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怡四论汪兴亮、何婧旖文选(贾勇指导).docx
-
资源ID:72757442
资源大小:29.4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佳怡四论汪兴亮、何婧旖文选(贾勇指导).docx
高佳怡论汪兴亮、何靖旖文选(贾勇指导)初二学生何婿旖,曾经点评高佳怡和徐凡力近来的研究发现,这一点将在本文的文末揭秘。 先来看一下汪兴亮的作品二篇:汪兴亮:学习我们的学习要有温度,也就是热度,为什么呢?原因呀很简 单,热度我们可以理解为热爱,如果你对学习都已经没有温度, 那还不如不学,在学习阶段有很多人都对学习没有“热度”,而 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了乐趣也就是找到了促 进学习的有效手段。当然了,我们对待学习的力度也因当把握好,为什么呢?对 于我们学生来说,每天都离不开的事情就是学习了,如果说我们 没有指定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可能我们一天的学习下来,时间 也是流逝过去了,但是我们的学习质量还是没有得到提高,所以 对于学习这件事情我们应当有清晰的学习计划,这样对于我们本 身的学习给予了良好的辅助作用,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的增加学习 进度,切不可急功近利,就静下心来学习,学会劳逸结合,才是 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方法固然重要,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学习的心态了,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要牢牢切记不可以松懈,不可以浮躁,不 要因为一时的得到而骄傲自大,也不要因为一时的失去而一蹶不(-)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2 .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 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2 ,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q.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10 . 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二)山川与地理.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11 .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12 ."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外I、广见,I。().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古代的“山东”一般是靖山以东地区,和今天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广东路。( )2。.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土大夫的封地称为"家"。()(三)天文与历法2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22.十二天干排第一的是甲,十地支排第一的是子。()2.3.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是指23点至1点,辰时是指7点至924 .古人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 (.十二生肖排第一的是鼠,排最后的是狗。()25 .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这就是二十四节气。()26 .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立春,排最后的是除夕。().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2夕.古人把农历每个月的十五称为"望”,每个月的十六称为"既望()3 0.古人把每个季节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夏就是夏季的第二个月。( )(四)政区与官职.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礼部。()31 .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的是兵部。( )53.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 的是民部。()34 .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户部。().在唐代,官员官服的颜色因官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高级官员一般是紫色或 红色,有“大紫大红”"红得发紫”等说法,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或黑色,从琵琶 行“司马青衫”可以看出,李白当时的官阶比较低。(35 .三公是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和司空。()36 ."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右迁”一词。( ).”出“在古代一般是指地方的官员到朝廷担任要职,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五)节日与习俗.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或元旦,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或元宵。()37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形成的传统.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和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38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辛弃疾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写于中秋之夜。()39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阳节带老人家登高的习俗,以示对老人家的尊敬。()40 .腊日,农历十二月廿八,"年廿八,洗逼遢。这一天,古人有清洗家具、大搞清洁的习俗。()47.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因此也叫“年三十巴那一天人们往往通宵不眠,有除旧迎新的意思。()48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的一天或两天。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49 .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社稷后来成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六)宗庙与祭祀5-1.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柄L如牛羊猪;色杂为"牲",如鸡鸭鹅。()52 .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为"少牢”。( )53 .顿首,古代的一种见面礼,行礼时点点头以示问候。()54 .稽首,古代的拜礼,行礼时头碰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常 用此大礼。()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并取字取号,故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如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另外,诸多研究者发现一一中国历史上的“头蛆”和“二蛆”,绰号是同一个, 你知道吗?首先解释一下“头蛆”。其实就是秦桧。据野史记载,他老婆王氏在与金国人通奸时,称呼秦桧为二老豹子,可见秦桧的绰号(外号)叫二老豹子。再说“蛆”,就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极臭的太监魏忠贤,诸多研究者认为他也不属于人类,故称其为“二蛆”。令人难 以置信的是:“二蛆”的绰号(外号)竟然也叫二老豹 子。简言之,“头蛆”和“二蛆”的绰号都叫二老豹子, 这是根据相关史料研究的结果。振,我们要一直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虚心学习不耻下问,保 持初心。我自深知学习必然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天下之事无一易事, 只要我们肯努力肯钻研胜利之光会是属于我们的。机会永远是留 给有准备的人!汪兴亮: 劳动美爱劳动的人是美的化身,爱劳动的人是健康的化身,爱劳动 的人是道德的化身。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劳动,没有多少人 去劳动但是破坏环境的人没有变少,相信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吧, 有的话,就马上制止他吧!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可以去参加社区开展的环保之类的活动, 我建议大家可以踊跃的报名参加,就像我放暑假的时候,小区在 建设一个长廊,我还去给进行过帮助,帮助辛苦的工人叔叔和水 泥,也给叔叔递过年头,在我的带领下,小朋友们也踊跃的参 加,大家一起劳动,我们小区通过全民劳动争取到了属于我们的 荣耀,得到了模范校区的称号,这是属于我们大家的荣耀。劳动是美的,这份美我们都应当去守护,当然这份守护是需 要付出辛苦的,每一片美丽的环境都来之不易,所以千万不要 破坏环境,不要破坏大家努力的劳动成果,所以我才说劳动是美 的,劳动的人是美的化身,让我们为这些美的化身的人鼓掌。在这个暑假里,我最最崇拜的人就是辛勤的清洁工人,为什 么呢?因为他们才是真真正正美的化身,他们是装点城市魅力的 蜜蜂,他们留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那么的有价值,那么的值得 人尊敬,这就是我们大家应当去学习的,这就是美的化身。他们用每一滴汗水来换取城市的美丽,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来 装点这美丽的城市。劳动美,劳动美,劳动最美!因为黄冰倩等诸多神文作者共赞初二学生何婿 旖,所以再来看一看初二学生何靖旖的原创文之一爱心,如下一一生活中人人都有爱心吗?是有还是没有,又或者是不想表现出来?“人之初性本善”,在人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但由于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每个人的本性就会发生 改变。这一点说明自身与接触到的人和事息息相关。而“爱心”是我们在学校里听过最多的词之一,因为人们一直在追求爱心,学习爱心,传承爱心,让 它成为自身好习惯的一部分。在别人和家长看来,一个好孩子除了要学习好、懂礼貌,更直接的是从他那细微行动中,看他有没有爱心;懂不懂得分享;会不会做出一些行动,使环境 更好、更美。可想让大家都觉得你自己是一位有爱心的人,具体的办法还得是实践,我们并不用做多伟大的事,我 们只用做有价值、有意义的能力范围内的事,如:在 家中,帮父母做家务;在校中,认真学习帮老师和同 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社会中,遵守交通规则, 不做无道理的事这些事情虽然感觉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可是却有很多人依旧做不到,因此想做有爱心的人,即简单但 又不简单。所以,社会中的人现在还有爱心吗?以我的角度认为,当今社会中之所以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少,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些人会利用“爱心”去骗人的利益,让受害者遭到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人们才会十分警觉,不敢轻易付出爱心。面 对这一社会现象,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重视,做出了 “扫 黑除恶”“反对网络诈骗”等标语。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是最容易被骗去“爱心”的受害者之一。所以面对别人向你请求帮助时,要多 留意些。最后,付出爱心到底是好是坏呢?其实它是双向的,只取决于使用者想达到的目的。而我们要做的是 让它那闪亮的一面展现给众人,并把黑暗的一面做为 提醒自己的警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有爱心的公民了!【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 每年的最后一一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 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 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 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 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 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 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 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 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 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 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 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 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 何。【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 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 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 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 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 用牺牲的总称。【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 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 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 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 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 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 仪为“朝仪”。【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 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日朝,秋见曰 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 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 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 人。【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 拱而立。”【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 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 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 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 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 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 等,也都用此大礼。【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 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 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 甑,因跪请秦王。”【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 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 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 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 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 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 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 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 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12345678【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 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 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 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 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 结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 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 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 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 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 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 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九、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 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 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 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 的理论依据。【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 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 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 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 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三字经】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至清初的本子 为一千一百四十字。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 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自编 成后广为流传,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千字文】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梁武帝大同年间编成。全书将一千个 字,编为四字一句的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无重 复的字。自隋代开始流行,至清末一直被广泛用作儿童识字课本。宋代以后,有种种续编和改编 本,但都没有旧本流传得广泛、长久。【千家诗】旧时蒙学读物。有新镌五言干家诗重订千家诗两种,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 题谢杨得选、王相注,所选均七言诗。两种选本都分绝句、律诗两部分,大都为唐、五代、宋作 品,宋诗尤多。因入选之诗浅近易解,所以流传较广。【唐诗三百首】诗歌总集。清代乾隆年间衡塘退士孙洙编,实选唐诗三百十首,分五古、七古、 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体排列。选编的原意,本作为家塾课本。所选诗作大都艺术性 较高,便于吟诵,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文选】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世称昭明文选。选录自先秦至 梁的诗文辞赋,共一百二十九家,七百余篇,分三十八类。选者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 分,故不选经子,史书也仅取论赞,入选作品大多为骈文。该书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 料。【古文观止】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编选的一部历代文章总集,共十二卷。全书 收录自东周至明末的文章二百二十二篇,以朝代为序排列。选文多慷慨悲愤之作,语言琅琅上 口。每篇的简要评注,颇有见解。是清代以后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古文选本。【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各类文章总集。全书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依文体分 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 类。所选作品主要是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及明代归有光、清代方 苞、刘大楣等的古文。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其义例。【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 定。全书总计三千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 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 约三千年的历史。该书取材颇富,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史事。文笔优美生 动,结构严谨,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作者所创的纪传体例为历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 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 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太平广记】著名类书,由北宋李防等奉敕编辑。因成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故名。全书五 百卷,另目录十卷,按题材性质分九十二大类,一百五十余小类,收录上迄先秦两汉,下及北宋 初年的作品约七千则。采录汉代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等五百余种,保存了今已亡佚的大量100道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