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名师教案.docx
-
资源ID:72760528
资源大小:77.0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名师教案.docx
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内容分析本课分为三首七言古诗,展现了不同时代下诗人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 片赤子之心。课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 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入情、在品味意境中悟情、在展开想 象中融情。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语 言表达能力。总体感知边塞诗的风格,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要素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传达的感情。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 .会认“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 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 感。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1 .创设情境,整体朗读古诗。交流:学习了这首古诗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 的杜甫?2 .趣读古诗,(剑外忽传忽传收蓟北)。3 .熟读成诵,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设计意图】诵读整首诗歌,回归整体,教师的声情并茂的诵读把学生带到 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与诗人同喜。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 兴趣,增加对诗歌韵味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多次诵读达到背诵古诗的目的。五、拓展阅读。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古诗,体会诗人在收复失地后的生活和情感。想想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的诗人。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的诗人。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宿府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1 .交流:这四首诗分别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2 .交流汇报: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的诗人?【设计意图】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古诗文化源远流长,古诗教学要基于文本, 乂要跳出文本,理解一首诗诗是为了理解一位诗人,理解诗人的生活,理解诗人 的情怀,理解诗人的生活时代。引导学生与诗人对话,走进诗的世界,浸润于 诗歌文化,提升语文素养,课终而意无穷。六、总结提升。1 .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同一篇课文中,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这三首诗都是描写家国情怀的。2 .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预设:每首诗的前两句都是写景,借景抒情;后两句都是写入,通过对人物 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总结:今天学的古诗三首告诉我们一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遭 受祸害而躲开。【设计意图】总结三首古诗写法和表达上的共同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 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明白任何时候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道理。随堂练习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板书设计/悲喜交加一喜讯传来 闻官军收 /喜极而泣沉浸其中 (热爱祖国) 这南呼(乐不可支一引发遐想I归心似箭展望回程/教学反思1 .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得有感情、有滋味。教学时,教 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在朗读评价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注释,了解诗题的意 思和正确读法;再通过读好句尾词的方法,指导学生将古诗读得字正腔圆。上述 做法,从诗的语言着手,以读为策略,读中渗透学法指导。围绕重点词体悟古诗 中的情感,运用比较法洞悉古诗中的情感。注重学法指导:知诗人,解题目;抓 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2 .古诗教学尤其要重视语言积累,使其对学生的语言和精神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布置学生搜集王昌龄另外六首从军行诗歌的学习任务,比较好地体现 了朴实、扎实、求实的教风,体现了重视语言积累的理念。课后小知识,课外拓展学习方法养导:学习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状态。只要您按照计划所想,不打折的 执行,二十一天后一个学习的习惯就会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绩的保证,再加上恒心、专心、静心,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对人生来讲学习是一个最务实最有意义的事情。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从军行课时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背诵从军行,默写从军行。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L每个时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杀敌报国的动人事迹。今天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中的第四首诗。(板书:从军行) 在王昌龄的笔下,边塞风光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3 .解题: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题目中加上 “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4 .了解诗人王昌龄的相关信息。(出示作者的资料)【设计意图】从介绍边塞诗入手是为了让学生对这类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总体感知边塞诗的风格,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品读从军行 时能更快地融入此诗特有的情境。二、感知诗意。1 .自由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1)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2)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 上记号,也可以边读边与同桌讨论。2 .说一说这首古诗字面上的意思。【语文要素】预设: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 思是: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意思 是:守边将土,身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穿了。他们心怀壮志,不打败进犯之敌, 誓不返回家乡。小结: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边塞的风景,后两句抒发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 情壮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初读古诗,运用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的方 法,感知这首诗的大意。三、品读古诗。【语文要素】1 .理解前两句诗的深层含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1)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青海湖、长云、雪山、一座孤城、 玉门关)(2)请仔细观察插图,说说这是什么样的雪山?预设: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祁连山 雪光闪耀,异常壮丽,如今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3)你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预设: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低落。 “暗二体现了戍边将士低落、孤独的心情,以及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2 .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预设: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战士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们表示不攻下楼兰 就不回来。(1) “穿”是指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边塞将士身上 的金甲怎么会被磨破呢?(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磨破的是金 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2)你感受到了将士们怎样的心情?(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 热爱祖国的心)3 .小结:诗的前两句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一个“暗”字描写出将士 们低落、孤独的心情。后两句直接抒情,用将上们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乡的雄心 壮志激励着我们每个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古诗,想象诗境,初步体会古诗的情感,进 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四、感悟诗情。1 .难道他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吗?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预设:他们思念亲人,也想早日回家,但忠心报国比这些更重要;在家乡, 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也许一对年幼的儿女在一 声声地呼唤父亲回家。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地让黑发染霜2 .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戍边将士的凄苦、孤独 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孤独、悲凉、充满壮志豪情 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3 .课后收集一下其他诗人的边塞诗并读一读,感受盛唐边塞诗的豪放之气。【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感悟诗情。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 境当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随堂练习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时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有感。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1 .一首示儿,让我们感受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秋夜将晓出 篱门迎凉有感,又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年过六旬 的老人那悲愤而又充满希望、无奈而又充满激情的心灵。(板书:秋夜将晓出篱 门迎凉有感)2 .诗人简介:陆游,“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 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 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3 .解题。(1)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晓”指天亮)(2)理解: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 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预设:诗人为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呢?为什么诗人会感到一阵凉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陆游写的另一首古诗示儿,体会陆游强烈的 爱国之情,为学习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做好铺垫。二、初读诗歌。1 .朗读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指导朗读:“又一年”,时间多么漫长,读最后一句语速应该缓慢一些。2 .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1)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黄河)提示: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 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三万里”突出黄河的长。)(2)你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3) “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 (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 (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上摩天”是什么意思?(碰到天)(4)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5)此时此刻,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怎样的?(壮丽)(6)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 激动、自豪、兴奋)(7)再读古诗的第一、二句。(全班齐读)3 .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壮丽河山?(滚滚的长江、巍峨的黄山)读完后两句, 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呢?(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从 “泪”字体会到的)4 .泪流到了哪种程度?(“泪尽”,泪都流完了,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 肝肠啊!)小结: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 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这些美好的河 山被胡人占领了)【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感受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感悟诗情。1 .补充背景材料。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 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 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 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 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2 .“遗民”是什么意思?(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他们是被谁 遗弃的呢?(南宋的昏君和贪官)这些遗民中有哪些人?(有老人、妇女、儿童 等)“胡尘”指的是什么呢?(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3 .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什么?你仿 佛看到或听到百姓怎样了?(有的在金兵的追赶下四处逃窜,有的倒在金兵的铁 蹄下,到处血流成河)【语文要素】引导: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但 是他们绝望了吗?(没有)他们仍然一一南望王师又一年。4 .他们“望”的是什么?(期望王师赶走金兵,收复失地)小结:是啊!金兵铁蹄溅起的尘土,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仅仅只有遗 民在等待王师吗?还有我们的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正直、有爱国心的人们。5 .“又一年”是多少年?(一年又一年)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65年, “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780个月啊(1) 一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 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五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 一年);十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六十五年过 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同学们,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没有)(2)南宋统治者在做什么呢?(他们花天酒地,终日沉醉在莺歌燕舞中, 早把中原大地上的老百姓忘得一干二净)(3)遗民们对王师尽管还存着期望,但是一年两年,甚至六十多年的苦难 中,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年又一年的失望。(再读后两句)(4)奸臣当道,小人横行,多少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是,他们绝 望了吗?他们抗战到底的信念动摇了吗?(没有)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对 祖国的热爱和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 此时此刻,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品读古诗,通过补充的材料和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 内心世界,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四、课堂总结。诗人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祖国无 限的热爱都凝聚在这首古诗里,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最后让我们背 诵这首诗并把它默写下来吧!随堂练习完成核心课堂/一本好卷本节课习题。板书设计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第三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时目标1 .正确朗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2 .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格式的艺术魅力。3 .感受诗人内心的喜悦,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1 .(出示杜甫资料)认识诗人。2 .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设计意图】从诗人引入,通过学生的交流中认识诗人、了解诗题,意在激 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二、初读感知。1 .朗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请同学们读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韵味,从诗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蓟北 涕泪 衣裳 襄阳2 .交流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了解“安史之乱”的相关信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读准字音,读出诗韵,培养 学生收集、整理对学习有帮助的资料信息的习惯,提高材料的组织和语言的表达 能力。三、细读品味。【语文要素】八年战乱,诗人壮志未酬,尝尽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如今战乱已平,怎能 不心生喜悦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读一读这首古诗,看看从诗中哪些地方可 以看出诗人的喜悦呢?说一说自己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3 .首联:(1)对比感悟:自读杜甫的春望,看看诗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2)在首联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4 .颔联:(1)诗人的亲人们都不再愁眉苦脸,原来,他们都愁些什么呢?(2)闭眼想象诗人苦难的八年生活。并说说这是怎样的八年?5 .颈联:(1)说一说从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其他同学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 受读一读诗句。(2)阳春三月,诗人想到可以回到故乡,内心无比的激动,想象一下诗人 可能会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呢?6 .尾联:(1)从这两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梳理诗人的回家路线图,感受诗人回家的迫切。(3)对比朗读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感受诗人愉 快的心情。【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 会诗句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以教材为载体,以“读一悟一说一读”为基 本的活动程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 四、诵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