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docx
-
资源ID:72767874
资源大小:11.9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docx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苏教版八班级语文上册第17课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一练阅读 题答案课课练习题课前预习一、解释加点的字。1、欣然起行()2、念无与乐者()3、遂至承天寺()4、怀民亦未寝()5、相与步于中庭()6、庭下如积水空明()7、盖竹柏影也()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翻译下列句子: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三、.填空:1、本文是朝闻名文学家,号,他与其父、弟合称为“三苏”,并 列为“唐宋八大家”。本文选自。2、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描绘了一个的奇妙境界,同时也 抒发了自己的心情。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贬职期间,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 中的全都。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等 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出名无实的官,所以 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 静雅致的感觉。课内练习阅读理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 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文中表达感情的句子是;。2、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3、“月色入户”意思是,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4、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它与“”一句相照应,显得 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5、文章结尾流露出怎样的心情?6、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句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 罢了。B.表现了为大自然的美景所沉醉,而产生了特别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查找欢乐 和解脱。D.表现了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7、.本文的构思角度是()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课后评价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是一首诗表面好像在赞咏晚秋景色之美,实际上是用来比方刘 景文,颂扬他。二、阅读苏轼的游白水,回答问题。游白水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 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 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缱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爱可 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 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 颓然,不复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绍圣元年即公元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幼子 过指苏轼的三子苏过。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 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殆) 几乎。1有悬水百仞)有很大的瀑布。悬水,瀑布。,折拐弯。缱(zhui )用绳系着石头向下。不得其所止(到了五丈深 的地方)仍旧到不了底。雪溅雷怒)形容瀑布落入深潭溅起洁 白的水花,落入潭中而发出轰鸣声。巨人迹)巨人的脚 印。倒行)顺原路往回走。山烧)燃烧山上枯萎草木的野火。俯仰度数谷)指翻过几座山。俯仰,指下山上山。 度,越过。至江到了江边。江,指增江。击汰中流在江中 心划船。汰,水波。(掬弄珠璧)双手捧月。珠璧,此指倒映在 水中的月亮。余甘)橄榄的别称。(颓然)形容酒醉的样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殆可熟物()(2)循山而东()(3)折处辄为潭()(4)俯仰度数谷()2、翻译下面的句子。(1)雪溅雷怒可爱可畏。(2)击汰中流,掬弄珠璧。3、本文写于绍圣元年(1094年),是苏轼贬官惠州时所作。记 叙了和儿子苏过从白天出游到晚上归家这一天的活动,着重写了 游、等几个片断。4、记承天寺夜游和游白水中都写到了月亮,且都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前文是以喻月,后文是以喻月,形象生动;两文共 同的写法特点是。三、片断写作练习:你也观看过月夜的景色吧,请用200字以上的文字描写一段月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