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精华》读后感.docx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3 0年教育教学精华读后感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手捧李镇西老师 的做最好的老师,置身于这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一路走来,心中满怀感慨。这是 李老师30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 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 来和希望。下面,通过以下4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一、最好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最好” 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套用曾经风靡一时的广告标语“没有最 好,只有更好”。李老师理直气壮的提出“做最好的自己”的追求,则表明了一种 对人生和事业的高度追求。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一一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 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等等。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 度。虽然这个“最好”永无止境,但是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 的“最好”。二、挚爱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 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 育事业,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我也真切的感受到,要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 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 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 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 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 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我们要给与学生 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离开了严 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三、责任对学生负责是教育最大的责任。在班主任工作中,李镇西老师运用自己学过的 教育理论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别出心裁地想出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将自 己的班级管理得积极向上、和谐有序。从教之初,为增加班级凝聚力,他引导和启 发学生为自己的班级取名、立班训、设计班徽、班旗、自创班歌。在实践中形成了 i整套班级管理的独特模式一一班干部轮流“执政”、建立宜于竞赛的小组机构、 发展个性的兴趣社团、多元交流、集体财产公用、成立陶冶心灵的口琴乐团、独立 主编班报、用班级日记记录班史。在这一过程中,李老师自己也做了大量耐心、细 致的工作,付出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使他所带的班级成为团结、自律、平等、竞争、 充满无限活力的优秀班集体。2016年,最美的遇见,我遇见了一年八班4 4名聪明可爱的学生和在座的伙伴 们,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骄傲。激动地情,在心中涌动!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时时鞭策着我、鼓舞着我,要努力学习感悟李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用心和智慧, 多多实践,尽一切可能,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方法、新策略,和孩子们共同成长,收 获幸福。责任胜于能力。实践出真知,奉献无止境。我们都懂得“破茧成蝶”的道 理,我认为努力尝试就有成功的可能,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感恩心做人,责任心 做事。四、研究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的研究精神,积极主动的将遇到的一个个问题都当做科研 的课题,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做研究对象来看待。这样,当面对各种问题的学 生时,心态就会平静下来,教育也从容了。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正如李老师所说, 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该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一一也许 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天都有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顿悟, 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问题即课题,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 从小处着眼,以问题入手,致力行动研究,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可谓是小题大做,小 题深做,小题精做,立足小课题,踏上幸福的研究之路。最后,我还是要把李老师的一段话献给我们所有的伙伴们:“做最好的老师!” 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 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柳影梦一一在心中,幸福路一一在脚下!让我们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向蒲公 英那样朴素自然,坚韧不拔,在未来的人生里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