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地球与地球仪(第3课时).docx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第3课时)教案武汉教育云资源中心地理教研室【教学目标】1 .了解本初子午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2 .明确东西半球的划分。3 .掌握经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 力。4 .会用经纬网定位。【教学重点】1 .了解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 .掌握经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3 .会用经纬网定位。【教学难点】1 .掌握经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2 .会用经纬网定位。【教具准备】自制地球仪、教学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对着大家自己制作的简易的地球仪,教师引导大家回顾上节课纬线和纬度的 相关知识,并让大家对比自己制作的地球仪与教学地球仪,看看还缺少哪种线, 由此引出本节所要学的知识:经线和经度。(二)讲授新课知识点1:经线和经度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缺少的那种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 线(子午线)。活动一:观察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并与纬线类比,说出经线的分 布规律。师生活动,总结出经线的分布规律: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起始,向 东向西各分180° ,分为东经和西经,并分别用符号“E (East)”和“W (West)” 表示,经线都是半圆,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称它为1800经线, 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东西方向。思考: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是哪两条经线?为什么?通过比较0°和180°经线圈与20° W和160° E经线圈所穿过的陆地的多少 来讲解东西半球是以20° W, 160° E来划分的。活动二:在自制的地球仪上画出0°、180°经线、20° N经线、160° E经 线。知识梳理:播放视频梳理知识。课堂小练知识点2:利用经纬网定位从知识梳理视频中以行列位置确定座位地点过渡到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地 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之后教师通过flash详细讲解如何利用经纬网 定位。教师要求学生在经纬网地图中找到武汉,请学生读出其经纬度,并纠正,辅 导。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上海、伦敦、莫斯科等城市的经 纬线度数。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1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 4*、150中。2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125. 3°E。3 .马航官网发布第五份声明:称仍未确定失踪航班下落,马航仍然未能联系 上失踪的MH379航班,也未确定其下落。该航班最后已知位置为北纬06° 55, 15东经103° 34, 43。马航仍在试图根据最后己知位置搜索该航班。尚未 收到MH370航班的任何紧急信号或是遇险信息。(三)归纳小结通过完成表一、表二,总结、巩固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知识。纬线(圈)经线(圈)形状特征指示的方向长度的分布标度的范围度数的变化规律经纬度的表示方法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数量特征表一经纬度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30°E、20°N120%、30°S10°W. 87°N160°E、45°S表二【板书】四、经线和经度五、利用经纬网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