字一书对每个字的说解的材料来源,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博采通 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说文在对文字形音义各方面解释,引了孔子、董仲舒等三十 一家解说。第三,说文中引用方言俗语约有一百七十几条。其中见于方言一书的约有六十几条。 但说文所引方言与方言一书相比,在文字上互有详略。说文释文中指明扬雄所 说方言有十三条,而这十三条又不见于今本方言一书内。可见说文所用有关方言的 资料,有的和方言有共同来源,但不全来自方言一书。另外,说文解字所载九千三百五十三字,有不少是常用词,有的即在两千年以后也是常 用字,可见说文一书虽多方参考古籍文献,其实也是从当时汉语实际出发的。3.4.6 说文解字的贡献首先,说文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又一部辉煌的著作,其成绩之大,影响之深,是其他 语言学著作所不能相比的。在汉语发展史和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许慎首创按字形结构,即文字偏旁建立分部的方法。(-)许慎说文当时丰富繁复的汉字作了深入的字形结构分析,首创了分部的工作。(三)在字义解释上许慎也有创见。(四)说文提供了语言文字的研究方法(五)说文对当时文字起到了统一规范作用说文解字的不足之处3.4.7 说文解字的影响探求汉语语源的专著释名3.5.1 释名的作者及其时代刘熙汉末训诂学家字成国北海人以语源学观点研究训诂著释名,以音同音近的字解 释字义,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为汉语语源学的重要著作。释名共二十七篇,分八卷。体例仿尔雅,而用音调,以音同音近的字来解释意义, 推究事物所以命名的由来,其中有主观穿凿附会之处,但是对于探求语源,辩证古音和古义 有参考价值。3.5.2 释名的内容和体例释名者,释事物之名而作也。全书共计八卷二十七篇,其分类略同尔雅,条例分为: 本字例叠本字例本字而易字例易字例叠易字之例在易字例转易字例省易字例省叠易字例易双字例释名的材料来源和研究方法354释名的贡献和影响释名的不足之处3.5 汉末魏晋时期的语言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主要成绩在文字和训诂方面,如吕忱著字林、张揖著广雅和 被收入孔丛子中的小尔雅。在语音研究方面,有周研声韵四十一卷、李登声 类、吕静韵集等韵书的产生。3.6.1 、小尔雅(一)小尔雅的作者,关于小尔雅的作者问题说法不一,大概有三种说法,一说小 尔雅是后人掇拾而成书。此说以戴震为代表、段玉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同此说。 二说小尔雅是王肃所伪造,此说以臧庸为代表。三说是古小学之遗书而采入孔丛子。 此说以胡承玦为主,王煦、朱骏声、任兆麟赞同。(二)小尔雅的内容,荣有十三篇,即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 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广度、广量、广衡。广即广尔雅之 所未备。(三)小尔雅的体例体例仿尔雅,共八例。1、文同训异2、文异训同3、训同义异4、训异义同5、相反为训6、同字为训7、同声为训8、辗转为训(四)小尔雅的注本胡承玦小尔雅义证十三卷,补遗一卷王煦小尔雅义疏八卷胡世琦小尔雅义证宋翔凤小尔雅训纂葛其仁小尔雅疏证五卷朱骏声小尔雅约注一卷任兆麟小尔雅注3.6.2 广雅(-)广雅的作者广雅十卷,魏张揖撰。(-)广雅的内容广雅即“广尔雅续尔雅之意”,用的是尔雅旧目,自释诂至释兽, 凡十九篇,所释训诂名物,计二千三百四十三事,其中有同于尔雅的,有同于方言 的。广雅又名博雅(三)广雅的体例广雅所释诂训名物,计二千三百四十三事,虽多数同于方言,然汉以后之诂训名物 亦颇有之,可以见社会文化进步之迹。广雅一书,既是增广尔雅而作,其撰书体例 大致与尔雅相同,胡朴安曾就尔雅原书为之整理,得二十二例,摘要录之于下: 1.以偶名释奇名.以奇名释偶名2 .以今名别古名.以通语释异语3 .有异名同实,分两条以释例.有异实同名并一条以释例4 .有一物异年龄而异名例.有一物异容量而异名例5 .有大小同实异名不言大小例.有大小同实异名一明言一不明言例6 .有释名物性质例.有释称谓意义例7 .有共名上加一字为别例.有在原名上加一字自成一名词例8 .有以动词为名词例.有连释例9 .有同实因所在而异名例.有异实一部分同名例10 .有同实以雌雄而异名例.有同实以小部分不同而异名例11 .有全体同名一部分异名例.属例(四)广雅的影响和注本广雅是我国古代训诂学方面重要著作,在研究字义、词汇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后世 影响较大。注本:王念孙广雅疏证十卷钱大昭广雅疏证二十卷又名广雅义疏刘灿雅广雅三卷俞楣广雅释诂拾遗王树梢广雅补疏四卷6.3字林晋吕忱著,为补说文解字,遗漏而作,部目依据说文也分为五百四十部。字林收 字较多,共收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字。且字林收了一些异体字。4,南北朝至明代的语言研究概述4.1.1 南北朝至明代文字、训诂研究简介(-)梁顾野王玉篇(二)孔颖达五经正义(三)徐铉徐错的说文解字研究(四)正字法的专书语音研究的兴起(-)上古注音的专用名词(-)反切注音法(三)声调和四声.语音研究的兴起(-)上古注音的专用名词读若古代注音用语短言读短音内言外言(二)反切注音法利用双声、叠韵的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三)声调和四声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宫商角徵羽五声平上去入四声4.2s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韵书421.韵书的产生李登声类吕静韵集422.六朝韵书的发展我国古代韵书的大量兴起,一为审音,一为作文。六朝时代韵书大量“锋出”的原因,是和 当时文学创作中声律兴起,讲究声律和形式美有关系的。李季节音谱周研声韵杨休之韵略沈约四声夏侯咏四声韵略杜台卿韵略423.陆法言切韵陆法言隋音韵学家名词以字行(-)切韵的内容和体例闻见记载,收字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八,式古堂书画汇考载项子京藏孙恼唐韵序 上说:“今加三千五百字,通旧为一万五千字。”切韵一百九十三韵即平声五十四,上声五十一,去声五十六,入声三十二。(三)切韵音系的讨论切韵分韵,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派、戴震为代表认为切韵分韵过细,其中有些韵部是陆法言等人主观地分出来的。第二派、陈澧为代表认为二百零六韵是符合当时实际语音情况的。第三派、章炳麟为代表,他认为广韵兼有古音成分和方音成分。关于审音、正音的标准:第一派认为切韵所代表的音系是综合音系,即使古今(指隋)南北语音的综合语音系 统。以江永、章太炎、王国维为代表。另一派认为切韵所代表的是单一音系,即使一时 一地之音,或者基本上是一时一地之音。以吴音说、洛阳音说和长安音说三种为代表。(四)切韵的刊谬补缺王仁煦孙恤李舟424.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孙恼唐韵426李舟切韵陆法言切韵序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代的韵书4.3.1 广韵(-)广韵的内容和体例广韵是宋代陈彭年奉召修订的,全名大宋重修广韵,共5卷,206韵,收字26000余。广韵按平上去入分卷,由于平声字多分上平声和下平声二卷,共五卷。上平二十八韵, 下平二十九韵。上、去、入声各一卷,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共计206 韵。它按韵部收字,把同音字放在一起,把同音不同声的字用隔开。每个字下有注释, 有反切。(二)广韵的同用和独用(三)广韵的贡献广韵是第一部官修的韵书,也是法定的国家韵书。从语音研究来说,在保存中古语音、 语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宝贵材料。广韵是切韵系韵书集大成的著作,是我国语言 学史上最古最完整的一部韵书。广韵是研究古音学的阶梯,是研究等韵学所必须的参考 韵书。后世编纂韵书,以及研究各地的方音,也要以广韵作为重要依据,或者是历史的 考证材料。我们研究古音,要从广韵向上研究,我们研究现代音,也要以广韵为中 心向下研究。(四)研究广韵的重要著述。陈澧切韵考邓显鹤玉篇广韵校勘札记刘半农十韵汇编张世禄广韵研究周祖谟广韵校勘记集韵(-)集韵的作者集韵是由宋代丁度等奉敕修订的一部官修韵书,始撰于宋景祐四年(1037),于宝元二 年(1039)编成(-)集韵的内容和体例集韵是在广韵的基础上编修而成的。集韵共十卷,平声四卷,上声、去声、入 声各二卷。收字53525。韵部仍分为206韵,而韵目名称和次序稍有更动,在同用、独用韵 方面,也有所改并,并参考当时读音,更订反切。内容注重文字形体和训诂,为研究文字、 训诂和宋代语音的重要资料。(三)研究集韵的重要著述方成珪集韵考正段玉裁集韵校本稿黄侃集韵声类表施则敬集韵本白涤洲.集韵声类考4.3.2 韵略、礼部韵略和增韵韵略五卷,宋丘雍等编,取广韵中重要的字,备当时科试之用,因为是广韵的简略 本,故名韵略,今已不传。礼部韵略五卷,宋丁度等修订韵略而成,专备礼部科试之用。此书分韵及同用、独用例, 均和集韵相同;但是,礼部韵略只收常用字,删去冷僻字,只收了 9590字。增韵五卷,全称是增补互助礼部韵略。宋时官书礼部韵略经历次增修,至南宋时, 毛晃因原书收字太狭,搜株典籍,依韵增附,并辩正音、义、笔画之误,成增补互助礼部韵略, 其子毛居正又重加校订。434金、元、明时代韵书的改革(-)五音集韵五音集韵十五卷,金代韩道昭著。合韵部为160.(-)古今韵会举要古今韵会举要三十卷,简称韵会元初熊忠著。分107韵。每部中又按七音、四等、 三十六字母排列,和五音集韵基本相同。是研就文字、训诂、及宋元间语音的重要资料。(三)洪武正韵洪武正韵是明太祖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 书,共16卷。4.4、 元明时代的北音韵书441、北音韵书的创始著作中原音韵中原音韵二卷,元代周德清著。前卷为韵书,后卷为附论。周德清根据元代北曲用韵, 归纳分析为十九部,并首创“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之说。每部的字均按阴平、阳平、上、 去四声排列,以入声分别派入阳平、上、去三声。(-)中原音韵所反映的音系全书分十九韵,韵母用两个字标出。四声不分立。还和元曲四声通押有关。分声调,有七十 六部。中原音韵的调类有:平声阴、平声阳,入声作平声、上声,入声作上声、去声, 入声作去声。4.42北音系统的其它韵书(-)韵略易通韵略易通,明代兰茂著,为北音系统韵书之一。本书直接受中原音韵影响,声、韵 系统大同小异。声母二十。编成“早梅诗”一首。(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 春从天上来。)韵部二十,把中原音韵的“鱼模”,分为“呼模、居鱼两部”韵略易通 韵部共分为二十韵。前十韵平上去入四声俱全,后十韵无入声。和中原音韵比较,韵母 用字略有不同,韵目所差者只一韵,即分析中原音韵之“鱼模”为“居鱼”与“呼模 比中原音韵少一韵,所少者是没有“西微”分开。平声不分阴阳,而且恢复了入声。(二)韵略汇通明毕拱辰著,为近古时期北音系统韵书之一。毕拱辰,字星伯,山东掖县人。这本书成于明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这本书是以兰茂韵略易通为基础,进行分合删补而编成 的。(三)五方元音清代樊腾凤著,字凌虚,河北唐山人。五方元音成于顺治康熙年间, 同邑魏大来参订。这本书也是在韵略易通的基础上分合删补所作。韵分十二,列十二图。 声母二十。增四声为五声。(阴阳上去入),以入声韵配阴声韵。4.5、 宋元时代的等韵学概述中国古代语言学,把音韵学的研究分为三类:第一,古音学,以诗经、楚辞等书为史 料,以周秦古音为研究的对象;第二,今音学,以广韵集韵等书为史料,以魏晋唐 宋间语音为研究对象第三,等韵学,宋代兴起的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发音方法的一门学科。 它以“等呼”来分析韵母的结构,以“七音”来分析声母的发音部位,以“清浊”来分析声 母的发音方法,以“字母”来表示汉语的声母系统。重要的等韵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析 切韵的语音系统的,如宋代韵镜、郑樵的七音略,一类是根据当时的语音对切 韵系统加以调整的,如宋代托名司马光的切韵指掌图,元代刘鉴的切韵指南。(一),字母,和“等韵”的来源因为韵书兼有撰作诗文之用,为了调平仄、押韵的应用,韵书在各字下注明反切,按四声、 韵母来排列韵字;若从审音的要求来看,那就需要把声、韵、调三方面都能在韵书中表明出 来才好。因此,针对韵书中这个不足之处,后来就产生了字母和等韵之学。“字母”、“等韵” 之学,乃是韵书、切语通行之后产生的。(-)守温三十字母(三)等韵学的内容等韵学是中国古代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发音方法的一门学科。等韵是我国古代音韵学上分析 汉字字音结构的一种方法。广义指等呼、七音、清浊、字母、反切等;狭义则专指韵母的等 呼。有时也指等韵学和等韵图。等韵图就是把韵书反切上的音读系统总摄成若干转圆。等韵书上四十三图,就称为四十三转。 “转”字,是根据佛经“转读”而来。等、呼:等和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宋元等韵图分韵母为开口、合口两呼,凡介音或主要元 音是的呼叫做合口,反之,叫做开口。又据i介音的有无,主元音的洪细(指发音 是口腔共鸣空隙的大小),把两呼各分为一、二、三、四等。清代江永说:“一等洪大,二等 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主要是指元音的洪细而言。七音: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内转、外转:等韵图中把十六韵摄分为内转、外转两大类。以通、止、遇、果、宕、曾、流、 深八摄为内转,以江、蟹、臻、山、效、假、梗、咸八摄为外转。4.52等韵学韵书韵镜七音略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切韵指南类音等韵一得4.6、宋明时期的古音研究461.古音研究的兴起六朝、唐代、叶音说陆德明著经典释文以注音为主,兼及释义和校勘。他有两点重要 的看法。第一,他指出古书用韵宽。第二,他说古韵宽疏,这就对宋以后,古韵通转,古音 研究有启蒙作用。4.62宋代古音学家(-)吴械韵补宋代音韵训诂学家,建安人。他对古音的看法和陆德明的见解相同。这本书分古韵为九部。一东、二支、三鱼、四真、五先、六萧、七歌、八阳、九尤(-)郑庠古音辨分古韵为六部463.明代古音学家明代的古音学家有杨慎、陈第二人。(-)杨慎转注古音略(-)陈第毛诗古音考“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464.晚明学术界新现象一是王学(王阳明)自身的反动,出现刘宗周一派,标“证人”主义,从“慎独”入手,舍 空谈而赴实践。二是对自然界的探索,有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三是欧洲历算学之输入5.清代的语言研究5.1 概述清乾隆、嘉庆两朝,汉学思想达于高潮,乾嘉学者自成一种学风,他们的研究方法比较科学, 他们的学风比较朴实。他们在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研究成绩也是卓越的。5.2 顾炎武的古音学研究顾炎武清代古音学的奠基人顾炎武初名绛,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学者称他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语言学家。 江苏昆山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13-1682),终年七十岁。5.2.1 古音学研究顾炎武在陈第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仅研究出一些字的古音,并进一步概括成韵部,他首 创分古韵为十部。顾炎武分古韵为十部,意义是很重要的。首先,他为清代古音学奠定基础, 如十部中的第六、七、八、九等四部,都得到后世的承认,另外六部也初具规模,后人只是 在顾氏分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得更细。第二,他创造了 “沿流而溯源”、“借今音离合以求 古音”这个重要的考证方法。第三,顾氏改变了唐韵的入声分配系统。如郑庠分古韵为 六部,入声配阳声,而顾氏除第十部外,入声字都配阴声。在古音表中以入声配阴声韵, 揭示出上古音中入声和阴声的关系,入声配阴声在上古韵部的划分上有很大的价值,段玉裁 六书音均表就是以此作为支、脂、之三部分立的旁证。入声配阴声得到后世多数古音学 家的承认。5.2.2 治学精神和方法首先,他是开一代学风的大师,第二,顾炎武所以能在清代学术界占最重要的位置,其一他 治学的态度,为后人的模范;其二他治学的方法,给后人许多启示;其三,他研究的学科, 为后人开路。524顾炎武古音研究的不足顾炎武音学五书序5.3 古音学研究的全盛时期概述清代语言学,顾炎武开其端,其后人才辈出,语言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发展。过去学 术界有一种说法,小学本经学附庸,音韵学又小学附庸。清儒在音韵研究方面,用力最勤, 成绩也最大,所以音韵研究到了清代,已“蔚为大观” 了。532江永的古音学研究江永(公元16811762)字慎修,婺源人,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的学问以考据 见长,开皖派经学研究的风气。他又善于音理,注重审音,著有古韵标举,定古韵为十 三部。又著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论述等韵学及韵书中分韵的原理。533戴震的古音学研究戴震(公元1723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他问学于江永。戴震在语言研究上,有 突出的成就。他精通古音,立韵类正转旁转之例。从分析广韵系统入手,区别等呼洪细 与韵类异同,创古音九类二十五部之说及阴、阳、入对转的理论。又善名物训诂,从训诂探 讨古书义理。他的主要著作有:原善、原象、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声类表、 方言疏证等。后人编有戴氏遗书。534段玉裁的古音学研究段玉裁(公元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坛县人。乾隆举人,师事戴震。著 说文解字注,为研究文字、训诂学的重要参考书。他研究古音,作六书音均表,分古 韵为六类十七部;“支”、“脂”、“之”三部分立,是他的创见。又有古文尚书撰异、毛 释诂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著作。戴震六书音均表序孔广森的古音学研究孔广森(17521786)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字众仲,一字捅约、巽轩,山东曲阜人, 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补注,经学卮言等。他又善文学,工骈文,有仪正 堂骈俪文,古音研究方面,著有诗声类,分古韵为十八部,明确提出阴阳对转之说,主 张东、冬分部,是他的贡献。阴阳对转是指古音中常有阴声字变成阳声字,或阳声字变成阴 声字的语音变化现象。古代音韵学家称这种语音变化为阴阳对转。对转是有一定的原则和条 件的,如阳声变化为阴声,所变化的必定是与它相当的阴声,反之亦然。5.3.5 王念孙的古音学研究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月瞿,江苏高邮人。乾隆进士,他是清代著名的音韵学 家、训诂学家。在训诂方面,他探求古书字义,从声音以通训诂。撰广雅疏证二十卷, 博搜汉以前古训,详加考释,以形、音、义、互相推求,由古音以求古义,颇多创见。又广 雅一书,向无善本,讹文脱字甚多,乃旁考诸书,加以订正贡献很大,此书在学术界,很 受推崇。又撰读书杂志分八十二卷,所校古书又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内篇九种。5.3.6 江有诰的古音学研究江有诰(?1581),字晋三,安徽歙县人。撰音学十书,分先秦古韵为二十一部。音 学十书为诗经韵读、群经韵读、楚辞韵读、先秦韵读、汉魏韵读、唐韵四声 正、谐声表、入声表、二十一部韵谱、唐韵再正、唐韵更定部分。他对古韵的 分部,近似王念孙,也分古韵为二十一部。5.3.7 钱大昕对古声母的研究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号辛楣、竹汀,江苏嘉定人。乾隆进士,他治学方面颇广, 在音韵训诂方面尤多创见,首先注意古声母的研究,证明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其说见 于潜研堂文集和十驾斋养新录中。所著恒言录搜列汉语中常用词汇、成语方言, 追溯源流所自,分十九类计八百余条。又撰廿二史考异,考订诸史文字、典章、史实。 又补元史中的艺文志、氏族表并以所的资料,撰成元诗纪事。此外尚著有潜 研堂金石文跋尾等。5.4 古代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清代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全面发展的时期,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方面,都有优秀的语 言学家,他们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做出杰出的成绩。中国古代语言学,始建立于汉 代,发展到了清代,更加发扬光大。如汉代语言学专著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 名等,由于清儒的辛勤整理校勘,深入考证研究,得以发扬光大,研究成绩是十分丰富、 卓越的。5.4.1 方言的研究扬雄方言是中国古代语言学早在西汉时代的接触语言学专著,今本方言是晋郭璞的 注本,凡十三卷。方言的刻本,北宋有国子监本,南宋有蜀本、闽本、赣本。监本、闽 本、蜀本现在都没有看到。现今能看到的宋本是南宋宁总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寻阳太 守李吾传的刻本。李本可能就是重刻的蜀本,也就是北宋监本的第二次传刻本。后来许多明 本都是翻刻李本的。方言经过多次写刻,产生出一些错误。(-)戴震方言疏证(-)卢文招重校方言(三)钱绎方言笺疏尔雅的研究尔雅一书,疏通故训,为经典的铃键,戴震说儒者治经,宜自尔雅始。”汉武帝-+4- 1!田o黄帝族到夏禹时,由氏族共同语逐渐发展为部落联盟的共同语,并且成为春秋时称为雅 言(夏言)、汉以后称为汉语的初步基础和源头。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独立发展起来的汉藏语系:汉语族 侗傣语族(壮傣语支、侗支语支、黎语支)、藏缅语族、(藏语支、彝 语支、景颇语支、缅语支)、苗瑶语族(苗语支、瑶语支) 汉藏语系的语言特点:有声调大部分词以单音节词根为基础附加成分的作用是有限制的(词的位置、助词、或别的词)有类别词(量词)次序很重要,次的词序比较固定2.1.3文字的产生和语言、文字问题的初步出现汉字的历史:萌芽阶段:六千年前(大汶口陶器文字、西安半坡村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三千多年前:商代甲骨文(殷墟文字、甲骨卜辞)、周代金文(钟鼎文)后来小篆隶书楷 书行书草书文献失传文献内容存在分歧 重视出土文献保护以及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重视时代背 景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政治经济发展带动文化的繁荣,文献史料记载同时又 能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百家争鸣一语言学研究萌芽2.L4 “小学”的兴起小学: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小学经典:汉书艺文志小学类、史籀篇、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三仓) 凡将篇、急就篇、元尚篇、训纂篇、滂熹篇(后三仓)只有急就篇流传下来,仓颉篇有残简,清孙星衍收集各种文献引文中的材料,编 成仓颉篇三卷。22先秦诸子对于语言文字问题的讨论2.2.1 语言文字研究的萌芽语言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社会发展了,语言也发展了。由于社会交际实践的需 要,有关语言文字研究,就逐步兴起来了。2.2.2 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最早记载易经系辞传“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 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理,以类万物之情上 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一、文字不是突然发生,创造文字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二、语言文字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2.2.3 关于名、实问题的讨论名辩思潮孔子:正名主张以周礼为尺度来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子 “名” “实”不可分也“名可名,非常名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墨子、杨朱指出名称和客观事物没有本质、必然联系的一面(先入为主)语言的本质:词和事物的关系一开始不是必然的,但不能因此说所有的词和事物的关系都是假设的、任意的。时,选取经学博士必须精通尔雅,于是朝野诵习,盛极一时,樊光、李巡之注应时而生, 到了晋代,注家蜂起,郭璞博稽群籍汇成一注,力排众家。宋初邢禺为尔雅作疏,虽与 郭注同列十三经注疏,而创见未出郭右。元明两代,由于在经学方面踵继二宋的性理,尔 雅之学,不绝如缕。清朝考据学勃兴,清儒朴学家们,十分重视尔雅的研究。从戴震 尔雅文字考和卢文弓召尔雅音义考证开始,一直到清末刘师培尔雅逸文考和王国 维尔雅草木虫鸟兽释例,其间疏证补笺,考释辑佚,或释名物或探体例,或训音读,或 解字义,方面之广,卷帙之多,足称伟观。(-)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说文解字的研究许慎说文解字是汉代一部卓越的语言学专著。其后研究的人不多,直到五代宋初有徐铉 (916-991)徐错(920-974)兄弟对说文进行研究。徐铉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 新补十九字于正文中,又以经典相承及时俗通用而为说文所不载的四百零二字附于正文 后,世称“大徐本”。其弟徐错著有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已注意到形声相生,音义相 转之理。又据孙恼唐韵著说文解字篆韵谱五卷。宋代王安石作字说,郑樵著六 书略,有不少附会之说,为文字学家所不取。南宋戴侗著六书故,既非说文中的篆 文,又非金文忠之古文,且字多杜撰,也受到学者们的詈议。明末方以智著通雅五十二 卷,多称引说文,可算明末清初时,最初提倡说文研究者,到了清代康熙时代,经 学家渐多,但是还没有兴起对说文的研究。乾隆中叶,惠栋著读说文记十五卷,可 说是清儒研究说文专书的开始。其后,江永和戴震讨论“六书说”甚详尽。戴震把说 文研究心得传授给弟子段玉裁,段玉裁对说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成绩十分突出。说文解字的研究,以乾嘉时代为最盛。其中又以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的说文 研究最为突出。他们四位,学术界称为说文四大家。其中又以段玉裁、朱骏声最为突出。(一)段玉裁的说文研究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研究说文解字义证(三)王筠的说文研究说文句读(四)朱骏声的说文研究说文通训定声544王念孙、王弓I之的语言研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三)王引之经传释词段玉裁广雅疏证序庚雅疏段玉裁序小擘,有形、有音、有羲。三者互相求,聚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 有古羲有今羲。六者互相求,聚一可得其五。古今者,不定之名也。三代禹古即溪禹今,溪魏晋焉古即唐宋以下篇今。娶人之制字,有羲而彳麦有音,有音而彳麦有形。阜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o治莫重於得羲,得羲莫切於得音。周官六害,指事、象形、形磬、曹意四者,形也; 傅注、假借二者,肉又形者也,音舆羲也。三代小阜之害不停,今之存者,形害,文篇之首,玉篇以下次之;音害,廉音员焉之首, 集颉以下次之;羲害,豳雅焉之首,方言、释名、廉雅以下次之。豳雅、方言、释名、W 雅者,樽注、假借之修目也。羲J1於形,是舄樽注;羲腐於磬,是舄假借。稚魏博士, 作廉雅,盖魏以前俗之形音羲麋粹於是,不孰於古形、古音、古羲,即其之存者, 辗由甄粽;其之已者,趣由比例推测。形失,艮唁兑文之外,字皆可屡;音失,即惑於 字母七音,3酋治梦之;羲失,即梏於文所之本意,而)5其假借。又或言假借,而昧其 古音。是皆瓢典於小阜者也。慎祖氏能以三者互求,以六者互求,尤能以古音得余空羲,盖天下一人而已矣。假廉雅 以其所得,其注之精粹,再有子雪,必能知之。敢以是於慎祖氏,立立言者天下彳爰世言小 擘者。乾隆辛亥八月,金度段玉裁序。藏虎注:近人黄侃也持此觐黑占。其文字擘肇言已小擘所须之善籍有言:“以馨重次序之, 文,二豳雅,三方言,四释名。文一害,於小主中之主也。”或即胎於此。王念繇(1744-1832),字,|褰祖、虢石曜、石渠。高垂B人,吏部尚善王安阈之子。乾隆 四十年迤士,官至永定河道。藏虎按:段玉裁此序可视篇文字音音MJI值古铜令贪性文件。自炎武以彳交阜者多奉此悬圭 臬,在此指蹲下迤行研究。我辈宜口寺日寺默言甬之,心中自有主弓鼠昔者周公制橙作槃,爰箸豳雅。其彳爰七十子之徒、漠初之士遮有祷益。作者之 £,述者之明,卓乎六蓼奉善之金今维矣。至於营善雅言前古款I未能悉借,务罔箍放失揩有待於来 者。魏太和中,博士张君稚音襄,儒彳麦参放往籍,褊所分别部居,依乎豳雅, 凡所不载悉著於篇。其自易、害、爵、三橙、三傅之款I ;行俞孟子濡 烈法言之注;楚辞澳赋之解;之 ;6吉直、款I纂、滂喜、方言、文 之靡不兼载。盖周秦雨漠古羲之存者可摞以其得失,其散逸不停者可藉以艮凰其端幺者,即 其害之卷功於款I也大矣。念孑系不揆槽昧,卷之疏言登,理精趣H十年於烈。藕以款I之旨, 本於馨音,故有馨同字昊,馨近羲同。虽隹或聚奉分,亦同僚共贯。譬如振裘必提其令鼠 必挈其铜,故日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用L也。此之不寤,即有字别卷音,音 或望文虚造而遑古羲,或墨守成就而毁曾通。易曾之理,既失而大道多岐矣。今即 就古音以求古羲,引伸斶类直不限形醴,苟可以赞明前款I,斯凌亲隹之亦所不辞。其或弓辰君 采,博致以瞪其失;先儒参酌而寤其非。以燕石之瑜未甫前璞之瑕,逾不知量者之用心 云豳。弓辰君迤表廉雅分悬上中下,是以隋善解籍志作三卷,而又云梁有四卷,不知 析何篇。隋曹惠音释,隋作四卷,唐志作十卷。今所停十卷之本,音典正文相次。然 然。官目云:今逸,但存音三卷。是音舆廉雅别行之瞪率交然甚明,特彳爰人合之耳。 又意避蜴帝福总始耦博雅。今即仍名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语言学史重点(濮之珍版).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