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72763570
资源大小:45.51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承德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 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 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 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相反而皆相成 也”。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 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 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 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 “心 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 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 章)和“不自见” “不自是” “不自伐” “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 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 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 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讪(曲),无见 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 十分明白。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 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 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 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 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关尹喜和书记等“小人物”,他们就像我国传统戏剧里惯于插科打浑的 “丑角古今杂糅的创作手法既真实还原了古代人物、生活场景,又因现代语言、情 节、细节的不断插入,让读者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 的一切,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D.“关尹喜和书记等人,反而是有着笃诚向上、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的正面人物”错误, 关尹喜和书记等人实则是更为迂腐可笑的一类人,并非正面人物。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这实际上是鲁迅自己的写照,也体现了他对老子的爱惜和同情”错误,这篇小说并非 作者的自况,而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批评。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从人物塑造看,烘托老子的形象。关尹喜等人“打着拱,说道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 天,听听先生的教训”“老实说,我是猜他要讲自己的恋爱故事,这才去听的。要是早知 道他不过这么胡说入道,我就压根儿不去坐这么大半天受罪”“这家伙真是,心高于天, 命薄如纸?先是对老子热情有加,后又出言调侃讥讽;“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 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 八歪斜、人们听老子讲学昏昏欲睡,东倒西歪,这些“小人物''是对老子徒做空谈的一 种讽刺。从情节角度看,“打着拱,说道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有四个 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所以要请他 补发些讲义”“关尹喜但看见留不住.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老子再三 称谢,收了口袋,和大家走下城楼,到得关口,还要牵着青牛走路;关尹喜竭力劝他上 牛,逊让一番之后,终于也骑上去了”,正是关尹喜等人留住了老子,请老子讲学、编 讲义,送老子出关,构成了故事的主线。一众“小人物”推动小说情节发展。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创作手法的能力。古今杂糅是把古代和今天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小说中主要人物老子一心出关,无为无不为、顺其自然等性格大致都有典籍记载上的依 据,其中出关被拦截,被迫写道德经五千字等内容的虚构也是可能发生的情节,这 种写法遵循了历史真实性的原则,但“有意颠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把英雄拉试卷第10页,共23页 下神坛,让圣人回到生活”,回归人的真实状态。小说次要人物关尹喜和书记等大都出于虚构,“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 失措。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 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这就 是稿子”“他那里会有恋爱故事呢?他压根儿就没有过恋爱”,小说中插入大量现代语言、 情节与细节。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关尹喜和书记等“小人物”,他们就像我国传统戏剧里惯 于插科打浑的“丑角工结合文本二“他以冷嘲热讽的幽默笔调剥去了历史人物的传统荣誉,扯掉了浪漫主义历 史观加在他们头上的光圈,使他们脚踏实地,回到今天的世界上来。他把事实放在与之 不相称的时代背景中去,使之脱离原来的历史环境,以便从新的角度来观察他们”分析, 小说中古今杂糅的创作手法既真实还原了古代人物、生活场景,又因现代语言、情节、 细节的不断插入,让读者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比如选文描写众人听讲的过程,“大 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书记先生竟打 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为面子起见,人们只 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大家如梦初醒,一时站不起身, 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他们根本听不懂老子在讲什么,因此讽刺了 关尹喜等一大帮假充文化人,喜欢所谓的虚无的“国粹”而不管自己是否真懂的媚俗从众 风尚。小说以古今杂糅的写法一方面讽刺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当 时已病入膏肓的中国社会中人们不切实际、空谈道德(崇尚空谈)的做法,从而使小说 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孟轲,骆(ZO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 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 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 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 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骆子之属。(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 夫曰:'何以利吾家? '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 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 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展。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 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 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丙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客 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 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 此而已矣。(节选自苏轼孟轲论)【注】比:替。耨(nou):锄草。梃:棍棒。穿布(yu):穿墙(偷盗)。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迁远而阔于事情/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 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通”横工B.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 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C.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试卷第12页,共23页 要孝顺。D.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 合称为“五常”。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 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B.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运用比喻论证 来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C.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 “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D.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 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庵。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4.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10.B 11. C 12. C 13. (1)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 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求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君王 的。(2)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 赞你是个仁人了。 14.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在物质生产方面,省刑罚、 薄赋税、深耕易耨,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品德。【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梁惠王 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不能用”的主语是宣王,“适梁”的主语是孟子,因此在“不能用”后断开,排除AC; “不果所言”此处的“果”作动词,意思是“认为有成效' 故“所言”作“果”宾语,在其 后断开;人名前后一般停顿,虚词“则”前一般停顿。据以上分析排除D。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不正确,“孝”是孝顺父母,“悌”是友爱兄弟。故选C。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错误,未直接地批评,而是从施行仁政就会让百姓主动归顺, 不必引起战争的角度来委婉告知。故选C。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 “苟”,如果;"后”“先' 意动用法,把放在后面,把放在前面;“庵、满 足;“遗、抛弃;“义”,讲求仁义,名词作动词;“而。却;“后”,活用为动词,轻慢、 瞧不起。(2) “克、约束;“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1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进行归纳整合的能力。从“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中得出国家方面的原因,物质方面应 该提升生活水平。从“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 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 民”得出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参考译文:甲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 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 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 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 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 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 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 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乙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 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 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 ' 士人平民说怎样试卷第14页,共23页 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 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 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 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那他们不 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的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自己 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 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 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 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 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 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 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 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 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 无敌。'请大王不要怀疑!”丙孟子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这个世 道上的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和穿墙偷盗之心,世间的 义也就用不完了。” 所以说:孟子的道理开始于非常粗浅的常识,而在精密之处又 达到极点。充满天地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外,而毫厘之间的细微事物都有所论述。呜 呼,这正是他之所以成为亚圣孟子的原因!后世研究孟子的人,不研究其他的方面,也 必须重视这一领域。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李德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李僧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本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花里逢别起笔,自去年春天在长安与友人分别已一年,花开花落,诗人触景 生情,不由引发下文对世事变幻的感叹。B.颔联“世事茫茫”既指个人命运,亦指国家前途。因为友人不在身边,又是面对黯然 无光的春天,所以导致诗人忧愁苦闷,低沉失落,无所作为,一筹莫展,难以成眠。C.尾联诗人登楼望月,借明月这一特殊意象,传递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李彳詹早日来访畅 叙友情的急切之情,点明了寄诗的用意。D.本诗语言平白晓畅,无穰丽绝艳之词,首联因花思友,尾联因讯登楼,中间四句自 述近况,于质朴浅切中流露真挚的感情。15 .后人评价此诗是“仁者之言”,但又是“不负心语、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答案】15. B 16.“仁者之言”是指诗句中蕴含着诗人牵挂百姓疾苦的爱民情怀(仁 心仁德、忧国忧民)。诗人看到百姓贫穷流亡,觉得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深感惭愧, 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官员形象。“不负心语”是指诗句中真实坦诚地写出诗人进退 两难中的挣扎与无奈。他因疾病缠身想辞官归田,但又因邑上流亡的百姓而心中有愧。【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语言和情感的能力。B. “面对黯然无光的春天”说法错误,“春愁黯黯。指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低沉暗淡的 愁绪。“黯黯”指的是诗人愁闷的情绪,春天是美好的,但诗人只有忧愁苦闷。故选B。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诗人形象和情感的能力。颈联“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意思是指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 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1) “仁者之言”是指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评论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 物的思想品格。即诗人牵挂百姓疾苦的爱民情怀。城邑中有百姓流离失所,诗人觉得自 己未尽职责,愧对官吏的俸禄。表达了诗人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2) “不负心语”是指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 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理。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 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试卷第16页,共23页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五、情景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泰伯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2)燕歌行中“, ”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 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虽短暂易逝,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O(4)李白将进酒中表现由悲而乐的转折,表面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 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 (5)老子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如 果能做到“”,就不会失败。【答案】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 首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常 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弘”“蓟”“己”“馔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 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是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因此让非 遗好好“活”下来,真正“火"起来,是当代的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让一项项非 遗进行创造性、现实性的转化,实现和当下的生活“美好相遇”,更是对增进民众的历 史文化认同,对筑牢文化自信O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后都有着一个 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背后都蕴藏着文明的密码,肩上都扛着让非遗代 代相传的沉甸甸的责任。毋庸置疑,尽管在非遗项目传承与弘扬上,从国家到地方做了 许多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举措,也让非遗走到了我们生活之中,但由于我 国非遗项目,在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上也存在不平衡等现象。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 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 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再次在当下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 .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 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B.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的目的,在非遗的系统 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C.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以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的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 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D.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以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 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答案】18.弥足珍贵大有裨益数不胜数/不可胜数/不计其数19. D【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处,语境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珍贵,可填“弥足珍贵”。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 非常珍贵。处,语境强调当下对让非遗进行转化的益处很大,可填“大有裨益,大有裨益:形容 益处很大。处,语境强调我国非遗项目众多,可填“数不胜数/不可胜数/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不可胜数: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不计其数:无法计 算数目,形容极多。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的语病有:1 .“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重复杂糅,可改为“以在创新中保护和传 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成分残缺,可在“开发”后加“等方面”。 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D。试卷第18页,共23页 七、语言表达.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亚里士多德与计算机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正是他提出的逻辑推理系统,o 这一系统产生前,人们对事物进行判断只能,因此能做出的判断也是有限的。这一系统产生后,无需任何经验的参与,只需通过逻辑推理就可以得到“逻辑真理工这 对计算机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计算机和人不同,,尤其需要一套不依赖于生活 经验的逻辑推理体系。【答案】使计算机的发展成为可能(或:推动计算机的发展)依赖有限的生活经验完全没有生活经验【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给出一个语段,其中三处空缺,要求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语句。 本题给出一个语段,其中三处空缺,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语句。语段的主要内容是说亚 里土多德逻辑推理系统与计算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把握所给材料的核心话题,根据上 下文的相关提示语和相关信息提示,准确地进行补写并不困难。先看空缺。空前的一 句“正是他提出的逻辑推理系统”,这句中的“他”显然是指亚里士多德,而段首句“亚里 士多德与计算机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中的两个相关主体,可以推知,句的陈述主体 应该是“计算机”,但整个句的主语是“亚里士多德“,因此,这一句的主语仍是亚里士多 德,只能用使让句引出“计算机”,因而填入句为“使计算机的发展成为可能(或:推动 计算机的发展)”再看第句。可根据句后的“人们就可以不再依赖于经验与事实''推断出来;可根据段首句“在 亚里士多德逻辑推理系统产生前”推断出来。20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春秋战国时的五子的思想主张,你最欣赏的是谁的?请阐述原因, 应不少于一种论证方法,不少于100字。孔子: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孟子:民贵君轻,国君要时刻心怀百姓,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那就可以国泰民 安,国祚长久;如果国君失去民心,国家就会灭亡。老子:无为而治,在政治上,要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如果过分地“为”则极可能 物极必反。庄子:道法自然,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他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 源。墨子:兼爱,天下混乱都是由不相爱造成的,只有人们兼相爱,天下才会太平和谐。【答案】我最欣赏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国家的兴衰,政权的存亡,主要取决于统治 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 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 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J (主 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 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 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 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 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阳货)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 (卫 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 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 “草木荣华滋硕之 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翟量、鱼鳖、稣缮孕别之时,罔罟、毒 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 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 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 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有删改)材料二: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知 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 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 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 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 )o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 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 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 “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 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 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 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试卷第2页,共23页 集团是否贤明。他认为只有统治集团的贤明,才能够实施“爱民惠民”“使民于义”的德政, 反之,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丧失政权。所以,对于商汤伐桀、周武伐纣 给予了肯定,认为“德丧”,是夏桀、商纣失去天下的根本。同样,对于春秋社会的那场 混战,权力倾轧的局面,孔子认为是“礼乐崩坏,天下无道”的结果。为变天下无道为天 下有道,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希望通过对西周社会制度的“改良”开辟一条 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路线。他的情怀是美丽的。【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探讨问题、分析原因的能力。本题应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首先找到关键词:五子主张、欣赏原因。写作对象为孔子、 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首先需要表明观点:我最欣赏,然后阐述理由。比如欣赏孔子需要结合孔子的“为政 以德”的治世之道;欣赏孟子要结合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欣赏老子要结合老子 “无为而治”的观点态度;欣赏庄子要结合庄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欣赏墨子要结合墨子 “兼爱”主张。论述过程中,可以结合古代社会,也可以阐述他们思想的现实意义。可以采用举例论证,可以采用对比论证,当然也可以采用比喻论证。注意不少于100字。八、材料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 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 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 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 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 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时代已大有可为,我们当有所作为吴彬丽时光流逝,浪潮翻滚,我们来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时代:政治昌明,经济发展,文试卷第20页,共23页 化繁荣,人民生活欣欣向荣。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身处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繁荣昌 盛是发展的土壤,而即使是挑战,背后也是机遇,就算是危机,当中也孕育着先机。此 时此刻的我们,要立于时代潮流,必须有所作为。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我们发现其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已经成为了成长和发展的土壤:无论是“五四”、“七一”一类的节日还是红色歌曲,无论 是经典作品还是景仰的烈士、学习的榜样,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这不仅是时 代大有可为的生动表现,更是时代大有可为的根本。正因为如此,身处这个大时代发展的我们,不能辜负这时代给予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的机会,而更应该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融汇在一起,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 人。我们看到,非典肆虐时,钟南山让“重症患者都到我这里来。而新冠未明时,这位 八十多岁的老人又火速驰往武汉;我们也看到袁隆平怀揣着两个伟大的梦想,在水稻田 里耕耘,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更是造福了全人类;我们还看到许许多多的青年 人深入到扶贫攻坚一线,“以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我们更看到,每一个你我,都在 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这些,都是身处可为的时代里 的有所作为。可为与有为,看似独立,实则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可为是有为的前提和条件, 有为是可为的目的和根本。没有可为的条件,虽然可能也会有“乱世出英雄”的情况,但 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生存已经是难事,又何来发展?然而,如果没有有所作为之心, 那么可为的条件也是徒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该作文命题指向较为宏大的时代命题,站在新百年的节点上,强调青年的责任 与担当,在于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和为国选材的高考任务,引导青年把个人的发展 和国家的发展紧密关联起来,综合性很强。材料设置情境和写作任务,引导考生在读图 基础上体悟含义,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涵,感知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断 探究,进而鉴别取舍,以文章形式呈现个人思考,实现对考生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 用写作、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首先,题目将青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成 长受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浸润和滋养,青年的未来也必将融汇于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的事实,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我们” 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考生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 相联的历史规律,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融汇在一起,进而思考 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能够做什么,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完成新一 代青年传承红色文化、康续精神血脉、肩负时代重任、续写时代新篇的历史使命。新时 代背景下,作为社会的接班人,学生的担当和责任感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社会才会不断 地发展和进步,可以将此作为一个切入点。其次,材料本身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空间。材料以第一人称复数的“我们”,将考生带入 共同参与、共同记忆的同情共感的情境中,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极其自 然地转化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使其能够有切身体验,有感可发、有感 而发,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在写作能力考查中的有机融入。考生首先应该思考“可为”和 “有为”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作为关系型的话题,它们以相对概念的形式出现。结合材料 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时代是“大有可为”的,而青年自当“有为”,由此,可以将话题延伸 到“个人,与“大我,之间的关联。更进一步,可以思考“历史呜"现在”的关系。材料的主 题内容先总述了在百年历程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血脉灵魂,之后分别 列举节日、歌曲、作品、烈士、榜样等为实例。这百年的文化是开创今日“可为”时局的 原因,也是当今青年的“有为”底气,由此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再次,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在国家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一份 子,都有“可为”的机遇、条件和环境。而对每个中国人来讲,我们又都应该“有为”,为 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总结来讲:如今的中国,我们“可为”;如今的中 国人,应当“有为工【立意】1 .把握正确的方向,大有可为.带着担当与责任继续前行,不负众望。2 .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3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勇于担当。4 .做可为之事,成有为青年。5 .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6 .握可为时代之脉,做有为青年.为所应为激流勇进7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8 .时代向前吾辈向上【精彩片段】1.青春正好,希望你们用担当来诠释青春的本色。担当是什么?是“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抱负, 是抗击疫情中“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担当是社会责任,担当更是一种家国情怀。一 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你站立的地方是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 怎么样。从古至今,中国经历的磨难不消细数,但凡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都能说出试卷第22页,共23页 来;而中国之所以能够历经时间赋予的种种考验,于灾难中涅槃重生,正是因为那时候 的中国有那些有志青年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中国的未来。他们在当时黑暗的中国成为一点 火光,渐渐的汇聚到一起,再燃起周围的人的热血。所以,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的能量, 我们都要向上。2.“我们的生命格局,若与国与民共振,才真正有了风骨与气象”,一中学校长在开学典 礼上如是说。的确如此,作为身处大好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我们要勇担振兴民族的 责任,少年力微仍系国,时代在向前,吾辈应向上。孙中山先生曾说:“唯我辈既以担 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先贤的教导犹在耳畔,我 们要时刻牢记,祖国的发展需要吾辈之努力,祖国的航帆需要吾辈之护航,只有敢于担 当,才会绽放我们青年人的光彩。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