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docx
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30分)(一)全民阅读日,语文课上,老师带着大家阅读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的文章,请 完成以下任务。作为知识的载体,书籍也是人类记忆和想象的延伸,潜藏着无限的可能。品读一本好 书,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顺境时,给你清醒;迷w&ng ()时,给你希望;挫折时, 给你信心;追梦时,给你力量。以书籍为灯塔,人们不断开掘、延展生活的光谱。因为阅 读,许多人超越庸常,积蓄了向上的力量。人生因阅读而 o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有益于开阔眼界、提升格局;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海中深蕴着灼热的理想信仰、chi ()烈的家国情怀。翻阅论语孟子礼记等国学经典,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细览史记资治通鉴 等古代典籍,获得“可以知兴替”的历史镜鉴;走进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 的文学情境,点燃拼搏奉献的生命烈火书是桥梁,让人思接千里;书是翅膀,让人心 游万仞。含英咀华,浸润书香,精神面貌也会透着文化的气息,闪耀不一样的气质。(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23日)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加点词“镜鉴”中“鉴”的意思是()A.铜镜B.借鉴C.鉴察D.鉴别(3)画横线的两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气象万千 博观约取B.包罗万象 博大精深C.包罗万象 博观约取D.气象万千 博大精深(4)关于全民阅读的一那么宣传标语,请你写出下半句(格式对称)。倡导全民阅读,(5)上文中提到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你任选一本书,说说其中某一人物给你 的精神力量。(二)2.“花果山读书节”邀请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连云港籍作家徐那么臣回家乡作读书提供 报告Q报告的主题是“阅读让我们得以突破人生的局限”。徐那么臣认为,阅读应该是突破我们人生的局限,可以见识一个广大的世界的最有效的 也是最简洁的路径。阅读可以让我们有知识、有情趣、有理想,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有格 调、为人有格局。在不同的年龄,我们需要读不同的书。不同的书可以在这个年龄给我们 最充分的营养,它可以提醒我们如何展开自己的生活,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个年龄可能【答案】 ,地利不如人和 .此夜曲中闻折柳 .并怡然自乐 .少年不 识愁滋味 .山河表里潼关路 .思而不学那么殆 .纸上得来终觉浅 . 为有源头活水来【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A二、阅读理解(58分)(一)古诗文阅读【611题答案】【答案】6.D7.门 .亲自 .眼泪 .揣测,估量.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8 . (1)庭院的地面好像积满了水,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存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 柏树的影子。(2)天灾流行,百姓虽然缺少粮食,俭省吃穿用度,还可以活下去。I 。.“气”指气质或精神气色,诗书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提升人的精神境 界。II .作者在写作乙文时,是被贬黄州期间,正是人生失意之时,但文中无一处有悲凄可怜 之态,反而随缘自适,“欣然”邀友赏月,透露出豁达乐观的天性。丙文中作者深入民 间,体察民情,当百姓因苦于官府催缴欠债难于活命而落泪时,“亦不觉流涕”,并将情 况如实上奏朝廷,以期朝廷能施仁政,解百姓之忧,和“黎民百姓”忧戚与共,是“黎民 百姓”的“好朋友”。(二)名著阅读【1215题答案】【答案】12.甲文中“先生”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过于单一,读书生活枯燥,束缚了孩子 的自由天性;乙文中“父亲”完全不顾及儿童的心理,在孩子兴致勃勃将去看五猖会时, 让孩子背书,大扫孩子的兴致,束缚了孩子的自由天性;丙文中“塾师”不准孩子看“略 有图画”的书,只读“人之初性本善”之类的书,无视孩子的渴求(好奇心),束缚了孩子 自由爱美的天性。13 .喜欢傅雷家书中的父亲形象。因为傅雷虽有严厉的一面,却不乏爱心,对儿子 循循善诱,平等交流,从家书中可以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爱意,而乙文中的父亲毫 不顾及孩子的心理,扫人兴致。14 .图文并茂,符合孩子形象思维特点的书。印刷精美,充满童趣,能吸引孩子的书。 内容丰富贴近孩子生活,能够启发孩子追求真善美的书。(答出两点即可).例如:封建教育的影子还在,有些老师和家长仍像上文中塾师、父亲一样,教育简单 粗暴,孩子缺少自由阅读、自由成长的空间。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科学习,课余时间 一直带孩子奔波在补习班之间,孩子的生活完全被学习占据。有些老师家长片面追求考试 分数,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忽视孩子多样开展的可能性。(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618题答案】【答案】16.D 17 .2018年至2020年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逐年提升。2021年我国 未成年人阅读向好(或未成人图书阅读率、阅读量、阅读时长均有所提升)。2021年我国 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高。18.“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网络文学开展潮流,弘扬网络文学正能量。“Z世代” 中国青年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了网 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Z世代”中国青年的加入凸显了网络文学对 全民阅读的意义。“Z世代”中国青年增加了网络文学的读者量,推动网络文学的繁荣发 展。(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1923题答案】【答案】19.家园在去泥土化,被简化,河、路、庄稼、野草正在消失。家园在水泥化、 标准化,被篡改,笨拙地执行着“现代化”的规定动作,迅速向那些城镇样板靠拢。人与 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年轻人一茬茬地离 开家园,认同和归属感日渐稀薄。“家园”传统的精神内涵、古典情感在人的意识中逐渐 淡薄、消失。20 .古典朴素的。是个性独特的。田园牧歌式的,河流清澈、田间小路、野草庄稼和 谐共存。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和伦理。即使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所变化,也要尽量保有原 生的或有特色的形态。21 .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被篡改的村庄”比作“整过容的脸”(将村 庄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村庄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被格式化般篡改而僵化成千篇 一律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失望和痛惜。22 .对家园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被格式化般简化和篡改的痛心与无奈。对心中 “家园”的认同和归属感日渐稀薄的震惊和愧疚。对迷失家园而产生的无措、迷惘。对 心中朴素古典的家园的强烈呼唤和挽留。对家园在现代化进程中命运的思考。家园是永 远存在于作者内心的乡愁与情感寄托,是作者永远的依恋。23 .例如:鲁迅是浙江绍兴人,他的笔下人物活动的背景常带有江南水乡的特点,比方社 戏孔乙己五猖会。老舍是北京人,他的语言具有浓郁的北京味,比方骆驼祥子 茶馆。沈从文是湖南湘西人,他的笔下展现了湘西传统的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比方边城湘行散记。(孙犁与白洋淀,贾平凹与商州,刘绍棠与大运河,路遥与黄土 高原等)三、表达交流(60分,其中含书写3分)【24题答案】【答案】范文: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包括苦难。有首老歌唱得好“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 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生活总是苦难相伴。苏轼写诗 赠子“唯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气话也是错误的归纳。苏学士您一生颠 沛流离,跟头不断,性格耿直只是一种原因,油滑逢迎之辈被生活的巨浪拍到沙滩上的难 道还少吗?人类诸善奉行或者作恶多端,生活不时洒下雨露,不时降下雷霆,“天行有 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生活就是喜怒无常,但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生活的本质 就是这样。既然如此,当生活顺风顺水,天地助力时,我们留三分谨慎不必欢喜如狂;当逆境呈 现乌云盖顶之时,我们留神中有底,视作正常,沉着应对又何妨,先让过灾难的洪峰避其 锋芒,稳定心态,积蓄力量,而后找出破绽抓住时机,一棍打在七寸上,驱散乌云迎阳 光,感谢那段艰难的时光,帮我铭记光荣与辉煌。艰难时光,生活见证辉煌,所以不可 惜。当然现实中应对生活的滔天巨浪,没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理想。当努力久久不效, 光明迟迟不显,坏事情像蛛网一样,依然一寸一寸查封了生活的门和窗,譬如疫情,反复 整三年,青春才几年,空空教室里不闻书声琅琅,青春校园里没了笑语盈盈,我们算不算 虚度了时光。失去这样的青春华彩当然可惜,可是正是在这些减色时光里,生活这个教官,板着脸 教我们忍耐,教我们坚强,经一次苦难少三分轻狂,只要我们不屈服,对爸妈多一份懂 事,多一分体谅,上网课更认真准备,更认真听讲,师生物理上远了,心理上近了,同窗 线下疏远了,线上亲近了,封印的是热闹,青春轻舞飞扬,另一个不屈,青春厚重如山, 正等着我们去开创。艰难时光,磨砺不屈意志,生活怎会可惜?禅宗有言:“日日是好日。”就让我们从 灾难这只饿狼嘴里,夺下时光的玫瑰,放在瓶中静养。 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障碍。在“推荐一本好书”环节,徐那么臣推荐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推荐理由:这是 一部随时能给想象力充电的伟大作品。在被提问如何处理忙碌的工作和读书的时间分配时,徐那么臣谈到他的一种阅读方式一上下班乘坐地铁时戴耳机听书。请完成以下任务。(1)写出画线句子的主干。(2)结合徐那么臣的观点,谈谈为什么说“少年正是读书时”。(3)你刚好在读西游记,你把“随时能给想象力充电的伟大作品”写在笔记本上,结 合自己阅读西游记的感受,写了一段文字,表达对这个观点的赞同。这段文字是 O(4)徐那么臣的听书引发了你和同学关于阅读方式的讨论:电子阅读会不会替代传统阅读? 请提供你的观点和理由。(三)3.班级开展“我爱古诗词”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日积月累记古诗】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1)天时不如地利,o (孟子)(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黄发垂髯,o (陶渊明桃花源记)(4) ,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o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6)古人对学习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孔子认为“学而不思那么罔,",强调学 思的结合;陆游认为“,绝知此事要躬行”,突显实践的必要;朱熹认为“问渠哪得清如许,",重视知识的更新。4 .【节气文化品古诗】找出诗句与节气搭配不当的一项()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B.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C.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立春D.夏衣临晓薄,秋影入檐长处暑.【咬文嚼字析古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 “没”两个字的解 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纷繁隐没B.杂乱隐没C.纷繁漂浮D.杂乱漂浮二、阅读理解(58分)(一)古诗文阅读“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 面小题。【甲】和董传留别粗缙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水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丙】臣自颖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 *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 假设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那么入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 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 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 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以下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B.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D.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 期许和祝愿。7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月色入户(2)亲人村落(3)臣亦不觉流涕*(4)臣窃度之.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2)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10 .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句广为传诵,请你谈谈“气”和“诗书”的关系。11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 友”。请你结合乙、丙两文写出对“乐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二)名著阅读名著阅读课,“从朝花夕拾看鲁迅的教育观”专题,老师选择了三篇文章的片段,请 完成下面小题。【甲】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 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乙】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 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 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 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 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节选自五猖会) 【丙】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 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 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 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 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 “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 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节选自二十四孝图).自由是人性最深刻的需求,鲁迅在三篇文章中都写出封建教育对孩子自由天性的束 缚,请写出文中“先生”“父亲” “塾师”束缚孩子自由天性的具体表现。12 .你喜欢乙文的父亲形象,还是喜欢傅雷家书中的父亲形象?说说理由。13 .结合丙文,你觉得鲁迅认为儿童读什么样 书才能“满足幼稚的爱美的天性”,让 “他们的眼睛里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呢?14 .经典的力量在于永不过时,今天某些人身上还有“父亲”和“塾师”的影子,请结合 现实谈谈你的看法。(三)实用类文本阅读“网络与阅读”专题学习活动,围绕以下材料,请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国;2018年至""年中0B未成年人网民装鼻单位万人18281201820192020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中国青 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发 展潮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气,共同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摘编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2022年4月21日) 材料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从图书阅读率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 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4%提高了 0.5个百分点;从图书阅读量来看,2021年我 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2020年的10.71本增加了 0.22本;从阅读 时长来看,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增长。同时,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 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5%,听书率为32.7%。(摘编自“中国消费网” 2022年4月24日) 材料三: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开展研究报告指出:“Z世代”(指 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作为“网生” 一代,他们拥有与生俱来 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 交流。“Z世代”的加入,更加凸显了网络文学对于全民阅读的意义。“Z世代”成长于崛 起后的中国,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他们通过评论反应,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报告指出:“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 功用。网络文学不仅创造了年轻人爱看的中国故事,发挥着文学作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 用,也在不断吸纳新读者、新作品,拓宽全民阅读的疆域和内容。(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4月13日).根据材料,以下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2020年底,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超过1.8亿,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 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B. 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3%提高了 0.5个百分点,可 以看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C. “Z世代”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 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D. “Z世代”作为“网生”一代,将成为网络阅读的主力,他们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 高涨,通过评论反应表达家国情怀。16 .阅读材料一的图和材料二,你读出哪些信息?17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在全民阅读 背景下,“Z世代”下的中国青年对于网络 文学有哪些深刻影响。(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文学作品阅读课,老师选择了徐那么臣的一篇散文,请完成下面小题。当家园只剩下一个籍贯家园是个美好的词,美好到可以独立地被抽象出来,作为游子的乡愁与情感寄托永 远存在于内心。在农业文明时代及其文学里,充满了此类坚实的表达。这种表达基本上成立,田园 牧歌式的家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现实安稳,血脉相关,此心安处是吾乡,仅仅 是想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你都是笃定的。中国有不少古话和俗语与此有关:出门靠墙,在 家靠娘;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叶落归根,等等。家园乃是身之所系、心之所系、生 之所系、根之所系。它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可靠的厚土。但是今天,很多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家园也不能幸免。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 进程中,我们正在失去家园,因为家园正在被迫失去它自己。十八岁出门远行,我自认是一个情感上患有严重“古典病”的人,从不相信“家 园”有朝一日也能崩塌。祖先的坟墓在那里,父母至今生活在那里,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在那里。判断这世上的一切,我都会以家园为最初也是最终的参照;它是我判别这个世界 最重要的标尺。但是这些年,我发现正在失去这些参照和这把标尺。从二十多岁的某一年开始,每次回到故乡的村庄,我都发现它正在被简化。先是少 一条河,再是少一条路,接着又少一条河,又少一条路,然后是我能一一叫知名字的庄稼 和野草,也在一个种一个科地消失。它的简化源于被篡改。这些年故乡确实出现了很多新 东西,它被裹挟在某个不可逆的潮流中,笨拙地执行着“现代化”的规定动作,迅速向那 些城镇样板靠拢。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板着 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从来如此”不一定就对,但这制式的脸,肯定有问题。故乡在水泥化、标准化、去泥土化既是实实在在泥土的减少,也是人与土地的 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故乡正自外向内、从形式 到内容、从细节至精神地逐渐变成一个新时代的村庄。物质生活当然变得更好,我不会矫 情到无视父老乡亲的幸福生活,但我不得不说,当某一天我从村庄后面的一条路进入故 乡,茫然地发现找不到自己家时,我以为走错了地方。当然也不会,不过是我在自己的故 乡变成了一个异乡人。从那个时候起,一个最基本最朴素意义上的、古典情感中的家园, 开始在我心中一点点溃散和消失。我这个年龄的人,比我再小一些的年轻人,都在一茬茬地离开故乡,不仅是远离土 地,远离修葺一新的房屋,也在远离“家园”。日渐稀薄的认同和归属感,已然经不起格 式化般的简化和篡改了。儿子生在北京,八岁了也没回过老家几次。上一次带他回去,街坊邻居逗他:你是 哪里人呀?他说:北京人。又问他:那这是你的什么地方?他认真地答:是我的籍贯。我悚然一惊。我确曾跟他简要地解释过何为“籍贯”:一般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 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儿子的记忆力很好,回答也不能算太离谱,但答案还是让我心 惊。惊的不是小东西胆敢忘了本,而是,震惊于他竟局部地说出了我的感受。我在那里出 生、成长,我从那里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它是我的原点和出发地,是我生根发芽的地方, 但这些年我确实无法遏制某种凶猛的感受节节生长:家园于我而言,很可能也只剩下一个 籍贯。(选自无法返回的生活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6月) 19.文中所写的家园正在消失的表现有哪些?20 .我自认是一个情感上患有严重“古典病”的人,从不相信“家园”有朝一日也能崩 塌。请结合上下文说出藏在作者心中的“家园”模样。21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 式的脸。22 .有人说“散文是一个时代真实的精神生存状态的投射,是醒着的心灵对于世相的观察”。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家园的情感。23 . “家园”是很多作家情感的原乡,创作的源泉,比方徐那么臣小说里常有一条充满故事 的“花街”、莫言小说的故事多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请你再写出一位这样的作家,说 说他的文学创作与故土家园的关联。三、表达交流(60分,其中含书写3分).作文作家余华说:“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 充满了财富,只不过看你开采了还是没有开采。”也许,你曾在委屈中坚强,困境中破 茧,拼搏中闪光,磨砺中绽放请以“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 名、人名和地名。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30分)(一)【1题答案】【答案】(1)惘炽 (2) A (3) D(4)例如:构建书香社会提升综合素养培养高雅情操掀起学习热潮(5)例如:小萝卜头,在监狱长大,大脑袋细身子,却以无瑕 心灵和对敌人的蔑视, 感染着囹圄中的人们,让我读懂了坚强和勇敢的精神,我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积极 进取,拼搏奋斗。江姐,面对刑讯威逼坚贞不屈,坚毅自信、勇敢冷静,让我明白了坚忍 和忠诚的精神,我会更加热爱我的祖国,坚定信念,奋斗不止。保尔,饱受底层折磨和侮 辱,历经四次死亡威胁却保持乐观,让我领悟了乐观和拼搏的精神,我会更加坦然地面对人 生的风雨。保尔,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仍然以笔代枪,为理想而献身,让我明白了生命 不止、奋斗不息的精神,我会更加努力,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二)【2题答案】【答案】(1)阅读是路径。(2)少年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多读书、读好书,能够充分 地获得知识,丰富情感,克服困难,展开生活,成为有理想,有格调、有格局的人。(3)例如1:西游记是神魔小说,将史实和神话融合,充满想象力。唐僧取经乃实有之 事,作者依此创造出这一神奇之作。例如2: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极具想象力,比方孙悟空具有人神猴三性,比方猪八戒既有神力 变化之术,又有好吃懒做、贪恋女色等人性弱点。(4)例如1:电子阅读不会替代传统阅读。传统阅读有阅读体验更好、更真实、不需依托电 子平台等优点,电子阅读对读者视力有不良影响,记忆效果不够好,以浅阅读为主,缺乏深 度,因此电子阅读不会替代传统阅读。例如2:电子阅读和传统阅读将会并存,电子阅读有携带便捷、存储量大、占用空间小、阅 读方式多样等优点,传统阅读有阅读体验更好、更真实、不需依托电子平台等优点,因此电 子阅读和传统阅读将会并存。例如3:电子阅读会替代传统阅读。电子阅读有携带便捷、存储量大' 占用空间小、阅读方 式多样等优点,更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此会替代传统阅读。(任选一个角度,言 之有理即可)(三)【3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