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docx
-
资源ID:72753688
资源大小:55.93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docx
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质量检测程序、中药的定性鉴别、各种光谱技术等知识,培 养“懂技术,爱岗位,有文化,守纪律,高品格”的药品检验人员。3.专业核心课:7门,共400学时,27学分,占总学时的14.22%o(1)药用植物栽培技术(80学时,5学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用植物栽培基础知识、种子种苗繁育、物候期观察、播种、移栽、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药用植物立体种植法;中药材生态种植等。引导学生学习植物成长 的规律。(2)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48学时,3学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用植物病虫害的特点与防治策略、药用植物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药用植物虫害及其防治技术。使学生掌握主要药用植物病虫的识别,学会药用植物病虫防治 的方法,能运用植保技能,为药用植物生产打下良好基础,激发学生献身于植物防治的热情。(3)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48学时,3学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药材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常用中药材的来源、产地、 采收、产地加工、主要商品规格、包装与贮藏、质量要求等,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规范加工 的意识。(4)中药提取物生产技术(48学时,3学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药提取物的基本理论与应用;中药提取物生产的基本知识、提取 技术、提取液的分离技术、常用提取分离设备与使用;中药提取物的质量要求与检查方法等。(5)中药鉴定技术(80学时,5学分)本课程以药用植物的形态知识、植物解剖技术以及动物和矿物学相关知识为基础,以中 药生产、加工、鉴定的基本技能要求为目标进行岗前培训的一门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主要内 容包括中药鉴定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中药鉴定基本技术和技能;常用中药的显微鉴定方法、 真伪优劣判断等,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质量监管责任感,培养了学生严控中药质量的 职业素养。(6)中药炮制技术(64学时,4学分)本课程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根据 中医理论、临床经验和传统制药技术,结合化学、药理及临床多学科的现代理论与技术对中 药的加工与炮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实践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使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 本理论知识、各种常用炮制方法操作技能,熟悉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了解中药炮制的起源、 炮制对中药药性和主要成分的影响及现代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中药炮制基本知识 与技能、饮片的贮藏保管、净选与加工、饮片切制、清炒法、加固体辅料炒法、加液体辅料 炒法、烟法、蒸煮法、复制法、发酵发芽法、制霜法等。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药炮制学 中,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学生的传承和创新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理念。(7)中药储存与养护(32学时,2学分)本课程主要学习中药的加工与质量、仓储管理;常用中药养护方法与技术;中药材的加 工贮藏与养护;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贮藏与养护。培养学生的中药入库质量验收、贮存、在 库养护、出库复核岗位所应的良好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工作 精神。4.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综合实训32学时,2学分,占总学时的1. 14%;毕业实习1000 学时,40学分,占总学时的35. 56%o主要包括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在校内外进行药用植物识别、药用植 物的栽培、中药材加工、中药鉴定、中药质量检测、中药炮制等综合实训。社会实践和实习 由学校组织在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等企业完成。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 定和高等职业学校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顶岗实习标准要求。(二)选修课:分为专业限选课、公共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三部分,要求不低于304学时,19学分,占总学时的10.81%。(32学时,2学分) (32学时、2学分) (16学时,1学分) (32学时,2学分)(32学时,2学分) (16学时,1学分) (16学时,1学分) (32学时、2学分)(16学时,1学分) (16学时,1学分) (16学时,1学分)(32学时,2学分)(32学时,2学分)(32学时,2学分)(32学时,2学分)(32学时,2学分)(32学时: 2学分)(32学时,2学分)(32学时,2学分)(32学时,2学分)(32学时,2学分)(32学时,2学分)(32学时,2学分)(32学时,2学分)(32学时,2学分)(32学时,2学分)选修5学分。(1)公共基础限选课:至少选修7学分,多选的学分可纳入任选课学分计算。医学心理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康教育四史教育大学语文医药文献检索美育高等数学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管理职业素养(2)专业限选课:至少选修7学分,多选的学分可纳入任选课学分计算。植物生理基础中药药理学医药数理统计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药用真菌栽培技术中药资源学中药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医药市场营销学中药制剂技术药用动物养殖技术中药材GSP实务中药商品学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GMP实务(3)任意选修课(简称任选课)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修除本专业必修课外的本校开设的其他任何课程,包括学校各院 系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和外专业课程。八、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表2时间分配表(单位:周)学年教学考核毕业实习入学及毕业教育假期机动合计 .344210252364102524028252合计788404286156表3教学时数分类比例表课程类别学分数学时数占总学时比例(%)必修课公共基础课3465223. 1989. 19专业基础课26.542415. 08专业核心课和综合实训2743215. 36毕业实习40100035. 56选修课限选课公共选修课71123. 9810.81专业限选课71123. 98任选课5802. 85合计146.52812100说明(1)每周星期一上午7: 30举行升旗仪式。(2)原则上每周四下午全校不排课,为教师集体 教研活动及学生社团活动时间。九、教学基本条件(一)师资队伍1 .队伍结构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为25: 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到60%,并 在职称、年龄等方面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2 .专任教师(1)具有高校教师资格。(2)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3)具有中药生产与加工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4)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5)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6)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3 .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具有副主任中药师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中药材生产与加工行业、专业发展, 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 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4 .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 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 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二)教学设施L专业教室条件专业教室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 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 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5 .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室原则实行行政班小班教学,每班分46个小组开展实训。10序号实验实训 室名称配置设备对应课程主要功能1药用植物 实训室1 .显微镜2 .三用紫外分析仪3 .横切显微标本片4 .药用植物腊叶标本5 .药用植物浸制标本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中药鉴定技术药用植物的形 态、构造、分类 等实训项目2中药化学 实训中心1 .回流提取装置2 .旋转蒸发器3 .分液漏斗4 .离心机5 恒温水浴锅6 .紫外荧光分析仪7 .电热鼓风干燥箱8 .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中药提取物生产技 术各类化合物、药 物及制剂的分 析检测实训项 目3中药质量 检测实训 室1 .分析天平2 .酸度计3 .电导率仪4 .离心机5 .恒温水浴锅6 .可见分光光度计7 .紫外分光光度计8 .电热鼓风干燥箱9 .恒温电动搅拌器10 .回流提取装置1L旋转蒸发器12 .紫外荧光分析仪13 .红外光谱仪14 .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各类化合物、药 物及制剂的分 析检测实训项 目;掌握各种仪 器分析的原理、 结构、基本操作 及数据处理的 能力4中药炮制 实训室L工作台2 .约匾3 .簸箕4 .药筛5 .锤子6 .切药刀7 .润药池8 .烘干机9 .小型粉碎机10 .煤气炉或电磁炉11 .炒药锅12 .铁铲13 .托盘天平14 .搪瓷盘6切药机16.台秤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材产地加工技 术中药材原材料 的处理、炮制方 法的实训II17 .蒸锅18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等5药用植物 园占地面积20亩,种植品种包括桅子、牛大 力、鸦胆子、毛冬青、岗梅、布渣叶、粉 防己、枇杷、何首乌、春砂仁、黑老虎、 肉桂、南山楂、黄苓、沉香、檀香、广董 香、柠檬草、芦荟、高良姜、化橘红、凉 粉草、巴戟天、溪黄草、薄荷、金钱草、 鸡骨草等400余种常用药用植物。配备翻耕机、锄头、果树剪、喷雾器、铁 锹、水桶、耙、镐等设备。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服务教学、科 普、科研、对外 交流、良种栽培 实训实践等3 .校外实训基地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开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提取物生产、中药饮片加工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4 .学生实习基地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中药材种植、中药提取物生产、中药饮片加工等相关 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 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 有安全、保险保障。(三)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 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建设与选用委员会,并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制度,择优选用教材。2 .图书文献配备学校具有图书馆、阅览室,藏书约18万册,有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电子数字库资源库。图 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 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行业及有关政策法规、职业标准;中药材生产与加工的技术、标准、 方法、操作规范以及实务案例类书籍等。3 .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 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1)注重视听光盘、多媒体仿真软件、教学课件、教学标本、试题库等教学资源的自主 开发和利用。(2)积极开展精品开放课程、网络课程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搭建远程教学平台,为 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3)编制学习指南、习题集、教学参考书、电子教案等辅助教学资料,创建学生自主学 习平台。十、质量保障(一)教学管理保障学校教学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学校一二级学院一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在学校统一 领导下,教务部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各项教学管理规章的制订和整个教学 管理过程的宏观调控;二级学院在教务部的指导和协调下,负责所属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 设,教研室、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部门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常规管理、课程考试考 核、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各级教学管理职责明确,保障教学管理效率和 教学质量。12(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建立学校、二级学院两级教学督导体系,形成分工合作、灵活高效的教学督导制度。学 校教学督查队伍由学校领导、学校督导组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全校的教学督查工 作;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小组由各二级学院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本二级学院的日常教学 督查工作。建立巡课、听课制度,明确规定听课数量、时间、形式等要求,教师通过听课学 习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并自我改进。学校领导通过深入教学第一线,倾 听师生意见,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 性和有效性。建立学生评教机制,根据评估指标,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实 习教学的教学过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做出判断,对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做出鉴定。建 立教师评学机制,教师从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行为、纪律状况、学习效果、课后作业等方面,对 每个自然班的学风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为学校评优评先提供一定的参考或依据。(三)教学质量评估保障建立教学效果评估制度,每学期进行期末成绩分析,根据学生取得的成绩对教学效果进 行评估。评估的重点是学生的专业水平、职业技能与综合训练、体育达标情况、各类获奖、 就业情况等。同时引入第三方调查机构的社会调查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确保 达到人才培养规格,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四)教学质量诊改机制保障建立教学诊改机制,完善教学信息收集制度,规定信息提交的责任和要求,通过各种信 息收集渠道,把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在教、学、管过程中的基本状况、信息及时收集、整理;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各类教学检查与评估的检查组或评估专家组,在完成检查与评估工作后 要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将意见和建议以意见反馈汇总表的形式下 发至被检查或被评估部门,被检查或被评估部门回复意见向师生公布;建立教学改进机制, 利用各类评估报告、调研报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第三方调查分析报告以及教学监控和 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以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的实效。十一、成绩考核与毕业要求(一)成绩考核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各 门课程均进行考核,考试成绩按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综合评定,按考试管理规定科学合理设 置成绩比例,注重过程考核,技能学科注重技能考核,考核内容涉及理论知识、技术技能、 综合素质三方面。(二)毕业要求修业期满,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课程考核和毕业实习等全部合格,并修 满规定的各类学分,德、智、体、美、劳评定合格者,准予毕业。13附件: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课程课程序课程名称总学理论实践 实验学分开课学期与学分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性类号时讨论四五六质别18周20周20周20周20周20周1军事理论与技能14836112441.认知实习:12思想道德与法治48361233周,内谷:中 (成)药销售 企业、中药饮 片生产企业、 中药材种植企 业、医院药剂 科。3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2266224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概论48408312公5体育9609662222.跟岗实习:15 周,内容:门 店零售岗位、 门店管理岗、共6英语644816422基7形势与政策3232010.250.250.250.25础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232020.50.50.50.5仓库储存与养课9信息技术48242433犷冈、购岗、 理岗、约m术 药库管 中药提10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32161621111创新创业教育32824211取生产岗、固 体制剂生产 岗、液体制剂 岗、药品质量 管理岗、药品12劳动教育160161113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2424011必小计6523223303414.7510.753.754.75研发冈、医院 药房药品调剂 与管理岗、医修14中医学基础4848033课15药用基础化学64323244院药库管理 岗、中药刖处 理与加工炮 制、包装岗、专 业 基 础 课16药用植物学7236364.54.517有机化学322482218中药学64323244中药材种植管19中药化学48321633理岗。3.顶岗实习:24 周,内容:门20药事管理与法规322482221药用植物育种技术3224822店零售岗位、22中药质量检测技术32161622门店管理岗、 仓库储存与养 护岗、药品采小计42426815626.511367223药用植物栽培技术80404055购岗、药库管专 业 核 心 课24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48242433理岗、中约提 取生产岗、固 体制剂生产25中药鉴定技术8040405526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48321633岗、液体制剂27中药提取物生产技术48321633岗、药品质量的工田总出口28中药炮制技术64323244研发岗、医院29中药储存与养护32161622药房药品调剂小计4002161842505812与管理岗、医 院药库管理14综合实训中药材生产与加 工综合技能实训3203222岗、中药前处 理与加工炮 制、包装岗、 中药材种植管 理岗。4 .总计1000学 口寸。5 .实习阶段具 体安排可与实 习单位结合学 生就业岗位方 向协商安排。毕业实习100001000402515必修课总学时、学分25088061702127.526.2521.7518.7520.752515选 修 课限 定 选 修 课专 业 限 选 课30植物生理基础3216162231中药药理学*3216162232医药数理统计323202233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 术3216162234药用真菌栽培技术3216162235中药资源学*3216162236中药安全生产基础知 识3216162237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3220122238医药市场营销学*322662239中药制剂技术322482240药用动物养殖技术3216162241中药材GSP实务3222102242中药商品学3216162243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323202244中药GMP实务32221022小计48030617430061014公 共 选 修 课45医学心理学32248224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216162247健康教育161601148四史教育322842249大学语文*322842250医药文献检索161061151美育*16881152高等数学*323202253企业文化16881154现代企业管理16881155职业素养168811小计25618670160565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拓展课至少各选修7学分,多选的限选课学分可纳入任选课学分计算。15选修课总学时、学分816492244510111619总学时、学分332412981946178.526.2532.7534.7539.75实修最少学时、学分2812146.525.2527.7523.7524.75任选课5学分。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修除本专业必修课外的本校开设的其他任何课程,包括学校各院系开设的公共选 修课和外专业课程。备注:1 .军事理论课军训期间完成授课。2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第1/4/6学期开课,第1学期职业生涯规划8学时,第4学期就业指导8学时,第6学期就 业指导实践课16学时。3 .劳动教育由二级学院组织实施。4 .形势与政策于每学期后半学期以专题讲座形式授课。5 .毕业考核形式:实习报告。16一、专业名称及代码1二、入学要求1三、学制与修业年限1四、职业面向1五、培养目标1六、培养规格1七、七、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八、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6九、教学基本条件7(一)师资队伍7(二)教学设施7(三)教学资源9十、质量保障9十一、成绩考核与毕业要求10附件: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11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中药材生产与加工(520414)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学制与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专科,修业年限35年四、职业面向表1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职业面向表五、培养目标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所属专业类 (代码)对应行业 (代码)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证书和职 业技能等医药卫生大类 (52)中医药类 (5204)医药制造 业(27)中药材种植员 (5-01-02-05)中药炮制工 (6-12-02-00)中药材种植; 中药材采收; 中药材产地加工; 中药炮制执业中药师“1+X”药品购销本专业培养热爱中国中医药传统文化,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 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中药农业、医药制造业、药品批发业、药品 零售业、药品仓储配送业、专业技术服务等行业的药学技术人员、中药选种与培育、种植栽 培、病虫害管理、中药材采收与加工、中药鉴定、中药饮片炮制、中药材储存与养护、中药 购销、中药学咨询与服务、中药质量管理与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一)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制度,在指引下,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 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 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勇 于奋斗、乐观向上。 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 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二)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掌握药用植物识别、种植、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基础知识。(3)掌握中药鉴定、中药材采收与产地加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础知识。(4)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及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基础知识。(5)掌握中药炮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中药饮片基础知识。(6)熟悉中药验收、储存与养护基础知识。(7)熟悉中药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基础知识。(8)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知识。(9)熟悉本专业所必需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知识。(10)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11) 了解中药材及相关知识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三)能力(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具有能识别常见药用植物,能进行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物候期观察、播种、移栽、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的能力。(4)具有鉴定中药真伪优劣和进行中药材采收与加工的能力。(5)具有中药进行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检识的能力。(6)具有对中药饮片进行中药净制、切制、炒制、煨制、蒸煮等操作的能力。(7)具有中药储存与养护和根据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特点进行日常养护的能力。(8)具有中药质量检测和对中药材、中药饮片进行质量检验的能力。(9)具有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仪器设备的能力。(10)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的能力。七、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 合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专业技术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 节,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体现产教融合,实施“三教改革”。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共修:2812学时,146.5学分。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药用基础化学、有机化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 药事管理与法规、药用植物育种技术、中药质量检测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药用植物病 虫害防治技术、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中药提取物生产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 药储存与养护。(一)必修课:2508学时,占总学时的89.19%o1 .公共基础课:13门,共652学时,34学分,占总学时的23.19%。(1)军事理论与技能(148学时,4学分)本课程包括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军事理论以国防教育为核心,强化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法制意识和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军事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 的军事理论、军事知识,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军事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基 本军事技能,军训以军事基本训练、战伤救护及“三防”知识为内容,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 律性,掌握备战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国防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 念。(2)思想道德与法治(48学时,3学分)本课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 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全面地阐述法学思想,了解 我国宪法和有关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3)和体系概论(32学时,2学分)本课程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为主线,围绕中国化,集中阐述中国化各阶段理论成果的 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相关内容,让学生全面掌握和中国理论体系的基 本原理,深刻领悟,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4)概论(48学时,3学分)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理 解新时代社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 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二十一世纪,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5)体育(96学时,6学分)本课程实施“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的基本理论和运动技能,掌握 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增强体质。 指导学生实践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学生中华传统美德。(6)英语(64学时,4学分)本课程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教授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 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 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 要的基础。(7)形势与政策(32学时,1学分)本课程介绍时事政治和政策,使学生及时了解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及其影响,帮助学生 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分散安排在各学期进行。(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2学时,2学分)本课程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取有针对性的课内专题与课外活动,运用科学有效 的心理学知识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将课内的学习体验与课外的活动教育相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行动意识。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 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 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9)信息技术(48学时,3学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办公软 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使之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表 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技术能力,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和从事其他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10)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32学时,2学分)本课程旨在引导大学生建立职业发展意识,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培养职业素质,提高就 业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过理论教学、课程实践、团队讨论等方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技 巧训练、就业政策解析等内容教学,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职场发展的特点,认识职场对从业者 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学习求职技能,从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和职场胜任力,助力同学们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思维转变。(11)创新创业教育(32学时,2学分)本课程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为创新创业基础篇、应用篇和实务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以理论为先筑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石,以应用为本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以实践为基营 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让学生熟悉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项目的选择、创新决策以及 创业计划书的编制和基本内容,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12)劳动教育(16学时,1学分)本课程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对学生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把 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的劳动教育模式,促进 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3)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24学时,1学分)本课程围绕诞生以来的时代特点、在中国的发展、不同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等主题展开, 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学习和实践,勇敢肩负起新时代新使命。2 .专业基础课:9门,共424学时,26.5学分,占总学时的15.08%。(1)中医学基础(48学时,3学分)本课程整合了中医学基础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熟悉常见病症,为学生后续学习中药临床应用技术、常见病中成药应用指导奠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中医药辩 证思维。(2)药用基础化学(64学时,4学分)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部分。无机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通过无机化学的学习,使学生在 理解物质结构概念、元素周期律、溶液理论、化学平衡、酸碱平衡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 握重要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用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确定有关物质组成及其含量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操作技 能;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减免误差的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化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 用分析方法,建立严格的“量”与“定量”的概念,并初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 分析方法的能力,为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严谨的惯。(3)有机化学(32学时,2学分)主要内容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重要的化学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训基本操作技能,理解有机化学与中药化学的关系, 提高学生对物质的认识和理解。(4)中药学(64学时,4学分)本课程以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中医诊断相关知识为基础,学习内容涉及中药、中药学 的概念,中药配伍的目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