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国家标准《绿色城市评价指标》Indicatorsforgreencity编制说明.docx

    • 资源ID:72805040       资源大小:38.74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家标准《绿色城市评价指标》Indicatorsforgreencity编制说明.docx

    国家标准绿色城市评价指标Indicators for green city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绿色城市评价指标标准编制组二o一七年六月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0.0175可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0.0175(:选一)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H类水体比例(+ )土壤环境0. 070必选受污染土壤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0. 0245中度及以上土壤侵蚀面积比()0. 0245可选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0. 0210(二选一)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声环境0. 028必选环境噪声达标区麓盖率(+)0.0168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0.0112其他0. 028必选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0.0140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0.0140注:表格中(+)表示正指标,(-)表示逆指标。6.7综合评价值计算绿色城市综合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ni=l式中,S为综合评价值,n为三级指标个数;为各三级评价指标权重;K为各三级评价指标值。七、意见及处理标准论证研讨过程中,各专家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标准编制组对相关意见进 行分类归纳整理,并讨论处理,共有22条,其中采纳或部分采纳的意见16条、 不采纳6条。意见处理表如下:表2意见处理汇总表序号专家意见处理情况备注1在指标选取上要具有统一性,如借鉴参考 地方的指导办法。国内、国际智库有很多 指标、观点和案例可供参考借鉴。同时建 议与国际标准对接。采纳制定指标体系时参考了地方规划、 国内外智库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以及国际标准,如ISO 37120-2014o2未见指标具体评分规则。不采纳由于标准的适用范围为全国各城市, 评分规则须谨慎考虑各城市的实际 情况和差异,故本标准仅含“必选+ 可选”指标和权重不含评价规则。3建议不采纳GDP,要关注的是人均收入。不采纳本标准关注的是绿色,用GDP更加 合适。4城市不仅包括硬件建设,还应体现人文、 制度、文化等内容,缺乏此部分指标。不采纳本标准的重点关注点是“绿色”, 而非“城市”,且已有人文城市的 相关评价标准。5指标的含义要规范,确保指标体系适用 性,要进行广泛的调研。采纳2016年在全国范围开展问卷调研, 部分城市开展了指标适用性实地调 研。6建议三级指标层分两层:指标和亚指标。 指标应为城市的总体指标,改为综合指标 或代表性指标,亚指标可设定广泛关注指 标。部分采纳考虑指标的地域性差异、代表性和 关注性差异,三级指标分为约束性 指标和可选指标,采用亚指标中的 部分指标为可选指标。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 碳本身并不是污染物,该指标的归类有待 商讨。采纳考虑到二氧化碳的排放与能源利用 情况相关,能源属于资源的一部分, 已将该指标调整至“资源利用”。8“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目标完成率”指 标不属于污染控制内容,建议调整到“资 源利用”准则层,并与“单位地区生产总 值能耗”指标统筹考虑,取其一。采纳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 目标完成率”调整到“资源利用”, 并设为可选指标。9污染物种类建议参照国家要求,并体现超 前意识,如加入臭氧、VOC等污染物类型。不采纳全国各地区对臭氧和VOC等污染 物的监测统计有限,指标数据难以 获取。10绿色生活,建议增加源头控制类指标,指 标尽量少体现总量多体现平均。采纳增加“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等指 标。11绿色市政领域,建议加入现住建部推行的 指标,如海绵城市的建设、地下管网、城部分采纳增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雨 污分流管网覆盖率”、“供水管网市的安全等。漏损率”。12考虑垃圾分类收集率指标、新鲜水和再生 水的使用比。采纳调整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 率”、“工业用水重复率”、“非 传统水资源利用率”。13绿色交通领域,建议增加货运行业的指 标,由于货运行业污染大、柴油颗粒物危 害大,会影响城市空气质量。不采纳货运行业评价指标数据涉及城市之 间,数据统计口径难以统一,数据 难以获取难以量化。14绿色交通领域,建议增加“公共交通分担 率”替代“万人公交车拥有量”;增加反 应绿色出行的指标,如,“每万人口公共 交通客运量”、“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 担率部分采纳增加绿色出行指标“公共交通出行 分担率”;“万人公交车拥有量”改 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15从生产、生活、生态设置指标体系框架比 较合理,但“绿色环境”指标名称须斟酌。采纳“绿色环境”调整为“环境质量16生态领域,建议增加“受保护地面积的比 重”,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历史文 化名城等保护率。部分采纳调整为“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保持 率”。17“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保持率”须更新, 国家有新的指标“生态用地比例”,包含 此部分内容。不采纳“生态用地比例”目前在全国范围 内数据较难获取,且该指标属于规 划层面;“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保 持率”不仅考虑到规划层面还包括 对生态完整性的考虑,此外可反映 动态保持情况的,更为全面。18建议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体现生物 多样性。采纳增加“综合物种指数”。19建议删除“人均可利用水资源”指标,该 指标受限于自然资源条件,改善的程度有限。采纳调整为“人均居民生活用水量”。20水环境领域未考虑北方地区使用地下水 较多的城市,建议增加地下水环境功能区 达标率。采纳增加“地下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率”。21建议增加土壤、水土保持方面指标。采纳增加反映水土流失“中度及以上土 壤侵蚀面积比例”,增加可选指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 染地块安全利用率”。22“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应与环境质量区 分开,放在“其他环境”中不合适。采纳将二级指标“其他环境”调整为“其 他”,包含“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 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等 相关指标。八、标准实施建议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可供国家及各省市开展绿色城市发展、建设及评价工作时参考应用。后续可在此标准基础上,确定我国绿色城市评价的目标与功能、评价范围 及要求和评价规则等内容,明确评价流程,依据权重得分对评价结果进行等级 划分,制定绿色城市评价指南标准。标准编制组2017年6月编制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任务来源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目的和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编制原则与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4. 1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4. 2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制定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5. 1前期预研错误!未定义书签。5. 2体系搭建错误!未定义书签。5. 3论证研讨错误!未定义书签。六、主要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6. 1标准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6.2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6. 3规范性引用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6. 4术语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6. 5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6. 6评价指标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6. 7综合评价值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七、意见及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八、标准实施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绿色城市评价指标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201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 “绿色城市”理念,要求创新规划理念,“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构建绿色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绿色”定为五大发 展理念之一。同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 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 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的生态环境质量 改善目标。城市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举措。目前国内城市绿色发展评价研究较多。如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1年发布的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试行),通过评价指标来加强政策扶 持和引导,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建设用地集约性、资源环境保护与 节能减排、基础设施与园林绿化、公共服务水平、历史文化保护与特色建设等方面创建绿 色重点小城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利公众满意程度七个 类别测算全国及各地区的绿色发展指数。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和国家统 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机构合作完成的中国绿色发展指数,从经济增长绿化度、资 源环境承载潜力和政府政策支持度三个方面设置了 44个指标体系。GB/T 32000-2015美 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从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8 个方面对乡村的建设提供指引。IS037120-2014城市可持续发展一一关于城市服务和生 活品质的指标从城市服务和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方面提出了经济、教育、能源、环境、财 政、火灾与应急响应、治理、健康、休闲、安全、庇护、固体废物、通讯与创新、交通、 城市规划、废水、水与卫生等领域具体的评价指标。此外,陕西省、安徽省和北京市也分 别发布陕西省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试行)、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和绿 色北京评价指标体系等相关文件,从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筑、交通、产业、资源与 能源、环境等方面对城区/城市的绿色生态发展水平进行评判。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试行)旨在从经济、机制、服务、设施等方面 全面评价小城镇的发展情况,绿色发展相关的指标较少并且定性指标较多,在指标数据获 取上存在一定难度;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设置的指标较多且有重复,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高;城市可持续发展一一关于城市服务和生活品质的指标 对改善城市治理具有指导作用,指标偏向于城市服务和生活品质,未全面覆盖城市绿色发 展;陕西省、安徽省及北京市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均从本省/本市实际情况出发,具有明 显的地域特色,因而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此外,各地区相关统计数据的统计口径、计算 方法差异性较大,数据的碎片化现象较严重,要拼成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可以进行量化的绿 色评价指标体系难度较大。综上所述,在全国范围内,在绿色发展评价领域暂无针对大中 小城市的普适性较高、可比性较高、统一的指标体系。因此,构建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实现绿色健康有序发展,对我国城市绿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 意义。二、任务来源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加快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标准化对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引导支撑作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开展 新型城镇化标准化研究项目。2016年11月国家标准委下达了绿色城镇评价指标(计划编号:-T-424)的标准制 定计划(国标委综合(2016 ) 77号),该标准正式立项。国家标准绿色城镇评价指标 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归口单位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三、目的和意义通过对绿色城市评价指标领域的标准化研究,构建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制定 本标准,弥补国内绿色城市评价指标标准的不足。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绿色”作为城市建设思考的一个维度,作为一套标杆和参 照系,在宏观上可作为城市绿色发展政策制定的工具,在微观上作为城市规划的抓手。以 该指标体系作为对政策和规划进行评价的标尺,用来衡量城市绿色发展质量。选择科学的 评价指标指引监测城市绿色发展进程,引导城市绿色发展方向,识别绿色城市发展过程中 的重大问题,加强地区层面绿色城市发展的政策指导。四、编制原则与依据4.1编制原则借鉴国内外学者在绿色城市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标准构建的绿色城市评价指标 体系应具备描述、解释、评价、预警及辅助决策的功能,实现“指标可计算、数据可采 集、方法可比对、结果可解释”,同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绿色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个指标都能独立地反映绿色城市的 某一方面或不同层面的水平,各个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 体。指标体系应根据系统结构分出层析,做到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在不同尺 度、不同级别上都能反映和辨别绿色城市的属性。(2)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具体指标的选取应建立在充分研究的科学基础上,意义明确、测算方法标准,统计 方法规范,指标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绿色城市的本质特征,也能满足城市.的建设要 求。可操作性要求通过简单的统计方法或查阅资料就能收集到确定指标值所需的数据, 便于实践。(3)可持续发展原则指标的设置须着眼于对环境的保护,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城市的评价能够 指导城市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较高的生态环境效益。(4)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指标能够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水平下,快速实现,并取得一定的生态效益。指标评价 体系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能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4. 2编制依据本标准是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 求进行编制的。五、制定过程5.1前期预研2015年1月起,标准编制组查阅、对比并分析国内外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献, 了解绿色城市评价需求及现状。充分研究国内外绿色城市评价指标发展趋势,结合不同发 展水平城市绿色发展的相关需求和建设实践,确定绿色城市评价指标编制原则。5. 2体系搭建2015年8月-12月,标准编制组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标准编制原则,参考国 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绿色城市建设内容,以小组讨 论会的形式整合信息资料,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设置、筛选指 标,搭建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形成绿色城市评价指标工作组讨论稿。5. 3论证研讨2015年12月-2016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新型城镇化标准化项目”启动会及 结题会对标准制定提出完善建议,标准编制组多次组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绿色城市 评价指南国家标准前期研究”项目成员单位一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召开三方研讨会,针对本标准中指标的选取及可测量、可评估和可考核性进行探讨,形成 国家标准绿色城市评价指标征求意见稿。2016年8月-10月,标准编制组展开第一次意见征集,并于10月中旬组织相关领域 专家召开标准讨论会对标准内容进行论证讨论。2016年11月,标准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完善标准,并形成标准草案。2017年3月-4月,标准编制组在深圳召开了 2次专家研讨会,就指标体系、指标内 容及数据获取等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讨论。经完善后形成征求意见稿。2017年5-6月,第二次意见征集。六、主要内容本标准立项标准名称为绿色城镇评价指标,现更换为绿色城市评价指标,更 名原因为:标准申报的“城镇”为广义概念,涵盖大中型城市和小城市概念的城镇,出 于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大中小型城市、标准实施可操作性考虑,标准立项、论证各阶段 专家建议采用“城市”并将城市界定为地级及以上的城市,因此将标准名称由绿色城镇 评价指标更改为绿色城市评价指标。5.1 标准架构标准主体内容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评价指标、资料性附录 六大部分组成。5.2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以及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环境质量三大领域的 指标说明、指标权重。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大中小型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城市评价, 可衡量城市绿色发展水平。6.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 准。GB/T 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HJ 332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6. 4术语和定义在充分考虑本标准适用范围以及参考其他相关标准定义的基础上给出本标准的术语 和定义。本标准对绿色城市、建成区等基本术语和工业用水量、空气质量指数等指标计算 术语共27个术语进行了规范与定义。6.5总则发展和建设绿色城市应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协调可持续绿色城市应注重协调可持续。遵循可持续发展,协调处理城市发展中经济、社会、环 境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相融相生,促进人口、资源、环 境相互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二)集约高效绿色城市应注重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由外延扩张向内涵 提升转变,优化城市内部布局,强化产业协作协同,实现城市集约紧凑发展。(三)宜居适度绿色城市应注重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综合城市环境容量和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形成绿 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四)山清水秀绿色城市应注重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开展生态修复,以自然为美, 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6. 6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构建的核心理念是将生态文明理念“三生”共赢全面融入城市发展,绿色 城市建设要求生产是绿色的、生活是绿色的、环境是绿色的,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 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因此一级指标由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环境质 量三大方面组成。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第十八章第一节“加快 绿色城市建设”的要求,确定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绿色生产领域包含资源 利用和污染控制两类;绿色生活领域包含绿色市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消费四 类;环境质量领域包含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声环境和其他六类。为了更完整地覆盖绿色城市建设的各方面,但由于地域差异化,某些指标仅适用于 特定区域,所以采用“必选+可选”方式设置指标,即每个二级指标均由若干约束性和可 选性的三级指标组成,可选指标的具体选择规则为4选2、3选2、2选1。绿色城市评价 指标体系共65项三级指标:其中绿色生产领域18个指标,绿色生活领域24个指标,环 境质量领域23个指标(详见表1);结合必选指标数量以及可选指标中须选择的指标数量, 实施绿色城市评价时共考核54项三级指标,其中绿色生产领域15个指标,绿色生活领域 19个指标,环境质量领域20个指标。本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首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递阶层次 结构;其次构造各层次两两比较判断矩阵,采用德菲尔法和1-9标度方法对矩阵赋值,规 范列平均法对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各指标权重。权重确定遵循以下原则:(1) 一级及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考虑指标数量及指标的重要程度,适当分配分值,如一 级指标中环境质量下的三级指标数量最多,而绿色生产是绿色城市评价中最重要的部分, 因此绿色生产和环境质量较绿色生活占分比更大;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的重要性一样,但 是资源利用类指标比污染控制类指标多,因为占分比稍高。(2)三级指标权重的确定除考虑同一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的数量及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外, 还要考虑约束性及可选性指标中同类指标占分比总和占所属二级标准的比例,确保能够凸 显各类指标的重要程度,如对于二级指标下同类指标在约束性及可选性指标中同时出现的 情况,适当降低各个指标的权重;此外,三级指标分值的确定还要考虑指标的易获取性, 对于容易获取的指标,适当提高权重。绿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及各层次权重见下表k表1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指标类型三级指标权重绿色生产0. 35资源利用0.210必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0.0168单位GDP能耗(-)0. 0378单位GDP水耗(-)0. 0378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0. 029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0. 0294单位GDP建设用地面枳()0.0168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 )0.0168可选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目标完成率(+ )0. 0252(四选二,均为0.012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筑废物综合利用率(+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污染控制0. 140必选单位GDP级氮排放量(-)0. 0252单位GDP化学需飙量排放量(.)0. 0252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量(-)0. 0252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0. 0252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 )0. 0252可选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0.0140(二选一)危险废物处置率(+ )绿色生活0. 30绿色市政0. 090必选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0.0199供水管网漏损率(-)0.016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0.0162生活垃圾清运率(+)0.0199可选生活坨圾分类设施覆盖率(+)0.0180(四选二,均为0. 0090)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雨污分流管网覆盖率(+ )年径流量控制率(+ )绿色建筑0. 060必选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0. 0240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0. 0240可选节能建筑比例(+ )0.0120(二选一)屋顶利用比例(+)绿色交通0. 090必选清洁能源公共车辆比例(+)0. 0225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 +)0.0180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0. 0225可选慢行交通网络覆盖率(+)0. 0270(四选二,均为0.0135)绿色出行比例(+ )公共事业新能源车辆比例(+)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需.率(+ )绿色消费0. 060必选人均居民生活用水量(-)0.0150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0.0150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0.0180可选人均生活燃气量()0.0120(三选二,均为0. 0060 )节水器具和设备普及率(+ )照明节能器具使用率(+)环境质量0. 65生态环境0. 116必选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0. 00896生态恢复治理率(+)0. 02016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保持率(+)0. 0280综合物种指数(+)0. 01792本土植物指数(+)0. 014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0. 00896可选建成区绿地率(+ )0.0175(二选一)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殂盖率(+ )大气环境0. 042必选灰霾日数(-)0. 02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0. 0210水环境0. 070必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0.0175地下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0.0175

    注意事项

    本文(国家标准《绿色城市评价指标》Indicatorsforgreencity编制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