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质量检测题(含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质量检测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0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 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分)1 .请用正楷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 正、整洁。(2分)微笑向暖安之若素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棱.镜(ling)酬.劳(chiu)番.来覆去(fdn)麻木不仁.(ran)B.分歧.(qi)狭隘.(ai)沉默.寡言(mi)神采.奕 奕(cdi)C.安祥.(xiGng)爱慕.(mu)参差.不齐(chd)包lj.根 问底(pdo)D.奥秘.(mi)虐.待(nu&)美不胜.收(shAng)大相径廷.(ting)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3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14 .第段画直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15 .题目“在灯火里往来”有什么含义? (4分)(二)阅读选文,完成1619题。(15分)嫣然而见桃花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本年 春,尤想看一场盛大的桃花。我喜爱桃花。读了桐华的小说后,更是念念不忘蚩尤与西 陵瘠相爱过的桃花节。春来,九黎山的桃花连云成片,放眼望去, 满坡绚烂如霞,阿桁立于浅红的桃花中,美成蚩尤永生永世的牵 念。总以为,桃花是春天里的正宫娘娘,仅凭名字,念起来就温 软了整个季节。也总是期许,能遇见一整片的桃花,若是还能在林 中邂逅一场桃花雨,便当真是不负春光了。去年晚秋,腾冲北海冬桃采摘节被我在网上刷到时,我才知 道所在的城市亦有“十里桃花”,心下便盘算着春天定要去赴一场 桃花之约。想来,人生的际遇有时真的很奇妙,冬桃落幕时我竟 调任到北海,挂钩花园村,自此得幸与十里桃林一起静待春来。乡间的事繁杂又充实,心里还牵挂着案头的工作,就觉春风 乍起,天气迅速回暖,花开的时令倏忽就到了眼前。三月的某个 清晨,瞅见院中桃树的枝丫上几朵粉红的花骨朵儿似怕羞的小姑娘, 悄悄依傍着绿色的嫩芽,一起缱绻在棕黑色的枝干上,令人倍感清 新。心底的愿望顷刻间升腾而起。我迫不及待地去见桃林,车行间, 左右两旁的桃株如泼墨而落的粉色水彩,从路基到田城再到河沿, 星星点点,随行了我一路。下车的刹那,从栅栏外远远望去,我便 被满园春色迷醉了。只见粉雾缥缈,树影婆娑,整片桃林沐浴在薄 雾中,宛如仙境。踏入林间,泥土的清香顷刻间窜入鼻翼,几缕清甜的花香裹 挟着乍暖还寒的气流,若有似无地笼罩在周身。太阳出来,雾气 散去,那一棵棵开花的树就穿过一片渺茫显露出来,园内的桃花仿 佛一夜间全绽开了,阳光簇拥着一.树 一.树的花开,明艳活 泼,灼灼有光。步入桃林深处,微风拂面,花瓣漱漱,花雨倾落。发际间、 衣袂上、手心里,都沾惹了轻软的花瓣,一股清逸出尘的仙隐情境 在桃园中氤氤开来。人在桃林,心间禅意顿起,恍惚间仿佛看到那 位桃花庵里的桃花仙,正在桃林更深处,摘了桃花欲去换酒钱。回 眸间,又见林外人潮涌动,妇孺相携,盛装而来。踏春,就从赏桃花开始了。北海的桃树是结果实的,2800多亩的冬桃林不仅是春日的 惊鸿一瞥,到了秋天,那也是一树一树的硕果和丰收呢。虽未曾 见过她结果的盛景,但已被一朵花的容颜迷醉。桃花之美,精髓或就在于春气直接入了心间。如同张爱玲的原来你也在这里所 说,那个生得美的邻家女孩,也是在春天的晚上,立在门后,手 扶着桃树,遇见了一身月白衫子的年轻人。纵使到她老了,也还记 得从前的那一幕,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 下,那年轻人。她原本并不期许遇见什么,只是因为桃花,便在仰 头一息间,心花倾开,禁不住道一声:“哦,原来你也在这里。”一花一期,一期一会。桃花易逝,何不趁这春光正好,趁 这花期正盛,趁这晨光熹微,到北海,赴一场人间惊鸿宴。(文/张丽 有删改)16.阅读段,完成表格。(4分)行际桃花特点情感车行路上沿途开放,星星点点从栅栏外 一 一 匹匹望去被迷醉了明艳活泼,灼灼有光赘叹不已禅意顿起步 入桃 林 深 处17 .文章开头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分)18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波浪线的句子。(4分)19 .第段加点词语有什么妙处? (3分)四、写作(50分)20 .作文(50分)饱览名胜,拥抱自然,锻炼身体,社会实线,家务劳动 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能开阔视野,磨练意志,净化心灵 只要你积极投入生活,用心品味,常常会有收获。请以“收获满满”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以记叙、描写为主,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全文 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文中如出现校名,请 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 芳、小晶代替。大爱无声声自远。慈善精神如蒲公英的种子般随风,扎 根在社会各个角落。一桩桩善行 社会慈善意识的明显增强。让 我们每个人都投身到慈善活动中,用力所能及的方式 道德之 光,汇聚社会暖流。积极参与,坚持不懈,慈善就会成为更多人的价值A.彰显点亮追求B.飘彰显点壳C.显示点燃追寻D.播显示点燃4.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视死如归;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 期,英雄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和平时代,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这些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 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磅礴力量。A. “脊梁,这个词在句子中使用的是它的比喻义。B. “信仰”“凝聚”分别 是名词和形容词。C. “百折 不挠” “坚韧不拔”都是褒义 词。D. “时期”与“时代”是同义词,所指范围有差别。5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一篇回 忆性散文。作者是鲁迅,文章充满温情与童趣。B.西游记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更像一个励志故事:人生要有所追求, 不畏艰难,直到到达胜利的终 点。C.丹麦作家安徒生在皇帝的新装这篇寓言故事中,运用奇特的想象、荒诞的情 节讽刺了统治者们的虚伪和愚蠢。D.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 些人物,如善良而又愚昧的长妈妈、热诚而又严谨的藤野先生,(2)根据提示,补全内容。(3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西游记中的猪八 戒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战斗勇猛,在流沙河为保护唐僧大战 妖怪;他,O6 .默写填空。(12分)(1) , o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 固山下)(2)子在川上日:”(论语子罕)(3)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o(郭沫若天上的街市)(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o(李商隐夜雨寄北)(5 )观沧海中,曹操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 吞吐日月的气概的句子是:,o(6)在追梦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克服自身的 不足,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题。(3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注释】明卿,作者朋友,因得罪奸臣严嵩,被贬至江 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养病, 明卿赴江西途经 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7 .对以上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甲诗首句既点明时令一一暮春,又借“杨花”落尽,“子 规”啼鸣烘托出伤感的气氛。8 .乙诗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既营造了迷蒙凄凉的氛围,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C.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D.乙诗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作者对朋友的同情。(二)阅读选文,完成811题。(14分)(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放翁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 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 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选自万金家书, 有删改)【注释】才锐:才思敏捷,锋芒毕露。简束:约束。一 端:一个方面。药石:这里指良药。8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俭以.养德盖以.诱敌(狼).意.与日去目似瞑,意.暇甚(狼)C.勿令与浮薄者游处.亡处.亡气(杞人忧天)D.不然.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9 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B.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C.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D.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10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直线句子。(6分)11 .甲文诸葛亮主要是从立志、三个方面训诫儿子; 为了避免才锐后生学坏,陆游在乙文中的家训是:、0(4分)三、现代文阅读(28分)(一)阅读选文,完成1215题。(13分)在灯火里往来夕阳下沉,灯火已兴。披着皎洁的月光,沐着路灯的光亮 归家,独自一人穿行在灯火里,形单影只走夜路,但丝毫没有害 怕的感觉。我知道,这是灯火的功劳。灯火可亲。灯火照归人, 人心有光亮。小时候,家在山里,求学之路艰难,每天早出晚归都要翻 山越岭,尤其是早上,为了上学不迟到,出发动身得趁早。那个 年代,经济条件不好,家里买不起手电筒,天不亮就出发,路上 看不清,母亲只好把早早准备的干竹篙用锤子敲裂,然后置于炉 火上方烘烤,烤得失去最后一点水分,才点燃了递到我手里做火 把,一路上既用作照明,也为自己壮胆。因为母亲说过,万物喜 光明,鬼魅怕火烛,有光人心正,邪气不敢侵。记得那时候从家到学校的路,必须得穿过一片坟圭,每当 行至此处,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害怕。如果是在冬天,恰巧赶上一 阵寒风来袭的话,瞬间能使人毛骨悚然,就连头发丝儿都能立起 来。而这时的火把对我来说尤为重要,我双手紧握着它,如火炬 手一样,大踏步地往前跑。直到天亮东方白,太阳冉冉升起之后, 我才依依不舍地将火把灭掉。就这样,火把的光亮伴我走过了多 年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我脚下的前程。在灯火里往来,人心有温暖。从小到大,我经历过的这样温 馨的画面不胜枚举。童年的时候,父亲白天干农活,晚上点灯会客 的事不少。农家人的日子,亲戚邻里之间相互帮衬是常有的事。大 家白天都忙,掩门身居田地劳作,只有夜幕降临才归家,就着一盏 灯,坐下来好好地吃上一顿饭。而这时候,往往就是亲戚朋友登门 说事儿的时段了。别人来我家请父亲帮忙,抑或是借钱借物,父亲 见了来人,就会找来竹签把煤油灯的灯芯往高了挑,尽可能把灯光 挑亮一些。灯亮了,亲戚朋友之间好说话,光影照在彼此的脸上, 相互之间都能看清对方的眉宇神情,主客之间是高兴、热情、友善、 为难,能帮不能帮,帮不帮得了,是推辞是借口,是真心还是假意, 全都一目了然。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真情,暖意,也全都寄在 一盏点亮的灯里。如今,几十年光阴似箭逝去,我的童年走远了,人也已到 中年,虽不再如父亲当年那样挑灯芯,却更能明白“灯火人间” 之含义。在灯火里往来,光亮照在身上,人便行事光明磊落,少 了许多蝇营狗苟。不管是一灯如豆或是渔火一点,抑或是华灯照 城,灯红铺街,那光亮里,皆是藏着暖心故事。荧荧灯火临卷读, 脉脉亲情等人归,更有华灯照尽人间千般繁华,万种锦绣。双眼 所及处,除了温馨,便只剩下安宁。在灯火里往来,一处灯火,便是一处归宿;一点光亮,便 是一点温馨。向着灯火前进,那灯亮处,既是家,是归宿,也是 人生的诗意和远方。(文/颜克存,有删改)12 .灯火中,藏着作者哪些暖心的故事?请概括出来。(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