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试卷(三)-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资源ID:72791245
资源大小:30.2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试卷(三)-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试卷(三)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摄(夹)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何伤(妨害)乎 A. 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侯相见)同 B. 其言不让(谦让)孰(谁)能为之大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及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毋吾以也加之以师旅宗庙之事,如会同 如其礼乐,以俟君 子A.相同,B.相同,C.不同,D.不同, 不同。相同。相同。不同。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加之以师旅(侵略)比及三年(等到) 如会同(古代诸侯相见和共同朝见天子) 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冠者五六人(戴帽子的人) 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 所)因之以饥僮(泛指荒年)以俟君子(品德学识高尚的人) A.B.C.D.4.选出与“今齐地方千里”的“方”的意义相同的一项()A.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率尔(shu/i) 长乎尔(zh£ng)B.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为小相(xiang)B.饥僮(jin)C. 鼓瑟(se)*D. 哂之(xi)B.饥僮(jin)C. 鼓瑟(se)*D. 哂之(xi)千乘之国(sheng)以俟君子(si) *浴乎为(yO喟然(kui)*旗者(guan)瞿尔(keng)6.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千乘(cheng) 唱然(kui)A. 千乘(cheng) 唱然(kui)莫春(mu) *B. 沂水(xi)率尔(shuai)比及(bi)C.鼓瑟(se).D.侍坐(shi)演者(guan)小邓(xiang)饥僮(jin) 哂笑(xi)师旅(lu)曾皙(X1) *舞尔(keng)舞等(yu)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子路率尔而对子路率尔而对鼓瑟希,铿尔求也为之夫子何哂由也A.相同,也相同B.不同,也不同C.相同,不同D.不同,相同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鼓瑟希B.莫春者,春服既C.早缴而绪D.可使有勇,且知成方也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可分为“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个部分。B.子路和冉有都志在为政,不过是所治理的国家大小不同而已,而公西华的志向是做一名 “小相”,不想参与国家大政。C.选文语言简短凝练,却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率尔” 一词体现出子路的自信 率直,以及不谦虚的性格。D.选文对孔子的描绘着墨不多,却刻画出一个态度和蔼、思想明智、和学生相处融洽、对 学生十分了解的形象。10.下列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的志向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B.文章的第2段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他认为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 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箧;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 ”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二)颜渊、季路侍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日:“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1 .下列加点字句中“与”的意思是“赞成”的一项()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B.与嬴而不助五国C.吾与点也。 D.失其所与,不知。也。也。12 .文中(二)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是()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C.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D.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13 .下列对两篇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一)和文(二)都记录了不同的“志工表明孔子尊重差异。14 文(一)孔子评判了弟子所言之志,文(二)则没有评价。C.文(一)孔子没有表明自己志向,文(二)则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志向。D.文(一)标题用“侍坐”比文(二)标题用“侍”增添了孔子与弟子谈话宽松平等的氛 围。1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试卷(三)题目解析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摄(夹)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 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何伤(妨害)乎 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侯相见)同 D.其言不让(谦让)孰(谁)能为之大A.比:等到。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及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 )毋吾以也加之以师旅 宗庙之事,如会同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A.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B.相同,相同。D.不同,不同。毋吾以也以:介词,因为加之以师旅以:介词,把*宗庙之事,如会同如:连词,或者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连词,至于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加之以师旅(侵略) 比及三年(等到) 如会同(古代诸侯相见和共同朝见天子) 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冠者五六人(戴帽子的人) 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因之以饥箧(泛指荒年) 以俟君子(品德学识高尚的人) A.B.C.D.师旅:侵略的军队。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4.选出与“今齐地方千里”的“方”的意义相同的一 项(B )A.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B.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C.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例句:今齐地方千里:方圆A.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正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 )A. 察尔(shu汨)长乎尔(zhAng)方小相(xiang)B. 饥惇(jin)千黍之国(sh6ng)李然(kui)C. 鼓瑟(se)以俟君子(si)笔者(guan)D. “哂之”中的“哂”应读作%hen6.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C )A.千乘(chGng)唱然(kui)莫春(mu)师旅(lu) B.沂水(xi)率尔(shuAi) 比及(bl).曾皙(xi) C.鼓瑟(se)冠者(guan)饥惇(jin)卷尔(keng)D.侍坐(shi)小相(xiang)喧笑(xi)舞等(yu)A. “千乘”中的“乘”应读作%hengB. “沂水”中的“沂”应读作“yi”“比及”中的“比”应读作“日”。D. “哂笑”中的“哂”应读作%hen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子路率尔而对鼓瑟希,铿尔求也为之夫子何哂由也A.相同,也相同B.不同,也不同C.相同,不同D.不同,相同均为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 相当于“然,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不译。助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呢。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 )A.鼓瑟希B.莫春者,春服既成C.早缴而绪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A. “希”通“稀,稀疏;B. “莫”通“暮,晚;C. “而”通“尔”,你们;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选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 索,可分为“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 个部分。B.子路和冉有都志在为政,不过是所治理的国家大 小不同而已,而公西华的志向是做一名“小相”,不 想参与国家大政。C.选文语言简短凝练,却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 气质,“率尔” 一词体现出子路的自信率直,以及不 谦虚的性格。D.选文对孔子的描绘着墨不多,却刻画出一个态度 和蔼、思想明智、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十分了解 的形象。B. “公西华的志向是做一名小相不想参与国家 大政”错误,从全文看,公西华也想参与国家大政, 不过讲得谦虚一点儿罢了。10.下列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的原 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子路的志向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 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B.文章的第2段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子路率 直自信的性格。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 以为然的轻微批评。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他认为子路 不配治理千乘之国。D. “他认为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说法不当。孔 子“哂之(子路)”的原因是:子路在谈志向的时候 不谦虚,不符合以“礼”治国的要求。(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 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僮;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二)颜渊、李路侍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日:“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二)颜渊、季路侍译文:颜渊、子路两人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分享使用,即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可 惜而抱怨的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问孔子说:“愿意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老一代安心,让朋友一代信守承偌,让年幼一代能得到关怀。”11.下列加点字句中“与”的意思是“赞成”的一项(C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吾与点也。D.失其所与,不知。A.句意: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啊。与, 和。B.句意:结交秦国而不帮助五国。与,结交。C.句意:我赞同曾皙的想法。与,赞同。.D.句意:失去自己所结盟的诸侯国,不明智。与, 结交,结盟。12.文中(二)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是(A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C.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D.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车马衣轻裘”是东西,是后文和朋友分享的对象, 所以中间需要断开,“敝之”是“用坏了这些东西” 的意思,所以与“共”之间需要断开。故选A。 译文:(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 用坏了也不抱怨。13 .下列对两篇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文(一)和文(二)都记录了不同的“志”,表明 孔子尊重差异。B.文(一)孔子评判了弟子所言之志,文(二)则 没有评价。C.文(一)孔子没有表明自己志向,文(二)则明 确表达了自己的志向。D.文(一)标题用“侍坐”比文(二)标题用“侍” 增添了孔子与弟子谈话宽松平等的氛围。1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C. “文(一)孔子没有表明自己志向”错误,从文(一)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中可知,孔子赞同了 曾皙的想法,实则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曾皙的相 同。居:平时;不吾知:宾语前置句,应是“不知吾”, 不了解我。译文:(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 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为:治理这个国家;比:等到。译文: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 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信:动词使动用 法,让信守承诺;怀:动词使动用法,让得 到关怀。译文:(我的志向是)让老一代安心,让朋友一代信 守承偌,让年幼一代能得到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