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来学校新内涵抢占成都教育新高地新津县花桥小学三年发展行动计划.docx
-
资源ID:72777121
资源大小:16.4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探索未来学校新内涵抢占成都教育新高地新津县花桥小学三年发展行动计划.docx
探索未来学校新内涵抢占成都教育新高地新津县花桥小学三年发展行动计划为认真落实县委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成南副中 心,滨江公园城”的决定和县教育局关于加快建设“优 教新津”服务高品质公园城市建设的行动计划的任务部署, 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结 合花桥小学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新津教育“一高地、六坚持、六推进” 的发展总体目标要求,坚持“让每朵花儿幸福的绽放”办学 理念,精心培养优良的师资队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 建设“优教新津”服务高品质公园城市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二、学校现状(一)学生养成教育应加强。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家 长整体素养不高,大部分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养成教育,甚 至不少家长长期外出打工,留守学生较多,家庭教育的缺失 和隔代教育的力不从心都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学习,行 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差。业发展计划,上下齐心、达成共识,共同向发展目标挺进。(三)经费保障。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得到上级更多财 力、物力的支持,不断地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学校发展行动 计划的顺利执行。特别是在“未来学校”建设中,努力争取 通过县级层面的立项,达到每年150万左右的经费保障。新津县花桥小学2018年11月(二)教师业务能力需提升。近年来,学校教师流动性 大,名优教师纷纷调入城关;年轻教师缺乏指导与引领,还 未成长起来;专职教师不足,目前全校仅一名专职体育教师 和一名专职音乐教师。(三)学科质量有待提高。从近几年各项抽调考数据来 看,学校学科质量居全县中下水平,提振不力。(四)“未来学校”建设投入经费严重不足。2014年, 学校被成都市纳入首批“未来学校”建设行列。由于学校办 学规模小,生均公用经费少,没有专项经费支撑,学校在“未 来学校”建设方面工作滞后,瓶颈难以突破,没有起到在全 市教育的引领作用。三、发展目标补短板,强特色,探索“未来学校”新内涵,抢占成都 教育新高地。四、具体措施(一)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夯实基础。学科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在一如既往坚持教学 常规管理精细化的同时,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我们从以下几 方面入手,力争两年内使我校的教学质量位列全县的中上游 水平。1、深入一线,强化管理。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 全天候管理,建立巡课制度。由校长、教导主任、行政值班 人员每天从晨读开始到放学结束,进行巡视检查,并纳入学 校常规考核。学校行政全员挂靠年级担任年级组长,深入一 线对教师教学常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困生辅导等工 作进行实时的督促和指导,每周行政会小结年级组教学情况。2、聚焦课堂,提高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 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近年来几次监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提出以下措施:(1)把功夫下在课前。教研活动的常态开展,为老师 们提供反思自我与相互学习的机会。分学科的教研活动时间, 教导处组织各年级教师一起研读教材、集体备课;组织教师 立足课堂反思自身教学的得失,聚焦亮点、查找不足、交流 反思、共同提高。(2)把力量放在课内。不先通知,随堂听课,听后 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组织课堂教学大比武和 中青年教师课例研修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3)把补困加在课后。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任 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 分层次教学。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 导。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 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3、培养名师,树立典范。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说: “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基础的基础。”而名 优骨干教师又是教师队伍中的中流砥柱。学校将在制度落实 和资金保障的同时通过强学习、压担子、搭平台、结对子等 方式打造一支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名优骨干教师队伍。4、精准扶薄,提升质量。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 地转变教师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方法为:一听(听课堂 教学,指出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 二看(看备课、作业批改);三补(针对薄弱学科开展义务 辅导)。另外,邀请驻校的成都市“常青树”老师对薄弱学 科、“薄弱”教师进行跟踪指导。(二)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1、加强家校联系,助力养成教育。让家长充分参与到 学生养成教育中来,让家长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新资源,建 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充分利用班级微信群,班级APP等多种 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传播先进理念,改变家长教育观念, 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2、开展系列活动,培养良好习惯。按照不同学段学生 特点,一学期养成1至2个好习惯。比如,低段养成排队有 序,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中段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积极举手 的好习惯;高段养成坚持阅读,归纳整理知识点的好习惯。 创设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教育,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3、培养学生自治,提高核心素养。以“花小style社 区”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学生自主、两级管理、功能多元、 产业促动”的社区运作模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实践创 新等适应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以校本课题基于“社区组 织''情境中学生自主化管理教育模式研究的研究为切入点, 深化“花小style社区”建设工作,对滋养儿童现代素质做 出有效的探索。4、开设多元活动,发展个性特长。依托学校乡村少年 宫建设平台,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科技、3D打印 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有选择的参与到 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发挥 其个性特长,从而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5、坚持体育锻炼,健康快乐成长。扎实推进“2+1”和 阳光体育锻炼。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具有人文底 蕴、科学精神、责任意识和实践创新精神。(三)探索“未来学校”新内涵,抢占成都教育新高地。我校作为“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近年来乘着 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东风,立足农村学校实际,从基础环 境建设、软件建设、课堂变革、课程变革、外部资源链接与 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探索“成都市未来学校”建设之路。1、基础环境建设。在今后三年,我校将遵循硬件服务 于软件,软件服务平台,平台遵循国家标准,硬件必须是可 支持网络,支持三方接入和扩展的硬件环境建设思路,在专 家的指导下,由专业团队对我校现有硬件布局进一步完善和 优化(包括学校信息技术中心硬件设备的布局)。按照建设进度要求和学校发展实际,进一步扩大教学移 动终端(平板电脑)应用班级,增添3D打印机、电子班排 系统、门禁系统、STEIM设备、创客教室(含创客组件、套 件、机器人组件)、数据交换及热备份设备、新型智能设备 (如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智能手环、扫描笔、互 动学习桌)等硬件设备。我校力争将学习空间从传统的物理空间,拓展到物理空 间+网络空间(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学生学习的在线空间、在 线社区、学习平台、网站、公众号、资源库等)+虚拟空间 (信息技术支持实现特定功能的空间,如虚拟会议室、虚拟 实验室、虚拟游戏空间等)。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 术进入未来学校空间,支持学校空间实现智慧控制下的环保 节能和高效安全。2、软件建设。在继续深入挖掘现有平台和软件的效益 基础上,通过以下项目的实施,将学校建成一个无处不学, 无时不学的信息资源中心:(1)建立基础数据库,全校师生有统一的ID。学校的 基础数据库按照标准格式和协议架构,接口规范,可以与学 校其他系统集成并实现数据的交换、共享与整合,也可以兼 容以后的第三方系统;学校的各项数据按需求进行深入挖掘、 分析和呈现,建立数据仪表盘、教师、学生、班级数据全景 图等数据应用,为不同用户不同场景的需求服务。基础数据 库符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要求,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体 系和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2)升级完善现有评价系统,引进课程管理平台、学 习平台或软件(如电子书包、MP_Lab. BOXFiSH,几何画板 之类教学软件)、智能排课选课系统、电子化办公系统、智 能化后勤服务管理平台等。3、课堂变革。我们将继续推动课堂教学呈现出面向未 来的先进教育理念支持下的有效变革,包括:由单纯知识能 力提升到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发展;教师由传授者变成支持 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知识消费者变成主动创造者;知识形成 方式由个人学习到团体知识生成;信息交流方式由单向到多 向多维;组织形式由固定他组织到尊重学生的自组织;课堂 文化由单一权威相互竞争到相互尊重和欣赏;课堂评价变革 等。(1)以县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的实践研究的深入推进为抓手,致力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2)推动“花桥小学课堂评价系统”的建设,对教师 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及时、可溯的数据分析,为转变教师教 学理念、变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数据支持。(3)我校计划在现有“电子书包”试点的基础上,进 一步加强移动学习终端进课堂的建设步伐,将更多的班级和 教师纳入“未来学校”建设队伍。(4)师生对信息技术工具使用较为熟练自如,具有对 信息进行价值判断、甄别筛选、知识加工、有效分享等能力。 学生成为资源的贡献者和分享者,可以在课堂上接触到多样 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4、课程建设。(1)我校着力建设面向未来、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内 容体系:一是对国家课程进行主动解读和整合,为本校学生 发展服务。二是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具有面向人的全面发 展、面向未来的特色,与新技术相衔接(如思维课程、编程 课程、机器人课程、人工智能课程)等。三是从学生提出的 来自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出发,引进和整理一套符合自身特 点的STEAM课程(包括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机器人、编程 工具、新一代设计和制造工具等新技术、新科技)。为学生 高阶思维和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发展服务。(2)积极探索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根据不同课程实现 需求,采取的多种课程实施方式,如固定班级授课制、选课 走班制、自主探究+合作建构等。5、外部资源链接与管理(1)我校期望得到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牵手国外学 校。能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我校师生与国内外友好学校的 师生共同进行学习主题的探讨,共同建构和创造知识,实现 资源共享,为师生开拓国际视野搭建高端发展平台。(2)继续与包括成都电子科大康赛信息技术公司、诺 亚舟电子书包服务团队等在内的专业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师 生探究需要时能够及时获得相应支持,学校需要专业的规划 和指导咨询时能获取有效支持。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成立实施发展计划领导小组。以具体 目标和任务为导向,明确分工,落实到人。校长为实施计划 第一责任人,侧重把握战略规划;由李燕、杨宇牵头负责“补 短板”工作;由钟宏燕、田宇负责牵头“未来学校”建设工 作。密切配合、分工不分责、形成工作合力,不达目标不罢 休。(二)思想保障。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深入的交流讨 论,在全体教职工对学校发展行动计划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由学校教导处制定出具体实施工作计划,教师制定出自我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