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渔家傲》教案 (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docx
-
资源ID:72753191
资源大小:14.1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范仲淹《渔家傲》教案 (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docx
渔家傲教案一、导入新课。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 敌报国的雄心壮志0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o(分 组比赛)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二、渔家傲背景简介。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 机四伏。宝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 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 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 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挽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 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 “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三、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在诗文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 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著有范文正公集。四、品读赏析。1 .自读欣赏,体会词中韵味及词人的思想感情。2 .小组赏析讨论,理解词中意境。3 .讨论:词的上阕下阕各写什么?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下阕借景抒情,传达爱国情感。4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哪个 字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 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 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而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 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苏州)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 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 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 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 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 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 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 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是总写。并从三处来分写。5 .“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 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1)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 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生 活条件艰苦。(2)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鸣,兵士 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肃杀。反映了将 士们单调孤苦的生活。(3)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 叠,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 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 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敌人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责任重大, 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赏。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 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6 .下阕中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下阕抒写征人思乡之情(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 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 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 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燕然未勒归无计”,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 起。诗人运用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 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情况下,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 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浓霜满地 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幽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 凄凉。“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这样的夜晚,勾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 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 的泪水。整首词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 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不失为一首抵御外辱、报国 立功的爱国诗篇。板书设计渔家傲范仲淹描写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孤城落日抒情苍凉悲壮慷慨惆怅下阕:征人思乡之情上阕:塞下秋景“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