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宏微观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宏微观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参考答案:价格弹性重要涉及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应价格弹性,此外尚有需求收 入弹性。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 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长。 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是进行价格决策 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需求价格弹性Ed ,是指需求 量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映限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 求量增长或减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Ed=-(AQd/AP ) X (P/Qd)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d>l表白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映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 (或称为奢侈品);Ed<l表白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映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供应量和价格的关系也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 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应量增长,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应量减少。这 种商品的供应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应规律或供应定律,也是进行价格决策必须 遵循的规律之一。衡量商品供应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供应价格弹性E s ,是指供应量相 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映限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应量增长 或减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E s= (AQ s /AP) X (P/Q s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 s>l表白供应量对价格的变化反映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 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 s<l表白供应量对价格的变化反映缓慢,这类商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和不易保管商品。一是坚持发展经济,认真贯彻执行好发展经济的各项政策。由于只有经济发展,国民收 入才会增长,人们的绝对收入也才干增长,消费水平才会提高,消费需求也才干扩大。只有坚 持发展经济,国民收入才会连续增长,人们的持久收入才干稳定,持久消费才会持久。二是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制定适宜的劳动报酬政策。 当前所执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推行的“年薪制”等均有助于劳动者收入的增长,进而推 动消费的扩大,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三是继续推行有效的信贷措施。前几年几次减少利率,对减少储蓄,增长消费,扩大需 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目前的各种个人消费贷款,相对增长了人们的本期收 入,扩大了住房、汽车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但应注意引导人们在贷款消费时,做到量入为 出和预期收入有保证,否则将来对个人和社会都会带来诸多不利问题。四是积极发展老年经济。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越 来越长,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针对这一现状,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在不断完善社会 保障制度,保证和提高老年人收入的同时,积极发展老年经济,促进老年人的消费,使之成为 扩大消费需求有效手段。五是扩大就业面。要千方百计发明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面;特别要针对目前结构调整和 公司改制所带来的下岗失业人员多的现状,制订优惠政策,指导和帮肋其实现再就业,更要 鼓励和扶持其自谋职业,以保证更多的人有稳定持久的收入,促使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扩大 消费需求。注:本题联系实际部分,同学们要结合个人的观测和思考,借鉴消费理论拓宽思绪,畅所 欲言回答,不要受限于“参考答案” o作业5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 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的目的是要实现充足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 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的。财政政策涉及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 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 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朴增减,它们还会通过 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乘数重要涉及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这些 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 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 的这些变量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通俗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 入成倍的变动。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由 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挤出效 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影响政策效应和 挤出效应的重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 效应就小;IS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IS 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L 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 目的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货币政策目的是货币政策所要达成的最终目的,一般是指经济 发展的目的。如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由中 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实行。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的所采用的政策手段,一般涉及公开市场业务、再 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由于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将会产生存款乘数;由基础货币发明的货币供应将会产生货 币乘数,又叫货币发明乘数。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反映为货币政策效应,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 的变化限度。一般讲,货币供应的增长,可使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长;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能使利率提高、国民收入减少,这就是货币政策的效应。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也是 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货币政策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大;IS 曲线斜率大(陡峭),货币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小。I 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 斜率小(平坦),货币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小;LM曲线斜率大(陡峭),货币政策 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大。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其局限性,以及各自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的特点、对国民收 入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将两者有机地协调起来,搭配运用,才干 有效实现预期政策目的。两种政策的搭配方式,重要有三种协调配合模式:1、双扩张政策。经济产重衰退时,同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例如 在政府增长支出或减少税率的同时,克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刺激公司投资,从而扩大总 需求,增长国民收入,在保持利率不变的条件下,缓和衰退、刺激经济。这种双扩张政策会 在短期内增长社会需求,见效迅速,但配合假如不妥当,则也许带来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 运用时应慎重,其合用条件是:大部分公司开工局限性,设备闲置;劳动力就业局限性;大量 资源有待开发;市场疲软。2、双紧缩政策。经济过热,发生通货膨胀时期,配合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 政策。例如在减少政府支此提高税率的同时,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压缩总需求,克制通货 膨胀,减少国民收入,减缓物价上涨。这种双紧缩政策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但是若长期使用, 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长失业。因此,应谨慎使用作用幅度较大的双紧政策,它的合用条件 是: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经济秩序混乱。3、松紧搭配政策。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特点,按照相 反方向配合使用这两种政策。具体搭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搭配。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通过减税和增 长支此克服总需求局限性和经济萧条。紧缩性货币政策,则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从而减轻扩张性财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但这种配合也有局限性,即扩大政府支出和减 税,并未足够地刺激总需求增长,却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最终导致赤字居高不下。 其合用条件是: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财政支出有充足的财源;私人储蓄率下降;物价呈上涨趋 势。另一种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搭配。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赤字,而 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在紧缩预算的同时,松弛银根,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发展。但 这种配合模式运用不妥会使经济陷入滞胀。其合用条件是:财力局限性,赤字严重;储蓄率高; 市场疲软。总之,不同的政策搭配方式各有利弊,应针对经济运营具体情况,审时度势,灵活适本 地相机抉择。一般来说,一种政策搭配运用一段时间后,应选用另一种政策搭配取而代之, 形成交替运用的政策格局,这也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运用的重要形式。以上分析没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假如考虑了,进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将会更加 复杂。作业5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答:国家调节手段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的的必要条件和措施,重要涉及财政政 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收入分派政策、产业政策、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对外贸易 与国际收支政策这几个构成政策系统主体的经济政策。而财政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 构成内容之一,其政策目的与国家经济目的是一致的。1、财政政策目的的基本构成及其手段a A、财政政策目的:一是经济增长目的。经济增长通常是用国民经济的总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 和增长速度指标来反映的“财政政策就是运用税收和财政支出两大手段来调节经济活动,以 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二是经济稳定目的。经济稳定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经济可 以实现连续、协调地发展,而不是出现发展速度过大的起伏波动。其二是指可以实现经济关 系的正常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的稳定。通过通货膨胀率和社会失业率两个指标来体 现的。三是公平分派目的。财政作为国家直接参与的分派活动,实现公平分派是理所当然的 政策目的之一。四是资源配置目的。资源配置要达成的目的是实现有限资源的充足运用和 合理配置。B、财政政策手段:财政重要通过财政的收支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最终影响充足就业和国 民收入。财政财政策的工具重要涉及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工具涉及 税收和公债;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涉及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它们对社会总需求 和国民收入起着调节作用,财政支出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而财政收入可以使社会总需求减少, 并且它们引起的不仅是数量上的简朴增减,它们还会通过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 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2、货币政策与政策工具A、货币政策目的:依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的是保持货币值的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4B、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的所采 用的政策手段,一般涉及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率等。通过改变货币政策 工具的变量达成政策目的的。当经济过热时,通过紧的货币政策来减少市场上货币的供应量, 从而调节经济增长速度;当经济衰退时,通过松的货币政策来增长市场上货币的供应量,从 而刺激经济增长。它们的调节也不是简朴的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而是通过货币乘数来成倍 增减的。3a、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单独使用时,都存在着局限性,并且它们在作用强度 和政策执行的阻力及作用对象上有各自的特点,国家在调控时,单独使用其中之一,都不能 有效实现预期政策目的,因此,必须将两者有机地协调起来,搭配使用。a4、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配合中的协调模式和内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不只是体现在不同政策手 段的搭配上,并且还表现在对两种政策相衔接问题的解决上。为了减少调控中也许产生的矛 盾,达成预期目的,必须采用不同的政策配合和搭配模式。重要有三种模式:dA、双扩张 政策:重要是当经济萧条时,增长财政支出和减少财政税收的同时在市场上增长货币的供应 量,这种政策在短期内增长社会需求,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增长。要有更好的政策效应,双扩 张政策必须满足公司设备闲置;劳动力没有实现充足就业;大量资源有待开发;市场疲软等条 件。B、双紧缩政策:重要指当经济过热时,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会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但是长期使用会导致经济衰退,增长失业;应谨慎使用,在使用时 必须满足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瓶颈产业对经济起着严重制约作用;经济秩序混乱等条 件。C、一紧一松的搭配政策:第一种形式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搭配。其重要作 用是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克制通货膨胀。第二种形式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 政策搭配。其重要作用是在财力局限性和储蓄率高且市场疲软时,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 减少财政赤字。4总之,不同的政策搭配方式各有利弊,应当针对经济运营的具体情况,审时 度势,灵活、适本地进行相机抉择。因此,当我们以商品的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制定商品价格,或者说按 生产商品的成本来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考察商品价格对需求量和供应量的影响问题,分析 出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及供应的价格弹性E s,拟定其属于何类型商品,有针对 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价格,作出较对的的价格决策。否则,虽然是以生产商品的成本定出的 价格,但由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应弹性不同,都会对商品的需求量和供应产生不同影 响,导致不同状况和限度的损失。止匕外,商品的需求量还受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衡量商品需求量受消费者收入影响限度用需求收入弹性EM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 作出的反映限度,即消费者收入增长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长或减少的 比例,其计算公式为:EM=(AQd/ AM) X (M/Qd )一般来讲,商品的EM>1表白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映限度较大,这类商品称为奢 侈品;EM<1表白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映限度较小,这类商品称为生活必需品;EM< 0表白需求量随收入的增长而减少,这类商品称为劣等品。衡量商品需求量受相关商品价格影响状况用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AB ,是指相关的两种 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作出的反映限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 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长或减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EA B= (AQB / APA) X (PA /QB)商品的EAB>0表白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称为互相代替品;EAB <0表白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称为互为补充品;EAB=0表白在其 他条件不变口寸,B商品需求量和A商品价格变化无关。所以,在进行价格决策时,还应考察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要分析消费 者现实收入和预期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制定出较合理的价格,或 及时进行价格调整,从而取得尽也许多的收益和获得尽也许大的利润。作业2题目: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参考答案: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条件重要有: 一是市场上有无数个购买者和生产者"每个人和每个厂商所面对的都是一个既定的市场价 格,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二是市场上的产品都是无差异的,任何一个厂商都不能通过生产 有差别性的产品来控制市场价格;三是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使资源能得到充足运 用;四是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可以拟定最佳购买量和销售量,以一个拟定的 价格来出售产品,不致于导致多个价格并存现象。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面对的是一条具有完全弹性的水平的需求曲线d,并且厂 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d是重叠的,即P=AR=MR = d,都是 水平形的。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二SMC;厂商 达成短期均衡时的盈亏状况取决于均衡时价格P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 C之间的关系:若 PSAC则可获超额利润,若PVSAC则亏损,若P=SAC则有正常利润;亏损状态下,厂商 继续生产的条件是:价格大于或等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即P2SAVC o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供应曲线就是其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即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上大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部分。当一个行业中的所有厂商的供应量之和等于市场的需求量时,这一行业便达成短期均 衡。完全竞争行业中,行业需求曲线即为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行业供 应曲线是行业中所有厂商短期供应曲线之和,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有一个调整过程,至短期均衡的超额利润或亏损为零,才实现长 期均衡,故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LAC = SMC=SAC。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应曲线是大 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最低点的那一段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 曲线。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应曲线不是将行业内各厂商的长期供应曲线简朴相加,而是根据 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时,行业产量变化对生产要素价格所也许产生的影响,分三种情况: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应曲线是一条水平曲线,表白行业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其产量 供应,但市场价格保持在本来LAC曲线最低点水平;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应曲线是斜率为 正的曲线,表白行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其产量水平时,市场价格会随之同方向变动;成本递减 行业的长期供应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表白行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其产量时,市场价 格会随之成反方向变动。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重要条件: 一是厂商即行业,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提供全行业所需要的所有产品;二是厂商所生产 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不受任何竞争者的威胁三是其他厂商几乎不也许进入该行业。在 这些条件下,市场中完全没有竞争的因素存在,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价格。这与完全竞争的 含义和形成条件是不同的。完全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 线。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 R与其面临的需求曲线D重叠,即P=AR = D;边际收益曲线MR 在平均收益曲线AR的下方,即MRVAR。平均收益曲线AR和需求曲线D (d )重叠,完全垄 断与完全竞争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需求曲线D(d)的形状,完全垄断是向右下方倾斜线, 完全竞争是水平线。边际收益曲线MR和平均收益曲线AR的关系也不同,完全垄断MRVAR, 完全竞争MR=AR。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为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SMC,这 与完全竞争短期均衡条件相同。在实现均衡时,厂商大多数情况下能获得超额利润,但也也 许遭受亏损或不盈不亏,这取决于平均收益曲线AR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SAVD的关系,如A R2SAVC,则厂商有超额利润或不盈不亏,如ARVSAVC,则有亏损。这与完全竞争厂商实 现均衡后的状况比较是不同的,完全竞争是用价格P和平均成本SAC来比较判断的。完全垄断条件下,由于厂商即行业,它提供了整个行业所需要的所有产品,厂商可以控 制和操纵市场价格,所以不存在有规律性的供应曲线,也无行业需求曲线和行业供应曲线, 这些与完全竞争条件下是不相同的。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是以拥有超额利润为特性的,这与完全竞争行业以超额利润或 亏损为零是不同的。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这与完全竞争厂商长 期均衡条件相比,没有MR=LAC=SA C o与完全竞争相比,完全垄断也不存在有规律性的长期供应曲线,这是完全垄断形成的条 件所决定的。因素就在于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他改变产量的同时改变价格,所以不存在 价格与供应量之间的一一相应关系。作业三参考答案1、己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应方程分别为:QD = 143P, QS = 2+6P;试求该商品 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应价格弹性。(参考分1 5分)解:因均衡价格由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的交点决定,即QD=Q S时决定均衡价格。所以由14.3 P=2+6P ,解得:P=l. 33,即为均衡价格;代入需求方程(或供应方程):QD=14-3X 1 . 33F 0,即均衡量为QD=QS=10 根据 ED = -(ZQD / ZP) X (P/QD)=- (dQD/dP)X (P/ QD)故对需求方程的 P 求导:dQD/dP=-3 ,则:ED=3X 1.33/1 0 =0. 3 9 9同理,根据 ES=(4QS/4P)*(P / QS) =(dQS/d P ) X (P/QS)故对供应方程的P求导:d Q S / d P= 6 ,则:E S=6X 1.33/1 0 =0. 7 9 8参见教材P33、P3 8、P45注:因均衡点是一个点,故4P变化趋于零,可对函数求导求得2.2、假如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商品丫的无差异曲线上斜率为dY/ 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X和Y的价格分别为P X=2,PY=5,那么以此时张某将消 费X和Y各多少?(参考分12分)解:由于商品边际替代率MRSXY二一(dY/dX),已知dY/dX=2 0/Y ,又由于 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MRSXY=PX/PY,已知PX=2, PY= 5 ,所以得:20/Y=2 /5,解得:Y = 50由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限制条件为PXX+PYY = M,已知M=270,所以得:2 X +5 X 50=27 0 X: X = 10因此,张某将消费商品X为1。单位,商品Y为50单位。参见教材P65公式310, P68公式314, P 6 0公式3 53.假如消费者张某消费X和Y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U = X2Y2,张某收入为5 0 0元,X 和Y的价格分别为PX=2元,PY=5元,求:.张某的消费均衡组合点。.若政府给予消费者消费X以价格补贴,即消费者可以原价格的50%购买X ,则 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若某工会乐意接纳张某为会员,会费为1 00元,但张某可以5 0 %的价格购买X ,则张某是否应当加入该工会?(参考分20分)解:(1). 由于消费者均衡条件为:MUX/PX二MUY /PY分别对效用函数X、Y求导得:MUX=2XY2 , MUY=2X 2Y,已知PX=2, PY=5所以,2XY2 /2=2X 2 Y / 5,解得:Y= 0 . 4 X 。又由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限制条件为:PXX+PYY=M ,已知M=500所以,2X+5 X0. 4X =5 0 0,解得:X= 1 25则有,2X 125+5Y =500,解得:丫=5 0因此,张某消费均衡组合点为:X商品125单位,Y商品50单位。2 2).据题意 PX=2X 5 0%=1,已知 PY=5,已求 MUX=2XY2,MUY=2X 2Y所以,2XY3/l=2X2Y/5 ,解得:丫=0. 2X则:X+5X0.2X=50 0,解得:X=25 0 ; 25 0 + 5 Y=5 0 0 ,解得:Y=50因此,张某将消费X商品25 0单位,Y商品5 0单位。3 3).据题意张某消费X和Y的收入M=5 0 0 - 1 00=4 0 0元,PX = 2X5 0 %= 1已知 PY=500,贝U 由(2)题解结果可知Y=0.2X所以,X+5XO.2X=4 0 0,解得:X=200 ; 2 00+ 5 Y=4 0 0,解得:丫二40计算结果表白,若加入工会缴纳会费后,张某消费X和Y的数量均减少,其总效用将下降,因此不应当加入该工会。参见教材P 60公式34 、354 .某钢铁厂的生产函数为Q=5LK ,其中Q为该厂的产量,L为该厂每期使用的劳 动数量,K为该厂每期使用的资本数量。假如每单位资本和劳动力的价格分别为2元和1 元,那么每期生产40单位的产品,该如何组织生产?(参考分15分)解:由于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条件是:M P L/PL=MPK / PK分别对生产函数中L和K求导:MPL=5K , MPK=5L,已知PL=1,PK=2所以,5K/1 =5L/2,解得:L=2K;已知 Q=4 0代入生产函数得:40=5X 2KXK,解得:K=2故由:4 0 =5XLX2,解得:L=4因此,每期生产40单位,该厂应投入劳动力4个单位,资本2个单位。参见教材P9 9公式42 7 a5 .假设某公司的边际成本函数为 MC=3Q2+4Q+8 0,当生产3单位产品时,总成本为 290o试求总成本函数,可变成本函数和平均成本函数。(参考分10分)解:由边际成本函数含义可知,它是总成本函数的导数,故反推出总成本函数为:Q3+2Q2+80Q ,从式中可知是可变成本函数:T VC=Q3+2Q2+ 8 0Q o当生产3单位产时,可变成本为:TVC= 3 3+2X 3 2+80X3= 2 8 5,故不变成本为:TFC=T C-TVC = 290-2 85=5所以,总成本函数:TOTFC+TVC =5 + 3Q3+2Q 2 + 80Q可变成本函数:TVC=3Q3+2Q2+80Q平均成本函数:AC=5/Q+Q2+2Q+8 0参见教材 P84P8 5 , P103P104.假定某完全竞争的行业中有50 0家完全相同的厂商,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 = 0 .5q2+q+10.求市场的供应函数。(2).假定市场需求函数为 QD=4 0 00-40 0 P,求市场均衡价格。(参考分1 5分) 解).由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供应曲线就是其边际成本曲线。故对成本函数中q求导:SMC= q +1 ,又由于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MR=S MC ;并且P=MR故有:P=MR=S MC=q+ 1 ,即 P=q+1 ,变换得:q=P1已知完全竞争行业中有500家完全相同的厂家,所以,市场的供应函数为:Q数5 0 OX (P- 1 ) =500P-500(2).由于市场均衡时,(/=QS所以,4 0 00-400P= 5 0 0 P- 5 0 0 ,解得市场均衡价格:P=5参见教材Pl20,Pl227. 一个厂商在劳动市场上处在完全竞争,而在产出市场上处在垄断。已知它所面 临的市场需求曲线P=200Q ,当厂商产量为60时获得最大利润。若市场工资率为1 200 时,最后一个工人的边际产量是多少?(参考分13分)解:由于产出市场处在垄断,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厂商需求曲线。所以,在产量为60时获得最大利润,厂商的产品价格为:P=20060= 1 40又由于劳动市场处在完全竞争,厂商便用生产要素最优原则是:MP - P=W ;已知 W = 120 0 ,已求 P=140 o所以,MPX 14 0 =1 20 0 ,解得:MP=8.57。因此,最后一个工人的边际产量是8.57单位。参见教材P128, P 1 53作业4题目: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借鉴西方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参考答案:消费理论是研究消费影响因素的理论。消费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是收入,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消费理论重要就是通过对消费函 数的研究,分析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消费理论重要有四种收入理论: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凯恩斯将消费函数表达为:C=f (Y),并将此式改写为C=b Y,表白假如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C随收入Y增长而增长,随收入Y减少而减少。他强调实 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的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 即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杜森贝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 于相对收入水平,这里所指的相对收入水平有两种:相对于其别人的收入水平,指消费行为 互相影响的,本人消费要受别人收入水平影响,一般称为“示范效应”或“攀比效应”。相 对于本人的历史最高水平,指收入减少后,消费不一定立即减少,一般称为“习惯效应”。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莫迪利安尼提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 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WR+ bYL,式中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 收入,a、b分别为财产收入、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他根据这一原理分析出人一生劳动 收入和消费关系:人在工作期间的每年收入YL,不能所有用于消费,总有一部分要用于储蓄, 从参与工作起到退休止,储蓄一直增长,到工作期最后一年时总储蓄达最大,从退休开始, 储蓄一直在减少,到生命结束时储蓄为零。还分析出消费和财产的关系:财产越多和取得财产 的年龄越大,消费水平越高。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 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即在相称长时间 里可以得到的收入。他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干影响人们的消费,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 即:CL=bYL,表白持久收入YL增长,持久消费(长期拟定的有规律的消费)CL 也增长, 但消费随收入增长的幅度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 b值越大CL增长越多,b值越小CL增 长越少。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构成现代消费理论,这两种收入理论不是互相 排斥的,而是基本一致的,互相补充的。借鉴上述消费理论,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消费需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